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轉載自 中時新聞網。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4/11/3
汪明生 | 孫文南院院長
最近報導台人赴陸定居大增。圖為金廈小三通。(于家麒攝)
最近發佈的諾獎得主研究的是社會制度與經濟發展的結構關係,並且以西方與一些宗教國家的經驗,說明民主制度對於經濟發展存有正向影響。至於兩岸之間,也隨著台灣綠營主政與大陸定調和統,顯已進入經貿交流多年與政治協商之前圖窮匕現的深水區。
二戰後的兩岸,形成人類兩種主要體制的對照比較。隨著冷戰結束與全球化的來臨,台灣曾經有著全球最好的機會,並且預示了資本主義民主政治的勝利。然而2000年出人意料的政黨輪替,2008年全面開放的未能把握,與2016年起方向錯置的困境倒退,已使兩岸的整體發展此消彼長,更加嚴峻的是硝煙彌漫前景未明。
1990年代台灣正逢內外轉型的契機挑戰,中央政府規劃了宏觀格局的亞太營運中心,城鄉基層則有造景造產造人的社區營造,而由南台灣觀察探索社會層面,則是提出連結引領在地各界作為主要訴求的高雄行銷。在向地方首長與中央部會以及北台灣主要媒體積極建言未果,基於當時年輕,甚至更進一步,以小額募款自力成立了全台首見的都會發展基金會,歷經了忙碌非常躬自入局的十年,除了造就初創時期熱門紅火的中山公事所,最大的收穫就是體驗歷練沉澱反思了社會條件與發展階段,也就是民主解嚴試圖邁向後現代,然而不容忽視現代未具仍在傳統之下,勢須耕耘播種的群眾基礎。
政府規劃的城市地區發展邏輯,係以公共政策與基礎建設吸引外部顧客的產業投資發展經濟,將社會人口視為就業創造後被動而來的應變項。而市場開放民主選舉的取徑作法,則是將社會人口轉變成為內部顧客的自變項,乃至主要目的地短線炒作討好媚俗。台灣的能源環境與青年世代,幾乎就在如此情況下成為直接間接的犧牲品。眼前的兩大政黨形成鮮明對比,除了統獨傾向以外,一係自下而上鼓動開拓論功行賞,另一則為體制內視論資排輩菁英輩出;連番選舉操作多年下來所轄地區的政治文化亦復大體如此,後者常上檯面發表,前者長期埋首深耕,大致可謂步步為營的主政集團係以執政作為手段,勝選才是目的。
1998年開始台灣相關領域的第三個博士班。從學生角度換位思考,為使及早開啟議題導向的學域定位要求,並期避免見樹不見林的常見通病,構思整理了較為全面涵括的理論架構,並且搭配彙整了區域分析、項目分析、政策分析、判斷分析與跨域分析的研究方法。如此經由實踐探索逐步歸納的公共事務與跨域治理,大致前者對應了宏觀視界的城市地區與民間社群,亦即群體層面的經濟、社會、政治、政府、政策與管理,而後者則係對應了微觀操作的個體層面,包括事實判斷、價值判斷、與人際判斷。
三十年台灣選舉民主下來,從南台灣發展變遷與環境治理等政策實務的觀察心得就是,政府未必公共,公民需要引領,聚焦大多數人心人性的真實情況與移轉考驗,就是力求先私後公、化暗為明、與表裡如一,而這些,就是倘若對比圍繞金錢貨幣的經濟發展,乃是社會發展的核心真諦。可以參考的美國相關經驗規律,就是一戰後的公共行政,二戰後的企業管理,與1970s起的公共事務。其中公共行政的主體乃係政府,初期的操作實為統治,要點在於力求穩定的依法行政;企業管理的主體乃係企業,當時的操作係為管理,要點在於著眼牟利的經濟發展;而公共事務的主體乃係社會(民間、城市、社群、選民、生活),操作的考驗即係連結兼顧所涉個體與群體的治理,要點在於進階文明的均衡和諧。
經濟與政治乃係社會科學的重要學門,定位任務在於學理建構與實證檢視。於此的社會則如同存量,即係對應作為施政與發展前提條件的人口結構與群眾基礎,例如當少子化與老齡化已成多年以來的國安問題,當務之急應即在於擺脫一黨一時的選舉思維,而以一般多數選民作為對象,傾聽意見促進共識,不迴避不排除任何選項,有如大陸改革開放啟動階段地砌而不捨主動面對。前述已經整理成熟的跨域治理,即可作為台灣民主多元轉型挑戰關頭,小兵可立大功的分析工具與推進手段。
眼前台灣的社會結構與階段態勢,可謂百尺竿頭屢敗屢戰,菁英領導已退流行,而導引菁英又尚未到位。企業實務與AI挑戰指向了化繁為簡的知識台階,而百年前在中國搞平民教育的陶行知,當面對當時的啟迪民智早就提示: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新是孫子。或謂旨在裨補資本主義不足的公共事務與社會主義的目的是一樣的,只是手段或有不一;前者以民為本重在行知,後者黨國體制強調集中,似乎診斷處方端視所處階段。如同台灣南北即係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多年以來嘗試不成持續呼籲的分而治之,本即係為進階深化對台的合理安排,與促進大陸自身的試煉機會。
大陸具備體制優勢,是全球公認唯一可以辦大事的政府,然而台灣情況民眾的小事就是政府的大事,幾十年了都沒有什麼大事。最近報導台人赴陸定居大增,可以視為發展體制的可見績效,然而對於當務之急的兩岸融統可就未必,或可解讀為了解認同與否的台灣同胞自行用腳選擇的結果,卻也已然呈現一邊一地乃至兩岸漸行漸遠。過去的例子就是以互利雙贏的市場思惟推進南台灣的漁產契作,然在短期績效不彰之下卻是難以為繼,也就是忽略了短期政績流量與長期發展存量間的辯證關係。許多的台灣同胞對於錢權掛帥的所謂民主大概是五味雜陳,然而爭取人心的高明作法應該不是因曀廢食地放逐放棄,而是如何去蕪存菁校準不足。這也就是不只先經後政,還需加上社會,亦即主打城市地區民生議題的融合發展,並以民間產學方式試點合作。
據聞大陸迄未動手的主要原因是在經濟,與時俱進之下似可建議加上社會。一方面不要重蹈台灣民主解嚴忽略訓政的覆轍,另則得在以民為主的兩岸融統上補齊社會,應可解釋為何在兩岸經貿如此密切之下,仍有半數以上的台灣同胞不願統一。而若實事求是地操作起來,那可就是密接地氣釜底抽薪地不再高來高去久拖不決,即將光明在望水到渠成了。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