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短評

站在中國史上找台灣接點 ☆來源:中時電子報

♦ 本篇文章轉載自 中時電子報。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教育部課審大會自11日起開始審議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新課綱,其中高中歷史有多項重大變革,新課綱不再分台灣史、中國史、世界史,而是以台灣、東亞及世界3分域,讓學生從主題關聯性來學習歷史,這到底是「去中國化的政治操作」,還是「從東亞看台灣與周邊互動是研究趨勢」?此議題若當成政治議題來討論,絕對無解;但若回歸教育本位,卻再清楚不過。

高中歷史必修從8學分降為6學分,教材當然必須刪改。但怎麼改才符合教育原理、學生需求才是關注的重點。但課綱草案真是從這個角度出發嗎?課審大會諸公又會如此考量嗎?眾多歷史老師憂心直言,實施這種課綱只有一個後果:歷史虛無化。 

從教育原理來說,任何課程進行步驟都應由淺而深,由基礎而進階。學生若不先了解中國史,建立「時序」的概念,又如何擴展空間,進行「中國與東亞的歷史交會」呢?

目前小學課本裡沒有中國史,國中只有兩學期有中國史,一學期從三代講到盛清,一學期從晚清講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五千年複雜的中國史如此交代過關,真是粗略至極。高中時期卻要學生運用如此粗淺的歷史知識俯瞰東亞各國,針對「戶籍、土地、賦役與國家統治的關係」、「社會組織與國家的互動」、「華商對世界的衝擊與影響」、「東亞各國對西方帝國主義的回應」等,進行主題式的綜合分析研判,研修小組的想像力也太強了!這種去脈絡化的學習必然造成歷史的碎片化,最終一無所獲。

課審諸公若真能跳脫政治考量,回到學科本位思考,這種主題式教學可行,但得先幫學生奠基。300年台灣史真不必從小學到高中螺旋式學習3遍,學生都膩了。歷史分域合理的分配應該是:中國史、東亞史、世界史。

倘若真能如此,歷史課程的發展就產生無限可能性。以紮實的中國史為基礎,就知道日、韓、東南亞與中國政治文化上不可分割的關係。在這種大歷史觀下,台灣之子就有無限的發展空間。

甚至不妨在世界分域中討論「中國與中亞的歷史交會」、「中國與歐洲的歷史交會」,學生站在制高點上鑑古知今,就能找到「台灣之子如何與世界交會」的接點,規畫自己生涯地圖時,更能「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真以青年學子前途為念,課綱就絕對不能設計鎖國的困局。

2018/8/10

(作者為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理事長)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