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轉載自獨立評論@天下。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17/5/11
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當選法國總統,台灣媒體的報導主要集中在兩點:一是他出奇的年輕,39歲;二是他傳奇的婚姻,娶了大他24歲的老婆。比較深刻一點的會談到他的對手,「國家陣線」的瑪琳.勒龐女士(Marine Le Pen),慶幸他擋下民粹狂潮,擊敗法西斯傾向的極右翼政黨。前兩者沒什麼好說的,媒體已經炒爛的話題,我們無需在此覆述。對於他擋下極右民粹的「貢獻」,倒是可以多說幾句。
▋馬克宏抵禦極右民粹,其實是失敗
馬克宏在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拿下64.01%的選票,對手只有35.99%,可謂完勝,戰績輝煌。只不過,只要是對法國政情稍有理解的人,大概都不會感到意外。因為法國總統選舉兩輪投票的設計,選民在第一輪的投票通常是選擇自己中意的候選人;第二輪投票,則多是為了擋下自己不喜歡,乃至恨惡的政客。馬克宏在首輪拿到24.01%選票,第二輪是64.01%,這一點都不例外,因為兩輪之間,對「國家陣線」有戒心有惡感的,都轉移過來了。
從另一個角度看,馬克宏的抵禦「國家陣線」,其實是失敗的,因為他給了這個極右翼民粹政黨相當可觀的成長空間。數字會解釋:2002年的總統大選,「國家陣線」出乎意料進入第二輪,結果是席哈克(Jacques Chirac)以82.21%的得票,大勝勒龐(Jean-Marie Le Pen)的17.79%,後者是瑪琳.勒龐女士的老爸。席哈克第二輪的得票數比第一輪多出19, 872, 101,這將近2,000萬的選票就是轉移的結果,席哈克因此在兩輪之間的得票成長率是350%!
兩相比較,瑪琳.勒龐女士比起她的父親,支持度可謂大幅成長,為她所屬的政黨創下有史以來最高的得票紀錄,認真說起來,她並沒有輸!很可能,緊接著在6月的國會大選,「國家陣線」會有所突破,法國未來的政治發展,還是有令人不安的因子。
馬克宏的勝利在預料之中,目前眾人關注的反而是6月的國會大選。由於馬克宏的政黨「前進黨」(En March)乃屬新創,在國會中取得多數席位的機會不大,極可能會再度產生「共治」的政局,亦即,根據法國憲法雙首長制的精神(總統是「國家元首」,內閣總理是「政府首長」),馬克宏雖榮任總統,但是他的政黨無法獲得國會多數,只能由他黨組閣,閣揆是他黨之人,各部會首長的任命權也只能交給新的閣揆,馬克宏的總統權力勢必大受侷限。
馬克宏大學時念過哲學,在巴黎第十大學哲學系寫過碩士論文,研究黑格爾和馬基維利。後來才進入國家管理學院(ENA)攻讀金融,在銀行界嶄露頭角。不過,他還是喜歡自詡為哲學家,喜歡宣稱他曾經是法國哲學大師保羅.里柯(Paul Ricoeur)的助理,論文接受過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巴理巴(Étienne Balibar)的指導。可能也因為如此,德國哲學家,法蘭克福學派開山祖師哈伯瑪斯(Jürgen Habermas)對他非常照顧,不僅在德國刻意安排與馬克宏做「哲學性」的對談,提高歐洲高級知識分子圈對馬克宏的關注,還稱許馬克宏的當選,最可能打破歐洲沉悶的僵局,打破左右的畛域,為歐洲的政治帶來新的可能。
▋「前進黨」,左右翼機會主義政客的組合
不過,法國知識圈似乎不太相信這一套,對於這位新任總統的政治屬性以及未來的施政方向,還是充滿疑慮。
譬如,法國經濟學家勒爾冬(Frédéric Lordon)認為馬克宏談話喜歡用「坦白說……」開頭,這只不過證明他根本不是坦白之人,驗證馬克宏的談話,也許說得漂亮,但是內容多空洞、含糊,這其實是金融界貴族的習性。他認為馬克宏根本是法國政治體系痙攣之後的產物。
《外交世界》資深記者瑪莉.貝妮德(Marie Bénilde)說,馬克宏很受媒體寵愛,但是,他基本上只不過是使用看似新巧的語言,包裝的卻是陳舊的理念。深入分析他的主張,其實與法國現任總統歐蘭德(François Hollande)大同小異,而歐蘭德非常不得人心,是他的執政把堂堂一個大黨「社會黨」完全拖垮。
由歐洲一批自由記者所組成的「零點網絡」(Network Point Zero)則發表了一篇聯合評論,認為馬克宏的崛起,他在媒體上會如此受寵,其實是經過縝密設計的,是一批歐、美金融家秘密操作出來的。馬克宏的當選,相當於國際金融大亨們針對法國的一場「政變」。
此外,經濟學家馬希雅(Gustave Massiah) 是巴黎左翼圈另類全球化運動的領頭人,曾到過台灣,參與過浩然基金會組織的工作坊。他在給朋友的私信中說,馬克宏根本是脫韁新自由主義的代理人,是經濟全球化和政治自由化的綜合體,他的當選,代表金融資本的勝利,勞動者的未來將更為艱困,處境將更為脆弱。
拉丁美洲專家安福漢(Alex Anfruns) 和尼斯大學的法律系教授夏爾文(Robert Charvin)則在知名內幕調查媒體《調查行動》(Investig'Action)中表示,兩輪的總統大選,根本是一場媒體-政治的馬戲。他們認為,馬克宏新創的「前進黨」,說穿了是法國左翼和右翼機會主義政客的組合,這次選舉有那麼多廢票、空白票,有那麼多人根本拒絕投票,顯見法國還是有頭腦清醒之人,對馬克宏也不會有什麼期待。「馬克宏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新階段,法國第五共和的體制越來越脆弱,對權力的關注往個人集中,公共的成分越來越薄弱。政治生活個人化、八卦化,這其實是讓政治經濟的運作更陰晦,更不透明,更向金錢的力量屈服。這樣的體制,其實是大老闆們最歡迎的,也是歐洲那些反社會的群體最樂意接受的。
▋法國未來的「中國路線」?
當然,在當今的大國遊戲當中,也有人關注馬克宏主政之後,法國在國際社會中將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他既已得到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以及華爾街幫的歡迎,那麼他對中國的態度如何?
由於競選期間馬克宏曾經引用毛澤東的語錄,說「能奏效的方案就是好方案」,也曾覆誦鄧小平白貓黑貓的名言,許多中國媒體因而認為馬克宏親中、嚮往中國,這其實是自作多情。馬克宏選擇性地引用毛、鄧名句,只不過說明他是徹徹底底的實利主義者。
關於中國,他的關注點主要在經濟變數和市場競爭的面向。總統大選期間的電視辯論上,他主張要有強大的歐元和團結的歐盟,強調建構歐盟共同商貿政策的重要性。他指出,中國有10億以上的人口,而法國只有6千萬,唯有歐盟所有國家在商貿政策上採取一致立場,才可能有籌碼與中國、俄羅斯等大國較量。
他關於中國的言論,多見於擔任經濟部長期間。2015年8月25日,馬克宏到柏林訪問,面對眾多記者,他表示,對於法國而言,中國是歐盟經濟成長的一個變數,一個重大的變數,也是危險的變數,但是對於法國而言,還不致成為威脅。他指出,「世界經濟正在復甦,但是過程將十分緩慢。一方面,低油價和低利率是一個利基,但是另一方面,還是有不少危機,尤其是中國所帶來的變數。」他進而表示,中國經濟成長趨緩,經濟發展狀況讓許多歐盟國家不安。法國經濟雖然不致因此被牽連,那些過度倚賴中國貿易的國家還是要有警覺,尤其是德國,德國對中國的外銷十分龐大,所受到的影響也最大。
他還說,中國經濟成長趨緩,有一個正面的作用,那就是中國的對外貿易量降低,使得石油的和各種原料的價格保持在低廉的態勢。
不過,在柏林的一個大使會議上,馬克宏表示,「過去十年來的世界經濟,中國做出了最大的貢獻。中國正在轉型,朝向一個新的成長模式,我們很期待中國成功,中國的成功,對大家都有好處。」他還說,由於對中國經濟趨緩太過操心,太過擔心中國經濟的體質,已經導致金融市場的重大震盪,他認為,這是反應過度。
馬克宏最憂慮的是中國的生產力太驚人,對歐盟市場造成重大的壓力。2016年4月11日,他到史特勞斯堡的歐洲議會,接受歐洲議員有關歐洲經濟狀況的詢問。他表示反對中國鋼鐵對歐洲的傾銷,認為這對歐洲的鋼鐵產業很不公平。
除此之外,中國對他而言,就是選票的意義。由於另一位候選人勒龐女士及其政黨國家陣線對外來移民一向不友善,法國華裔選民當然是馬克宏拉攏的對象。競選期間,為表示對在法華人社團的關切,馬克宏於2017年3月底接見了劉少堯的家屬,向他們做出會重視法國華裔安全的承諾。劉少堯是華人,被法國警察破門殺害,曾經引發在法華裔人士的集結示威抗議。
綜合來看,法國近幾年的社會動員十分激烈,勞工、青年學生的不滿、憤怒,時常宣洩於街頭。這顯示,法國人民普遍對於政治的更新抱有高度的期待,傳統大黨在大選中被全面拋棄,其來有自。然則,這是否就意味著政黨政治的終結?馬克宏所代表的,究竟是新生的青春力量,還是傳統幕後陰暗勢力的集結反撲?不管怎樣,馬克宏的當選,肯定是歐洲巨大變局的一個開端,是否會自此引發更大的效應,值得我們密切關注。
作者以質問、閱讀、書寫為日常之戰鬥。《新國際》(New International)創辦人,INTERCOLL(International Collective Intellectual, 國際知識集體)亞洲連絡人,連結亞拉非以及歐洲的朋友,共同思考並推動21世紀國際主義之開展。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