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3/12/1
新大學文摘選《戰鼓擂 良雞叫》目錄
序 (一) 受苦、離散與新生 楊雨亭 8
序 (二) 台灣如何走出困局:台灣心、中華魂、世界夢 張文基 22
序 (三) 六十年來家國,鄉梓情懷不變 闗品方 26
「新希望雜誌」一甲子 -- 「自覺運動」與「新希望雜 誌」的反思 劉容生 32
大洋彼岸,兩位老人的哭泣…… 許金聲 41
中國不再尊重美國 他們有理由這樣做 范湘濤 42
美國反智傳統的淵源 孫隆基 44
誰使美國更有悲劇性 張系國 46
從中期選擧看美國面臨的內外挑戰 張文基 48
沒有川普一世, 就有川普二世 何步正 50
美國夢為什麼式微? 周陽山 52
中國復興後帶給人類的未來 朱雲漢 54
【宋楚瑜與張俊宏對話錄】台灣從威權到民主:1988年1 月-1990年3月,沒有彩排的戲劇性演出 宋楚瑜、張俊宏、 楊雨亭 56
台灣與大陸 兩岸如何破冰? 許信良、張俊宏、 楊雨亭 62
「傾聽兩岸心聲 交流世界大勢」城鄉改造環境保護基金會 黃晴琦 68
政治選擇都是價值的選擇—中美論壇與台灣智庫暨台灣師 生座談會紀錄 楊雨亭 76
「關心台灣,關心兩岸」人民最大黨座談會 許榮淑 82
一中兩憲(四)聯合共和國 黃光國 88
最佳定位 -- 台灣是全球非戰和平區 張亞中 90
中立台灣,解散軍隊 簡永松 92
誰是敵人 黃人傑 94
台灣與越南...領導人的一念之間 劉容生 95
兩岸促融促統體制建構芻議 汪明生 96
普京逆襲積重難返的美國 水秉和 98
美國左右兩極分化各自呈現的“幼稚病” 孫隆基 100
小羅伯特·甘迺迪 和 柯文哲:改變歴史的英雄?(下篇) 張文基 102
三黨總統參選人的核能政見 梁啟源 104
海峽兩岸應該簽署和平協議 陳復 106
美中衝突下中國與台灣的抉擇 楊雨亭 108
徹底告別過去,迎接無限可能的台灣 張俊宏 110
言論自由及政治包容 施正鋒 112
走出深綠的泥淖 石文傑 114
二二八受難者後代籲重審外省籍受難者案件 王顥中 116
國共談判是時候了 野草編輯部 118
台灣開放黨禁與報禁的伏筆 邱立本 120
精神澎湃,只因革命尚未成功—《新大學》圓山開幕酒會 張俊宏 122
實現民主是台灣的歷史大事 -- 《新大學》圓山開幕酒會致詞 許信良 124
這樣的毅力、這樣的決心 -- 《新大學》圓山開幕酒會致詞 游盈隆 126
忘不了的風雨 忘不了的時代 黃榮村 128
《大學雜誌》《中國論壇》《夏潮論壇》 -- 《新大學》圓山開幕酒會致詞 施正鋒 130
我為什麼編域外集 張系國 132
《老大學》曾做過什麼?《新大學》又想搞什麼? 習賢德 134
省思大學雜誌當年奮鬥的意義 新大學編輯委員 136
大學雜誌:對權力說真話 林深靖 138
新大學網站,再次黨外 何步正 140
大學雜誌,重現狂飊 何步正 142
自我殖民的雙語政策 黃光國 144
民進黨在浪費學子的時間 吳昆財 146
台獨課綱 侯友宜須直面 段心儀 148
世界戰亂之源:新保守主義 水秉和 150
為「大日本帝國」招魂 「台灣之塔」的媚日史觀 黃光國 152
保釣運動五十周年:源起、感想與展望 胡卜凱 154
保釣缺失的一頁 謝焯珩 156
貪,壞了事! -- 民進黨崩盤的起點 林深靖 158
變法改革的除弊三箭:正綱紀、簡政事、輕稅賦 張靜 160
市場社會主義與國家資本主義 周陽山 162
外省人的宿命與最後責任 楊雨亭 164
華人裡頭的“川粉”與“川癡” 孫隆基 166
從雅萬高鐵看投資印尼的機遇和挑戰 梁海明、馮達旋 168
中老鐵路為何不是高速鐵路? 梁海明、馮達旋 169
從文明衝突和融合的角度 論東亞防中聯盟的未來 張文基 170
搶救人權 為台灣而戰|曾群芳等案訪談紀錄 曾建元 172
港獨之石,可以攻玉 何步正 174
一九九〇年往訪蘇聯 何步正 176
台灣的社會主義左派路線 孫中曾 178
歸回的異鄉人 楊雨亭 180
在學術文化上建立自我 杜維明 182
〈新希望〉榮耀屬於中國 -- 這一代青年的呼聲 劉容生 184
站在二樓看母親 王學安 186
我的三十年 劉莞 188
我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經歷 許金聲 190
從小渡口走向大江大海 林文映 192
評拉子婦 顏元叔 194
中國和東盟十國的關係 塑造21世紀亞洲新紀元 關品方 196
思修文德,遠人來服:什麼是真正的「統一」 劉莞 198
香港人,將是和平聖火的傳接者! 甄燊港 200
從海鷗談起 許倬雲 202
盧寵茂帶領港深醫院開創新風氣 謝悅漢 204
坐牢爸爸與他的家人 楊雨亭 206
香港反送中 -- 父和子的戰場 何步正 208
大破大立的司法、檢察及法治改革方案 張靜 210
香港,南蠻之地,浴火重生 何步正 212
「知中疑美」:台灣的中道 黃光國 214
香港的中國學生周報 何步正 216
死而後已的民主鬪士 徐復觀 218
紀念黃信介先生九十冥誕 張俊宏 220
李怡,脫左反左,將軍息戰 何步正 222
高思在雲 -- 朱雲漢 何步正 224
習賢德愛國愛黨 何步正 226
憶老友,王曉波 何步正 228
鐵漢黃光國,反字當頭 何步正 230
美國霸權走向崩塌的兩座里程碑 水秉和 232
去美元化與本幣貿易 盛嘉麟 234
編者的話 -- 戰鼓擂,良雞叫 何步正 236
作者簡介
水秉和 1942年出生於蘭州,1949年全家遷臺後在新竹落戶,從中原大學水利工程系。畢業後留美,改讀政治,在獲得密西根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資格後進入聯合國服務,直到退休。三十多年來,他的時評散見於港台及美國的報刊,並長期用彭文逸的筆名為香港的《九十年代》月刊 “自由神下” 專欄寫稿。他曾經在美國的 《新土》、《知識分子》 兩個刊物和香港的《抖擻》雙月刊擔任編寫工作。(美國)中美論譠社理事(2013-)。現居拉斯維加斯。
王學安 華夏心學教育研究院執行長,徐州工程學院人文學院心學教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心學復興公眾號主編。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華人心學智慧諮詢師連續三期修課學員。作品散見於心學復興公眾號。
王顥中 在苦勞網擔任記者八年時間,過去曾投身學權、同志與樂生運動。社運經驗使我相信改革需要由下而上;而要挑戰結構,還需要改造了的主體作為動力,因此需要人由內而外。對運動充滿熱情,又深刻感受到困頓。於是在迷惘中,也冀望知識能夠發揮引領人的作用。
石文傑 台大歷史系、師大史研所。中學歷史老師退休。
朱雲漢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政治學博士、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蔣經國國際學術基金會執行長。中央研究院院士,成為1949年以來政治學門的第二位院士(另外一位是胡佛院士)。在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長期開設「中國大陸政經社變遷」、「國際政治經濟學」以及「東亞政治經濟」等課程。
何步正 廣東中山建斌小學、香港蘇浙公學、台灣台大經濟系。《大學雜誌》編輯、美國《野草》編輯、香港《明報》編輯、香港《明報晚報》編輯,"新大學"編輯。文章散見於香港《明報》、香港《明報晚報》、香港《經濟日報》、香港《亞洲週刊》、《野草》、"新大學"。
吳昆財 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史學博士,專長:中國近現代史、國共關係、兩岸關係、中美關係。中正大學歷史學博士。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專長:中國近現代史、國共關係、兩岸關係、中美關係。文章散見於中國時報、聯合報、《海峽評論》等。
杜維明 第三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哈佛大學教授,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中華人民共和國孟子研究院名譽院長。東海大學中文系,師事徐復觀,亦受牟宗三思想影響。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曾任教於普林斯頓大學、柏克萊加州大學,哈佛大學中國歷史和哲學教授,美國人文、藝術及科學院院士。曾任美國夏威夷東西文化交流中心文化交流所 ,出任哈佛燕京學社社長。2010年,應聰為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至中華人民共和國任教。杜維明也是拉曼大學國際顧問委員會成員之一。1987年獲美國Indiana University公共事務博士,1992年於中山大學開創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相較於政府主導的公共行政與企業主導的企業管理,公共事務尤重民間社群的跨領域連結治理。經在地觀察城市轉型中的潛力與隱憂而提出市場導向的行銷高雄,並以小額募款公民自發方式於1994年成立高雄都會發展基金會,前後持續推進百場以上的大小內外產學活動。敬邀李國鼎、孫運璿、趙耀東等前輩先進領銜,於1998年成立中華公共事務管理學會,推進兩岸城市治理等公共事務交流。於2010年邀請70位大陸公管院長來台舉辦較具規模的院長論壇。2016年成立台灣孫文南院,公開倡議兩岸孫統,爭取經社深化融合與城市試點統好。2017年於廣西柳州與社科院台研所首辦‘兩岸南南合作發展’論壇。2023年與清華台研院及中國社科院合作,在台開辦‘百工百業和平發展’與‘百工百業創富共榮’等系列論壇。出版‘公共事務管理概論’、‘公共事務研究方法’、‘判斷決策與公共事務’等領域專書。並發表SCI、SSCI、TSSCI、CSSCI等國內外學術期刊論文70餘篇。
周陽山 台灣大學政治系畢業(1979),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1981~1988)。曾任台大新聞研究所教授,立法委員,監察委員,國民大會代表,中國文化大學教授,新黨召集人(黨主席)等職。研究課題包括近代中國政治思想史、孫中山思想丶比較政治及比較憲法丶社會主義制度丶東歐與俄羅斯等。文章散文見於《中國時報》,《聯合報》,《海峽評論》,《祖國》,《觀察》等報刋。
林文映 香港客家會館館長,長期在網媒思考HK撰寫專欄。香港浸會大學進修,澳大利亞墨爾本Box Hill Institute of Tafe。歷任梅州市第六屆政協委員、香港客家文化研究會會長、台灣大學客家研究中心諮詢委員、廣州外語外貿大學粵商研究中心研究員、香港作家聯會理事、香港詩人聯盟秘書長、香港《嘉訊》主編。發表50多篇學術論文。
林深靖 出生於嘉義縣新港鄉月潭村。1990年赴法留學,工作於巴黎近郊雷諾畢永固車廠(Renault Billancourt)。返台之後,先後擔任過歐洲文教基金會董事兼研究室主任、《九二一民報》主編、第四屆亞洲地區非政府組織論壇執行長、民主文化基金會執行長、開南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教授、開南大學推廣部台北分部主任、陸委會諮詢委員、新北市政府「國際諮詢委員會」委員、財團法人浩然基金會研究員、世界社會論壇(World Social Forum)國際委員會成員、國際知識集體INTERCOLL (International Intellectual Collective)亞洲聯絡人、《新國際New International》雙週刊創辦人、《臺灣立報》主筆、香港《亞洲週刊》特約撰述、《中國時報》專欄作家、《風傳媒》專欄作家、《天下雜誌》獨立評論專欄作家。現任:新國際經貿文化社社長、「平行政府」秘書長。
邱立本 《亞洲周刊》現任總編輯。著有《邱立本文集》。曾分別在2006年、2008年及2012年等這三個年度,被中國大陸網民選為中國一百位公共知識分子之一。更在2010年,榮獲星雲新聞獎;2011年,獲亞洲出版協會SOPA最佳新聞評論獎。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大學雜誌》擔任執行編輯,在當時總編輯、台大心理系教授楊國樞的領導下,投身這本雜誌推動政治改革的浪潮,後轉往《中國時報》當國際新聞編譯。紐約新學院經濟學碩士,在美生活期間,曾於不同的媒體,擔任記者、編輯、副總編輯和主筆的工作。發表多篇關於社會、時事、媒體、經濟、政治等評論。
施正鋒 政治學者、自由撰稿人。Ohio State University政治學系博士、Iowa State University政治學系碩士、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系學士。前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院長、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主任。主攻國際關係(專長比較外交政策、國際政治經濟),副修比較政治(專長族群政治文章散見《中國時報》、《聯合報》、《台灣國際研究季刊》。著有《台灣人的民族認同》、《自我認同與民族認同的追尋》、及《美國的交友之道》等30本。
段心儀 台北市中山女高、北一女中退休國文老師,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祕書長、理事長。聯合報民意論壇,中國時報時論廣場,海峽評論,鵝湖月刊。
胡卜凱 台大畢業;半導體、電信業工程師;保釣運動發起人之一。文章散見於「時事論壇」部落格。
范湘濤 大陸出生,台灣長大,美國定居。中原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臺灣省土木工程技師高考及格。南加州大學 (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 土木工程碩士,加州執照工程師。曾擔任加州日報董事,論壇報社長,新土雜誌編委。(美國)華夏政略研究會創會理事,中華民族之騰飛研討會第一届、第二届會議組織委員。中華之聲廣播電臺政治評論節目主持人 (1993-1996)。現任洛杉磯扶貧教育基金會理事。(美國)中美論譠社首任社长(2013-2015),現任中美論譠社理事。著作有 「從新土到論壇報 」一書。
孫中曾 淡江大學土木工程學士,清華大學歷史所碩士,文化大學哲學博士。亞太綜合研究院研究員,國際藝評人協會常務監事,永達技術學院專任講師,康力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科研商貿部執行副總。
孫隆基 生於1945,重慶,幼年遷香港,居住至中學畢業,赴台就讀於國立台灣大學。後赴美深造,於明尼蘇達大學獲俄國史碩士,史丹福大學東亞史博士,在美加任教多所大專院校,2005年退休後赴台教學。著有中英文著作多篇,著名者為《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殺母的文化》、《歷史學家的經綫》等等。
徐復觀 明治大學經濟系、陸軍士官學校步兵科。1933年秋,在國民政府參謀本部參謀總長辦公室、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及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當黃紹竑的幕僚。任八十二師的團長。1938年春,到武昌珞珈山武漢大學校舍參與軍官集訓。徐復觀頗受蔣中正賞識,1942年以國軍少將軍銜、歷時半年,與毛澤東、劉少奇等人晤談。他曾寫道「與毛(澤東),向蔣報告:「中共有能力奪取全面政權,假定國民黨這樣下去的話」。同年徐到重慶白碚的勉仁書院拜訪熊十力,兩人結下師徒情誼。1947年,和商務印書館合作辦《學原》雜誌。1955到東海任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投稿參與雷震的自由中國半月刊。1960年代,錢穆與唐君毅於香港籌辦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徐復觀亦曾在中大講學研究。
張一飛 重慶出生,臺灣教育,居美華裔,成大電機,羅島博士,科研為職,教育為標,寫作為趣,工作多年,學術研究,科技發明,人才培育,行政管理(IBM TJ Watson Research Center and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曾經外調,受邀服務 (Executive Yuan, Office Automation, Univ. of Texas,Display Technology, IBM Auston, Workstation, Univ. Of Singapore,Singapore Computer Board, IBM Singapore, Intelligent PublicInformation System and III and ITRI of Taiwan,AdvanceTechnology), 開發系統,技術轉移, 前瞻計劃。現任選職,松墨城區,教育委員,公眾電視,每周節目, 製作主播 (Community Education -Scrammble Game Show - Dr.Wordman Show), 致力促進,中美關係,文化交流,教育改進,以盡民職。現任(美國)中美論譠社理事。
張人傑 財團法人凱達格蘭基金會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究小總召集人。
張文基 畢業於臺北建國中學,台灣大學學士,加州理工學院化工及化學物理博士,南加州大學退休教授,現任(美國)中美論譠社社長(2015-),該社的宗旨是推進中美相互瞭解合作,促成海峽兩岸和平統一,宣導和諧平等多元世界。每週出版一頁政治評論專欄,刊登於全美各地中文報刊,並與台海兩岸媒體有戰略夥伴關係。曾任加州理工學院中國同學會會長(1971), 南加州中國同學會聯合會創會會長(1971), 西區中文學校校長(1988),南加中文學校聯合會執行委員及副會長(1988,1989),南加州台大同學會理事及年會主辦人(1988,1989),華夏政略研究會創會會長(1992-95), 執行理事(1995-2014), 中華之聲廣播電臺評論節目主持人(1993-1996),美國扶貧教育基金會會長 (2004-2008),美國 TLARGI 橡膠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2010-2014), 南加州紀念二戰勝利七十周年委員會主席(2014-2015),華裔美軍後援會常務理事 (2003-2019),等等。
張系國 計算機和電腦專家、著名台灣作家、科幻小說作家,曾創辦《幻象》科幻雜誌,台灣科幻小說重要推手。台灣大學電機學系畢業,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博士,美國匹茲堡大學電腦科學系教授、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榮譽教授。《大學雜誌》域外集編輯,美國《野草》雜誌編輯。
張亞中 祖籍山西,文化大學機工系學士、政大外交系碩士、漢堡大學哲學及政治大學政治學雙博士,孫文學校總校長、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吳斯懷八百壯士捍衛中華協會顧問、反軍購聯盟總召集人、南華大學亞太所教授、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陳履安總統競選團隊政策總召、國大代表、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中華人間佛教聯合會常務理事、人間佛教研究院研究員。
張俊宏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畢業,民主進步黨政治人物,曾任《大學雜誌》執行人、《臺灣政論》總編輯、民間全民電視公司創辦人、第六屆臺灣省議員、臺灣政治經濟研究室創辦人、民主進步黨中央常務委員、民主進步黨秘書長、代理民主進步黨主席、第二至五屆立法委員、海峽交流基金會副董事長、城鄉改造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
張靜 律師。專業領域:智慧財產法及智慧財產訴訟、民法、刑事法、司法改革、承辦代表案件。資深媒體人。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大成台灣律師事務所律師、臺灣陪審團協會理事長、中華國家法治改造促進會常務監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委員。
梁海明 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國內一帶一路研究知名學者。研究領域「一帶一路」;宏觀經濟;粵港澳經濟合作與區塊鏈。
梁啟源 哈佛大學博士後研究、台灣大學經濟研究所博士。其主要學術研究專長為能源經濟、環境經濟、產業經濟、生產力分析及經濟預測。其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總統府國家安全委員會諮詢委員、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會委員、經濟部顧問、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中央銀行監事等政府部門諸多要職,並為國內整體能源及發展策略提供諸多良策與建言。現為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暨台經中心研究員、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盛嘉麟 大陸出生,三歲到台灣,留學美國後定居。成功大學交通管理學系,鐵道工程及管理組畢業,交通人員高考及格。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畢業,MBA。猶他州立大學,數學及電子計算機碩士。在台時任職台灣省公路局,中國農民銀行。來美後任職Rockwell International, Northrop Grumman工程。2015年退休,住在Maryland州。在台時期文章散見於《中央日報》、《國語日報》、《中國經濟》、《交通建設》、《拾穗》等報章雜誌。現任(美國)中美論壇社理事。
習賢德 國軍先烈子弟教養院,從小苦讀,考進師大附中,喜愛寫作,多次參加作文比賽並獲獎,奠定他後來從事新聞工作的基石,民國60年考進輔大大眾傳播系成為第一屆學生。畢業時,同時考上台大、政大研究所,他選擇進入台大三研所就讀,就學期間,開始到聯合報擔任新聞記者,曾升任為召集人、派駐菲律賓等,民國71年考上外交人員特考,接受訓練後曾分發到外交部服務,民國77年考上台大三研所博士班,重回新聞工作,分別在自由時報、大成報及自立早報等媒體服務,民國83年正式回到他的母校輔大大傳系任教,作育英才,也曾擔任系主任及傳播學院副院長等職,民國105年退休。"新大學"網站第一任總編輯。
許金聲 原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應用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社會學所研究員。中國大陸最早研究、介紹馬斯洛心理學的學者之一。主要專著:《走向人格新大陸》(1988),《活出最佳狀態》(1998),《人格三要素改變命運》(2002),《第三次革命:通心》(2010),《通心的理論與 方法》(2019),《大我實現之路——全人需要層次論》(2021)。譯著:馬斯洛《動機與人格》,愛德華•霍夫曼《馬斯洛傳》等。2008年退休後在常州建立全人心理學培訓基地,舉辦工作坊,培訓心理諮詢師,以及按照自己方法進行諮詢的“通心輔導師”,一直到現在。
許信良 黨外運動的主要領導人與代表人物之一,中壢事件的當事人他曾任臺灣省議會議員、桃園縣縣長、民主進步黨主席及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等。《大學雜誌》編委、"新大學"網站社員。1995年出版《新興民族》,在民進黨黨內提倡西進中國大陸,因此遭受黨內指責;而後經由辯論,民進黨的政策定調為「強本西進」。
許倬雲 籍貫江蘇無錫,生於福建思明,擁有美國與中華民國雙國籍,歷史學家,現為美國匹茲堡大學歷史學系榮休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先後執教於台灣、美國和香港的多所大學。研究領域主要在中國文化史、社會經濟史和中國上古史。他將中國歷史上的文官制度,以管理學的觀念,分析解釋,開了中國管理學研究的另一途徑。此外,他還積極介入台灣公共政治,對台灣社會的民主政治轉型頗有貢獻。
許榮淑 民主進步黨及人民最大黨創黨黨員,曾任中華民國立法委員,現任人民最大黨主席、深耕文教基金會董事長。1981年,許榮淑代替被判叛亂罪的張俊宏參選中彰投增額立法委員,當選。2009年,許榮淑說,民進黨動輒指控包括中國國民黨在內的與中國大陸交流者「出賣台灣」,卻不拿證據出來,還禁止她與范振宗出席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以監督國民黨,顯然是自相矛盾。許榮淑說,身為大黨的民進黨還是要面對中國問題,她今天的行為就是要讓民進黨面對中國問題,「(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妳的中國政策是什麼?告訴我這個老阿嬤」;她同時諷刺,在民主、自由、人權及法治都落實的時候,民進黨中央現在又要用言論箝制她與同樣出席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范振宗。7月27日,民進黨召開臨時中評會,開除許黨籍。2010年4月29日,許榮淑、美麗島系大老許信良、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參觀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在上海西郊賓館會見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錦濤。
陳俐甫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博士。台灣教授協會副秘書長。淡水牛津學堂博物館與馬偕紀念館主任。
陳復 思想史學者與心學家,現職擔任國立東華大學洄瀾學院院長兼縱谷跨域書院學士學位學程主任,洄瀾學院通識教育中心與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華語文教學暨書法國際碩士班合聘教授。國立清華大學歷史學博士與碩士,私立東吳大學中文系學士,曾擔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創立海峽兩岸心理諮詢協會,擔任創會理事長與榮譽理事長,曾任國立東華大學共同教育委員會主委兼大一不分系學士班主任、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國立宜蘭大學博雅教育中心主任兼生命教育研究室召集人。長期關注於實驗教育、生命教育與通識教育這三個領域,其辦理的縱谷跨域書院學士學位學程藉由特殊選才凝聚出一批各具才藝的青年學子,共同藉由專題發展專業,並展開在地實踐。陳復長期關注中華思想與中華文化的各種議題,並思考如何將這些議題應用於社會中,其專業研究在齊文化與齊學術、陽明學與中國現代化、本土心理學、心學心理學暨華人本土社會科學,並將這些研究成果發展到應用類的心理諮詢領域,稱作智慧諮詢。擅寫詩文,倡導與實踐心學來復興中華文化。曾榮獲知名國際新聞雜誌《亞洲週刊》(第21期)公布第六屆全球傑出青年領袖大獎。著有《心學工夫論》(2005)、《書院精神與中華文化》(2005)、《先秦齊文化的淵源與發展》(2009)、《戰國齊學術的特徵與影響》(2009)與《心學風雲記:王陽明帶你打土匪》(2018)、《王子精靈法則:陽明心學智慧記》(2018)、《轉道成知:華人本土社會科學的突圍》(2020)等書。
曾建元 臺灣客家人,東吳大學法律學系比較法學組法學士、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法學碩士、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博士。曾任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暨客家研究中心副主任、行政院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平復司法不法組研究員;現任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暨淡江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兼任副教授、華人民主書院協會暨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理事長。著作:《馬克思主義法律概念的批判性研究》、《一九九零年代臺灣憲政改革之研究──民族主義與民主轉型的觀點》。
游盈隆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後,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取得政治學博,任教東吳大學政治系。1997年,山水民意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山水民調)成立,擔任首席顧問。1999年,辭去山水民調顧問職務。2016年,發起成立台灣民意基金會,擔任創會董事長。2019年6月23日,以民進黨“維持現狀”、立法院廢除“公投綁大選”、蔡英文拒絕特赦陳水扁和破壞初選制度等為由宣布退出民進黨。
馮達旋 馮達旋,物理學家(核物理,量子物理)、教育學家,美國物理學會會士,現任澳門大學全球事務總監、校長特別顧問,是複旦大學、南京大學、等多所內地高校的榮譽和講座教授。曾任美國德雷賽爾大學物理講座教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理論物理組主任,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研究副校長兼物理系教授,台灣清華大學和成功大學資深副校長,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和布魯克文國家實驗室諮詢委員等重要職務。2019年1月初,馮達旋教授被聘為海南大學國際顧問委員會主席及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榮譽院長。
黃人傑 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和政治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弘光科技大學人文社会學院院長。
黃光國 美國夏威夷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國科會卓越計劃主持人及教育部國家講座教授,高雄醫學大學心理系講座教授、國立東華大學洄瀾學院榮譽講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科學哲學與方法論、本土社會心理學,並結合東西文化,以科學哲學為基礎,開展社會科學本土化運動,並發展本土社會心理學。著有《人情與面子》、《知識與行動:中華文化傳統的社會心理學詮釋》、《社會科學的理路》、《儒家關係主義:哲學反思、理論建構與實證研究》、《反求諸己:現代社會中的修養》等及中英文論文100多篇。
黃晴琦 城鄉改造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
黃榮村 中華民國心理學家,彰化縣員林市人,現任考試院院長,曾任教育部部長、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的學術專長為人類知覺、認知科學及決策與選擇行為。黃榮村亦以自由派學者身份聞名,主張捍衛學術自由。台大歷史系,之後轉系至理學院心理系,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獲博士學位後任教台大心理系,曾赴哈佛大學、卡內基美隆大學、洛杉磯加州大學、聖路易大學等處擔任訪問學者及客座教授,歷任臺灣大學心理系教授、系主任,與台大第一任師資培育中心主任。
楊雨亭 1953年5月生於台北芝山岩眷村,作家、出版家、資訊工作者,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美國麻州大學電腦碩士、輔仁大學數學系,曾為軟體公司負責人、資策會副處長、美國矽谷工程師,麻州大學數學系講師。基督教,已婚,育二子,有一剛滿一歲孫女。曾出版父親軍統暨情報局回憶錄《見證一生》,愛情詩集《寂寞的螳螂》(遭夫人列為禁書,不得流傳),勵志《管理你的失敗》,個人前半生回顧《上校的兒子》(台灣繁體版、大陸簡體版)。文章散見中國時報、聯合報、世界日報、蘋果日報、自由時報、民報、台灣文學、上海文學、香港明報、九十年代、爭鳴、中華雜誌(胡秋原辦)、中國之春、中國時報海外版、成功高中校刊等。年輕時英俊非凡,風流倜儻,自比周郎,七十歲時滿臉老人斑,望之不似人君,夫人謂之「行將就木」狀,乃「報應」也!嘆人生如白駒過隙,一轉而逝,不過,尚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甄燊港 台灣大學政治系,是首位華人出任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雖常批評香港民主黨,但整體與泛民主派友善。2008年,前綫主要成員劉慧卿等投靠民主黨,甄燊港及部分其他成員堅持留下來,重組前綫。主持香港人網節目〈國情燊知〉、〈國情揭露〉。
趙國材 河北省天津市人。於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畢業後,先後取得英國劍橋大學法律系法學學士及碩士、荷蘭海牙國際法學院碩士、愛丁堡大學法學博士等學位,並獲得聯合國海上維持和平訓練文憑。現為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專任教授,講授國際公法、國際組織、國際法院成案、海洋法、國際法與外交、國際法與環境保護、戰爭法與中立法、國際私法等課程,1984-1990年擔任外交系主任。曾任高考、外交官暨領事人員特考典試委員、內政部海洋法研修小組及國際法修訂小組委員,參與制定領海及鄰接區法。分別於南非蘭德斐文大學、加拿大大豪西大學及美國喬治城大學擔任國際法客座教授。近年來,多次赴大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校講學及參與國際學術會議。
劉容生 祖籍安徽,台北建國中學,主編「建中青年」。台灣大學物理學士,為台大自覺運動「新希望」雜誌創始人及主編。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套用物理學博士。。曾擔任工業技術研究院光電所副所長。。擔任美國國防部研發總署(DARPA)大型計畫主持人, 專長在高速光連線技術及套用,2000年為美國「工業周刊」(Industry Week)選為「50研發傑出人才」,同年榮選為「美國光學學會」院士(OSA Fellow)及「中美光電學會 」院士 (PSC Fellow), 研究專長在半導體照明、高速光連線、及光電半導體元件,論文著作近百篇,美國專利及發明28件。國立清華大學副校長(台灣聯合大學系統)。
劉莞 山東聊城人,徐州工程學院人文學院講師,上海大學古代文學博士,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訪問學人,臺灣宜蘭大學生命教育研究室特約研究員,國家註冊心理諮詢師。隨筆文章散見於《中國時報》等報刊。
謝悅漢 政大畢業。新聞業,作家。文章散見於《亞洲週刊》、《超越新聞網》、《新大學》、《眾新聞》等。
謝焯珩 美籍華人,祖籍廣東開平。一九四六年生於廣州,少時移居香港並在該地完成中小學教肓。其後以僑生身份留學台灣,就讀及畢業於國立台灣師范大學英語系,其間曾任港澳同學會會長,火炬雜志社社長。回港後從事教育,專任美術科教職。其後再留學進修美國尼佈拉斯加州協同師范大學教育碩士,主修教育行政。於一九七五年入籍美國,定居加州洛杉磯。美國生活期間,除正職從商外,活躍參予各界活動,包括僑社界,商政界,文藝界,體育界等。曾任十屆羅省中華會館秘書長,美國東西美術學會會長,首屈華裔民選官員協會執行總監等職務。
簡永松 1950年代白色恐怖時期的政治犯。20歲念大學時,看不慣當時國民黨極權又獨裁,四處向友人鼓吹造反,因為「意圖顛覆政府」,被判刑10年關到綠島。在獄中,簡永松認識了作家柏楊、《人間雜誌》創辦人陳映真,三人成為莫逆。前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舉辦的一場金融科技專利公聽會,擁簡永松有台灣最多金融專利,甚至遠超越第二名國泰銀四倍。
顏元叔 台大外文系,美國威斯康辛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台大外文系主任,創辦中外文學、談江評論等雜誌,1968-1970期間顏元叔和余光中老師是大學雜誌的專欄作家。
關品方 香港大學學士,日本一橋大學碩士,澳洲西悉尼大學博士,澳洲註冊執業會計師,國際企業管理顧問,香港經濟學會執行委員,前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香港玉山科技協會名譽教育顧問,香港盲人輔導會 / 香港視網膜病變協會 / 光明行動慈善基金會理事,陳登社會服務基金會 / 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教育基金會成員,香港大學評議會常務委員會成員,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副會長。關教授是風險投資及專案融資專家。曾任職日本郵船,環球航運,花旗銀行,美林證券,長江實業集團,聯合技術集團,和邦控股集團 , 興科融資集團,澳洲上市公司鐳射控股集團, 香港上市公司財華社集團,亞洲資源集團及中慧國際集團董事,耀中國際教育機構財務總監 , 深圳上市公司江陵汽車集團董事, 珠海北師大 / 港浸大聯合國際學院教授兼工商管理學院院長,香港大學工商及經濟學院客席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客席教授,清華大學長三角經濟發展研究所學術顧問,嶺南大學國際銀行及財務學碩士課程教授,香港大學工程學院電子商務及互聯網計算碩士課程教授。曾任香港大學浙江科學技術研究院行政院長,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特別顧問 , 香港證券及投資學會董事兼考試審核委員會成員。現任杭州臨安青山湖科技城智庫首席顧問,香港臨安同鄉會名譽會長,香港杭州同鄉會理事,前海金融諮詢首席經濟顧問,珠海創科引聯總裁,上海橋悅物聯科技副主席,香港博雅國際教育(珠海)控股董事,浙商銀行獨立董事,香港國際經貿合作協會董事。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