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台灣能源,有核能,有煤力,有風能和太陽能。我們在這裡推介梁啟
梁啟源先生是我台大經濟系的同班同學,畢業後,各散東西。今年三
當日,施建生老師,101歲高齡,端座大堂,接受學生們的問候,
我們同屆授課的老師丶記得還有李登輝總統,孫震校長,國防部長,
此所以,同學群組的line or we chat,有愛心,溫馨,和寬容,充滿生命的歡樂。
我是僑生,那年代,我感受不到藍綠,外省本省的對立。同居小屋,
中國說:寧可沒有褲子,不能沒有核子。
準備重啟核電 務實的第一步 作者:梁啟源
原文刊載於2018年2月7日《經濟日報》
政府準備重啟核二廠2號機,這很好。政府做事不應該為了面子,應該為整體國家著想,要做實事。重新啟動歲修的核電機組是不得不的作為,賴內閣沒有囿於意識形態,能實際解決問題,穩供電,是重大的突破。
台灣邁入非核家園之前是先減核,但減得太快了,2013年電力供應的核電占比是16%,2016年降到12%,去(2017)的占比只有7.8%,這麼快速的減核,讓其他電力開發跟不上,去年夏天備轉容量率曾出現負值,已經實質限電了。今年再面臨縣市減煤,燃煤機組發電受限,供電比去年吃緊,短期除了重啟核電,沒別的辦法了。
其實,單是重啟核二廠2號機還不夠,雖然這是個98萬瓩的大機組,恐怕核一廠1號機還是得準備著。
這兩部機組合計才讓尖峰負載的備轉容量率增加4.4個百分點,勉強支撐夏季供電。
我計算過,如果排除核二廠2號機、核一廠1號機併聯發電,以經濟成長率的六成作為用電需求成長率,以「新增機組-除役機組-需求增加」,2019年的供電較2017年還不足0.9%。這還沒有加入減煤因素。
也就是說,經濟部向行政院立下的「軍令狀」,應該是達不到的。軍令狀是今年備轉容量率6%、備用容量率10%,明年備轉10%、備用15%。即便核二廠2號機、核一廠1號機都重啟了,還是達不到備用容量率15%的目標。
因應空汙問題,各縣市陸續減煤,要求減少生煤燃燒量。中央曾提過要請地方政府諒解,放寬對生煤的管制。但是去年燃煤發電占比提高,空汙嚴重,縣市長選戰開打了,空汙已引發民怨,中央的要求很難被地方政府接受。何況現在減煤不只是彰化縣,已擴及高雄市、台中市、新北市,中央恐怕不易說服地方,得投入很大的資源才能讓地方首長對選民有所交代、同意放寬。
況且,雖然中央政府聲稱火力發電的排放只占空汙的3.5%左右,但那是平均值。一年紫爆的天數是不多的,而在擴散不易、空汙嚴重的那些天,火力發電排放的占比是高的,貢獻會到10%到20%。用平均值來解釋火力發電對空汙影響不大,和民眾的感受不一樣,學者亦不會接受。
重啟核電是短期內唯一一條路,但這暫時的角色無法上台太久,以核二廠來說,現在可以移核四廠的格架來用,解決燃料棒暫存問題。但核二廠1號機最多到2021年、2號機到2022年就得除役,2號機原訂可以運轉到2023年,但最新評估是只到2022年,提前一年除役,重啟核電所爭取到的時間不多。
去年討論的「缺電、空汙、大幅調高電價」問題,很快就會捲土重來。
根本解決之道,還是得重新評估「能源轉型計畫」,到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20%、燃煤占比30%、天然氣占比50%,是否真的符合需求?再生能源無法當基載,燃煤製造空汙,燒天然氣則有安全存量偏低、接收站和電廠興建困難,每一項似乎都有難處。
準備重啟核電真是開年的好消息,總算能安企業的心,但真的要讓企業放心,還是長期合理的電力供應計畫。
兆元謊言,台灣之恥—論離岸風電成本與產業 作者:陳立誠
♦ 本篇文章轉載自 風傳媒。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18-05-30
外有句話:「it’s a million dollar question」,意思是說這是很重要的問題。本文題目為兆元謊言,完全可譯為「it’s a trillion dollar lie」。個人很難想像世界上會有任何謊言涉及兆元騙局,但是這種騙術正活生生的發生在今日台灣。最高明的騙術是被騙的人渾然不知,「被賣了還替人數鈔票」,這也正在今天臺灣上演。
關心能源問題的讀者應該馬上會猜到個人要說的是「離岸風電」這一個大鬧劇、大騙局。本文不擬批判以每度5.8元風電取代每度0.9元核电,使每年電價暴增800億元此一蠢無比的政策,因為不少反核人士「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廢核。本文要檢討:即使退一萬步以風電取代核電,有必要以高於國際價格2-3倍的天價一次性釋出3.8GW的風場嗎?
下圖為彭博新能源財務中心(BNEF)近日出版報告中的圖:
圖中最上方紅色虛缐為台灣簽約20年之FIT固定費率:每百萬瓦小時199美元。1度是1000瓦小時,百萬瓦小時是1000度電,表示每度電0.199美元,5.8元台幣。同一張圖也列了許多其他國家決標價格,以與台灣相同2025年前完工的專案而言,丹麥、荷蘭、英國、德國等(有些或為FIP決標價)都只有台灣1/4,每百萬瓦小時50美元左右。GWEC2018年版的Global Wind Report 總結今年離岸風力開發價格為每度NT$2.52(70歐元/千度電),而在2030年完工之決標價會降為每度2.16元(60歐元/千度電)。
看到這張圖能不令人吐血?台灣不但比別的國家多付了2-3倍錢,在全球也必將成為笑柄,台灣將成為世界最大寃大頭。以目前決標價,20年間台灣將付給得標廠商(九成為外國人)2兆元購電費用,如果價格降為一半,可省1兆元,這可是驚天動地的大數字。
許多人指出蔡政府的決標價格過高,但蔡政府一再狡辯,聲稱國外價格低是因為外國政府已預先完成如環評、海底地質調查、聯外電網併聯等項目,因而大幅降低開發商投資風險與成本。
但真正原因是蔡政府參考了舊的資訊作為編列躉購費率之基礎,而未考量近兩年離岸風電技術突飛猛進,導致離岸風電成本大幅下降的事實。
導致近兩年離岸風電價格大幅下降有三大原因:
風機規模加大,約為以前之2-3倍,效率與可用率(容量因數)都有所提高,往年要2-3部風機才能提供的電力,現在一部風機即可供應,相對而言,離岸風電中成本占比最大的海事工程作業大幅減少。
施工船舶專業及客製化,海事工程要十幾種不同的施工船舶,早年各型施工船舶並非專為離岸風電所設計,施工當然有所不便,但近兩年許多施工船舶乃是為了離岸風電施工所量身訂做,施工更有效率。
離岸風電工程已有十年以上的施工經驗,熟能生巧,離岸風電施工時程也大幅減少,工期大幅縮短。
以上三者為離岸風電成本大幅下降的主因,台灣正可利用國際上離岸風電技術進步而享受較低廉的發電成本。離岸風電最主要的成本是風機本身及海事工程成本,而不是蔡政府一再強調的一些非核心成本,因條件不同,台灣決標價格容或略高於國際決標價格,但決無可能高出2-3倍之多。
但蔡政府作繭自縛,在去年電業法修法時,將無核家園日期定死,深恐若不立即決標,恐影響非核家園時程,只好硬著頭皮,以錯編高於國際價格2-3倍的費率決標,國家人民權益在一黨之私的考量下只好靠邊站。
對決標價格高於國際價格2-3倍,蔡政府的另一籍口為「發展離岸風電產業」。兩週前在台北有一針對離岸風電之研討會,與會國外專家指出蔡政府發展離岸風電產業有以下三大問題:
1、以台灣之市場規模,不集中專注特定技術而分為好幾個標案由不同廠商得標,根本無法建立學習曲線。
2、台灣就算只做關鍵組件,認證的費用與程序也非一蹴可及。
3、必須是持續性長期建案,細水長流,台灣一次性建案極不利於扶持產業與人才培育。
另外國際上所謂關鍵零組件指的是:葉片、齒輪箱、發電機與控制系統,而不是台灣自認為強項的「基礎」及「塔架」。
要維持此產業鏈,其實所費不貲。以歐洲未來超過20GW的市場規模,也只能維持兩家離岸風力製造廠商辛苦經營。這也是台灣公布匪夷所思的「優惠」價格後,被外商視為全球少有的無腦大肥羊,紛紛來台分一杯羹的主因。
蔡政府以發展離岸風電產業作為天價決標的籍口,在國外專業人士口中也不值一駁。政府規劃單位也深知台灣市場無法支撐離岸風電產業,硬拉東南亞市場凑數,還故意不提日本,中國大陸在相關產業、政治佈局之深度與領先程度。目前手忙腳亂毫無章法的招標,完全斷送我國相關產業發展的前途。
蔡政府正施壓公股銀行以專案融資方式貸款離岸風電,但台灣海峽氣象、海象、地質、地震、颱風等自然條件與歐洲迥然不同,民眾抗爭時公權力也靠邊站,風險極高。離岸風機的專案貸款基本上並無擔保,出了事較獵雷艦嚴重百倍,真會動搖國本,屆時又不知引發多大政治風暴,多少人頭落地。
本文標題兆元謊言正是指蔡政府以錯誤理由及籍口欺騙全國民眾,一意孤行,而寧可要全民多支付國外廠商超過1兆元的額外利潤也不願修正其錯誤決標價格的重大罪行實為台灣之恥,對台灣造成的傷害不分藍綠,目前本案雖已決標但尚未簽約,簽約後更難善了,情況極為緊急,各界應全力補救。而補救的方案其實並不困難,只要政府首先願意正視既有2025能源政策實過於躁進,然後放緩計畫進度並建立公平競爭制度,讓一切回歸到商業行為的正途。如此不僅能為民眾節省兆元以上的無謂費用,也才能有機會讓離岸風機相關產業真正的在台灣「站起來」。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