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好幾年沒見到好朋友姜文焯與Pete Patel 了。今天非常高興和他們共進午餐。
大概十多年前,我在達拉斯的時候就認識了文焯跟Pete 。他們倆人是一所環境,土木及建築工程公司的領導。文焯是公司的創辦人,Pete 是他的夥伴。 從他們公司名字CP&Y,我們就能看得出他們兩個人40 年密切的合作。公司名字中的C就是姜Chiang,P就是Petal。CP&Y今天是美國東南六大州的一所員工近五百的基礎設施領先的企業,比我十年前認識他們的時候大了近三倍。今天和他們見面,特別配合上我十年亞洲經驗,我深深地感到他們兩人合作很可以成為中國人與印度人在21 世紀裡面的合作的一個既成功又不尋常的案例。
在2011 年,我成為臺灣清華大學的資深副校長。去清華之前,我完全沒有想到我生在印度會對我的生涯可以是非常重要的。這個原因是我到了清華之後,看到清華和印度許多大學密切交流,我才真正認識到把中華文化引入印度的重要性,同時也認識到中國跟印度兩國假如能夠真正合作的話,它們能夠對全球有不可估計的深遠影響。我記得在2012 年,我帶領了清華一個團隊到印度去訪問。當接待我們印度大學同仁發現我是印度生的,尤其當我在印度的演講也清楚表達我對印度的認識與尊重,我們團隊和接待我們的印度學人很自然超出常態打成一片。
不過很不幸的是今天印度和中國的合作還是有非常巨大進步的空間。所以這幾年來我心中一直想再找一個例子能夠成功反駁許多人認為印度人(或印裔)在各種各樣的原因之下不可以跟中國人(或華裔)合作的論調。今天在達拉斯的CP&Y 的企業總部與文焯與Pete交談時,我忽然想到中國人有一句古話,那就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部費功夫]!在我面前的兩位,正是我在尋求的案例!
文焯與Pete都是在六七十年的時代到美國來求學的中國及印度學生。 文焯學的是土木與環境工程,Pete學的是電氣工程。從我這個角度去看他們兩人,我可以感受到他們倆人對他們個別的文化有很深厚的認識及尊重。文焯祖籍蘇州與上海。我與他交談完全用上海話,所以分外親切。Pete 成長在印度最西邊,也是與巴基斯坦臨近的古吉拉突邦Gujarat。40 多年前,他們倆人在生涯路途上走在一塊,而且這麼多年來能夠有天衣無縫的合作。跟他們交談的時候,我感到他們兩人除了相敬如賓以外,同時也能夠雙方以補長去短的方式來合作。這種合作方式不要說兩個中國人或兩個印度人在一起不容易做得到,對兩個文化截然不同的人在一起幾乎是不可能的。
毫無疑問,人跟人的合作必須是從互相瞭解,互相尊重作為基石。從國與國的角度去看,這也是一樣的。每個國家有它的文化,歷史,生活方式。國與國的合作,也必須是從互相瞭解,互相尊重為開始。這也是為什麼昨天跟文焯與Pete交往之後,我加深了我對中印在21 世紀裡面能夠合作的期望。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