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轉載自 中時新聞網。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1/2/15
文 | 龍城飛,原名楊雨亭,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
四人幫大審,江青(右起)、姚文元、王洪文、張春橋。(本報系資料照片)
1971年林副統帥的叛逃,震驚了全中國,甚至全世界,林彪系統的軍人立即產生政治危機,各地的軍宣隊都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地耀武揚威,從而控制民間社會的軍方力量鬆弛下來。在這樣的過渡的環境下,梁書香找到了她的空間,開展了她的前途。對此,梁書香感謝的是她的父親,讓他們家的子女重視知識與教育,而不是成為純粹的、接近文盲的農民。值得注意的,在大躍進中,由於梁書香的哥哥已經進入城市工作,有糧食配額,可以帶回農村家中分享,拯救了全家人的性命。
文革末期的梁書香
文革末期,梁書香說:「還在四人幫掌權的1974年,我的命運就有了轉機。」這年秋天,全國在批林批孔後大學小靳莊(江青號召學習天津小靳莊唱樣板戲以及評法批儒),號召農民寫詩,鼓勵農民自編自演節目,大隊、公社、縣裡都要組織匯演,評出優秀單位。為此,梁書香模仿著「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的表演套路,為生產隊編寫並自演天津快板《計劃生育好》、對口詞《誇誇咱村新氣象》。
梁書香編唱的《計劃生育好》,如下:
小李結婚後
響應黨號召
採取措施計劃生育只要一個好
大人不受累
孩子素質高
生活輕鬆精神愉快活得多逍遙
白天去勞動
晚上上夜校
生產勞動政治學習一樣也誤不了
………
《誇誇咱村新氣象》如下:
看!
政治隊長趙永勤
一馬當先在前方
他是戰天鬥地的帶路人
寶書四卷心中藏(《毛澤東選集》4卷都記誦在心中-筆者按)
……
在自家小隊上表演後,各小隊、大隊、中學邀請表演,梁書香更被選進公社和縣裡演出。隊長趙永勤非常高興,要她再編講故事,梁書香就選了魯迅小說《祝福》裡的祥林嫂這個角色,梁書香的想法是打動許多家庭婦女的心,萬惡的封建禮教逼得一個善良女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結果台下不少婦女聽得感動地哭了!從此,隊長趙永勤一躍而升為大隊書記,梁書香也成了受人矚目的對象。
1975年2月底,公社大隊的婦女主任來找梁書香,決定讓梁書香當大隊的大嫂隊長,負責全大隊的生育工作,每年收入三千工分,是書記和大隊長收入的一半,相對來說已經是農村中的高收入了。不久,大隊門口貼出了大字報,批評隊長趙永勤任用四類分子子女,階級立場有問題,趙永勤說:「毛主席教導我們要有成分論,但不唯成分論,重在表現。四類分子還有入黨的呢!」頂住了壓力。這說明一方面,時代的氛圍轉變了,階級鬥爭了近30年,人們厭倦了,另一方面,梁書香的努力和成績是有目共睹的。這個時候,梁書香的先生余福江當上了公社教育組的報導員,有幾篇報導在《大連日報》上刊出,余福江開始成了小有名氣的民辦教師,那時候民辦教師還不能轉正。重要的是,梁書香不但沒有因為長期受壓抑而反體制,反而設法進入體制,過去千方百計欺負她的體制內、外的人們開始在現實生活中漸漸落後於梁書香的地位。可以說,在當時的社會體制中,金錢相對地不重要,錢多反而是危險的象徵,關鍵在於一個人在政治權力結構中所處的位置,決定了他和他的家庭一切的實質性和象徵性利益。所以筆者形容中共體制下的政治與社會結構是結合中國傳統官本位與馬列主義化的「九品中正制」。
之後梁書香接受培訓,成為大隊婦女保健的赤腳醫生,為婦女接生和避孕,梁書香工作素質高,每一家生孩子都要指定梁書香來接生,後來整個大隊的嬰兒都是她接生的。我們不能忽視一個「接生婆」在農村中的地位,許多嬰兒長大成人後,對於他們的接生婆是有特殊感情的。梁書香說,農村繁重的體力勞動需要強壯的男勞動力,農村的貧困也確實需要兩個以上的兒子才能維持兩個老人晚年最基本的生活。所以說農村的生育力跟農村的貧窮落後有直接的關係。農村的婦女告訴梁書香:「如果農村的老百姓也像城裡人月月有工資,治病不花錢,老了有勞保,俺們不要孩子也行。」可見農民需要孩子,是有了孩子才有溫熱的共同支持的生活,而養兒防老也是關鍵的需要。農村中的農民不幹活是沒有收入的,也由於農民的產值太低,醫療只能依靠簡易的赤腳醫生,而老年的生活所需並沒有保險支付,仍然完全地要靠自己耕地。實際上,解放後的三、四十年中國大陸的建設成績,是犧牲了大量依附在土地上、生存於赤貧水平線上的農民所產生的。這個問題在學術界早有共識,糧食與副產品(如豬肉)長期被國家徵收,用以維持城市生活和政府、工業、軍事的需要,以及支付沉重的蘇聯貸款本金和利息,廣大農民的所得僅以糊口。
1976年5月,慶祝「五一六」指示下達十周年(1966年5月16日,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上定稿發出「五一六通知」,隨後林彪說:「毛主席的話,句句是真理,一句超過我們一萬句。」文化大革命於焉展開-筆者按),慶祝「五二三」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三十四周年(1942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呼籲作家進入農村,向農民學習,創作出農民需要的文藝作品-筆者按),大隊交給梁書香任務編寫歌頌「文化大革命十年輝煌戰果」節目,梁書香帶著平常很少出門的村裡婦女去趕社會主義大集,腰束彩綢一起扭秧歌,使得農村婦女的精神面貌為之一新。梁書香編唱的歌曲是:
俺這些老嫂子啊
心裡好歡喜啊
誇一誇俺隊裡的小青年啊
……
小青年啊
下鄉把家安
馬列書最愛讀心紅意志堅
……
由這首歌詞來看,和中共1920年代起家在農村革命,一直貫穿延安時期到解放以後,其意識形態以及功能主義在基本性質上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即是重視、創造與表現農村底層、基層農民的文化,從而掌握中國農村政權,成為中共主流政治與文化的底蘊。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文化特徵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反資產階級、反菁英主義、反知識貴族的「左」的路線,這在文化大革命中表現到了極致。至於秧歌民俗,傳統中國北方農村中的秧歌舞本身即有男女調情的情色成分,對於激發農村單調生活氣氛與促進男婚女嫁有一定的作用,早年中共在陝北時已經改良許多,但是我們看文革時梁書香所編寫的扭秧歌詞仍有這個痕跡。(待續)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