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基

美國亞太戰略的恆與變 ☆來源:中美論壇

♦ 本篇文章轉載自 中美論壇。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3/3/21

張文基|中美論譠社社長

(I)重溫尼克森1967年的文章

世界面臨了一個新的歴史轉折時刻,美中關係也面臨了嚴重的危機。 美中因爲“意圖的誤判”發生衝突將是世界最大的災難,要避免它就必須建立互信,對中國而言,更需了解美國亞太戰略的邏輯。 本文重溫尼克森1967年10月在外交事務期刊的文章,瞭解他1972年開啟美中關係正常化的思想背景。他的觀點在今天仍然有借鑒的意義。

自從十九世紀中葉以來,美國的東亞政策的根本目標到今天還是相當一致的,那就是:1.地緣政治上,避免任何當地強權的出現,維持中、日、俄的平衡。 2.美國建國時的反帝國主義的思想,確保東亞的商業利益不被歐洲老牌帝國所獨佔。 3.推廣意識形態的影響,包括基督教的傳播,和美式民主的教化。

對日戰爭勝利後,美國寄望於國民政府可以做為美國在亞太區域美國利益的代理人,國民黨在大陸的失敗以及韓戰的爆發打破了美國的佈局。 美國開始把中共看成是與蘇聯一様的敵對勢力,必須構築第一島鏈來遏制共產勢力的擴張。 由於台灣在第一島鏈的重要位置,美國的對台政策就是防止台灣成爲一個敵對美國的中國的一部分。

1952年艾森豪成爲美國總統,拉拔了既年輕又以反共著稱的尼克森當副總統,艾森豪擔心共产國際勢力襲捲亞洲,因此1953年11月8日,尼克森以美國總統艾森豪特使身份首次訪台5天,目的是要讓老蔣安心,美國會「保證台澎安全」,也受到蔣介石熱烈歡迎。1954年末美台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1955年艾森豪向國會發表諮文,要求授權總統必要時「得使用美軍,確保台澎安全」,此即著名的「台灣決議書」,台灣正式納入美國東亞反共島鏈戰略環節,從此確保了台灣反共基地角色。

在經歷過1960年總統大選的失敗,及一系列政治挫折後,尼克森明銳的看到美必須走出因深陷越戰泥潭而造成的政治和經濟困局。 1967年10月他在外交事務期刊發表一片非常有遠見和有深刻戰略意義的文章,“Asia After Vietnam”,一篇許多人廣爲引用,卻未必讀過的文章。 該文清晰的勾勒出他的超前的觀念和視野,也預示出他未來的亞洲和中國政策。 這些觀念在今天仍然有意義。

他指出“亞洲正面臨下列關鍵性的轉變:1.亞洲區域主義的出現; 2.亞洲經濟體的迅速發展; 3.對所有舊主義的不滿,這些舊主義長期囚禁了許多心靈和許多政府。 非共產主義的亞洲政府正拋棄過去的先入為主的學說和教條的束縛,尋找有效的解決方案。 這些事態發展為美國的政策提供了一系列非凡的機會,美國眼光必須不再局限於越南。”

他指出更多的亞洲人傾向於通過合作行動尋求亞洲人解決亞洲問題的方法,而美國是一個太平洋大國,爲了美國的利益和理想都必須推動向西穿越太平洋,不是作為征服者,而是作為夥伴。  爲了避免另一場世界大戰,就必須採取一切可能的步驟來避免核大國之間的直接對抗。 核子大國間的衝突也許無法消除,但可以通過制定地區國間的防禦條約來減少可能性。

美國人須認識到並非所有的亞洲政府都符合西方議會民主的理想,因爲西方的高度複雜的政治制度是經過許多世紀才能發展起來,對其他擁有不同文明傳統、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的國家來說西方制度可能不是最好的。 重要的是,這些政府是否有意識地、有目的地和有計劃地朝著更大的自由、更富足的社會、更廣泛的選擇和更多的民眾參與政府決策的方向邁進。

他指出任何關於亞洲未來的討論最終都必須集中在四個巨人各自的角色上:印度,日本,中國,和美國。 日本是闗鍵,日本人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它必然不會滿足於二戰後所強加於他們身上的限制,而且日本要承擔在亞洲的更重要任務就必須修改日本的和平憲法。

他強調美國的任何亞洲政策都必須面對中國的現實。 放眼長遠,美國決不能永遠把中國排除在國際大家庭之外。 在這個小星球上,不可能讓十億最有能力的人生活在憤怒的孤立中。 除非中國改變,否則世界不可能安全。 因此,在美國能力的範圍內,美國應該引導中國的變革。 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說服中國改變輸出革命,轉向解決自己的國內問題,這才是中國的國家利益需要。 這意味著將中國拉回國際社會——但作為一個偉大而進步的國家,而不是世界革命的中心。

在不背棄歐洲的情況下,美國必須擁抱東方,塑造一個太平洋共同體。 這必須是一個有目的、有理解和互助的共同體,在加強經濟的同時協調軍事防禦; 一個擁抱亞洲力量作為對抗中國圖謀的共同體; 一個日本將在其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與其作為世界經濟大國的主導地位相稱的共同體; 一個美國在行使領導地位時保持克制的共同體。

在未來,人與變化之間的偉大競賽將是:控制變化而不是被變化控制的競賽。

他對美國百姓承諾「用光榮體面的方式結束戰爭」,贏得了1968的總統大選成爲了美國第37任總統。 由於中蘇關係的迅速惡化及1969年的珍寶島軍事衝突,蘇聯企圖對中國實行核打擊,而在世界大勢上美國也感受到蘇聯的壓力,這些客觀的形勢加快了尼克森和毛澤東的和解速度。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點30分,美國總統尼克森乘坐的“空軍一號”飛機降落在北京機場,開始了他的名言“改變了世界的一週”。 尼克森及夫人走下舷梯,他主動的向中國總理周恩來伸出了手,彌補了1954年日內瓦會面時,當時的國務卿約翰·福斯特·杜勒斯拒絕與周恩來握手的無禮行爲。 周恩來說“你的手伸過了世界上最遼闊的海洋。

1972年2月28日,中美雙方在上海發表聯合公報,爲未來幾十年的美中合作關係奠定了基礎。 在《上海公報》中,雙方以坦率和現實的態度列舉各自對重大國際問題的不同觀點,肯定了兩國的社會制度和對外政策有著本質的區別。 《上海公報》強調,雙方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來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

美方聲明:美國認識到,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 它重申對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關心。 雙方相信,兩國關係正常化不僅符合中美兩國人民的利益,而且會對緩和亞洲及世界緊張局勢作出貢獻。

在臨別的答謝宴上,尼克森再次強調,“我們有巨大的分歧,使我們走到一起的,是我們有超越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 我們決心不讓這些分歧阻礙我們和平相處,我們每一方都有這樣的希望,就是建立一種新的世界秩序,具有不同制度和不同價值標準的國家和人民可以在其中和平相處,雖有分歧但互相尊重,讓歷史而不是讓戰場對他們的不同思想作出判斷”。 充分反映了尼克森的寬廣的國際觀,也奠定了此後穩定的美中關係。

(II)尼克森下野到川普時期

美中關係的蜜月期,1972-1989

由於處理水門事件的低級錯誤,尼克森被迫於1974年9月8日辭職。 中美建交被延後到1979年一月一日,Jimmy Carter 總統任內宣佈。 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然而,美國人民將同臺灣人民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係。 美國廢除了中華民国與美國共同防禦條約,並且撤出所有的駐台美軍,美軍協防台灣司令部(USTDC)也在1979年4月25日關閉。

美中建交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與中國合作共同對抗蘇聯勢力透過與越南的聯盟關係控制東南亞、進而進入印太,威脅美國在此區域的利益。 然而,美國國會認爲不能輕易的放棄台灣給中國,從而失去對第一島鏈的控制。 因此,美國國會於1979年4月10日通過了台灣關係法。 本法案通過授權建立一個實質大使館來管理美國和臺灣的“事實上的外交關係”。 該法規定“美國將向臺灣提供必要數量的防衛物資及技術服務,以使台灣能夠維持足夠的自衛能力。”及“任何企圖以非和平方式(包括杯葛或禁運)解決台灣未來的行為,均會威脅太平洋和平與安全,美國將嚴重關切。 ” 此法案成爲日後美國介入台灣問題的法律根據。

1982年8月17日雷根總統訪華時簽訂了817公報,它不僅繼承了前兩個公報的內容,更允諾美國向臺灣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數量上將不超過中美建交後近幾年供應的水準,它準備逐步減少它對臺灣的武器出售,並經過一段時間導致最後的解決。 中國則重申「爭取和平解決台灣問題」。

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導致中國政治動蕩,事件平息后,許多美國精英覺得是美國和平演變中國的挫折,終結了短暫的美中蜜月關係。

1991-2020: 中美關係的惡化

1991年蘇聯及東歐的共産主義政權紛紛垮臺後,尼克森建立的美中合作對抗蘇聯的戰略基礎不復存在,美國做出了一系列嚴重的挑釁事件:

  1. 92年老布希政府宣佈批准對臺灣出售150架當時非常先進的F-16A/B型戰鬥機,嚴重的違反了建交的三個公報。
  2. 93年的美國海軍强行登船搜查「銀河號」事件,雖然沒有發現任何禁運物資,却嚴重的侵犯中國主權。
  3. 94年美海軍在黃海對中國返航的核潛艇進行了多次鎖定及模擬攻擊,幾乎觸發戰爭。
  4. 95年李登輝訪美及之後的96年台海危機,當時中國召回駐美大使。
  5. 98年的 “考克斯報告和李文和事件” 。 衆議員考克斯指控每一個在美華人都可能是中共的潛伏間諜(sleeper agent)提供證據,不幸的是20年後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
  6. 99年5月美國轟炸了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並造成多人死傷。 事後美國以錯用了過時的地圖為由致歉、賠款了事。
  7. 2001年的南海撞機事件,幾乎導致另一次武裝衝突。所幸911事件的發生,反恐成爲新焦點。

奥巴馬上任後,認識到在過去的二十年裡,美國的重要國家利益發生了變化,随着中國的崛起,須要將中国列爲對手,但是2008金融危機的發生,美方有求于中国,兩國關係得以保持。随着金融危機的缓解,特别是看到2011年2月中國成功的從動蕩的埃及和利比亚紧急撤侨近四万中國公民,展示出中國强大的軍事、動員、及外交實力,在2011年11月,宣佈美國“重返亞洲”,將美國主要軍事、經濟和外交資源轉向亞洲,特別是南海區域。

隨著南海仲裁案預定將在2016年7月12日公佈仲裁結果後, 5月9日,美太平洋艦隊司令哈裡斯叫囂美軍已“做好今夜與中國開戰”的準備。 2016年7月,美國雙航母戰鬥群在南海集結完畢,這其實就是用武力來威懾逼迫中國承認仲裁結果的意圖。 然而,在中國動員了海空軍及火箭軍的大部分兵力舉行演習後,美海軍選擇撤出該海域,避免了一場可能的大衝突。

川普上任後,尤其是2018年後,對中國採取了強硬立場,重點關注貿易和經濟問題。 他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以減少兩國之間的貿易逆差。 他還採取措施限制華為和中興等中國科技公司的發展。 在南海及台海問题上,川普對中國採取了更具對抗性的做法,包括籌組反中聯盟。 他採取措施限制中國在國際組織中,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影響力。 新冠疫情在武漢爆發後,他更惡意的稱之為「中國病毒」。然而他高調的壓制中國進口商品,不僅沒有嚴重傷害中國,反而破壊國際生產鏈,埋下之後美國的通貨膨脹。

202313e01.png

中國幾代領導人的智慧 加速中國發展

江澤民和朱鎔基一代,由於他們的成長和求學背景,因此能以西方人比較容易接受的方式與之交往,有助於緩解美中緊張關係。

在對外關係上,江在任內曾經做了一件絕大多數政治人物不敢碰,卻是非常具有戰略前瞻的決定,那就是他和俄羅斯確定了中俄邊境缐,奠定了中俄走向正常關係的基礎,否則,就沒有後來的上合組織,也不可能發展“一帶一路”。 更重要的是給中國在中、美、俄的大三角關係中站在一個比較有利的地位。

朱鎔基解決了中國當時的嚴重經濟問題,也加速了中國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 特別是成功地與美國談判 WTO入會條件,使得中國於2001年加入WTO,奠定了過去20年經濟的快速成長,按照美國的數據,2021年中國的GDP是177,341億美元,是2000年的14.6倍。

在軍事上,江看到1991年海灣戰爭的結果,敏銳的提出建設一支能夠打贏未來資訊化戰爭的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軍隊。 這種認識是今天中國軍隊遠比俄羅斯進步的重要原因。 在台灣問題上,他充分授權汪道涵,完成了重要的“九二共識”,這也必將是和平解決台灣問題不可避過的底線。

胡錦濤上任後關注農民福祉,加強邊遠地區的漢語教學,並在保衛和建設南海島礁問題上邁出具體步伐。 他看到了2008年美國的金融危機,加速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決心和建設。 2008年汶川地震成功救災和重建,成功主辦2008年奧運。 2011年2月從動蕩的埃及和利比亞緊急撤僑近四萬中國公民,展示了中國強悍的動員組織能力。 然而,中國當時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意識形態混淆,和貪腐越演越烈。

習近平最大的貢獻是完整的論述了什麽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發展的目標,強調不忘初心,高強度整治腐敗,成功實行脫貧攻堅,全力建設一個能打勝仗的軍隊,並提出了一帶一路的宏偉戰略。

中國的成功發展已經在各領域都是全球前三名,甚至前二名的位置。 而同時間美國卻呈現持續下滑的趨勢,這令美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失去了50年前的信心。 這就是今天美國精英階級希望壓制中國進一步發展的根本原因。

(III)尼克森遺產是再轉變的明燈

今天危險的美中關係是不可持續的,必將面臨另一個轉變,如何維持“恆”的最重要利益而找到维持和平必要的“變”?

拜登上任後中美關係持續緊張

拜登上任後深知改革幾十年的積弊豈能是一朝之功,所以他的大戰略是穩定大局爭取時間重建美國。

為此,對内是三大計劃:紓困维安,就業基建,家庭社福,瘋狂發美元爲維持社會穩定,改善貧富差距和恢復美國製造業爭取時間。 對外的主要目的是延緩中國趕超美國的時間。 策略是塑造中俄爲敵人轉移國內矛盾,具體的手段是:1. 高舉民主與集權的價值觀鬥爭,組織以英美爲核心,5眼聯盟次之、G7和印度、澳大利亞及北輔約為的對中俄的不同層次的統一戰缐。  2. 利用台灣這個棋子牽制中國。  3. 對中俄進行軍事、政治、經貿及宣傳各領域兢爭和威懾,但是避免全面衝突,因爲那是最大的災難。  4. 闗鍵高科技領域與中國脫鉤。  5. 在對美國有利的領域,如氣候問題,和中俄合作。

去年8月2日,當時的衆院議長佩洛西,不顧中國的警告訪問台灣,解放軍隨後增加,增強海空軍的繞台灣島軍事演習。 而美國2023年的國防授權法中更夾帶了去年國會還沒有通過的 「台灣政策法」的重要內容,赤裸裸的顯露出美國全面干涉,主導有關台灣防禦武統的能力和決心。 加深了美中直接衝突的危險。

爲了降低危機,去年11月14日拜登對習近平在印尼巴厘島峰會中做出的“五不四無意”承諾,那就是“不尋求改變中方體制,不尋求與中方發生“新冷戰”,不會拉攏盟友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也不支持“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無意和中國發生衝突,無意尋求同中國脫鉤,無意遏制中方經濟繁榮,無意打壓中國。

然而,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原定訪華的前兩周之內,發生了兩個事件: 1. 北約秘書長斯圖爾滕貝格,訪問日韓,高調宣示亞太對北約的重要性,顯示針對中國的亞太版北約正在迅速成型。 2. 美國防長訪問菲律賓,並簽訂了協定,美軍將在菲律賓靠近南海和台灣的敏感區域增加幾個美軍基地,這基本違反了不久前菲總統馬可士訪華時對北京的承諾:不歡迎域外國家,也就是美國,介入南海問題。

從中國的角度看,這不是違反了“不會拉攏盟友關係反對中國”的承諾? 這種言行不一導致了一個原本可大可小的流浪氣球問題,變成了一個新的衝突焦點。

202313e02.png

中美關係的根本危機:美國不實指控 破壊互信基礎

今天美國精英對中國的普遍的指控是:中國回報美國幫助中國加入全球體系的,就是輸出了壓迫、侵略和反美主義。

這些指控是違背事實站不住腳的! 過去50年的美中交往,中國固然受利,但是美國獲利難道更少嗎?美國搞垮了蘇聯,變成唯一超強,美國獲得了幾十年的價廉物美商品,維持多年的低通脹高標準消費,否則今天的通脹和內部矛盾早就爆發了。

此外,中國也曾經試圖照搬美國的某些制度,但是實踐証明這不適合中國,中國選擇了自己的道路,也獲得顯著的成績。但是,中國一再的宣示不對外輸出中國道路,因爲每個國家的國情不同。 中國幾十年侵略了誰? 中國超過35年沒有發動對外戰爭。 中國反美嗎? 中國人民是少數對美國最友善的國家之一,只要美國不製造對中國的敵意。

美國及它的一些盟友指控中國破壊基於規則的國際體系。基於規則的國際體系的關鍵要素包括聯合國、國際人權法和世界貿易組織等。 然而,這種指控是客觀還是抹黑?

西方指控中國在對待新疆少數民族和宗教少數群體時違反國際人權法,並在其經濟實踐中無視自由和公平貿易的原則。

事實是1949年維吾爾族人口約220萬人,2021年超過1200萬人,這就是西方所指控的對新疆的維吾爾族進行種族滅絕嗎? 而經濟上,中國正在把喀什建設成一帶一路大戰略下的國際貿易重鎮,人民生活迅速改善,對未來充滿希望。相比之下,自從歐洲人發現「新大陸」以來,美洲的印第安人口減少了90%以上,今天的印第安人保留區,除了少數賭場區外,大多生活落後,一片蕭條。 那麼西方人憑什麼可以給中國貼上種族滅絕罪的標籤呢? 這不就是川普所指控的在過去的30年裡,標準的“假指控,假新聞”嗎?

自從川普當政以來,美國透過建立關稅壁壘,管制出口,企業補貼及貿易制裁,加速摧毀自己建立的國際自由貿易制度,而中國十分明確的擁護自由貿易制度。

中國是聯合國的堅定支持者,而過去卅年美國未經過安理會授權的軍事行動在全世界造成百萬左右的死亡,產生了數以千萬的難民。 美國要贏得世人尊敬,應該首先糾正自己的錯誤,而不是指責中國。

尼克森的世界觀是美國重構健康的美中關係的明燈

今天美國的非理性的對華政策是不能持續的,因爲它很可能會導致美中的大衝突,那將是人類的大災難。 要改變首先就必須回答下面這些問題? 美國的最大危機是什麽? 美國所希望得到的結果又是什麼? 美國的亞太政策的根本利益是什麼? 現有的對華政策是否能有效的解決危機、爭取最大的利益?

美國的最大危機是今天美國人民對於美式民主的信任已經逹到歴史的新低! 美國人民今天最關心的是扭轉過去50年不斷下降的趨勢,能夠“活的好、活的健康、活的安全,活的有希望”。 拯救美國須要從美國內部做起,把中國當成攻擊的焦點是看錯病、吃錯葯,不僅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有可能更惡化美國內部對華人的歧視,從而製造更多的問題。

是的,維護美國在太平洋的存在和影響力是美國的根本利益,然而,正如尼克森1967年所說的不是作為征服者,而是作為夥伴。 非理性的挑戰中國的核心利益,鼓勵台灣與中國爲敵,不僅危及整個亞太,而且不必要的把原來對美國有好感的一個偉大民族,中國,變成一個可怕的敵人,並促成一個美國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戰勝的中俄聯盟! 美國應該做的是善用美國在台灣的影響力,促成台灣和大陸的最終和解。 亞洲是世界的希望,一個和平繁榮的亞洲才是解決美國困境的希望。

美中關係是兢爭和互利並存的,而良性兢爭更可以是改革的動力。 在今天世界面臨許多挑戰,合作才是解決危機的唯一出路。 然而,由於兩黨精英普遍的對華強硬態度,導致在私人和公共政策討論中大多數人避免對中國表現出“軟弱”的態度,其結果是一個共鳴箱,造成學者、分析師、和官員爲了個人的專業或政治前途做出政治正確的表態。 這種群體思維的環境排除了多元辯論和充滿活力的思想激蕩,這必將不利於美國的國家競爭力。

所以,根本之計是拜登團隊需要改變心態,與中國建立互信。 而尼克森1994年在他的書,Beyond Peace,提供了智慧的建議:

  1. 21世紀和平的關鍵將是大國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合作應對共同的挑戰。
  2. 世界已經變得如此相互依存,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孤立地解決其問題。
  3. 美國必須保持其軍事實力,但它也必須認識到,僅靠軍事力量無法解決政治問題。
  4. 美國必須繼續在促進和平與穩定方面發揮領導作用,但它也必須願意與其他國家合作,為共同的問題找到共同的解決方案。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