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轉載自 摩耶夫人。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0/2/11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這是日本舞鶴市給友好城市大連捐贈抗疫物資時寫在箱子上的話。
這首詩出自出自唐代王昌齡的《送柴侍禦》,整首詩是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意思是:沅江的波浪連接著武岡,送你不覺得有離別的傷感。你我一路相連的青山共沐風雨,同頂一輪明月又何曾身處兩地呢。
順便說一句,上一次引用這首詩的,是2006年第一次回到福建祭祖時的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
日本人給我們開的詩詞大會,第一場應該是前兩天,日本漢語水準考試事務所捐贈給湖北兩萬個個口罩和一批紅外體溫計,物資外包裝的標籤上寫著八個字: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這句話出自盛唐時,日本遣人來中國學習佛法。當時的日本長屋親王命人製作了一千件繡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偈語的袈裟,贈送大唐的高僧們。
鑒真大師披著這件袈裟,為偈語所感動,遂發願前往日本傳法,傳下中日友好交流的佳話。
其實,“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句詩對中國人來說不能算陌生,在揚州大明寺鑒真紀念堂前就有這塊石刻。
可惜許多中國人,卻是第一次聽到這句詩。
緊接著,日本醫藥NPO法人仁心會等四家機構聯合捐贈給湖北的物資上面寫著: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出自《詩經·秦風·無衣》
原文是: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這首詩的意思是:
誰說你沒有軍裝啊?我分明與你同穿一件長袍!國王發兵要打仗時,修整好我們的戈與矛,我與你面對同一個敵人。
誰說你沒有軍裝啊?我分明與你同穿那件襯衫!國王發兵要打仗時,修理好矛和戟,我與你同把敵人殲滅。
誰說你沒有軍裝啊?我與你同穿那套罩衣!修理好鎧甲與兵器,我同你一道去殺敵。
這是戰士們慷慨、勇敢、互助的請戰書,被秦人記錄了下來,流傳成鼓舞鬥志的詩歌。
今天,日本富山縣捐贈給遼寧的物資上,直接原創了一首中文詩:
“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
“同氣連枝”出自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孔懷兄弟,同氣連枝。”比喻親生的同胞兄弟。上一次看到這句話,還是在金庸的小說裡。
東京第一時間從東京防災儲備中拿出十二萬套防護服送到湖北,東京都知事向湖北省接受中國記者採訪時,特意說了四個中文字“雪中送炭”,她說“在有困難的時候,大家要互相幫助”。
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發視頻中為武漢加油,並再度提到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他還表示,不會忘記2011年日本地震時,中國對日本的幫助。
東京池袋的遊園會上,14歲的日本女孩身穿旗袍,在寒風中連續站立十二小時,為武漢募捐,捐一千日元就送一瓶愛心蜂蜜。在她的身後,還是用毛筆鄭重寫下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疫情當前,困難之中,日本人不僅送來了救命的東西,還送來了溫暖雅致的中國詩句。
漢語之美,竟被外國人用的如此貼切、如此極致。
反觀我們,除了“武漢加油!”“中國加油!”“出門打斷腿,還嘴打掉牙!”“厲害了,我的X!”“狠抓落實”“深入貫徹”“三個XX”“四要八不要”“帶節奏”“硬核”“給力”這些詞句之外,還能有哪些把母語用好的範例?
在這之前提起日本用得最多的是"雖遠必誅";老是懷疑別人要對自己使壞,堅持"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還有"XX挺住""多難興邦""今夜我們都是XX人""堅決戰勝"這些詞,真的,希望再也、再也、再也不要有機會用了。
為什麼現在買書越來越容易、查資料越來越方便,4歲小朋友的英文單詞量都超過美國人,教育資源隨手可得的情況下,大學程度的線民卻只能用有限的"你媽死了"來罵人、"臥槽""牛逼"來讚歎、"好嗨喲"來抒情、"我太南了"來哭慘?
當官員只會念言之無物的套話、新聞主播只會厲聲呵斥"不要臉",發言人只會說"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時候,小學生的手抄報、高考的作文題,乃至網路上的留言板,就都充斥了大量空洞、粗鄙、虛偽的語言。
我們確實有電視上充滿聲光電的"詩詞大會",為了表演而背詩,為了考試而背詩,唯獨生活裡沒有詩。
日本人在援助箱上寫的那些詩句,為什麼打動人?日本人也不是個個都懂漢詩,他們是請教了懂漢語的研究者,用心地挑選了他們認為最恰當、最治癒的話寫給了我們。
因為,文字之美,美在真誠,美在走心。而華麗堆砌的辭藻和大喊大叫的口號,從來都不會給人力量。
你連自己說的時候都不相信,怎麼能令別人相信?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日本人贈我們如此多詩,我們是不是得回應幾行呢?我斗膽挑了幾句,供收到日本援助的組織答謝選用。
“已過才追問,相看是故人。”
出自明代吳偉業的《遇舊友》。
擦肩而過才發現,原來是你啊老朋友。
“古路無行客,寒山獨見君。”
出自唐代劉長卿的《碧澗別墅喜皇甫侍禦相訪》。
古道上沒有來往的行人,在這荒涼的山村唯獨見到您這位老友不辭辛苦來看望我,何等的喜出望外。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
唐代張九齡的《送韋城李少府》,《全唐詩》裡的。
只要我們願意彼此瞭解,再遠的距離也不成問題。
是啊,何況一衣帶水這麼近?
“天臺立本情無隔,一樹花開兩地芳。”
清末出生的詩人巨贊法師的詩,這兩句也是他在靈隱寺送給日本僧人的。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處相逢非故人。”
南宋詩人陳剛中《陽關詞》。
五湖四海都是兄弟,無論在哪相逢,無論在何地相逢,並不一定非要是以前的朋友,都應該像兄弟一樣親密。
“此去與師誰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風。”
唐代韋莊的《送日本國僧敬龍歸》。這首詩是晚唐時期,日本因唐朝國內動亂,停止派出遣唐使,開始往回撤僑了,敬龍便是這些僧人中的一個。他歸國時,在中國結識的好朋友韋莊為他送行。
這首詩全文是: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東更東。
此去與師誰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風。
扶桑在渺茫的大海那邊,而您的家還在更遠的地方。這次回日本,誰與您共到呢?但願明月陪伴您,一帆風順地回到您的家吧。
這句應該是日本撤僑時,送給他們的話。
抛磚引玉,我們一起來在留言裡寫詩回贈日本友人吧,順便把我們落下的功課補起來,除了優美的漢語,還有善意、文明、包容、內省。
希望這一切過去後,我們能記住該記住的一切。
希望櫻花季來的時候,我們已經能在日本、在武漢,自由地欣賞櫻花。
山深未必得春遲,處處山櫻花壓枝。
桃李不言隨雨意, 亦知終是有晴時。
格桑 | 北京師範大學畢業,資深語言藝術工作者,兒童美育宣導者,宋慶齡兒童閱讀室指導老師。微博ID@格桑小巫 。“摩耶夫人”,精選給孩子的故事,關注女性精神生活,提供專業的美育知識。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