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復

僑鄉在金門:來台灣生活的外省人 ☆來源:中時新聞網

♦ 本篇文章轉載自 中時新聞網。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4/10/30 

陳復| 國立宜蘭大學博雅學部教授

202446h01.jpg

金門人從來不缺堅苦卓絕的鬥志,台灣人怎麼能吃盡金門的豆腐,昔日長年依靠著金門來替台灣擋住槍林彈雨,現在卻要金門人如同改姓一樣跟著自己認同是「台灣人」,否則就要質問你的忠誠度?圖為國防部舉辦戰地巡禮活動,邀請參戰英雄、眷屬前往金門戰地重遊。(記者黃迪明攝)

金門縣在清朝時期隸屬於福建省泉州府(該府除金門縣外,還包括今天的泉州市與廈門市),這裡不但是早期台灣移民的祖籍,更是東南亞各國華僑的原鄉。金門自古至今都保持著民風純樸的風貌,素有「海濱鄒魯」的雅稱,尤其在南宋紹興二十三年(1153),朱熹任同安縣主簿,任內兩度到金門視學,影響金門的文風甚鉅,受到朱子的教化影響,金門人民無不崇尚詩書與禮義,觸目所見都是宗祠,我曾來到其最重要的教育重鎮浯江書院,這間書院雖然設立於清朝乾隆四十五年(1780),卻是金門四大書院中僅存的書院,院內設有朱子祠,金門縣第一任民選縣長陳水在特別在書院設有「博士壁」,來媲美此前已存在於書院的「進士牆」,意即只要獲得博士學位的金門籍居民,縣政府都會使用厚實的木片,上面書寫其姓名、學校與畢業時間,永遠懸掛於牆上。

從民國四十七年(1958)到民國一百零七年(2018),合計已有一甲子(共計六十年)的時光,浯江書院的博士牆上掛著境內的四百五十八位博士,名字能掛在上面的博士無不視作畢生的榮耀,包括某位我認識的知交,他榮獲台大機械工程學博士,雖然長住於台灣,卻永遠自認是金門人,時不時就會回家鄉,由此看得出朱子帶給金門如何的深厚影響。直至現在,你如果觀察由閩南(尤其金門)來到馬來西亞的華人,就會發現其同樣有著原鄉帶來的文化集體潛意識,馬來西亞華人不只有著濃郁的宗親意識,彼此極團結,家長更對於孩子的教育高度重視,當馬來西亞政府打壓華人有受教育的機會,華人就自己辦理「獨中」,校園中央總會看見孔子的銅像,師生每天上學都會對孔子行禮,這使得金門象徵的閩南文化,已經不只是一種跨域文化,更是一種跨國文化。

當前台灣的族群環境正在劇烈惡化中,我們共同面臨「大閩南主義」帶來的危害而毫無自覺,該危害甚至影響著閩南人本身。何謂「大閩南主義」呢?這是從「大科學主義」(great scientism)這一詞彙而來,意即盲目誇張科學的機能,視作惟一的真理,將科學有限範圍內得知的知識當成人類全部的知識,並要求全部學術都服膺其觀點,這種霸權會影響科學本身的義理結構。由大科學主義來反思,閩南人長期是台灣社會五大族群中的主流族群,當某些閩南人開始挾持族群人數創造的霸權,將閩南人說的語言直接稱作「台語」(台灣話,或者稱作台灣台語),並因反對中華文化,擱置自身的閩南儒家文化與閩南道教文化,卻特意對全社會倡導日本社會的文化,卻沒有經過有識者的篩選與反思,片面將其揉合與曲解置入閩南文化中,這就會開始質變成大閩南主義。

大閩南主義是古典閩南文化的大敵,其常使用閩南語講著粗鄙野蠻的話,把自己當作「台灣的主人」,不在意品格教養,卻希望大家服膺其霸權開創出來的「台灣價值」,這時候只能讓人屈從而無法景從。金門人常是這種霸權的嚴重受害者。作為閩南文化的精神源頭,現階段卻對於台灣社會的閩南文化無法發揮燈塔般的實質影響,「台灣人」不在意金門積極在守護的儒家思想,只覺得那些內容陳舊且保守(譬如禮義廉恥與忠孝節義),金門的孩子卻要念著大閩南主義價值觀編寫的課本(包括國文課本與社會課本),其目標在薰染孩子要有「台灣認同」,意即在政治正確的教育中,政府希望金門孩子認同自己是「台灣人」而不是「福建人」,更不能認同自己是「中國人」,這對於距離廈門只有十公里,距離台灣卻有二百七十七公里的金門孩子而言,是不是顯得有點太魔幻了?

但,金門本來就是有著厚實家底的僑鄉,金門人早年到東南亞各國篳路藍縷的開拓事業,昔日只要去南洋發展,在金門會稱做「落番」,「番」則是早期金門人對南洋群島的慣稱,「落」則是下去的意思,這意謂著人拿出性命拼博,決志飄洋到海外闖天下,後來多人都變成南洋知名的企業家,如新加坡黃祖耀(大華銀行集團董事長)、新加坡張允中(太平船務公司董事主席)、新加坡蔡其生(德華工業控股集團主席),馬來西亞楊忠禮(楊忠禮集團創始人兼執行董事長)、馬來西亞陳成龍(龍城集團的創辦人),汶萊林國民(第一百貨集團董事主席)、汶萊吳景進(金門建築創辦人)、汶萊劉錦國(華和百貨公司董事長)、汶萊林德甫(林德甫控股公司創辦人)與印尼黃進益(太平洋實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這些經營有成的企業家全都是金門人。

因此,金門人從來不缺堅苦卓絕的鬥志,台灣人怎麼能吃盡金門的豆腐,昔日長年依靠著金門來替台灣擋住槍林彈雨,現在卻要金門人如同改姓一樣跟著自己認同是「台灣人」,否則就要質問你的忠誠度?這就是大閩南主義的霸權心態。當金門人來到台灣社會生活,他的確就開始貨真價實變成「台灣人」了,但金門人的政治認同始終是中華民國,而不會有強烈的台灣獨立意識,常與住在南部的閩南族群有不同的精神嚮往,這時候他該如何安置自己的族群認同呢?正如一般認知台灣閩南人是指台灣光復前就已移民來台灣的閩南人,民國三十八年(1949)後跟著中華民國政府由福建來到台灣的人,通常都會被歸類在外省人,譬如文學大師林語堂出生於福建省平和縣,屬於閩南地區的漳州人,但從其生命洋溢著濃郁的民國風而沒有日本風來反觀,通常大家都會覺得林語堂是外省人。

因此,從五大族群歸類的角度來合理思考,因中華民國政府的因緣而來台灣生活的金門人,如同其他來台灣生活的福建人一樣,都該被視作外省人,因為彼此的精神展露出的氣息,往上都體現出中華文化中最古典且深刻的儒家文化;往下都展現出歷經風霜卻屹立不搖的中華民國文化,這兩點的結合就是外省族群的一大特徵,金門人就是外省人,應該已能獲得證實。多年來,我每回來到金門,就不禁感覺自己回到宋明時期的古典中國,因為我在這裡不只能看見軍事文化的古蹟,更能看見各種台灣本島無法看見的古蹟,譬如民國四十七年(1959)金門駐軍第五十八師在古崗湖濱施工時意外發現南明監國魯王的真墓,蔣中正總統還親自過來查看,指示好生安葬,胡適先生更撰文洗刷清史說國姓爺「沉魯王於海」的歷史冤屈,墓中埋的「皇明監國魯王壙誌」後來被政府列為國寶。

魯王不只有墓,生前更親筆手書「漢影雲根」,並將其刻石留在古崗湖的獻台山上。你來到這裡,當能感受到明朝宗室對於國破家亡的無奈與悲涼,這種長期的在地薰染,纔是金門人對於自己是「福建人」更是「中國人」的基石,你想瓦解這種認同絕無可能。金門是東南亞各國華人的僑鄉,其呈現著最古典的閩南文化,朱子開創的「閩學」,始終是金門學的精核,在台灣的閩南人想認識最古典的閩南文化,就要向金門學習。;金門更是中華民國的瑰寶,當年金門保衛住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安全,但在台灣的金門人如果想要安身立命,就不能保持沉默,而應該跟大陸各省來台灣的同胞大膽承認自己就是外省人,我們都肩負著中華文化的繼往開來,只有團結起來,纔能化解大閩南主義帶來的精神威脅,號召海內外華人都來守護中華民國,並關注中華文化是否依然光照著台灣社會。(作者為國立宜蘭大學博雅學部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原文連結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5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