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轉載自 海峽兩岸心學研究院|心學復興。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文 | 陳美瑩
今天去圖書館拿快一個月前預約的書籍。已經很久了才再回到圖書館,有如和久違的好友見面一般,前往圖書館路上心中有著某種莫名的盼望,圖書館不是我在東華最熟悉的地方嗎,還要盼望什麼呢?
東華大學行政大樓圖丨來源於作者提供
也許,就像好友離別已久後對第一次再相會的盼望。疫情使我們分開,同在東華校園裡,卻似乎隔著好遙遠的距離。
從圖書館前門進去,不可缺的動作是刷學生證、消毒、量體溫,玻璃門自動打開後,很快圖書館館員知道我有預約書,於是我就把學生證遞給她,等館員輸入號碼後就可以藉閱。等待期間,我才覺知到周遭的書架、閱讀區被無情的黑暗籠罩著,完全不是平常的令人舒服且感到溫暖的黃光,完全不是我所熟悉的圖書館。
記憶突然浮現在腦海中:前一陣子,在台灣進入三級警戒前,每天我幾乎都會待在圖書館讀書、寫作業或只是想吹個冷氣、休息一下,待到即將閉館前才離開。也因此,慢慢的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座位,甚至圖書館的打掃阿姨大約八點半看到我已在那個位子擺好姿勢準備看書,還問說:「很喜歡這個位子是不是,應該挺舒服的,每天都看到你坐在這裡......」我點點頭,是的,真的很舒服,只要能靜靜地坐在東華圖書館——東華的知識寶庫,能夠在這靜謐且充滿著一股自古至今的聖賢所傳承下來的智氣與志氣的氛圍裡讀書或思考問題,足以說是大學生活無與倫比的幸福。
東華圖書館圖丨來源於作者提供
但,沒有想到,此刻在我面前的,像是在沉睡中的友人,昏迷不醒。又一次瞬間意識到,原來疫情實在離我們很近,很近。回宿舍路上,我在想,某一個國家要面對的最慘烈的災禍,或許莫過於使得那個地方的圖書館毫無選擇,只能提供最基本的服務,或甚至連這些借還服務都要停止,導致當地的某一個區域、城市或國家的人民幾乎不能沉浸在圖書館所營造的神聖氛圍裡學習,當然,在線的資源多不勝數,要藉還電子書也很方便,但總是會缺乏一種實體圖書館才能帶來的真實感,以及古人的智慧與靈魂所凝聚而成的神聖感。而這些感覺,其實都在影響著人在閱讀、學習的身心狀態。
試試看,某一天到東華二樓,你可以坐在我常坐的位子感受一下,前面是一片嫩綠草地,是靠山的行政大樓,背後是東華名家藏書的幾個書架滿滿擺著數字頂級學者的書籍、手稿、書信等等;在思路遇到瓶頸時,不妨起身走走,在名家書架間徘徊,邊走邊繼續思考,或放空,一會兒,你會很驚訝或甚至震撼的感嘆道:哇,我想出來了,我想出來了!像當年古希臘最富有傳奇色彩的科學家阿基米得(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洗澡時洗到一半就跳出浴盆,高聲大喊「我找到了!」的震撼感一樣,智慧在那一剎那被啟發,你發現,好像你不再是你了,而前輩智者的不死靈魂圍繞著你,甚至進入到你的靈魂裡,讓你擁有無限的啟示與覺醒能力。這麼奧妙的融合過程,也許在像圖書館這類型的場所才比較有可能產生。後來,我嘗試改到另一個位子,雖然不再是名家藏書的斜對面,不過一樣充滿著智慧的氣流,那個座位在「東華精髓」的空間。古風的桌椅與佈置更能強化空間的凝聚力,你的全身心也似乎在空間凝聚感的影響之下被凝聚起來,聚精會神於當下。下次,不過要等到疫情穩定後,圖書館開放回來,就試試看吧!
東華圖書館的燈塔圖丨來源於本文作者提供
一個國家最慘烈的災難,莫過於起圖書館被毀滅。此時此刻在台灣各地的圖書館還不至於完全停止運行,但眼前疫情走向仍像風雲變幻莫測,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不過,至少我能夠在東華圖書館找到一點點安慰:晚上,圖書館塔樓依舊開燈,依舊光亮明朗,照耀壽豐地區;高聳、明亮的燈塔似乎想要讓黑暗的天空知道,無論如何,智慧的光明永遠存在,絕不被任何超然或人為的勢力消滅掉,只要人類的歷史與記憶還在,智能就在,只要人真心誠意的學習與體會,智慧的力量永遠有著感化人、改變人、照耀文明的作用。東華的燈塔,在疫情中,對我而言,變成了智慧及其非凡能量的最佳表徵。
還記得去年年底有一個活動,是由教育部發起的,希望民眾為自己所熟悉的圖書館寫感言,一年一起防疫,圖書館也辛苦了!看到活動說明海報,心中很想藉此機會寫給東華圖書館,不過課業忙碌,原本以為沒空寫了,到最後還是捨不得錯過向東華圖書館表白的機會,那就抽空好好寫一寫吧!
東華圖書館的燈塔圖丨來源於本文作者提供
「謝謝你這一年非常動蕩的一年陪伴我,給予我一個舒適溫暖且充滿了智慧的空間來學習,也給予了我多麼驚喜--有時候是書法展覽、有時候是藝術季的氣氛,或是十分豐富的名家藏書...在東華圖書館,我們擁有的不只是智慧的醞釀空間,還有心靈的淨化及陶冶,而對我來說,圖書館如同我的家,每天懷抱著我,甚至在你的懷抱裡著了,而這個暑假因為疫情無法回國,我的家就理所當然遷到圖書館去,只有這裡還開著,他的胸懷,向我展開來。
疫情中,我想補充幾句話:
「謝謝你,身為外籍生,因為疫情我不能回國,還好在學校圖書館還開著,成為我的第二個宿舍,最令人感到安全、舒適的宿舍。謝謝你,希望你繼續陪伴我,我們見證我在東華、在台灣的成長與茁壯!不過,還是要先一起度過這次的疫情吧!」
後來得知我是唯一一位參加這次活動的東華學生,為東華圖書館留下感言;主辦單位將我的感言印出來,將紙本寄給東華圖資中心,現在還放在圖資中心一間辦公室裡的擺滿著獎狀的玻璃櫃。我和東華圖書館的因緣,又加深了。
東華大學校園東湖圖丨來源於作者提供
最後,希望疫情早日結束,讓我能夠盡快再回到你的懷抱裡。
我們一起加油!
編輯:朱浩 | 審核:邵明
作者 | 陳美瑩 |
|
越南華人、台灣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大學部學生。 |
關注我們
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系經由臺灣心學知名學者陳復教授的宣導,由心學支持者共同設立,首任院長為劉莞博士,並由晉城知行書院山長張辰擔任副院長兼執行長。陳復教授在海峽兩岸推動心學教育二十餘年,無數青年學子因此受益,後由心學發展出心學心理學,並由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主辦智慧諮詢師系列演講課,著重邀請臺灣思源學派學者群擔任師資,由晉城知行書院承辦與晉城孔莊書院協辦。歡迎認同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的同仁關注公眾號和網站,加入我們的微信群,並惠賜相關議題稿件,我們將擇優發佈,來稿請寄郵箱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