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論壇

大國崛起中的「歷史平視」 ☆來源:中時新聞網

♦ 本文轉載自 中時新聞網。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2/2/9

202209b01.jpg

北京冬奧開幕式後,大陸國寶熊貓造型的吉祥物「冰墩墩」暴紅。圖為在冬奧新聞中心裡的「冰墩墩」和「雪容融」大型玩偶。(藍孝威攝)

「中國可以平視世界」,這平視,不該只是政經實力的抗衡,最終,更該是歷史詮釋的抗衡。

歷史詮釋所以重要,是因人與文化都是時空的連續體,它不只從過往流淌到現代,更因如何詮釋過往就決定了未來。過去五百年來的世界史,其實是一部西方強者眼中的歷史,你接納了他的歷史詮釋,自然以他的價值為依歸,有此前提,就談不上平視。

談平視,得有站在自己基點的歷史詮釋。歷史詮釋牽涉「史料」與「史觀」。史料是基礎,講究的是就事論事。19世紀時為強調中國只是個「派生文明」,凡中國事物,西方都強調它是西來的,而日本為侵華,也標舉了「堯舜禹湯抹煞說」,強調周之前都是傳說時期,中國文明並沒有中國人所說的那麼悠久;但之後的殷墟考古,則讓中國的信史至少推至了商代,其後更多的證據也印證了中國文明的史前發展,上述的論調自然消失,這就是史料的力量。

史料之外是史觀,史觀是對史料邏輯串連的角度。史料的保存總有限,因此允許了不同人對事物不同的論理串連,而人都有自己的立場,所以儘管尊重史料是必要的基點,但同一史料有時也可以出現彼此相悖的詮釋。

而在此,談平視,不只要有站在自己基點的史觀詮釋,這詮釋還須能抗衡西方。能抗衡,一個是強調站在中國立場的詮釋。例如,能有更多鴉片毒害中國人的闡述,也就能讓英國之對香港不敢就以文明的指導者自居。

然而,強調中國立場固為必須,真要打破「西方即世界」的史觀,則還須有不同於西方的世界史基點。否則,中國的崛起固是對西方歷史宰制的撥反,卻也只是在西方單極外,再立出歷史詮釋的另一極,並無以真正體現出不同於西方強權的世界意義。亦即在此,中國談世界必須是更全球的觀點,世界史必須因中國的崛起更還原為真正的世界史。

五百年來談世界常只是西方人眼中的世界,但真實的世界卻是由大小不等的許多文化體形成的,中國崛起既強調「人類命運共同體」,個別來說,就須尊重每個文化的歷史發展與詮釋;整體而言,則要強調,就因多元的歷史發展才形成人類文明的豐富性,而這豐富性正是使人類能永續生存的關鍵。換句話說,平視不只須存在於中國與西方之間,平視也須存在於中國與其他的文化體之間。

有此基點,儘管對歷史的詮釋不同,彼此間就不再只是個零和遊戲,而多少能「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也不必然就是純粹的幻想。如此,中國的崛起才能得道多助,不致重覆歷史中大國崛起的起落興衰乃至弱肉強食,「修昔底德陷阱」也就不必然會是歷史定論。

而說「美美與共」,世界史的詮釋固當如此,大國崛起後處理自己本國歷史也可以有此開闊的氣象與胸襟。中國是以漢族為主、多民族共構而成的國家,談歷史,原有族群不同的角度,在漢人,蚩尤是妖孽,他卻被苗人奉為祖先,楓葉更因其血而染紅,而中國文化的浪漫原多出於南方,缺它,就失掉動人的一塊。以此,重新用更寬廣的態度看待黃帝與蚩尤,不僅更符合史實,也能營造更好的未來。

族群之間如此,兩岸之間何嘗不然。敗退來台者的歷史記憶與取得中原的歷史記憶自然不同,但對當事人來講,都是生命的真實,在此前提下,能予以尊重,求同存異,往後也就真能成其大,談兩岸的心靈契合,這其實是個關鍵。

總之,歷史詮釋是個大議題,但人既活在歷史中,這問題就無以迴避,而面對西方的強勢,歷史詮釋固不免以「撥反」為核心,但這核心則須以尊重史料、平視不同文化體的史觀為前提,如此,中國崛起的意義才真能超越西方文明過去的角色。

(作者為文化學者)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5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