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載自 補壹刀。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1/1/14
執筆/李小飛刀&斬魄刀
國際傳熱學的領軍人物,美國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華裔教授陳剛,近日因被控“虛假報稅、未向美國能源部披露與中國合約、任命和獎勵”等理由,被美國司法部門逮捕。
這一次,我們甚至都不用影射美國搞“麥卡錫主義”了,因為主持調查和起訴陳剛的美國國土安全局特工,就叫馬修·麥卡錫。
“麥卡錫報告”
美國司法部網站公開了由特工麥卡錫撰寫的起訴書,看到23頁原件的刀哥,也是驚呆了。
北京腦科學中心創始主任饒毅就陳剛事件致信麻省理工學院校長,就美國政府的指控做了辯駁。我們可以結合饒毅的信,看一看起訴書的內容。
麥卡錫的起訴書認為陳剛涉嫌“四大罪”:
一,陳剛擔任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評審專家”,負責評估和審查中國政府的資助申請。然而,當他向美國能源部及麻省理工學院申請資助時,從未透露這一點。據此,起訴書認為陳剛涉及“欺詐”。
二,陳剛在2018年的聯邦稅表中隱瞞了他在中國有超過1萬美元銀行賬戶的事實,涉嫌偷稅漏稅。
三,麥卡錫通過調查陳剛的微信記錄、電子郵件和手機發現,除“評審專家”外,陳剛還擔任了:
1,南方科技大學大學的顧問,在得到美國聯邦機構大約1900萬美元的聯邦撥款和獎勵同時,還獲得了南方科技大學的1900萬美元。
2,中關村發展集團(麥卡錫專門強調了這是一家國企)的“戰略科學家”。
3,重慶第二外國語學校的顧問。麥卡錫強調,這是一所由“中國地方政府官員管理的國有學校”,陳剛作為學校顧問“推薦學生進入美國頂尖大學”,並收取了顧問費。
4,中國政府的“海外專家”顧問,為“中國的外交政策提供建議和諮詢,推薦他人加入中國人才計劃”。
5,國家留學基金委的顧問。麥卡錫強調,留學基金委的項目資金主要來自中國政府。
6,通過調查微信記錄,麥卡錫還發現陳剛是“武漢市合作夥伴傑出人才”,加入了武漢“3551光谷人才計劃”,獲得了1000萬元人民幣的安置補償金及200萬元人民幣的一次性現金獎勵。
對這份充滿了無知和意識形態偏見的指控,饒毅直斥為“荒謬”。
首先,研究經費發放機構要求申請人披露與研究相關的關係,以避免同一研究有多重經費支持。如果申請人有一項研究同時得到美國兩個基金、或一個美國基金和一個中國基金支持,他應該披露。但以上五個關係都無關陳博士的研究經費,所以他當然不用在研究經費申請上披露。
其次,他的這些關係是大多數學者一般的校外活動,不影響其研究和工作。它們不影響經費評審過程,不用向經費單位披露。
第三,美國科學家為外國基金發放單位(如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評審是常規工作。如果不披露為中國國家基金會評審經費是罪,那麼有可能幾乎所有MIT教授都可以被起訴曾經為以色列、意大利或英國政府的經費機構評審過研究課題。單單挑出中國的科學基金會為政府機構當然是種族主義,因為所有主要政府都有科學基金會。
陳博士的其他四個關係,可能充其量加起來一年只需要用他半天時間。與他有那些關係的機構不過是用他的名字,以便報告上級,自己“諮詢了”國際顧問。
四,在刀哥看來,比饒毅所提更加荒謬的還在後面。為證明陳剛為中國“效力”,麥卡錫翻出了一封2016年的電子郵件,稱陳剛建議中國:
把創新(科學)作為關鍵和核心,而非趕時髦;
中國經濟排名第二,但技術和人力資源遠遠落後這一位置;
中國目前的發展付出了巨大的不可持續的環境代價及勞動力成本;
保護環境促進經濟發展必須依靠技術,不能再走過去粗放型的老路;
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但不僅僅是自主創新,還需要走國際化之路,閉門造車是行不通的。
看了上述5條“罪狀”,不知你的心裡是如何感受,連“走國際化之路”都是罪,真不知道麥卡錫同志是抓陳剛的辮子,還是打他“自由燈塔”祖國的臉。
不能再出錢學森
陳剛是納米技術方面的頂尖專家,麥卡錫在報告中特別強調“納米技術”被列入“十三五”規劃,是“中國特別感興趣”的領域。
說白了,美國如此疑神疑鬼下大力氣糾察陳剛,也是殺雞給猴看,不希望在尖端科技領域再出一個錢學森。
根據公開資料,1964年,陳剛出生於湖北襄陽市南漳縣的一個普通家庭。1980年,陳剛考取華中科技大學的前身——華中理工大學,就讀於動力學系,並留校成為一名講師。
1988 年,陳剛受學校推薦,跟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校長田長霖赴美讀博。
2001年,陳剛進入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擔任副教授;2004年擔任教授。
2009年,陳剛團隊首次打破了被公認物體間熱輻射基本法則的“普朗克定律”公式。攻克了全球物理學家百餘年來未能證實的猜想。
2010年,陳剛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2012年當選美國物理學會會士。
2013年,陳剛升任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主任,這是該校建校以來機械系首位華裔主任。
陳剛被捕事件發生後,麻省理工大學校長拉斐爾·萊夫向全校師生髮表公開信,稱陳剛是“廣受尊敬的學者”,了解他的人都對其被捕感到“不可思議,讓人深感沮喪且難以理解”,機械工程系主任已經趕往陳剛家中,在這艱難的時刻幫助他的家人。
有了解陳剛的科技界人士告訴刀哥,陳剛多年來為國內相關領域培養了不少優秀人才,陳本人經常回國參與學術活動與交流,相關領域研究人員不少都受過他指導,但這都屬於正常的學術研究範疇,不可能牽扯什麼“間諜”活動,陳剛所擔任的那些職務在百度上都能搜到,不是什麼秘密。
對陳剛事件,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我不了解你提到的有關情況,我想再次重申,中國政府一貫主張有關人才交流合作必須建立在遵守法律、秉持科學誠信以及恪守職業道德的基礎上,有關政策舉措與各國的通行做法並無本質區別。美方一些部門在辦理有關案件時,應該專業公平地行事,停止搞政治操弄,停止對中方有關人才計劃的污名化,停止干擾破壞中美在科技人文領域的正常交流與合作。
余茂春√,陳剛×
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認為,陳剛事件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定性:
第一,從美國政治角度來說,這是很典型的對華裔追殺的行為。這實際上與歷史上美國與其他國家處在衝突和戰爭時,它對其他國家裔的美國人採取的清理、約束的那種殘酷做法是一致的。這是一起由美國政府機構推行的、對華人帶有強烈種族主義色彩的、違背人道和倫理的惡性的政治事件,是有背離人道和公平正義的做法。
第二,就中美關係而言,這是美國在其國內清理任何與中國大陸進行科學研究、文化交流管道的又一例證,同時也是特朗普政府在臨近下台之前,在科學、文化領域操作中美“脫鉤”的又一例證。
復旦大學教授沈逸認為,這件事說白了就是美國出現了第三次“紅色恐慌”,是“麥卡錫主義”歇斯底里發作的又一表現。這種病態情緒總是藉助中國相關議題投射出來。陳剛院士被抓不是第一起這樣的事情,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我們能期待包括麻省理工在內的美國學術界守護知識分子的良知,抵制政府的“麥卡錫主義”行為嗎?
李海東認為,麻省理工最終能不能堅持科學精神、拒絕政治干預,還不太好判斷。麻省理工畢竟是美國的高校,在美國辦學就必須考慮到美國國內相關的政治氣候,考慮學校整體的發展。由於其相當一部分資金來自聯邦政府,所以現在校長們面臨的問題是,在損失一個華人學者與整體資金方面如何做決定?
他也相信麻省理工的校長是有獨立、科學精神的,但在犧牲陳剛一人和學校整體發展這二者之間做決定時,大概率還是會選擇後者。
所以,在這樣的氛圍下,如果在美華人不能擰成一股繩、共同為這個族裔的合法權利做鬥爭的話,極有可能成為美國政治精英對華全方位對抗過程中的犧牲品。鑑於華人一向有不想惹事的特性,這種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沈逸認為,對於陳剛院士被抓,麻省理工的校長有可能一無所知嗎?之前特朗普加強對中國留學生的簽證限制,說中國留學生都是“間諜”的時候,像耶魯、伯克利、斯坦福這樣的名校校長第一時間站出來撐留學生?為什麼當時反應那麼快,因為不讓中國留學生去對美國大學來說是斷他們糧食的問題。
有網友認為,饒毅在信中稱這是“特朗普主義”作祟,但麥卡錫肆虐時,特朗普還是個小孩子,所以既不“特朗普主義”或者“麥卡錫主義”,這就是“美國主義”的陰暗一面。
李海東認為,這一系列事件其實就是“麥卡錫主義”的現代翻版,但與“麥卡錫主義”還是有著不同之處。這就是“特朗普主義”的特點了。
“特朗普主義”的核心是民粹、煽動老百姓暴力反抗既有體制,受其打擊的目標可以說有三個,分別是在美的華裔、中美關係和美國“建制派”精英所擁護的既有制度結構和規則。“特朗普主義”掀起的反體制民粹運動是掃射性的,受其影響的不僅僅有像陳剛這樣的華人學者。
拜登上台後,風向會變嗎?
李海東認為,由於美國的體制結構備受“特朗普主義”衝擊,拜登上台之後肯定會清肅,但清肅能做到什麼程度還有待觀察。這裡需要澄清的一個誤區是,有人認為美國精英屆對華認知強硬的共識已經達成且牢不可破,這其實是把中美關係的敵對給定格了,是不合乎歷史辯證看問題的科學思路的。拜登和特朗普的對華政策不會完全相同。
而沈逸認為,拜登上台之後也不會出現實質性改變。因為拜登要做的是彌合美國白人政治精英內部分歧,團結反對他的那部分精英。而那部分人對中國什麼態度,大家也都清楚。
而網友的評論也很有意味,有人對比,美國把余茂春這種不學無術之人奉為智囊,卻給陳剛戴上手銬。說白了,美國今後要的恐怕是忠心的狗,不是有思想的人。
圖片來自網絡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