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週刊

美學運澎湃衝擊中東人道主義情懷抗議屠殺 ☆作者:丁果

♦ 本篇文章轉載自 亞洲週刊。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4/5/6

美國爆發越戰以來最大規模學運,柏克萊、紐約大學、耶魯等逾八十家學校學生抱著人道主義情懷,抗議加沙屠殺,聲援在哥倫比亞大學被警察清場的學生,政府和校方武力升級,用電擊槍、橡皮子彈驅趕示威者,逾千人被捕。學生在全美校園紮營支持加沙,反擊當局稱他們是「反猶」,也反對多間名校辭退教授和開除學生,再添總統拜登大選壓力,撬動外交政策輿情,衝擊中東局勢。

202419f02.jpg

哥倫比亞大學:學生於學校行政大樓前駐紮「加沙聲援營地」抗議屠殺,警方清場後,此抗議形式成為了全美學潮的代表(圖︰法新社) 


美國爆發越戰以來最大規模學運,柏克萊、紐約大學、耶魯等逾八十家學校學生抱著人道主義情懷,抗議加沙屠殺,聲援在哥倫比亞大學被警察清場的學生,政府和校方武力升級,用電擊槍、橡皮子彈驅趕示威者,逾千人被捕。

學生在全美校園紮營支持加沙,反擊當局稱他們是「反猶主義者」,也反對多間名校辭退教授和開除學生,再添總統拜登大選壓力,形成以哈戰爭在中東外的「第二戰場」,撬動外交政策輿情,衝擊中東局勢。

當哥倫比亞大學校長莎菲克決定邀請紐約防暴員警進校清場,逮捕和平抗議加沙地帶屠殺的學生,她不會知道,半世紀前反越戰學潮後達成美國校園的自由和寧靜,很快被暴力員警的警棍、催淚彈、橡皮子彈無情打破,並發展成席捲全美國的反戰人道主義學潮,包括紐約大學、耶魯大學、MIT、喬治華盛頓大學等八十多所高校抗爭遍地開花。

在當局武力應對後,反戰示威演變成師生攜手奮戰,反擊總統拜登與傳統媒體對於示威者是「反猶主義」的指控,要求大學尊重言論自由和學術,拒絕成為美國錯誤中東政策的幫兇和陪葬。

近八十間名校追隨哥倫比亞大學(下稱哥大),紛紛在校園裏建設「加沙團結營地」,用和平和非暴力的手段迎接員警武力清場,在今年大選年間,這種野火燒不盡的學運開闢了足以影響甚至最終改變美國外交政策的「第二戰場」,撼動全球對於中東局勢的輿情。

202419f03.jpg

德州州警在德州大學驅趕示威者:現場有包括騎警在內的州警驅散了數百名學生(圖︰路透社) 

新世代再續反戰傳統

半世紀前美國風起雲湧的反越戰學潮,也是從哥大發端;雖然世界變化,但當今的新世代學生並沒有躺平,而是以悲憫心和正義感介入時局,從而得以用校園的一塊草坪和一頂帳篷,撬動美國「深層政府」——即軍工複合體的乳酪。

造就這場橫跨全美的學潮有以下原因:一,以色列在加沙造成了三萬四千多平民死亡,七萬七千人受傷,其中逾七成是婦孺,且正變本加厲,將進攻南部最後的邊境大城拉法,人道危機逼在眉睫;二,拜登政府失信於民,一方面稱正呼籲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立即停火,另一方面又推動眾議院通過了援助以色列兩百六十億美元的法案;三是哥大行政當局悍然打破半個多世紀的傳統,授權警方進入校園,踐踏學生依據憲法集會抗議的言論和學術自由權力,甚至哥大更將抗議者處以停學懲罰,引發全國眾怒,更讓經歷過北京學運、香港學運和台灣學運的在場亞裔學生驚呼,現在的哥大和其他美國校園,勝過當年的亞洲校園的學運。

儘管美國國會右翼、員警當局、主流媒體妖魔化整場學運,拜登也在哥大清場後譴責學潮,但民調顯示他已經成為戰後七十年來最差總統,包括紐約在內,百分之四十以上的美國民眾反對美國繼續軍援以色列在加沙的戰爭,如果拜登對加沙戰爭的政策不改弦更張,極有可能在十一月大選中敗走麥城,讓整場學運有機會改變美國外交政策的走向。

202419f07.jpg

哥倫比亞大學的教職員穿起反光背心,築起人鏈,與學生團結反對屠殺

202419f08.jpg

哈佛知名左翼哲學家康乃爾.韋斯特,現身哥大聲援學生

以色列把學潮比作納粹

另一邊廂,內塔尼亞胡發表視頻將美國學運比作納粹大屠殺前的景象,指責抗議者攻擊猶太學生和教師,將美國頂尖大學形容為「反猶暴徒」的聚集地,瞬間引發美國輿情的震撼彈。同時,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也警告在美參與示威的學生,將失去學位和就業機會,讓拜登處於左支右絀、裏外不是人的窘境。

在以色列指責美國學生的同時,四月二十四日,一家由前國務院官員、前軍方人員和律師組成的獨立調查機構發表調查報告,稱以色列在加沙戰爭的十六場打擊行動中,有十一場打擊行動違反國際法,為以色列正在加沙種族屠殺的指控提供了註腳,而美國國務院的一份備忘錄也從側面證實這個調查的真實性,以至於眾院前議長佩洛西已經公然喊話內塔尼亞胡辭職,因為他「已經成為和平的障礙」。

最近,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將被國際刑事法庭通緝的傳言甚囂塵上,以色列面臨的國際壓力日益嚴重,而美國高校的這波反戰學潮正在向歐洲和全世界外溢,各方形成合力,再加上以色列空襲和地面攻擊拉法勢必造成加沙人道危機進入災難狀態,形成浩劫,中東的變局已經在十字路口。

202419f09.jpg

在哥大校園外支持以色列人群,攜同美國與以色列國旗反對學生(圖︰路透社)

中東戰局震動大學校園

在去年賓大和哈佛兩位校長分別在經歷了國會對校園示威質問,受壓力辭職的風波之後,剛於去年七月就職哥大校長的莎菲克在國會調查精英高校反猶問題的專門委員會上回應議員表明,已經讓十五名學生停學,五名左翼教授離開課堂,其中三人還遭到「讓猶太學生感到不安」的指控,莎菲克告訴議員學校要維護「言論自由」,但大學「不能也不應該容忍對這一特權的濫用」。

莎菲克在國會質詢上發言激怒了校園內的反戰示威者,就在她在國會作證當天的黎明,數十名學生在三個組織即哥倫比亞大學種族隔離撤資聯盟(CUAD)、學生支持巴勒斯坦正義(SJP)和猶太和平之聲(JVP)的帶領下,從宿舍和公寓湧入哥大主圖書館前的大草坪,搭起了帳篷,打出了「加沙聲援營地」的標誌,形成了這場後來席捲全美的校園抗議的象徵。

莎菲克面臨學生挑戰,決心採取「不同尋常的舉措」來控制校園抗議局面。她在週三下午(四月十七號)與大學各學院院長們通話後,正式通知教務會,打算請警察局出面清場,遭到教務會反對後,莎菲克更根據第四四四條校規,授權「外部當局參與」維護學校安全,這一決定創下了一九六八年反越戰期間員警衝入哥大校園鎮壓以來,半世紀後再次進入常春藤校園鎮壓學生運動的震驚事件,更埋下了莎菲克在哥大「自毀前程」的伏筆。

四月十八號下午一點多,大批身穿防彈衣、帶著黑面罩的紐約防暴員警衝入哥大校園著名的晨邊高地(Morningside Heights)草坪地段,從三面包圍了營地,對搭著帳篷和靜坐的學生抗議進行清場喊話,在學生拒絕後,警方開始清場,現場逮捕一百多名學生,將他們押上大巴送往警察局。

紐約警察局深知鎮壓學生運動受到廣大民眾反對,且在歷史上留不下好名聲,立刻甩鍋給哥大校長莎菲克,警局局長切爾(John Chell)表示,是校長將紮營示威活動視為「明顯且現實的威脅,而非警方」,警方行動是得到莎菲克授權。切爾認為示威者相當和平,沒有拒捕。不過,警察局沒有按照《巡邏指南》,允許法律觀察員觀察和紀錄每名學生的逮捕過程,甚至逮捕了相關學生,引發哥大法學院的嚴重抗議。

有輿論認為,五十六年前始於哥大的反越戰示威,學生控制了五所教學大樓以及一位院長人質,暴力程度明顯,但今天學生只是佔領了一個草坪,卻用如臨大敵的鎮暴員警清場鎮壓,顯然有過分之嫌,就連首都華盛頓特區的警方顧惜自己的形象,不願對和平抗議者採取行動,拒絕喬治華盛頓大學提出的「清場」要求。

 202419f04.jpg

紐約警察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清場:現場逾百名學生被帶上大巴,然後被押進警局

202419f05.jpg 

德州警察拘捕大學生:州長稱示威者應該要入獄,支持開除參加「反猶集會」學生 

學生透過Zoom火速連線

員警在哥大清場的翌日,耶魯大學示威者立刻搭起帳篷,全國數十所大學兩百多名學生同日透過Zoom電話會議制定策略,決定複製哥大抗議活動。由此,從哥倫比亞大學爆發警方侵入常春藤校園鎮壓後,學運迅速蔓延,從東岸延燒到西岸,各校通過手機和社交媒體彼此支援,形成此起彼伏之勢,其中不少學校仿效哥大學生搭帳篷,設立營地並提出同樣的訴求,即要求釋放被捕學生、大學撤資與以色列軍事行動密切相關的公司。紐約大學還用鋼釘木板,全面封鎖了校園,防止事態擴大。

《紐約時報》報道至四月二十六日,已經有十六所大學動用了警力。其中程度嚴重的是亞特蘭大埃默里大學,警方動用了「化學刺激物」、電擊槍、橡皮子彈等來鎮壓學生,因為警方稱遭到了示威者的「暴力抵抗」。艾默生學院、南加州大學、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等,警方逮捕的學生人數都超過百人或者接近百人。

更令人震驚的是,在俄亥俄大學和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大學分校的屋頂上,竟然發現了警方安插的狙擊手。美國綠黨總統候選人、七十三歲的猶太裔議員斯泰因竟然以「騷擾」員警的罪名,在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聲援學生時被捕。

在哥倫比亞大學,學生和教師在員警歷史性清場之後,並沒有退卻,而是捲土重來,持續在大學西側草坪搭建新的「加沙團結營地」(Gaza Solidarity Encampment),抗議以色列擴大在加沙的戰爭。營地內學生表示,「當局稱我們是恐怖分子。但我們真正擁有的唯一工具就是我們的聲音」。佔領校園西草坪的學生也稱,計劃一直待到學校滿足他們的要求,即大學完全撤出與以色列有關的一切投資,大學投資財務透明,免除對參加抗議學生的任何紀律處分。抗議學生不顧校長四十八小時撤離的警告,而學校在二十二日提供網絡授課後,更有不少學生加入草坪抗議行列,邊抗議邊上課,連續突破校方設下的撤離通牒。

就在學生極力抗議同時,美國眾議院議長約翰遜也發出要求哥大校長辭職呼籲,稱學校騷亂對猶太人構成威脅,必須制止,校園秩序必須恢復。約翰遜在二十四日前往哥大校園,看望猶太學生,發表反對反猶主義的講話,並威脅如果這些針對猶太學生行為沒有停止,那麼國民警衛隊在某個時候必須介入。

202419f06.jpg

哥倫比亞大學著名的智慧女神像,被示威學生包圍

學生狂噓眾議院議長

約翰遜這番話刺激校園抗議升級,並讓人聯想中國文革初期解放軍進入校園駐紮的往事,震驚美國的變化令人觸目驚心。約翰遜的恐嚇,當然遭遇了數百名在場的學生用噓聲打斷他,高喊「解放巴勒斯坦」的口號,更有學生直接衝著他喊,「麥克,你真糟糕」。四月二十七號,哥倫比亞大學理事會經過兩個小時會議的討論通過決議,稱莎菲克為首的校方行政當局報警驅逐示威,已經破壞學校的學術自由,且漠視學生與教職員隱私及正當權益。

《國會山報》報道稱,哥大已經成為「國會朝聖地」,在眾議院休會一週期間,至少有三個國會代表團以及八名以上的國會議員訪問哥倫比亞大學,表明以哈衝突以及隨之而來的親巴勒斯坦抗議學潮爆發以來,美國大學校園中的所謂「反猶主義」問題,已經成為國會中與中、俄議題並行的重大關注議題,並可能衝擊今年的總統大選和國會選舉。

當然,哥大突然變成「民主聖地」,乃在於它不但激發了美國冷戰後最重要的一次學潮,而且因為這次學潮關注的以巴問題也是當今世界的焦點之一,影響中東和全球的政治秩序重組,故而它的外溢效應正在逐步凸顯,可能因此觸發整個西方世界的一次大學潮。

202419f10.jpg

艾默生學院:聲援哥大反戰學潮,有學校教職員遭警察拘捕後被控(圖︰路透社)

哥大點燃全球大學抗爭

在澳洲悉尼大學校園內,出現了聲援美國大學的標語,寫著「哥大第一,悉尼大學下一個」。澳洲的墨爾本大學也有上百名學生舉行抗議,要求學校與美英軍火商切斷關係。而在法國巴黎政治學院,抗議學生封鎖校園大樓入口,要求校方明確在加沙戰爭問題上的立場,警方出動驅離。顯然,哥大事件,可能讓各國大學的抗議走上一個新的台階。

就如越戰的反戰潮為當時美國的社會改革提供了社會動力,今天哥大學潮也提供了美國人檢討自己中東政策問題的契機,美國政府和各界人士與其把責任推給外部人士的「煽動」,更應該通過這次學潮反思更深層次的社會問題,包括各種利益集團在加沙戰爭背後交纏不清的利益訴求,導致人道悲劇,盡快達成加沙人道停火、乃至永久停火的談判協議,為最終和平解決以巴問題尋找到合理出路。

202419f11.jpg

哥大學生燃點全美反戰潮之火

 

 

 亞洲週刊  2024年18期 2024/5/6-5/12

202419f01.jpg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