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商訊

史秋衡: 新時代中國人才培養模式還需怎樣升級?

編者:

台灣要和世界各國比併,政治制度、經濟實力之外,最關鍵的莫過於人才培養,我們有為數眾多的大學群,但很多大學財困,學生人數不足夠,教授收入不高,所有這些都阻礙了台灣的人才培養。如何改善、如何加強,他山之石,或許可以作為我們台灣參比之用。

教育強國是世界潮流,經濟強國呼喚教育強國,世界經濟中心呼喚世界教育中心。2049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人們最向往的留學目的地。建設世界性教育中心,是中國教育發展目標的戰略選擇,也是推進和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在新時代,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持續探索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如何找到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突破口?思客特邀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史秋衡為你做相關解讀。

史秋衡: 新時代中國人才培養模式還需怎樣升級?

人才培養作為高校的基本職能,一直備受學界和社會的廣泛關註。

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是教育觀念、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和培養方式多層面有機結合的產物,涉及專業設置、課程設計、教學管理和質量控制等多個環節,其基本問題就是“培養什麽樣的人”和“怎麽樣培養人”。人才培養作為高校的基本職能,一直備受學界和社會的廣泛關註。在新時代,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持續探索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一方面,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問題,另一方面,人才培養質量又直接影響著高等教育的內涵發展問題。

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作為中國改革的重要方面,目前進入了關鍵的攻堅階段,其中的首要任務就是突破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束縛,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適應國家建設需求的優質人才。高等學校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只是簡單地對傳統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修修補補,而沒有大的突破已經無法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需求。那麽,如何找到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突破口呢?

以高校分類發展為首要前提

以高校分類發展為首要前提的人才培養模式變革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客觀要求。我國正處於改革的攻堅時期,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和創新型國家的建設,是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部署。高水平研究型高校作為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主要場所,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是其重要歷史使命;應用型、職業技能型高校則需要培養面向一線的生產、管理、服務、應用創新的大批應用型人才和職業技能人才。因此,高校分類發展不僅是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內部需求,更是國家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客觀需要。因此,如何明確高校的分類定位,進而引起教育觀念的更新,進一步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是高校的首要任務。

當前人才培養模式所表現出的目標籠統、空洞、趨同等問題,其首要原因在於高校自身的分類定位不清,缺乏對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充分認識,缺乏對國家發展需求、區域產業結構、地方人才市場與高校分類發展相結合。這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方案的科學設計,並最終影響到專業設置、課程設計、教學管理和質量控制等各環節的具體落實。其後果是高校所培養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與社會的人才需求結構存在較大的錯位,學科專業設置缺乏院校特色、區域特點和行業優勢。

以學科專業調整為重要切入點

以學科專業調整為重要切入的人才培養模式變革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內在需要。創新型人才是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可或缺的要素,而個性化教育與創新能力培養則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兩大核心內容,也是新時代對高校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面對市場對人才多樣化的需求,培養出覆合型、創新型人才是分類指導下的高校尋求發展空間的重要契機,也是高校人才培養面臨的一大挑戰。當前,我國高校人才培養受傳統學科專業的束縛,不同學校間的相同學科人才培養方案趨同。如何率先突破對傳統學科專業的認識,超越傳統學科專業的設置,跨越現有學科界限,形成新興的學科、跨學科與交叉學科將成為各高校爭取新的發展空間與優勢的關鍵,也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

要突破傳統學科界限,推動高校人才培養模式變革,首先要具有跨學科的交叉融合視野,突破傳統學科壁壘。研究及預測國家和產業的未來發展需求,結合高校自身的優勢與特點,從跨學科與交叉學科的角度調整學科結構,設置新的專業群。其次,要結合國家與產業的發展需求,明確新專業群對人才的要求,進而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搭建人才培養平台,合理設計人才培養方案。最後,必須落實到具體的課程設計、教學管理、質量評估與保障的各個環節,並對相關體制機制進行改革,使之緊緊圍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需要來建立,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保駕護航。

掌握學生尋求親密朋輩關系的重要規律

以尋求親密朋輩關系為重要規律的人才培養模式變革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礎。創新型人才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核心要素,而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是高校面臨的又一挑戰,也是高校人才培養模式變革亟需解決的重大問題。教育的內部關系規律指出,教育受人的發展規律制約,並為人的發展服務。在新時代下,高校能否有效把握學生成長與發展的規律,成為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關鍵。

根據著名心理學家埃裏克森的理論,大學生最迫切的需要是親密需求,是否具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大學生培養是否成功。在筆者主持的NCSS研究中也發現,室友關系是大學生最看重且最重要的關系。這一方面與大學校園相對靈活、自由,宿舍是大學生生活、娛樂、學習的主要場所有關。通過訪談也發現,宿舍成員間的人際關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狀態。良好的舍友關系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前提,也是學習質量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還與小組合作學習、在線教育資源共享、翻轉課堂等新型學習方式的出現有關。這些新型學習方式極大地沖擊著傳統認知中簡單地將人才培養等同於教學,而教學又簡單地等同於課堂教學的培養觀念,也在客觀上增加了學生對親密朋輩關系的訴求。因此,大學生對親密朋輩關系的訴求已然成為大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重要規律。高校在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時,不可忽視這一規律的作用,更要遵循這一規律來促進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與落實的過程中,重視朋輩作用的發揮,把大學的第二課堂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與課堂教學齊頭並進。

以過程監控為有力保障

以過程監控為保障的人才培養模式變革是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的有力保障。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不僅關乎人才培養模式變革的成功與否,更關乎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能否順利進行。因此,對新時代人才培養質量的監控已不再是高等教育內部發展的需要,更是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布局的客觀要求。新時代下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監控體系是否科學、合理、完善,落實到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是否到位,培養出來的人才是否滿足國家與社會發展需要,是否實現了人的全面發展,都是新階段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所面臨的具體問題。高校必須認識到,人才培養質量不等同於教學質量,更不等同於就業率等一系列的硬指標。人才培養質量的實質是大學生全面、健康的成長與成才。

大學生的成長與成才是個演變的進程,把握人才培養過程的特點及規律才能有效提升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在NCSS另一研究中發現,學生進入大學後的第一年對其整個大學的學習與生活有十分重要的影響。隨著學習的推進,學生如果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調適,一些不適應性會持續產生作用,並一直伴隨著學生今後的學習。因此,學生如果過慢適應大學生活,對專業教育的適應性存在重大缺陷,會嚴重影響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布魯姆提出,沒有情感的投入,認識很難達到很好的持續效果。而融入情感的教育,必須建立在把握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目前,大學與中學間的銜接不暢,大學管理對全程性重視不夠,導致我國高等教育質量內化有限。因此,高校必須真正掌握大學生成長規律,加強新生入學指導,在各年級開設相關適應性的課程與活動,改變目前人才培養質量與評價看重辦學條件而不重學生認知情感的現狀,采取必要措施全程化、全方位地構建提升大學生學習質量的成長路徑,使立德樹人落到實處。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布局,高校作為創新人才培養的戰略基地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國家提供充足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形成合理的人才結構和突出的人才效益是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為此,高校要全面提高師生素質,著力建設適應國家和產業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模式,落實人才結構的調整重點,充分發揮高等教育的基礎性、全局性和引領性作用。

原載自美國華裔教授專家網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