♦ 本篇文章轉載自 點新聞。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4/3/1
中國要建設金融強國,任重道遠。這是在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過程中最棘手的問題之一,要直接面對美西方的金融霸權,走自己的道路,建立自己的理論和制度體系。
回顧2008年,美國爆發的金融危機波及全球,造成全球市場金融崩盤,為此不少人失去了生命,無數個家庭支離破碎。至今回想起來猶有餘悸。中國金融不能模仿華爾街模式。2024年中國金融產業即將迎來一場變革,在這之前已有變革的先兆,如教育、互聯網、房地產等行業已有變化革新。去年底一系列國家高層會議已發出金融改革的明確信號。金融作為經濟的血脈和資金的中樞,金融變革正引發產業結構的大變革,將會影響深遠。
筆者綜合各方面的報道包括網媒的分析,究竟中國的金融產業存在哪些問題,變革又會產生哪些影響?國家金融改革的總方向應該怎樣解讀?從時隔6年舉辦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來看,國家高層對過去16年來金融行業的分析和評論相當深刻。公告指出,金融領域各種矛盾和問題相互交織、相互影響,有的還很突出,經濟金融風險隱患仍然較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不高,金融亂象和腐敗問題屢禁不止,金融監管和治理能力薄弱。在高層會議公開發表的文件,字裏行間的分析和評論十分尖銳深入。結合另一份在去年11月22日中國人大網發布《對金融工作情況報告的意見和建議》可以看到,我國金融業現存五大問題。
第一,中國金融業過去學習美國華爾街過度膨脹,侵蝕實體經濟利潤。金融產業的收入,對應的是實體產業的成本。我國金融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接近8%,高於發達國家4.8%的平均比重和歐盟3.8%的平均比重。近年美國金融業的GDP佔比維持在7.5%左右,中國甚至比美國還高一些,體量佔比已變得和美國差不多。問題是美國金融業龐大是因為美國可以藉着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地位在全世界攫取利潤回饋美國經濟。人民幣還不是國際貨幣,中國金融業不能在全世界賺錢。美元和人民幣的國際地位仍存在極大差距。中國金融機構能做的,只是為本國企業提供資金,實際效益只是分享了本國實體經濟的收入和利潤而已。因此,現在我國金融機構過度膨脹就是侵蝕實體經濟利益的結果,這種情況必須要遏制。
第二,金融業的政治站位不高,沒有更廣更深的格局視野。銀行做業務,通常是晴天打傘,落雨收遮。企業不需要資金時,銀行拚命往企業手裏送錢,但是等到企業真的需要錢周轉的時候,銀行反而以企業信用狀況不好為由,不願意貸款。這種運營模式目前在業內導致了兩個結果。一是真正需要資金的中小微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貸不到款。二是當前房地產業非常需要銀行資金支持時,銀行卻不斷抽貸斷貸,加劇了爛尾樓問題。對於金融機構來說,在正常風控的情況下,不給民企和房企放貸很正常,畢竟金融機構講究風險管控,在市場化的運行機制下,金融業或收縮或膨脹,可以理解。但中國金融業界的國有資產佔比高達70%左右,不是一個純市場化的行業,不能在經濟環境好的時候,眾多金融機構賺壟斷的錢;在環境不好的時候就抽身事外,彷彿與我無關,加劇了經濟循環波動的幅度。以爛尾樓作為例子,過去房地產不斷擴張的時候,金融行業與地方財政和房地產業三方捆綁,形成利益共同體。香港特區長期以來正是這樣。政府依靠賣地收入,金融機構向房地產領域放貸收息,發展商蓋樓賣樓賺大錢。現在房地產形勢惡化,過度擴張的房地產業付出了應有的代價,地方政府收入減少惟有裁削支出;金融機構不能置身事外,把問題全都扔給購房的民眾,造成負資產和斷供破產問題。金融機構要因應時勢服從大局,及時提供流動性,以免損害民眾的消費力,最終影響政府的公信力。
第三,對金融機構尤其是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不力。例如過去數年一些村鎮銀行和網貸信息平台因為取款難而爆雷的事件很多,存在着監管漏洞。第一是涉事的金融單位向大股東違規貸款,間接投資房地產領域違規操作,沒有被當地監管機構及時發現,最終造成民眾損失。第二是涉事的金融單位以存款集資的名義向民眾兜售高風險的理財產品涉嫌詐騙,也沒有被監管機構及時叫停。類似的爆雷事件表面上涉及大股東違規貸款問題,背後是中國金融業長期多頭監管,監管職責不清不細。一方面是監管機構山頭林立,另一方面是金融機構同業往來非常頻繁。當一項金融業務分屬兩至三家監管機構時,誰該管誰往往說不清楚。這種職責不清的情況,被金融機構繞開監管取得從中謀取利益的空間,最終各種風險反而管控不了。
第四,金融業效率出現下降問題。近年貨幣供應和貸款體量的增長速度較快,企業部門槓桿率上升但並沒有帶來相應的投資增速提升。原因是銀行雖然放款多了,但並沒有形成有效投資和通過GDP增長來拉動就業,客觀上放貸的效率不斷下降。這是因為我國貨幣供應量M2增幅高而M1增幅低,兩者不相匹配。原因之一是貨幣資金在銀行同業之間空轉或在銀行與大企業之間流轉;大企業從銀行拿到低價貸款,轉手就買了金融機構發行的理財產品,讓資金在銀行之間空轉,浪費了金融資源。這種做法未被及時察覺和遏制。
第五,金融腐敗長期未有受到足夠重視。金融機構爆雷和宏觀調控政策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金融產業內的合併收購存在不少問題,基本上對應着相當程度的金融腐敗。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案件,中紀委曾專門發文,直指當地原監管班子與監管對象「貓鼠一家」,反映出金融領域腐敗問題相當嚴峻。相信今後一段日子,金融反腐將會引發金融監管風暴。
據有關公告文件和網媒信息披露,中國金融存在以上這麼多問題,接下來該怎麼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給出了五大方向。
第一是金融行業要停止增加收入,要向實體經濟讓利。金融產業要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提法早已有之,但最近是第一次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提出。金融業的增加值、員工薪資和稅前利潤要縮小,金融業要停止擴張,讓中國GDP自然地實體高質增長,不能依賴金融膨脹形成「虛胖」。
第二是加強監管,對於商業銀行要進行具體業務指導,提高政治站位。包括中國人民銀行在內的、和金融有關的8個部門早前聯名印發了「支持民營經濟25條」,裏面提出銀行對於民企的貸款增速不得低於全行業的平均貸款增速,要合理提高民營企業不良貸款的容忍度。在房地產方面,監管部門擬定了50家房企白名單,要求銀行對這些房企不抽貸斷貸,同時還提出了對於房地產貸款增速的最低要求。現在經濟環境不佳,不少行業存在一定風險,銀行貸款出去可能有壞賬,但銀行要和實體經濟共擔風險,以部分預期利潤用作壞賬撥備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必須要做的。
第三是全面提高監管部門的層級。經過去年三月的機構改革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職責是「統一負責除證券業之外的金融業監管」。在此之上,還成立了中央金融委員會,加強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此外,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指導金融系統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等。估計今年金融監管系統將會有相當多的變化,金融監管風暴將會出現。
第四是金融機構的合併和裁撤。中國金融業為什麼效率低?金融監管混亂是原因之一,問題突出。金融機構的合併裁撤浪潮已經開始。運營風險較高的村鎮銀行陸續被大行收購成為分支網點。財務狀況不佳的,或需要併入各級中投公司。在機構合併裁撤的過程中涉及大量人員調整,不少崗位可能消失。也有不少小型金融機構例如網貸信息平台存在灰色地帶,被一刀切勒令停止營業。
第五是金融反腐將全面加強。根據《華夏時報》的統計,去年11月,中紀委總共披露了多名金融系統幹部處分,還公布了不少金融系統的幹部正被排查,不少是省管幹部及以上的級別,金融反腐的力度空前強勁。中共中央辦公廳還發文規定了廳局級以上領導幹部及其配偶和子女不得從事私募股權基金業務,堵住金融行業利益輸送的漏洞。金融業即將到來的變化勢將影響深遠,但如果不這樣做,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何以行穩致遠?金融產業的深化改革開放和金融強國建設的目標何以達成實現?
以上是筆者對各種公開信息和相關網媒分析的綜合報道。當前關係民生福祉和提振消費最重要的是金融機構要向民眾讓利;不可以光讓基金經理和證券公司賺手續費和管理費,基民和股民卻虧錢。當前,在金融業讓利的指導方針下,金融機構要把自己的部分收入轉移給基民和股民。對於實體經濟的支柱製造產業來說,金融讓利意味着製造產業的收入有增長空間。金融業的收入就是製造業的成本。根據有關數據顕示,過去16年間金融業在中國經濟中不斷擴張的同時,製造業不斷萎縮,兩者的增減幅度是線性逆向函數,代表着中國的經濟蛋糕從製造業被瓜分到金融業。製造業GDP佔比萎縮,金融業GDP佔比擴張。製造業是經濟發展和就業市場的支柱,製造業從業人數超過一億。在中國經濟增速下行的今天,要保障製造業工薪階層的利益,做到產業升級把實體經濟的蛋糕做大,同時要把被金融業切走的蛋糕還給製造業,以達致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原則。
總而言之,中國金融業要走自己的道路。在參考美西方金融業理論和制度的基礎上,要發展自己一套符合中國國情的理論和制度,才能夠真正建設中國式的現代化金融強國,抗衡西方的金融霸權和美國的美元霸權。這方面需要長期努力不懈,堅持開放深化改革,目標在前方,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永遠在路上。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