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論壇

您去,您想去的地方◎利永貞 | 林正弘辭世,拜會殷海光老師去◎何步正

♦ 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2/6/9

您去,您想去的地方!

◎利永貞

敬悼林老師,他是我在東哲研所的科學哲學授課恩師。

祈願:您去,您想去的地方!誠哉是言也,利永貞。

‧‧‧‧‧‧‧‧‧‧‧‧‧‧‧‧‧‧‧‧‧‧‧‧‧‧‧‧‧‧‧‧‧‧‧‧‧‧‧‧‧‧‧‧‧‧‧‧‧‧

林正弘辭世,拜會殷海光老師去

◎何步正/本站總編輯

大二,王曉波、黃樹民、黃榮村、王中一、陳秋坤,我們同居台大附近。每星期六,星期日,各方老友不約自來,盤腿在地板上,大話西遊。林正弘偶而也來湊熱鬧。我們都不同系,唯是趣味相投,各路人馬知道有此就近的,十分開放的敘會塲地,有事沒事,都來這裡八掛一番,彷若這裏是台大的活動中心。

陳宏正和陳平景是殷海光老師家的常客,我們因此也就熟絡了。

殷老師病危期間,安排各志願的同學,日夜輪班陪伴老師。我雖然不是哲學糸,和老師的弟子們見面多了,我唸大二,是後輩,我輪班都在晚上,正弘告訴我值夜要留意的地方。

及後,殷老師最後階段,正弘、曉波,他們哲學系的弟子,輪候在病房外候著,照顧之外,向到訪的各方友好告知近況,絕大部份時間,老師昏迷睡著。我和慶黎小妺去看望,也只能入房間看看,然後回校。直到一天,我倆到訪,正弘說老師早上走了。正弘和其他二位同學仍然守候著,可告知接續來訪的學生和友人,告訴他們,老師走了。

離開台大,一晃五十年。2020,我重回臺灣,陳宏正約老師時代大家熟悉的老友,還健在台灣的,一起敘舊。正弘身體病後依然行走自如,十分難得,唯淺飲小吃,可喜的是,談興極濃。對當下時局,卻淡言不語。真想不到,正弘那麽快,就要和曉波聯袂,一起拜會殷海光老師那裡去了。

202223l01.jpg

陳平景、陳宏正、何步正、林正弘 (由左至右)

‧‧‧‧‧‧‧‧‧‧‧‧‧‧‧‧‧‧‧‧‧‧‧‧‧‧‧‧‧‧‧‧‧‧‧‧‧‧‧‧‧‧‧‧‧‧‧‧‧‧

【訃聞】

2022 年 6 月 3 日下午 4:25,臺灣哲學家林正弘於和信治癌中心因新冠肺炎逝世1,享壽 83 歲。台灣哲學學會殷海光基金會台灣哲學館倡議哲學新媒體LMPST Taiwan中國邏輯學會數學洪流勞思光研究中心等組織單位與眾多哲學人,都在第一時間表達哀悼與不捨。

林教授曾任臺大哲學系教授、教育部顧問、科技部委員、台灣哲學學會創會會長、國科會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首任主任、東吳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他於 1989 年與多位學者創辦澄社,1993 年共同創立殷海光基金會並被選為首任董事長,1996 年共同創立台灣哲學學會並被選舉為首屆會長,2020 年發起倡議,呼籲成立國立臺灣哲學館。他曾獲得二次國科會哲學學門傑出獎,對臺灣的哲學、教育、學術和文化等領域都留下不可磨滅的深遠影響。

林正弘的哲學研究主題是知識論、邏輯和科學哲學,在殷海光的影響下,投身邏輯實證論的相關研究,但後來對其採取批判態度。他培養了臺灣國內眾多的哲學人才,為臺灣戰後英美分析哲學的教育先驅之一。 

資訊來自台灣哲學學會於 2022 年 6 月 3 日晚間 7:37 發給會員的通知信與新聞稿,以及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陳瑞麟的臉書貼文 Read more @哲學新媒體 Philosophy Medium: https://philomedium.com/report/82291

‧‧‧‧‧‧‧‧‧‧‧‧‧‧‧‧‧‧‧‧‧‧‧‧‧‧‧‧‧‧‧‧‧‧‧‧‧‧‧‧‧‧‧‧‧‧‧‧‧‧

林正弘生平簡介

◎哲學新媒體

林教授畢業於臺大法律系,後在殷海光教授的啟蒙與引介之下,自行進修哲學與邏輯原著,並有能力發表邏輯論文。1967 年,殷海光教授賞識林教授的哲學潛力,推薦到他到臺灣大學哲學系教邏輯。1974 年獲得國科會二年資助出國攻讀學位。同年發生臺大哲學系解聘事件,林正弘被列入解聘名單,但未被解聘。1985 年,林教授以 Craig's Theorem and Scientific Instrumentalism (《克雷格定理和科學工具論》)的博士論文獲得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的哲學博士學位。

林教授回國後繼續在臺大哲學系任教,並作了一系列科學哲學的研究,從邏輯經驗論傳統到波柏孔恩、牛頓-史密斯(Newton-Smith)等人的思想,均有學術論文發表。他的部分中文論文並集結成《知識.邏輯.科學哲學》和《伽利略.波柏.科學說明》二本論著。此外,還有一本《白馬非馬》,收錄早期有關邏輯方面的書評、譯文、短評和一兩篇學術論文,以及幾乎所有哲學系學生人手一本的《邏輯》教科書。

除了學術寫作活動外,林教授還參與創辦臺灣第一份國際期刊 Taiwanese Journal for Philosophy and History of Science (《哲學和科學史的臺灣期刊》),並擔任執編與編輯委員。1992 到 1993 年之間,林教授並與傅大為教授受邀為「波士頓科學哲學研究」(Boston Studies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系列叢書,合編一本臺灣學者在「科學哲學與科學概念史」的研究成果之英文論文集 Philosophy and Conceptual History of Science in Taiwan (《科學哲學和科學概念史在臺灣》。 

提攜後進且積極入世的哲學家

目前各大學哲學系的青壯一輩教授,出身臺大哲學系或哲研所者,大多曾上過林教授的邏輯或科哲課程。除此之外,林教授還指導了數十位碩博士研究生,研究主題遍及邏輯、知識論、科學哲學、語言哲學、分析哲學專家等。而受到他為人與風範影響的學子更是不計其數,遍及哲學與非哲學領域。為悼念林教授之逝,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陳瑞麟建立了一個公開的社群媒體專頁「哲學家林正弘教授紀念專頁」,目前已有近四百人加入,許多人都留下他們對林教授的回憶與思念。

在許多哲學人的記憶中,林教授是一位為人和藹可親、對學生有著無限耐性、又學識豐富的學者;此外,也有人回想林教授過去講過的許多笑話,這顯示出他擁有哲學學者之中少見的幽默與隨和性格;也有更多人對他在學術上持續提攜後進、慷慨大方的作為表達感激與不捨之情。

林教授與夫人林麗鶯女士並未生育子女,婚姻生活三十多年來,兩人相互扶持,將全幅精神奉獻給事業、學術、教學與學生。4而除了哲學研究與哲學教育上的貢獻外,我們也能從林正弘教授積極參與許多組織等事蹟,看出他對思想自由與臺灣主體性的關懷,由此可見他不是象牙塔中的學者,而是積極入世,關懷臺灣及其人民的哲學人。

與林正弘老師相處過的人,一定都會對他聲如洪鐘、思考敏銳以及幽默風趣的談話風格留下深刻印象,本文無法傳達眾多哲學人對林正弘教授的敬佩與思念之一二。邀請所有想了解林正弘教授的讀者,前往「哲學家林正弘教授紀念專頁」,認識其人其事。

僅以此篇報導紀念這位為臺灣哲學界留下豐富遺產的哲學家。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