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筆記

天壇筆記

人性·文化·制度 (下) ☆來源:領教工坊

♦ 本篇文章轉載自 領教工坊。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二、法治還是人治

(一)人治

中外古代王朝都有人治的觀念:百姓的幸福取決於“明君”、“昏君”還是“暴君”,或者掌權的宰相。不過人治的觀念在中國最長久、最發達,形成一種傳統文化。這在儒家的政治思想中最系統,其依據就是“以德治國”。孔子的理想是:掌握統治權的“君子”和道德高尚的“君子”是合二為一的。他們應該以身作則,樹立一種風氣,然後“小人”風從。但是幾千年從來沒有做到過,權力與道德從來沒有統一過,因為孔夫子沒有想到權力缺乏監督是一定會腐敗的。事實上,歷代帝王基本上是以法家為裡、儒家為表。毛澤東一語道破:百代都行秦政制。

人治在特定條件下可能效率比較高。例如俄羅斯的彼得大帝,以一人之力力行改革,奠定了俄羅斯的工業化,確實很了不起。但是他採取的是專制的手段,誰反對改革就流放,或處死,沒有改變制度,連農奴都沒有解放。結果人亡政息,他兒子繼任後,很多改革措施都被廢除。還有一種情況是同一個統治者,起初很英明,時間長了,永遠聽不到不同意見,長期享受特權,必然走向腐化。

在農業社會、等級制度下,百姓可以“認命”,宣傳知足常樂,樂天知命,可能還有一定效果。現在一個靠權勢攫取大量社會財富的人,一面炫耀自己滿身名牌,一面提議給每個老百姓建立道德檔案,要求大家學好人,只能成為莫大的諷刺。

(二)法治

法治的理論依據是,對政府的權力必須限制和監督,絕對的專制,絕對導致腐敗,到現在還沒有例外。歐洲從13世紀《大憲章》形成的憲政觀念:最高權威是憲法,而不是哪一個人。然後根據憲法原則,立各種具體的法律,對任何具體的事件都以有關的法律為准。如何實施?於是設計出一整套制度來,這就是民主制度,民主制度的形式可以有各種不同,其精髓是限制政府的權力(power),保障民眾的權利(rights)。

在高度工業化、複雜的市場經濟、激烈競爭的時代,只能靠剛性的法治,不可能靠感化、靠道德教育。不讓毒膠囊製造者傾家蕩產,道德高尚的藥商就只好破產。所以當前在中國以大力宣揚文化、回歸傳統道德來應對惡性的社會問題,有的人是出於無知或天真,有的人則是有意掩蓋法治的缺失,逃避制度的責任。

三、當前中國是制度問題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看在什麼特定的階段。“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是有了新的制度,需要大力突破舊的文化勢力、思維習慣;而當前中國表現出來的道德滑坡,實際是制度問題,是法治缺乏的問題。現在的關鍵是需要突破制度,建立健全的法治,使一個社會多數好人得好報,而不是相反。在保證好人有好報的環境中,人們自然會形成行善的習慣。誠然,比起成熟的民主國家,中國人在文化上、觀念上還有許多不成熟之處,有些舊文化、舊觀念是十分頑強的,有了某種好的制度,還需要長期的教育和鍥而不捨的推動,有時還要用強制手段,才能逐步實現。(例如美國反對種族歧視從立法到真正得到落實經過了一百年,期間還經過了聯邦政府派兵到州裡強制推行法院廢除種族隔離的判決。)所以百年前孫中山提出“訓政”,不過,一是要真的向這個方向“訓練”,二是要在游泳中學游泳。若是整個環境背道而馳,再過一百年也“訓”不出來。

澄清幾個當前流行的說法:

  • “用東方文化挽救所謂‘西化’的種種弊病。”這個問題我在《重建精神的家園》一文中已經闡明:所謂西方重物質、東方重精神,西方縱欲、東方禁欲,西方重爭鬥、東方重和諧,等等,只要正視歷史事實,根本站不住腳。古聖先賢著作裡提倡的,不等於實踐中已經做到,相反,正因為現實情況相反,才需要大聲疾呼予以糾正。(周恩來曾對外國記者說:你們看我們的報紙大力宣傳什麼,正是我們缺什麼。)人們往往嚮往古代淳樸的民風,認為現在物欲橫流都是市場經濟之過。這就像懷念童年時期多麼天真純潔,長大後變得世故、複雜,生出許多煩惱。不論那個古代是否真的那麼美好,反正是回不去了。連孔夫子嚮往他心目中的理想的“三代”,也回不去,何況我們所處的現代世界?所以唯一的出路是向著自由、平權、法治、人道的現代文明努力。
  • “中國是所有文明古國中唯一沒有淪為殖民地而延續至今的國家,所以說明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特別優越而堅韌,因此無需改變。”此說似是而非。首先“中國”指什麼?如果是以漢族為主的中原,那麼從“五胡亂華”到元朝、清朝,已經被“殖民”多次了。至少元朝應該算是亡于蒙古族而建立的,清朝算是亡于滿族而建立的。否則為什麼以岳飛、秦檜辨忠奸,為什麼吳三桂、錢謙益算賣國投降?如果不算“亡國”,為什麼要抵抗,打得那麼慘烈?為什麼一定被歐洲白人佔領才算殖民?誠然,征服中原的蒙古族和滿族在文化上都漢化了,典章制度也基本上採用中原皇朝的(其實清朝已經改了許多)。那是因為,中原當時的農耕文明確實比遊牧民族的先進、精緻,漢族的語言、文化(也就是上述第二點的文化內涵)實在發達,皇朝統治的制度設計的確非常周到,便於統治,所以它們就採納。文化總是從高處向低處流的。但是當19世紀中期,古老的農耕文明遇到工業文明入侵時,就不堪一擊了。鴉片戰爭失敗沒有被英國全部佔領,絕不是中國文化的勝利,是因為當時的世界形勢,英國不可能,也無意一家獨吞整個中國。假設——當然只是假設——中國在19世紀中葉像中原被蒙古族或滿族征服一樣,被某個歐洲國家征服,漢族的文化顯然不可能把人家給同化了。當然也不可能完全被同化,例如印度文化至今還保留下來,但是在典章制度上肯定是先進的同化或改造落後的。

有一點常為國人所遺忘,或故意忽視,就是實際上中國在文化上開放的時期比封閉的時期長,所以漢文化並不是單向的“以夏化夷”,而是不斷融入和吸收了許多異族的文化,才有其生命力。最後一個階段就是19世紀中葉以後的西學東漸,才造就了今天的現代中國。沒有這種開放和融合——有時是以民族屈辱為代價——中華文化早已萎縮。

當前在“弘揚傳統文化”的潮流下,封建糟粕沉渣泛起。我已有文章指出,在宣揚“婦德”、“孝道”的名義下,竟然“三從四德”、“二十四孝”以及奢靡的殯葬和豪華墳墓都在借屍還魂,而且和當下的官商腐敗結合起來,把百年前早已擯棄的惡俗陋習以及文化糟粕又撿回來,這才是中華文化的災難。

 

(本篇完結)

 

相關閱讀: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