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週刊

台灣認知作戰有如病毒肆虐

♦ 本篇文章轉載自 亞洲週刊。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1/8/2

民進黨政府一再指控中共對台進行認知作戰,實質是賊喊抓賊,綠營控制媒體及網軍參與內部認知戰。

line.png

認知作戰自古有之,於今尤烈。關鍵在於傳播體系的分化,特別是社交媒體大行其道,從國際到國內,以兩極對立為雛形的傳播型態正在撕裂世界。

美國及部分歐洲國家一再以新疆「種族滅絕」議題與網路攻擊等議題抨擊中國,中國則透過戰狼外交反擊。政治對立嚴重的地方,從美國到台灣到香港,相關各方同樣每天都在進行認知作戰。由於互聯網科技與社交媒體的普及,當前的世界從國際到內部,都是認知作戰烽火連天,敵對各方皆在道盡己之長,揭人之短,希望塑造於己有利的輿論,但就傳播效果而言,多半改變不了他群的集體認知,只能增強我群的認同與凝聚,結果就是對立與撕裂日益嚴重。這就是後真相時代的政治宿命。

為了在後真相時代攻城掠地,對立陣營無不渾身解數搞認知戰,宣傳與反宣傳交互運用,國際間互潑髒水,同時美化自己;國內則是在野者砲打司令部,在朝者利用國家機器栽贓異議者。美國特朗普支持者至今還有三分之二相信勝選果實被偷走,香港反修例迄今流傳眾多荒誕謠言,而台灣也不遑多讓。民進黨一再指控中共對台進行認知作戰,但政府作賊還喊抓賊,仍透過所控制的多數媒體以及豢養的龐大網軍,日以繼夜美化自己,「問候」批評者,洗腦比執政還認真。

網路上的公眾言論交鋒原本是公民社會的常態,政府不該介入,但民進黨政府堅不輕忽任何一個認知戰的戰場,軍方最近也騰出手參與內部的認知戰。國家安全研究所日前發表輿情分析報告,大拋紅帽子,指台灣重要的論壇平台PTT以「煽動情緒的敘事模式正逐漸佔據跟疫情有關的討論,使八卦板作為疫情資訊交流平台的功能逐漸癱瘓」,孰令致之?「中共的同路人」也!證據是他們的論證資料及用語與內地的傳播社交媒體媒介高度雷同。這種作戰方式真是一矢兩鳥,既粉碎了批評者的可信度,也把其「指使者」揪出來痛扁一番。他們深諳在「後真相」時代的致勝之道。

網絡科技與後真相時代

網路科技與互聯網平台提供了個人發聲的社交平台,帶領人類步入後真相時代,也提供政治勢力進行認知作戰的強大武器。所謂「後真相」,一般將其定義為「在公共議題討論上情感訴求與個人觀點勝過客觀事實的現象」,也就是個人主觀感受勝於事實真相,凡我信者皆為真,不信者皆虛假。過去所謂「事實勝於雄辯」、「真理越辯越明」,都已經失靈了。隨著網路工具興起,傳統的專業機構資訊來源逐漸被取代,人人都能在網路上串連同溫層,從台灣議題到國際事務,盡在傳播所信訊息與所悅觀點,為政治征戰各方提供了絕佳的戰場與精良武器。於是,「真相」逐漸碎片化,被系統性配送,並以主觀化立場去扭曲。

在立場凌駕事實的後真相時代中,事情是否為真不重要,重要的是聽者是否願意選擇相信;換句話說,事實是否為真相並非取決於證據,而是由聽者的立場、價值觀與信仰來決定。社交媒體藉著主觀選擇而與同溫層組織串連,或透過資訊演算法被平台餵養立場一致的資訊,進而以自己的主觀意識與願望去採信符合既存立場的片面資訊,甚至編寫出自認為屬於真相的劇本加以傳播。這種選擇性與主觀性的資訊認知、論斷與傳播模式大大強化了自我認同與社群價值,與認清真相探討是非嚴重脫節,「立場決定真相」乃成普世性認知規律。國家立場與黨派立場超乎一切,時時、事事都在愚弄人民,弱化民智,藉以激發萬民對內與對外的激昂鬥志。

假新聞是認知作戰的利器,社群媒體盛行無疑是認知戰中假新聞充斥社會的一大助因。社群媒體由於使用便利、成本低,人們普遍將其用作互動溝通工具,因此成了跨國與國內認知戰與散播假新聞的溫床。社交媒體分化國與國間以及內部人民關係的主要心理機制,在於情感性政治論述的濫用。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拜訪假新聞充斥的網站人數其實遠遠少於瀏覽真實網站者,例如 CNN、The New York Times、Fox News等。但是,拜訪假新聞網站的人花較多時間在網路上,而假新聞網站通常透過社群媒體連結,這也說明了社群媒體在假新聞傳播上的重要角色。

同溫層加劇假新聞傳播

社群媒體改變了人與人間的溝通模式,方便人們以更個人化的方式與他人互動,透過互動形塑他人的觀念。社群媒體也讓使用者處於同溫層或所謂的「過濾氣泡」(filter bubbles)中,因此成了假新聞傳播的溫床,也就加深了確認偏誤,使用者只選擇和閱讀與其心智模式一致的資訊,更加活在迴音壁中 (echo chamber)。

「後真相」現象雖然在人類文明歷史中早已存在,但是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影響力愈益無遠弗屆,加上政治有心人士和團體、機構的恣意運用,使其對於國交與民主的危害更加深重。越來越多人擔憂跨國的關係與民主的價值正被後真相的謊言與假新聞侵蝕,但同樣無奈的是,管控網路謊言與假新聞又可能傷害民主,將其消滅的難度甚於新冠病毒。

 

| 陳國祥 |
台灣資深媒體人,曾任《自立晚報》總編輯、《中國時報》總編輯、《中時晚報》社長、《中國時報》特約主筆;前中央社董事長。

 

 

 亞洲週刊  2021年31期 2021/8/2-8/8

202132d01.png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5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