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筆記

天壇筆記

21世紀,世界經濟學研究中心在中國 ☆來源: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

♦ 本文轉載自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0/12/9

編者按

第二十屆中國經濟學年會日前在位於深圳的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舉行,年會期間舉辦了“2020年當代經濟學獎”頒獎盛典,林毅夫、魏尚進、熊偉、王江等4位經濟學家因其對理論創新、學科繁榮做出的傑出貢獻獲頒殊榮。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圍繞“中國經濟發展跟經濟學的理論創新”主題作演講,他指出,21世紀,中國會是世界經濟學的研究中心,也會是引領思潮的經濟學大師在中國輩出的世紀。對於怎樣研究中國經濟問題,才能有理論創新貢獻,他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南方+根據其現場演講錄音,整理出以下內容,分享給讀者。


夏斌先生、各位學界的朋友,我首先要感謝當代經濟學獎,把2019年的獎項授給我和魏尚進,我也要恭喜2018年的獲獎者王江教授和熊偉教授。

來領獎之前,夏斌先生就說你在這個會上想講講什麼呢,後來我想我發表的文章大部分人都看過了,所以我就說我談談中國經濟發展跟經濟學的理論創新。

當我想談這個題目時,我就想到1995年經濟研究創刊40週年時,邀請我寫的一篇祝賀文章,標題是《本土化、規範化、國際化》,標題的含義是說如果我們用規範的經濟學的方法,來研究中國本土的問題所取得的成績,應該就是國際性的貢獻。

這次把我在1992年發表於美國經濟評論中國農村改革的文章,作為獲獎的理由,那篇文章就是用規範的經濟學方法,來研究本土的問題。取得的成績,在這次獲獎上面得到肯定。在國際上,也算是被引用率最高的文章之一。

在那篇文章當中,我還做了兩個預測,我預測21世紀,中國會是世界經濟學的研究中心,21世紀會是經濟學大師,引領思潮的大師,在中國輩出的世紀。

1995年大家想想看,那時候,中國經濟學家當中,在國際上有影響的,我想算來算去不會超過5個人,而從國內來看的話,95年在國內受過完整經濟學教育的,到底有幾個人?海聞跟我在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當時我們只有6個人,全中國加起來不會超過10個人。那時我們是大量的在學習西方經濟學。

我在那篇文章當中,預測了21世紀中國會是世界經濟學的一個中心、21世紀會是經濟學大師在中國輩出的世紀。那時候我想很多人都認為我是異想天開。但是這個異想天開不是胡猜亂想,我是根據經濟學的發展史,跟經濟理論的本質來做的論斷。

我想在座的都是讀經濟學的,現代經濟學於1776年亞當斯密出版《國富論》才從哲學當中獨立出來,分成一個社會學科。那麼從1776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一百七八十年的時間,世界經濟學的中心在英國,引領世界經濟思潮的大師不是英國人,就是在英國工作的外國人,其他地方不是沒有,但數量少的多。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經濟學研究中心是在美國,引領世界經濟學思潮的大師不是美國人,就是在美國工作的外國人,其他地方不能說沒有,但是跟美國比起來,要少得多。

為什麼世界經濟學的研究中心和大師產生的中心,會有這麼一個時空的相對集中性呢?我想這是經濟學理論的本質決定的,因為我們知道任何理論其實都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因果邏輯,包括你用很複雜的數學模型,也是在寫一個很簡單的因果邏輯,而且這個邏輯應該是越簡單越好,而不是越複雜越好。

那既然邏輯是越簡單越好,你怎麼能說那個經濟學家提出的邏輯就重要,所以他就是大師,另外的經濟學家提出的邏輯就不是那麼重要,所以他就是一般經濟學家。怎麼來決定這些邏輯的重要性?其實不決定於邏輯本身,決定於它所解釋的現象,這個現像是包括過去經驗的總結或是當前問題的意識或解決。但什麼叫重要的現象?發生在重要國家的現象,就是重要的現象。

我們知道亞當斯密出版《國富論》的時候,英國已經是歐洲最發達的國家,又是工業革命剛開始。那麼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是世界經濟中心,在英國的經濟現象,就是最重要的現象。我們所讀的亞當斯密、李嘉圖,其實都是研究英國的現象,因為英國重要,它的現象重要,解釋那些現象的理論就是重要的理論,提出這個理論的經濟學家,就是大師級的經濟學家。

我們知道一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經濟中心逐漸轉移到美國,到了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美國一個國家的經濟總量佔全世界的一半。那當然發生在美國的現象的重要性,就比在英國的重要性提高了。隨著世界經濟中心往美國移,到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基本上我們能想到的大師級的經濟學家都轉移到美國。

1995年中國還那麼窮,引進西方經濟學才剛剛開始,我怎麼有那個底氣預測21世紀中國會是世界經濟學的一個中心、21世紀會是經濟學大師在中國輩出的世紀。

1994年,北大一方面成立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我跟海聞等幾位教授推廣現代經濟學在中國的傳播,另外還出了一本叫《中國的奇蹟》的書。在這本書裡,我們提出的一個判斷說,中國當時是很窮,但是只要沿著中國當時所採取的“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漸進雙軌的改革方式,一方面維持經濟穩定,二是在市場這一軌發揮比較優勢,充分利用後發優勢,那中國應該可以取得穩定跟快速發展。

1995年中國很窮,經濟規模在世界的比重很低,當時不到5%,但在那本書中,我們預測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到2015年的時候,中國的經濟規模會超過美國,變成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按照市場規律計算,中國的經濟規模在2030年會超過美國,變成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而且即使我們超過美國變成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時候,因為我們人口數量是美國的4倍,我們人均GDP不過佔它20%、30% ,我們還有後發優勢,我們經濟還可以比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發展的更快,所以世界經濟中心往中國轉移,是不可阻擋。

如果我相信自己寫的那本書《中國的奇蹟》裡的判斷,如果我相信我對經濟學的本質的分析是正確的,那我當然會預測,21世紀世界經濟學研究中心會在中國,當世界經濟中心在中國,世界級的經濟學家,不是中國人,就是在中國工作的外國經濟學家。就像從亞當斯密以後一直到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的英國一樣,或者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美國一樣。

我很高興《中國的奇蹟》那本書的論斷。在1995年大家都認為林毅夫太樂觀了,但實際上2014年時,中國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經濟規模已經超過美國。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計算,中國經濟規模在2030年超過美國,基本上是世界上的共識了。

所以我很高興對中國經濟的判斷基本是正確的。如果對中國經濟的判斷是正確的,我的第二個判斷,世界經濟學中心在中國,如何幫他變成實現呢?要讓世界經濟中心轉移到中國來,讓經濟學大師在中國輩出,如果讓這個可能性變成現實,必須研究中國現實的問題。但在研究中國現實問題的時候,怎麼來研究才能真正有理論創新的貢獻?

在這裡我提兩點,第一要了解中國跟發達國家發展的程度不一樣,從產業機構開始到金融結構、法律結構都有差異性,而這個差異性是內生的。第二,中國是一個轉型中國家,有很多扭曲,這些扭曲都有代價,而且這些扭曲也是內生的。

我可以簡單講兩個例子,我們的金融應該服務實體經濟,但是發達國家的實體經濟跟發展中國家的實體經濟是不一樣的。如果你讀現代主流經濟學教科書或者文獻。公司理財是金融研究的主要課題之一,另外一個是資產定價,公司理財會講股票市場、風險資本、銀行等等, 這對發達國家資本密集的產業是非常合適的。技術創新必須自己發明,這是非常合適的。可是在中國50%的稅收來自於微型、小型、中型企業,70%的GDP來自農戶加上微型、小型、中型企業,80%以上的就業來自於農戶、微型、小型、中型企業。現在讀的公司金融理論,怎麼解決這麼樣的一個實體經濟的金融需求。我們都知道金融要服務實體經濟,如果你不了解這個結構差異性,你研究可以在頂刊上發表,但能否解決在中國這麼一個發展中國家實體金融的需求。

我再講另外一個結構的扭曲性是內生的,最印象深刻的是1988年,中國第一次發生18.5%的通貨膨脹。我想大家都認為那既然通貨膨脹,那就提高民用利率,增加投資成本,減少消費的意願。總投資一除下來,那通貨膨脹不就解決了嗎。

而且理論上講的非常清楚,這還是好辦法,只有好的投資項目會被保留下來,壞的投資項目會獲取高的利息,那就被淘汰掉了。消費一樣,只有重大消費被保留。這些資源配置多好,但中國當時民用利率不動,用的是所謂的治理整頓,用行政手段砍投資砍項目。如果政府用行政手段砍投資砍項目,一定亂點鴛鴦譜,很多好項目會被砍掉。

我自己也看到好的項目被砍掉,當時北京新二環內的新大都飯店,蓋一個新樓18層,到13層就被砍掉,變成爛尾。88年北京的飯店非常少,那麼好的樓變成爛尾樓,不是亂點鴛鴦譜嘛,當時我有很大的衝動,寫一個公開文章批評中國政府不懂宏觀治理。那如果不寫公開的文章,我可以上個條子,說就是提高民用利率就能把這些問題都解決了。

中國從1978年到1987年,維持9年平均每年9%的增長。一個發展中國家,取得一年9%的增長很難,那我們取得9年的穩定和高速增長,又是轉型中國家,其他轉型中國家一轉型經濟就崩潰了,中國是穩定高速增長。中國政府絕對不是不理性。如果中國政府是理性,它的決策選擇,跟我讀的理論模型裡面政府是理性,那麼它的選擇不一樣,那誰錯了?理論的假設條件不一樣嘛,因為國外的理論沒有像當時中國有大量的國有企業,規模很大,資本很密集,又有比較優勢,如果沒有一個廉價的資金,這些企業都活不了,用今天的話就都是殭屍企業。

對這樣的企業你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利率提高後,讓它虧損倒閉,但倒閉後失業怎麼辦,國防安全怎麼辦,裡面還有當時的電力、電信,如果讓它倒閉,經濟怎麼運行。所以你就發現,你提高利率後,它虧損增加,財政補貼就增加,財政赤字就增加,財政赤字一增加,那就貨幣化,通貨膨脹就來了。

所以如果你了解中國有很多扭曲式內生性,那麼很多標準的理論,在這麼個發展中國家就不適用,可是我們現在讀的主流經濟學裡面,當然中國的問題它大概都有討論,好像也都能解釋。但是我們知道,目前的主流經濟學,絕大多數是單部門模型,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只有量的差異,沒有質的區別。

即使是多部門模型,它也是把發達國家結構作為唯一的理想的結構。只要你跟它的結構不一樣,那就是扭曲,那就是必鬚根據它的結構去靠,可是我們發展中國,發展的條件不一樣,頂部條件不一樣,比較優勢不一樣。所以我們要做原創貢獻,一方面研究實際問題,一方面了解結構的差異性,而且這種差異性是內生的。要了解我們有很多扭曲,這些扭曲也是內生的。

如果從這兩個角度來做研究。那你會發現有很多很多理論創新的機會,而且這種理論創新,隨著中國經濟規模出的擴大、在世界的影響擴大,我相信這些研究的重要性就會越來越大,我相信隨著中國變成世界最大經濟體,那麼研究中國的經濟學家,不管是在座的各位,還是國外的老師們,會從中國這些現象當中作出原創性貢獻,那麼大師級的經濟學家,就會從做這些有原創性的理論模型當中的來產生。

這是一個需要理論必然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必然產生思想的時代,我們不能辜負這個時代,我們非常感謝這個時代,而且有這麼多志同道合的人,組織的中國經濟學年會這麼一個平台來交流我們的研究成果,用當代經濟學獎來鼓勵我們做原創的研究,讓我們不要辜負這個時代,抓住這個時代的機遇,作出原創性的貢獻。

來源: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