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鏡寫真

濠鏡寫真

西港风云之一:为共和献身,杨衢云与陈粹芬 ☆泓莹

本文轉載自 泓莹 的 ⌈西港风云之一:为共和献身,杨衢云与陈粹芬⌋。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儘速移除。

 

霞阳村口杨衢云纪念碑

霞阳村杨氏宗祠

 

 

唐德刚先生说:“一部中国近代革命史,应该从杨衢云说起……”。杨衢云的雕像,如今矗立在霞阳村口,榕树下人潮如涌,外来工云集的古老村庄,还有多少人知道这位共*和先驱的来龙去脉呢?

虽然并不明白他的来龙去脉,却仍有人把他当作“神”,在泛神的闽南,人偶越“恶”越神越灵验,这里的“恶”是凶狠的意思,杨衢云或许还没“恶”到令人烧香跪拜,但民间一些传说已经颇为邪门。

听到这些,心里很难过,这大概是当年颇具超前意识的杨衢云自己没想到的。

 

马来西亚老槟城“杨公司”

 

祖籍厦门海沧霞阳村的杨衢云,其祖父是前清秀才,早年在马来西亚槟城做生意,后来据说还在东莞做了一点官;杨衢云的父亲是在东莞结婚的,所以,杨衢云在东莞出生,在香港接受就当时而言比较新潮的教育。早年读的是工科,后来因为手指在实习中受伤,才改研习英文。

杨衢云在1890年(一说1892年)在香港和谢缵泰等人组织辅仁文社,他曾经担任招商局总书记,也当过沙宣洋行副经理,但“少任侠好义”的杨衢云却意在“开通民智”、“尽心爱国”。

一百多前,他们就明白爱国必须开通民智了。

他们在香港上环百子里成立会社,杨衢云担任社长,他们聚集在一起,读新学书报,讨论当时国情,主张推翻满清,建立“合*众*政*府”。杨衢云,可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接受西方共*和思想的人物之一……

同时杨衢云也参加反清的洪门。历史地看,中国早期的“民主革命”,与洪门脱不了干系,而“任侠好义”,实际上是新阳侨乡民风强悍的体现,不管他有没有在故乡呆过,这是血液里流淌的东西。

早在沈扬德先生到新垵行医开武馆之前,三都乡尚武之风就非常浓厚,想必与小刀会起义和早期商人的行会的兴起有关。

辅仁文社的成员尤列,是兴中会“四大寇”之一。1895年1月,孙中山到香港,尤列建议孙中山将1894年11月在檀香山设立的兴中会和杨衢云他们的辅仁文社合并,统一叫做“兴中会”,杨衢云被选为会长(President),孙中山是秘书。他们在香港中环成立商号“乾亨”,作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

 

 

孙中山曾经说过“予少年主张,谓汉人作皇帝,亦可拥护……杨衢云(因而)与予大斗,几至动武,谓非民国不可”,可见杨衢云比孙中山更早认识到共和的重要性,他所谓的“合*众*政府”,想必就是共*和国的雏形。他和孙中山的分歧主要是政见的分歧,与个人恩怨无太多关系。此外,香港的辅仁文社成立比兴中会早两年,事实上在港澳一带影响更大,这大概是当时兴中会中的杨派人物,坚决拥戴杨衢云作第一任兴中会长的缘故。

兴中会第一次广州起义是杨衢云领导的,这是1895年10月的事。杨衢云在香港任总指挥,因为军火不到位而宣告失败。杨衢云和孙中山都遭到清政府的通缉,杨衢云辗转新加坡、南非、日本,继续发展兴中会,直至1900年1月才辞去兴中会长一职。

在此不过分纠缠孙中山与杨衢云之间的恩怨纠葛,他们之间未必有多事的“史学家”臆想的那些矛盾,但早年杨衢云在兴中会中威信地位比孙中山略高是肯定的,他在辞去兴中会长一职的同年,从日本回到香港发动惠州起义,又失败了,后来就在香港上环结志街52设私塾“辅仁文社”教英文养家,1901年1月10日被清廷剌客陈林刺杀,年仅40岁。

 

香港辅仁文社旧址

 

香港跑马地及杨衢云无字碑

 

 

杨衢云在香港跑马地的墓碑是他的好友谢赞泰设计的,这个只有编号6348而没有名字的无字碑,以天圆地方的概念设计,刻有青天白日图案,或许就象征了当时无数为国捐躯的,默默无闻的革命志士。也正是昔时隶属福建同安和海澄的“三都”人,特别是华侨,踊跃支持辛亥革命,然后功成身退,洁身自好的写照吧。

无名碑下的英雄,岂止杨衢云一个?

邱继善先生说,早年他编过与辛亥革命有关的乡土教材,就知道自己的故乡有一位与孙中山一样伟大的民主革命者杨衢云,杨衢云的思想比孙中山更激进,但当时不能写,因为生怕掩盖了孙中山的光彩。

这就是官修历史的悲凉。

杨衢云早年确实不为正统史家重视(感觉国共两党都一样),杨衢云不被重视,可能与国民党,特别是蒋介石强调“正统”有关。据说陈洁如曾经在回忆录里谈到蒋介石愿意为一张团体照付出100万元,就因为在这张图片中,杨衢云坐在正中,孙中山站在后面,当时孙中山是兴中会的秘书,“如果让人看见我们堂堂中华民国国父竟居于随从的地位,那才真叫人难堪!”

国人真的喜欢造神,应该说,跪了几千年的膝盖,尚不习惯直立。

即使是冯自由的《革命逸史》,对早年慷慨捐躯的杨衢云,评价不是那么“正面”,祖籍厦门新垵的小女子陈粹芬更是被历史遮蔽了多年,一般人并不知陈粹芬何许人也。

 

 

槟城邱思妮著作

 

2010年3月,笔者到马来西亚槟城做新阳侨乡辐射到海外的“公司”的田野调查,意外地了解到陈粹芬和孙中山原配卢慕贞在槟城的诸多踪迹,回来之后在新浪博客上作了一组图文介绍,竟被文化程度颇高,见识并不浅薄的朋友评论说是“虚构”。

 

香港,陈粹芬与孙中山居住过的“红楼”

 

从香港浅水湾迁至中山孙家祖坟的陈粹芬之墓

 

这不奇怪,不能正常面对历史真实,始终是中国政治的悲哀,好在厚道的孙家人从未将陈粹芬忘却,在香港荃湾陈粹芬的骨殖,最终迁入孙家祖坟,而一部枝枝节节浩浩荡荡,有点随心所欲的《革命逸史》,多少也留下陈粹芬的蛛丝马迹: 

刘成禺在《奉题冯自由史革命逸史三集并自题七十自传暨先总理旧德录》一诗中写道:“只有香菱贤国妪,能飘白发说微时。”香菱,正是陈粹芬(瑞芬)的原名。陈粹芬曾经与孙中山在日本住了一年,这首诗的注解是这样说的:“总*理居日本及南洋越南时,陈夫人恒为往来同志洗衣供食。辛勤备至。同志咸称其贤。”

这里谈到陈粹芬的辛勤贤惠,但陈粹芬何止辛勤贤惠,笔者曾经在孙中山最后一个南洋基地,马来西亚槟城购得文史专家邱思妮的《孙中山在槟榔屿》,这本书里是这样描述的:

“陈粹芬17岁初遇孙中山,从此成为他流亡海外期间的忠实伴侣,她不仅协助孙中山安排日常作息,也投身危险的革命工作,包括传递消息和偷运军火。”这实在是一位伟大的女性,邱思妮还这样写道“……陈粹芬于1910年8月抵槟城与孙中山会合,她不仅为孙家,也为革命同志们料理家务、洗衣和做饭。孙中山被驱逐出境后,陈粹芬代表他前往怡保为革命运动筹款。”(图2:陈粹芬36岁摄于马来西来亚怡保,图片出处:邱思妮《孙中山在槟榔屿》)

香菱,这个名字让人想到她可能是读过红楼梦的人,想必陈粹芬不是文盲,至少粗通文墨,否则她如何能落落大方在马来西亚怡保等地替同盟会募捐?又如何能被誉为“国妪”?

这位被昵称为“南洋婆”的陈粹芬肯定不仅仅是“革命的洗衣婆”,从她和孙中山两个女儿在南洋积极活动的情况看来,这实在是“上得厅堂”,甚至是能上山下海的,爽朗而利索的女性。

陈粹芬36岁在槟城的照片依然明眸大眼,漂亮而且大气。

在新加坡还有一说,说陈粹芬的哥哥是孙中山的保镖,一般资料上都说陈粹芬是由兴中会四大冠之一的陈少白介绍给孙中山,她的哥哥究竟何时成了孙中山的保镖不得而知,而能成为保镖,与新阳侨乡早年的武术传统似乎又不无关系。前面说过,早在沈扬德将南少林五祖拳带到新垵之前,新垵就有练武的习尚,不单当地有,出洋的人也有,这可能与新垵一带是闽南小刀会的诞生地之一有关。

1942年,一位国民党将领专访陈粹芬,已经69岁的陈粹芬说了如下一段话:

“我跟孙中山反清建立了中华民国,我救国救民的志愿已达,我视富贵如浮云;中山自伦敦蒙难后,全世界的华侨视他为人民救星;当了总统之后,贵为元首,崇拜者众;自古共患难易,共富贵难。我自知出身贫苦,知识有限,自愿分离,并不是中山弃我,中山待我不薄,也不负我。外界人言,是不解我……中山娶了宋夫人之后,有了贤内助,诸事尚顺利,应为他们祝福。中山一生博爱为怀,以华侨作为革命之母。著了《三民主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五权宪法》,立志把中国变为民*主国家,使人民有自由*平等的幸福。他一生师基督,一无所私,二无所畏,可惜壮志未酬而逝,实为中国人之不幸!”(网络资料)

能说出这一番掷地有声的话,绝非寻常女流,她的思想境界,绝不亚于秋谨这样的“鉴湖女侠”。只是因为某种原因而名不见经传,但历史并不见得总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随着时间流逝,陈粹芬的形象渐渐在历史烟云中凸现……

厦门新垵村的邱木笔老人说,孙中山和陈粹芬在新垵村住过,她说过一个确凿的地点,这是不是新垵村民一相情愿的传说不得而知,但新垵和周边的三都乡民和海外同胞,与改良派同盟会有密切关系却是真的;曾经做过新垵房产调查的江清良先生,认为新垵10组西片398号就是陈粹芬祖上的故居,陈粹芬的父亲将祖厝最后卖给姓邱的,原名“瑞芬”的陈粹芬是香港出生的,据说现在香港的孙中山纪念馆,就是陈粹芬家族的产业。

又一说陈粹芬是霞阳人(主体姓杨的霞阳的确有陈姓宗祠),马来西亚文史专家邱思妮则认为陈粹芬1874年生于厦门,邱思妮恰恰是新垵邱姓衍生到槟城邱公司的后人,她的考证想必或许不是空穴来风?

 

邱思妮,第一次到槟城,买了她的书,第二次到槟城,大家愉快见面,她是邱四方的第五代孙,致力于老槟城文化研究,能说闽南话。

 

老照片出自厦门图书馆资料和邱思妮著作。图片摄于2010-2011年,此期间承蒙槟城骆南辉邱思妮等人、新加坡林竹青、香港邱继跃、邱亭亭倾力相助,在此感谢。 

此文居然被提示有敏感字眼,一头雾水,原本要多写,就不写了,还不知能否发出去,听天由命了。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