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茶室

軒轅茶室

軒轅茶室☆汉族人口大坍塌!本世纪末中国人口将消失一半.. ☆作者:林达理 西飞雁

 本文轉載自凤凰财经 的 ⌈汉族人口大坍塌!本世纪末中国人口将消失一半..⌋。

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儘速移除。

 

来源:智谷趋势(zgtrend)  作者:林达理 西飞雁

我们中的大部分或许应该庆幸:自己不太可能活到2100年。不然,你会看到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中国:人口消失一半!

是不是不可置信?近日,联合国人口署发布《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修订版,预计本世纪末中国人口将出现倒“V”型反转,在低生育率状态下加速下滑跌破10亿至6.13亿。在不到百年时间里,从人口大爆炸反转为人口大坍塌。

 

(中国人口增长趋势预测,分为低生育率、中等生育率、高生育率三种方案

 来源:联合国人口署)

 

《中国统计年鉴2016》对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实证中国目前低生育情况。中国2015年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05,比人口达到世代更替水平所需的2.1低了整一半。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在本世纪末还剩下多少人口?6亿甚至更少?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到时候汉族还能守住第一的位置吗?你能想象得到,人口数大幅下滑会有多可怕吗?

 

2100年,看似遥远,却是大势已定。

 

 

01

本世纪中国人口雪崩式下跌不可逆转

 

人口和统计学者黄文政认为,即使全面放开并大力鼓励生育,本世纪末中国人口也难以超过8亿。联合国对中国人口的低预测值(6.13亿)比较合理,而中预测值(10亿)严重高估,更不要说高预测值了。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学者、《大国空巢》作者易富贤更加悲观,他给出的低预测值只有4.8亿。

 

对于这一雪崩式的人口大萎缩,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绝不可能!看看城市多拥挤就知道中国人口太多了!

 

  

实际上,城市的拥挤只是人们为获得人口集聚所带来的工作和生活上的好处所付出的代价,与全国人口总量关系不大,而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更大。

 

另外,人的直觉往往是线性的,而人口数量是指数变化的。用线性直觉去判断指数变化的趋势,自然会高估短期效应,低估长期效应,而且对长期效应的低估会远胜于对短期效应的高估。

 

人口变化是典型的慢性问题,在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段几乎看不到变化,但放在几十年乃至百年区间来看则是触目惊心。目前中国人口离峰值已经不远,而在峰值附近的几年,人口的上升和下降都会非常缓慢,这个特性更让人们难以认识到未来不远处的很大概率的坍塌。

 

如何才能拨开人口总量的迷雾,看到人口未来变化的汹涌暗涛?

 

现状告诉我们,人口问题一点也不乐观。

 

目前中国的人口增长主要来自惯性。从人口结构来看,中青年人数较多,80、90后虽比中青年少得多,但依然多于步入老龄化阶段的人口。

 

 

从每年出生人口的变化看。国家计生委公布2015年出生了1655万,2016年出生人口为1786万。易富贤认为官方数据过于乐观了,实际可能只有1200万左右。

 

也许1200万听起来还是挺吓人,但换成年增长率,我们已经在发展中国家垫底了。

  

人口年增长率百分比 来源:CIA世界概况

 

由于人口增长率受年龄结构等短期因素的影响,更能反映人口变化长期趋势的是生育率,通俗来说就是每对夫妻平均生育孩子数。生育率清楚地表明,中国人口增长已是强弩之末。

 

不仅生育率低,在未来十年,中国处于生育旺盛期23-30岁的女性数量还将萎缩40%以上。

 

两相叠加,在今后一代人左右的时间里,中国出生人口会降至700万以下。再放宽一些也就800万。

 

中国每年新生儿数量(1950-2100年)

 

 

02

汉族人口面临大塌陷?

 

比全国生育率更令人担忧的,是汉族的生育率。

 

 

由于执行了三十年不对称的生育政策,其他民族在中国总人口中的占比从1964年的5.77%上升到2010年的8.5%。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总人口增加33154万,其中汉族增加28505万,少数民族增加4649万,就是说1982年占全国人口6.7%的少数民族在这28年间增加人口相当于全国增加人口的14%。

 

这两张照片可以直观看出这种生育政策的影响。它稍显夸张,但已经非常接近事实。

 

 

中国城市的生育观念,是一个大问题。过去30多年,城市已经逐步把一胎当成正常生育状态,农村也在向城市看齐;这在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

 

 

即使完全放开生育,也很难激起人们想生孩子的欲望,生育政策留下的观念对汉族的惯性影响仍然很大。如今房价高企,工作难求,看病上学成本巨大,人工智能的挑战,城市间断崖式差距等因素的存在更加强化了“自我设限”的持久性。

 

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经济将持续发展,人类发展指数会继续提升,这一指数与生育率呈负相关关系。因此,作为发展程度较高的主体民族,汉族的生育率将持续不乐观。

 

东亚文化圈为全球生育率最低地区

 

 

03

中国已陷入低生育陷阱,世界其他民族还好吗?

 

各种证据表明,中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让人口始终都是一个问题,现在是比长期高生育率更棘手的低生育率陷阱。那么,与此同时,世界其他主要民族的情况是怎样?

 

我们特地在世界范围内选取了一些大家熟知以及关心的民族,列出人口数据,来进行对比。

 

 

在绝对人数方面,汉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单一民族,人口约13.85亿,排名第二的是印度斯坦族,人口为5.41亿,还有主要位于印度南部的达罗毗荼人2.17亿。

 

而大家以为人数可能超过汉族的阿拉伯人,其实只有4.62亿。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穆斯林信徒都属于阿拉伯民族。

 

 

英语虽然是世界第一大语言,但真正发源自英伦三岛的不列颠后裔只有2亿人。德裔却远多于德国人口8000万,达到1.5亿人。

 

在生育率方面,由于很多民族都是跨国分布,因此很难按照民族生育率来统计,只能按国家来统计相关数据。按照人口世代更替最低要求2.1计算,目前全球平均生育率为2.4,但有约三分之二的国家(民族)已经处于世代更替水平不足的阶段。

 

除了上面提到的中国大陆生育率为1.05,东亚文化圈里的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澳门的生育率均低得吓人,分别为1.18、1.12、0.94;另一个华人国家新加坡更是只有0.81,排名全球倒数第一。

 

目前,全球生育率最高的国家普遍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平均达到4以上;其次则是大多数伊斯兰国家,它们基本在2.5以上,如也门的3.91、约旦的3.17、叙利亚的2.6等。

 

号称最聪明的民族的犹太人,也高度重视教育,而他们的祖国以色列的生育率却高达2.68,远高于中国,看来教育没有拖生育的后腿。

 

再看“少子化”的地区。日本2015年的生育率虽然同处低位,好歹也有1.4。连韩国也有1.25的生育率,远比中国的生育率喜人。

 

少子化与超老龄化重压日本

 

由此可见,中国人口危机可能是未来我们面临的头号问题。

 

 

04

人口跌至6亿,将有多可怕?

 

低生育率对中国未来的负面影响可能远超过大部分人的想象。

 

新生人口减少,中国面临的是问题是人口结构得不到优化,老龄化挑战日益严峻。

 

人口学者姚美雄判断,中国未来人口将呈现严重少子化叠加快速老龄化、适婚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结构扭曲状态。可想而知,中国未来将面临的养老压力、劳动力短缺压力以及经济发展动力不足问题。

 

经济活力不足,反过来也进一步抑制生育水平。

 

 

人口学者梁建章认为,低生育率严重威胁国家安全。

 

中国城市长期实行“一胎化”,农村通常生女孩的家庭才可生二胎,因此执行政策的家庭一般最多一个儿子。中国曾有“独子不当兵”的传统,很多国家也对独子从军有特别规定。但长期的生育政策导致独子成中国兵员主体,这将影响中国的战争潜力和外界对中国战争意志的判断。

 

长期低生育率还会恶化财政收支而挤压国防经费。中国近年国防工业突飞猛进,与发达国家的装备差距逐步缩小。这得益于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研发能力,但人口萎缩将削弱这些基础。维持同等军力,人口减一半,人均分摊增加至少一倍。

 

目前的生育状况也在改变中国边疆的地缘政治形势。清末民初内地民众的“闯关东”确保了中国人在东北的绝对多数,让东北几经波折却未丢失。但目前东北出生人数持续萎缩,生育率远低于周边的朝鲜及俄罗斯,就算稳定在现有水平,最终也只能保持当前一半的人口。低生育率下的东北经济发展低迷。

 

 

虽然主体民族在中国的地位难以动摇,但局部地区情况复杂。新疆建设兵团是维护新疆稳定的重要力量,其汉族人口自1990年代可生二胎,但生育率却徘徊在1.0左右,使兵团当地汉族每隔一代减少一半,完全有悖于建立兵团的初衷。在华南一些地区,劳动力短缺让非法移民更容易获得工作。

 

人口兴衰论学者认为,人口剧减将会导致中华文明衰微。

 

中华文明强韧的生命力和传承性很大程度归功于主体民族顽强的生育文化和庞大的人口基数。但是,作为一个文明,中国现在并无人口优势,在不久的将来也会被印度、伊斯兰文明大幅赶超。

  

世界主要文明人口相对比例的变化趋势

 

西方社会学之父孔德曾断言,“人口即命运”。一个文明或种族,不论其科学、文化或社会发展的成就有多高,如果在繁衍后代上长期处于劣势,最终必将没落。

 

幸运的是,中国在人口即将抵达剩余高峰的前夕,突然醒悟。用最快的时间,连续出台政策,试图扭转过去的剩余政策导致的强悍的负效应。虽然,从历史的经验来看,生育率一旦进入超低速就很难被扭转,只能寄希望,中国能够再次创造奇迹,避免出现社会学意义上的人口坍塌。

 

来源:智谷趋势(zgtrend)  作者:林达理 西飞雁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