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轉載自 中時新聞網。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1/10/11
龍城飛,原名楊雨亭,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
以下資料摘自郝柏村的《八年參謀總長日記》,(天下遠見出版,2000年),筆者在每一條相關日記記載後,做出自己的意見。前文〈解讀郝柏村回憶錄之二〉,敘述至1986年2月16日。
1986年大事記(續)
★2月18日,總統指示:一、海軍主要目標為建立二代艦。二、現有艦艇裝備武器更新。四、海軍兵力應講求節用。六、亞洲韓菲均局勢不安,我務求安定,安定為根本問題,國軍為國家危急存亡之秋的中流砥柱,國軍決定國家安危。總統下午6時在七海召見:二、垂詢IDF機命名,余報告現暫定為鷹揚機,總統指示應再研究更合適命名。三、駐韓大使應召回,擬派上將級軍官繼任,亦可考慮孔令晟。四、緯國擬派駐沙烏地阿拉伯大使。
九段線示意圖(本報系資料照)
關於我海軍建軍,必須購買新型戰艦與飛彈系統以及更新武器裝備,其費用浩大,而中國與台灣相關九段線劃分海域極廣,其中太平島距離台灣1600公里,我海軍戰略上以防禦為主,不求主動攻擊,究需多少艦艇與武器才能與周邊相關國家拮抗?似未聞政府提出說明。
一方面,九段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主張重疊,成為我中華民族的共同預想疆域,另一方面,兩岸並未簽署和平協議,理論上,仍為交戰國關係,我海軍建軍之想像戰爭對象為中華人民共和國。
因此,中華民國海軍一方面在九段線中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作」,一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戰爭可能對象。這在全世界各國中都是不容易見到的實例。而海軍建軍經費動輒百億千億台幣,難以避免採購爭端,經國先生說「講求節用」,實不易具體奉行。
關於亞洲韓菲局勢不安,我國務求安定,而國軍決定國家安危。第一,經國先生深有所感,這些國家由威權政黨長期掌權,弊端叢生,人民起而反抗。台灣當時已發生許多不當事宜,而支持中華民國與國民黨法統之資深立法委員、國大代表,多8、90歲,戒嚴達37年,在三民主義為民主體制的思維與黨外以選舉不斷發展的情形下,不論中華民國還是國民黨,都面臨著進退兩難的局面。
第二,經國先生說「國軍決定國家安危」,這句話值得研究,中華民國安危似並不是由一個良好的政治制度來決定,而有賴於軍隊的穩定與忠貞,而軍隊忠於國民黨先還是中華民國先?這個問題在民進黨執政以後,自然發生問題。
而經國沒有說國民黨今後怎麼辦?中國怎麼辦?當時這些問題似都不存在,當年台灣的生產毛額是中國大陸的40%,人口只有大陸10億人的2%。筆者看當時書刊,大陸人對此比例瞠目結舌,國民黨官員與台灣老百則個個趾高氣昂。
筆者在美國常以台灣的富庶繁榮向大陸朋友們對比共產黨搞大躍進和文革使得國家和人民一窮二白,讓他們自卑地抬不起頭來。真沒想到,中國人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準確無比,30年後,大陸與台灣的經濟實力翻轉過來。
關於IDF機命名,郝柏村報告暫定為鷹揚機,是很不好,發音若「陰陽機」。後來定為經國號,筆者認為亦非常不恰當。中國人對於名字非常敏感,IDF就有人說I Don't Fly。戰機失控或戰鬥中被擊中皆為難免,而說經國號栽機或經國號被擊毀,聽來甚不吉祥。可見當年軍中的馬屁文化水準太低。
孔令晟(1918-2014,孔子後代)後來並未出使韓國,可能因為年齡較大,68歲,個人亦不願意在擔任警政署長後遠赴複雜的南韓擔任使節工作。經國先生欲以上將接任駐韓大使,孔令晟當時中將,似有意將孔令晟升官後再外放。
以筆者所知,孔令晟後來升上將,還是郝柏村在李登輝總統時以特簽升任的,這事後來似有一些看法。據筆者了解,中華民國派駐南韓大使並不好做,南韓對中國人、日本人長期均不友善,視為過去的殖民政權。1949年後自山東逃難的中國難民在韓國很難獲得韓國公民身分,許多後來全家再移民至美國、台灣。
蔣緯國後來亦無派駐沙烏地阿拉伯大使。由孔令晟和蔣緯國事,筆者認為經國先生當時似隨興所至,並未得當事人首肯及外交部知覆,即告知郝柏村心中所念,可能反映出身體健康上有些狀況。
★2月21日,喜聞中共米格十九1架,由陳寶忠駕駛投奔自由抵韓,此乃余任總長以來,第5架投奔自由之中共飛機,亦為半年來第2架。
筆者整理1960年至1989年間,兩岸飛行員駕駛軍機投奔對方的案例。
中國大陸投奔台灣:
1961年9月15日,中國大陸民航飛行員邵希彥、高知學(到台灣後改名高佑宗)駕駛安-2輕型運輸機從山東膠縣起飛,在韓國濟州島降落,10月7日抵達台灣,各獲黃金500兩。
1962年3月3日,解放軍海軍航空兵飛行員劉承司駕駛米格-15戰鬥機從浙江路橋起飛,飛抵台灣桃園軍機場,獲黃金1000兩。
1965年11月11日,解放軍空軍李顯斌駕駛伊爾-28轟炸機,從杭州筧橋機場起飛,在台灣桃園軍機場降落,未將鼻輪放出,致機首座艙內領航員李才旺雙腿骨折,尾艙通信員廉保生著陸後自殺身亡,李顯斌獲黃金2000兩、李才旺黃金1000兩。(李顯斌1991年12月經由加拿大回鄉探母,遭青島公安局逮捕,以投敵罪判處有期徒刑15年。)
1977年7月7日,解放軍空軍中隊長范園焱,駕駛米格-19從福建晉江起飛後,直飛台南機場,獲黃金4000兩。
1982年10月16日,解放軍空軍飛行員吳榮根,駕駛米格-19,從山東文登機場起飛,抵韓國漢城,10月31日抵台灣,獲黃金5000兩。
1983年8月7日,解放軍空軍飛行員孫天勤,駕駛米格-21,從遼寧三十里堡機場起飛,抵韓國漢城,韓國將飛機交還給中國政府,孫天勤於8月24日抵台灣,獲黃金7000兩。
1983年11月14日,海軍航空兵中隊長王學成,駕駛米格-17,從浙江岱山機場起飛,抵台灣附近表明投誠,中華民國空軍派遣兩架F-5戰機進行引導,於台灣桃園國際機場著陸,獲黃金3000兩。
1985年8月25日,解放軍海軍航三師隊長蕭天潤,駕駛轟-5轟炸機,從山東膠縣飛往韓國,在裡里市迫降時發生事故,領航員孫茂春死亡,報務員劉書義要求返回大陸。9月20日,蕭天潤抵達台灣,獲黃金3000兩。
1986年2月21日,解放軍空軍飛行員陳寶忠,駕駛殲偵-6,從遼寧瀋陽於洪機場起飛,飛往韓國水原空軍基地。4月30日抵達台灣,獲黃金5000兩。
1986年10月24日,解放軍海軍航空兵飛行員鄭菜田,駕駛殲-6戰鬥機,自山東煙台萊山機場起飛,降落韓國清州空軍基地,後抵台灣,獲黃金5000兩。
1987年11月19日,解放軍空軍中隊長劉志遠,駕駛殲-6丙戰鬥機,從福建龍溪起飛,抵台中清泉崗空軍基地,獲黃金5000兩。
1989年9月16日,解放軍空軍航空兵飛行員蔣文浩中尉,駕駛米格-19,從福建漳州龍溪機場起飛,降落金門機場,獲黃金2000兩。
台灣投奔中國大陸:
1963年6月1日,中華民國空軍飛行員徐廷澤駕駛F-86戰鬥機自新竹機場起飛,抵福建龍田機場,獲2500兩黃金。解放軍對飛機進行試飛,以了解F-86同米格-17性能對比。
1969年5月26日,中華民國空軍上尉教官黃天明和飛行學員朱京蓉駕駛T-33教練機自台灣岡山機場起飛,飛抵廣東惠陽。
1981年8月8日,中華民國空軍少校考核官黃植誠駕駛F-5F戰鬥教練機,前往福建,途中後座飛行學員許秋麟堅決要求返回台灣,中途跳傘,隨後黃植誠抵福州機場,獲獎金65萬元。後擔任廣東花都空軍軍校校長,晉升空軍少將,任北京軍區空軍副司令員。中華民國國防部長高魁元引咎辭職。
1983年4月22日,中華民國陸軍航空支隊少校分隊長李大維駕駛U-6A偵察機,從花蓮起飛,於福建降落,獲獎金15萬元。其出身軍人世家,兩度獲國軍英雄,此事引起中華民國軍方連坐處分。
1989年2月11日,中華民國空軍第737聯隊中校林賢順駕駛F-5E,飛往大陸,燃料耗盡在廣東豐順上空棄機跳傘,後晉升空軍大校,任北京軍區空軍參謀長助理。
由以上比較,知雙方對待投誠飛行員的方法不同,台灣方面給予高額黃金,後遺症頗大。大陸方面盡量不以高額獎金鼓勵,而以實在職務任用,至於實際參與機要程度,我們無法了解。郝柏村總長任內亦有多起我方飛行員駕駛軍機投奔大陸事件,未見其檢討。
林毅夫在官校時代的戎裝模樣。(林毅夫家屬提供,楊基山翻攝)
2002年林毅夫無法返台奔喪,在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設置靈堂,透過網路直播與宜蘭老家同步參加父親林火樹的告別式。告別式開始時,林毅夫跪地哀傷地看著螢幕。(王綽中攝)
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叛逃史上最嚴重的應為林毅夫(1952-),台灣宜蘭人,現居於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學家,曾於2008年出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師兼負責發展經濟高級副行長。
林毅夫早年由台灣大學轉入陸軍軍官學校,第44期步兵科畢業,為經國先生非常重視與培養的台籍軍官明日之星,1979年(27歲)刻意安排為駐守金門馬山連連長,使其具有外島基層部隊長資歷。令人意外地,林毅夫以連長之尊,1979年5月16日,在最大退潮日,帶著軍籍資料,抱著籃球游了兩公里到廈門,向中共投誠,震驚政府與軍方高層,對他發出通緝令。
1982年,林毅夫取得北京大學政治經濟學碩士,赴美留學,1983年他夫人陳雲英攜兒女從台灣赴美與林毅夫團圓,1986年,林毅夫取得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全家回到北京。
1993年林毅夫升任北京大學教授,1994年創辦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並擔任主任。現任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副部長級。
林毅夫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政策論述深受重視,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重要經濟智囊團成員。外界認為林毅夫早已應該官升正部級,甚至副總理。陳雲英女士亦在大陸教育界頗有表現。
林毅夫能夠有後來的成就,和中共的破格栽培有非常大的關係,而不是讓他在解放軍中擔任一個普通軍官的職位,也沒有讓他做為一個宣傳樣板。從這件事來看,國民黨的格局和氣度太小,一直要求叛逃者擔任反共義士,時時咒罵共產黨,讚美國民黨。
我們注意到1979年,中國剛剛離開文革,台灣經濟耀眼全球。然而在台灣,黨外勢力正處於萌芽時刻,林毅夫叛逃半年,台灣即發生美麗島事件。這兩件事,筆者視之為台灣本地菁英開始幡然醒悟的時刻。
當時國民黨政權外表亮麗,內部已如腐朽大廈,來台一代人物相繼凋零,其子弟多散居海外,失去了復興中國的偉大理想、精神與力量,最後只能將國民黨殘骸留在台灣。
美麗島事件中的台灣菁英選擇推翻國民黨政權,林毅夫選擇離開台灣去依靠中共發展。美麗島事件為民進黨培養了民進黨的第一代領袖,而林毅夫在中共的刻意培養下,為中共產生了一位思維方式和中共黨員質性不同的優秀經濟學家。
林毅夫當年排除親情、政府的愛護以及軍事高層的刻意培育,斷然離開部隊長職務,於夜黑風高中泅水投奔敵營,之後參與了建設中國的理想。他的心路歷程,許多人好奇,但是他一直沒有具體說明。
3個半月前,2021年6月21日,網路媒體《風傳媒》報導〈揭林毅夫叛逃40年背後真相〉,其中說:「當年林毅夫不僅深受國民黨黨國重用,父母和懷有身孕的妻子、大兒子都在台灣,怎麼會選擇『投敵』獨留妻兒在台?林毅夫過去受訪曾說過:『應該說大家追求的目標都一致,都是追求中國強起來,只是鐘鼎山林、人各有志。』」
應當注意,林毅夫叛逃時,只是一個27歲的連長,知識見解皆頗有限,而且當時中國百廢待舉,如何追求中國強起來?是以對於他在中共高層任職以後,回憶40年前的意圖,筆者的看法是持保留的意見。
筆者認為,林毅夫進入了中華民國軍隊,才開始認識到國民黨的形式主義僵化,官僚氣息嚴重。在部隊中,官校生如同上層人物,士官兵地位低微,不受尊重,部隊缺乏自發生氣與主動力。這樣的部隊,這樣的政黨,如何可能再回到中國大陸,重新帶領中國走上富強康樂的道路?筆者認為林毅夫進入軍中後心理上產生了極大的變化。
而林毅夫選擇放棄台大,進入陸軍官校,不能不說是充滿愛國熱情,但是只是一廂情願;他在軍中感到失望,將希望投射到共產黨身上,仍然是一廂情願。但是歷史說明林毅夫和共產黨都選擇了正確的方向與作法。
如果林毅夫留在台灣軍中發展,在他準備晉升上校、少將時,已經進入李登輝、郝柏村之爭的階段,變數很大。就是升上少將,台灣政局不久進入陳水扁執政時期,林毅夫能夠做出什麼事業?升上中將,又將如何?中國和台灣已經成為一組對立的名詞。
林毅夫如果選擇留在台大,後來去美國留學,拿到博士學位,以他的個性,轉變為台灣獨立運動的支持者,回到台灣,擔任民進黨重要職務,亦非常可能。
由此,一個人的命運發展因素,當事人的意志和選擇的環境同等重要。
(待續)
後記
前文〈解讀郝柏村回憶錄之2〉刊出後,關於筆者討論自民國49至74年(自1960至1985年),25年間戰機失事及飛行員死亡率,並搜集自1980年至2002年華航客機貨機失事統計,引起一些讀者關切。
這個空安問題,牽涉到我國對於軍民用飛行器及相關人員的管理與訓練問題。近年來,仍然不斷出事,未見國防部與空軍方面以及交通部提出明確檢討與改進辦法。而火車亦不斷發生重大過失,令人憂心台灣在交通安全方面的問題似乎缺乏可管理與控制的能力。
筆者對於我政府管理日趨複雜的軍民交通安全事宜沒有足夠信心,建議政府開放國際標案,聘請美日德等相關顧問公司來調查並制訂一套完整的管理作業準則以及協助設計開發所需的資訊管理中心。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