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論壇

竹塹三百年 風華地方治理論壇,第二回 (下) ☆整理:戴志豪

 

▍焚化爐老化、免費公車缺配套

 葉嘉楠:基本上剛剛曾議員和李議員所提到有關於水的問題,其實這個就是一個跨區域合作的一個問題,早年我們也做過一個跨域管理大型合作的案子《推動跨域管理機制》,其實我就是做新竹縣市這一塊,當時是新竹縣市加上科學園區,大概還是林政則當市長的時候,新竹縣焚化爐不見了,垃圾沒地方去燒,新竹市自治條例規定一噸好像1400元,那個時候我們學生張碧琴是縣議長,就說新竹縣市有很多可以合作的地方,新竹市很多地是屬於新竹縣的,你們可不可以回去講一下,把垃圾處理的價錢降低,後來縣議長就去找林政則市長,然後談到好像一噸800塊。有一些東西其實新竹縣市是可以去合作的,現在情況怎樣我不了解,但我覺得大家有些事情是可以去談的。

李妍慧:我數字有點忘記,應該每天有燒到大該兩百噸,但還是燒不完,重點是它的垃圾還是處理不完,燒完後剩下的還是會堆,到處堆以後就會造成問題。焚化爐也在我的選區,焚化爐的量其實是飽和的,我們其實是燒滿的,其實機組已經不年輕了,我們也會擔心說,是不是有一些沒有處理好的會污染會外洩,因為燒垃圾這不是開玩笑,會有戴奧辛(Dioxin),所以南寮周邊的居民對於焚化爐,我是責無旁貸要替他們把關。新竹縣政府可能會說,我們新竹市有焚化爐,卻不幫他們燒垃圾,而用這樣子的角度來切入,希望我們幫他們來處理。其實我們就是有在處理,但是水的問題就真的沒有辦法。我們其實想辦法處理,但是燒完垃圾的餘渣是堆在我們這邊,那些都沒有用啊。因為現在沒有辦法運出去,是每天喔,每天都堆在新竹市。

葉嘉楠:所以說這種事情一定要首長來談,不然根本沒有辦法談。因為底下這些官員都是老死不相往來,主要是環保局,兩個地方環保局負責同樣的業務,平常根本都不會見面,也不會討論到這種問題,所以縣市之間的溝通一定要垂直溝通,否則沒有辦法溝通,這我很了解。

剛剛講到公車,我覺得公車問題,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免費公車我覺得一開始就是一個失敗的作品,為什麼?一個小時一班車,我錯個這班我就要再等一個小時,我可能騎摩托車還比較快。因為你班次少就沒有人坐,所以我覺得現在可以分階段,早上上班、上課時間,你班次多一點,讓學生可以說不用父母親載去學校,坐公車就可以到達目的地,你這個時間要去估算。第一階段開始公車很多、班次很多,學生不用再由父母親載,你這個時段的交通壅塞就減少很多了,然後再來擴大,你先讓大家習慣有這麼方便的公車,就不用父母親來接送了。

李妍慧:其實現在我們的公車就很方便了,因為現在我們有app來查看,這也是科技的進步。

葉嘉楠:對,我知道。更早以前,一個小時才一班,這半小時學生也不會坐啊,基本上太不方便了,所以這個東西我覺得應當更細緻地去操作它,每年補貼新竹客運都一、兩千萬,還是虧本,是因為你班次太少、路線太少,沒有人要做,越沒人做,就虧損的越嚴重。我想簡單做一些回應。

張筵儀:謝謝葉教授的補充,相當地不錯,重點在於蛋生雞、雞生蛋的問題,有個術語,叫做預算資源分配。我們同樣是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的曾建元曾教授,有沒有什麼要補充的,您的看法?

▍新竹開發文化資產應與在地連結    

曾建元:關於這些個市政民生問題我沒有什麼太多的意見,不過我想討論一下我們今天的主題「竹塹三百年」。今年三百年,我覺得在新竹地方的文化資產這方面,還有很多可以利用與開發。我有帶研究生做有關這方面的研究。在三百年前康熙年間,當時有一位很有名的人叫藍鼎元,是來臺鎮壓朱一貴起義的總兵官藍廷珍的幕僚,他有一篇文章叫做〈紀竹塹埔〉,有一段話讓我印象很深刻:「竹塹埔寬百里,行半日,無人煙」。就是說,在竹塹埔走整天,都沒遇到個人家。可是三百年之後,這裡變成了北臺灣的重鎮。事實上新竹的開發也是因為當年藍鼎元建議朝廷,說這個地方,地勢很好,可以做一個都市的開發,在這裡設立北臺灣的行政中心,所以竹塹城的開發,最早也是出於當時清朝官員的遠見,後來有前明後投清的低階軍官王世傑從金門來,獲得墾照,遂帶著他的族親,開鑿了隆恩圳,進而開墾了竹塹埔這個地方。三百年來,在清末淡水開港帶動臺北崛起之前,新竹一直是北臺灣政治與經濟重鎮,而留下了非常多的文化資產。

我舉個例子,新竹擁有,這可能是全世界很少有的,包括中國也是,很少有的,三百年不間斷的政府檔案,這就是所謂的《淡新檔案》,這《淡新檔案》已完整地數位化並保存在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我們現在上網都可以查得到,過去要付費,但現在都不用了。每一個新竹市民,如果你的祖先從中國大陸移民到新竹來,或者是在地世居的平埔族人,其實不一定是新竹,因為當時的竹塹是淡水廳廳城,掌管整個北臺灣,所以只要你的祖先在這三百年內就住在北臺灣來,只要當時有任何跟官府或跟民間的糾紛,進入到《淡新檔案》當中,你都可以在這網路上,搭配臺灣的戶籍資料,知道你祖先叫什麼名字的話,都可以查到過去在這土地上跟你相關的資料。我覺得這是非常有趣並有意思的文化資產,這就是以我們新竹為中心發展出來的,這套東西哪怕是全中國也沒有這樣完整的東西,因為在戰亂中難有保存的技術和方法。這東西在我們臺灣完全的數位化,這就是一個無形的資產,因為這跟我們每個新竹市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你到這邊來,無論你是本地人還是外地移民,跟在地生活有關的這些資料都可以再進一步地開發跟利用,讓我們市民對新竹有更多的認同,更愛護這個城市。這是講無形資產。

有形資產呢,坦白說,三百年,我們講說王世傑所開發的隆恩圳,也是林智堅市長在任內要重新規劃的一個親水帶,讓我們市民對於過去、我們祖先怎麼樣開墾的過程,大家飲水思源,有所了解。話說回來,王世傑當年開墾,在新竹建立的第一條街暗街仔,現在還靜靜地躺在我們新竹市政府前面的中央路上,但是我們很明顯地忽略掉這地方。原來新竹的第一條街,北臺灣的第一條街,竟然還躺在這地方,它並沒有被我們高樓大廈所淹沒,只是被遮蔽了陽光,所以這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文化資產,因為我們可以看到,在新竹市區,在大樓之間的巷弄街道,還維持著古代竹塹城原來的樣貌。所以呢,如果我們有一個舊城區的步道之旅,我們就可以挖掘出新竹巷弄街道中非常多有趣的故事。新竹都城隍廟的中元夜祭,也是在北臺灣非常有意思的一個民俗活動。我在想,我們這些無形、有形的文化資產,我們可以再好好地利用,很多人來到新竹市說,這房子怎麼這麼舊?我們到巴黎、倫敦不就是看舊房子嗎?那麼到新竹市區,我們也來欣賞舊的建築,而它還有現代、科技化的服務。

林智堅市長結合過去幾任市長對於文化資產的開發成果,是有傳承的,新竹的博物館群也是歷任市長引以為豪的,可是裡面的館藏跟新竹在地文化資產的連結和進一步的創意開發,我覺得還有很多需要再加強的地方。   

▍尊重地方歷史與政策一致性

張筵儀:接下來我們繼續請新竹市議員,鄭正鈐鄭議員來替我們討論跟說明。

鄭正鈐:主持人好,大家好。今天很高興來參加風華地方治理論壇,因為主題是《竹塹三百年》,我想一開始先講一個概念。我當很長期的一個市議員,之前我在當的時候地方上政治不會太濃厚,不過這一屆的市長當中,我個人覺得政治性的味道比較濃厚一點,比方說像竹塹三百年,它原本叫做「開竹三百年」,那為什麼叫做「開竹三百年」,新竹真的是三百年嗎?要看各自的觀點。以蔡仁堅市長的觀點來看,今年是兩百九十五年。那為什麼會變成三百年,我覺得是今年是選舉年,所以市政府的團隊為了要配合選舉,在編列預算的時候,乃就利用某一個部分預算上的權力去詮釋了歷史。坦白說,在政治學上,政治確實有詮釋歷史的一些權力。在地方上來講,像曾建元老師提到的在地文化那部分,其實我們也是非常重視的。我自己也算是半個文化人,所以我覺得對於歷史這部分要做怎麼樣的一個解讀,我希望要有更一致認同的看法,因為這就是我這幾年所看到的一個狀態。比方說後年又再有一個選舉,我們是不是要再找一個新竹四百年來當一個主題再來編列一些預算?所以我自己覺得,政治在地方上在走的時候,要讓地方上發展更好,需要有連貫性,不能夠因為政黨換了之後,對於一些重大原則性的議題、比較直觀的一些議題,做自己的詮釋,這樣子對整個城市的長期發展是不利的,對於很多小朋友來講,他們的認知也會因而不一樣。我記得蔡仁堅市長做了很多的建設,有朋友跟我說當時才兩百多年,怎麼一下子就變成三百年,大家對歷史就會產生一些模糊,但是其實未必有錯,而是我們對時間的看法不同。現在的政府說王世傑在1718年找了約100人來一起開發這城市,可是有的史書說王世傑事實上在1683年就已經在開墾新竹了!這時間點該如何去詮釋?我個人覺得蔡市長的那個點,是大多數人能夠接受的,因為他的點是建城的時間。

一開始便講,整個地方的發展,不管是經濟、文化,或者各方面,我們都希望是有連續性的,所以說像剛剛李妍慧議員提到說,林智堅市長U-bike做得很好,等等,我就會想到,就在幾年前,我們的林智堅市長,還在市議會大罵U-bike,因為這U-bike是當時許明財市長所提出來的,他當時把他罵得滿頭包,狗血淋頭這樣子,換黨執政後他就把它拿來用。我個人覺得一致性跟同樣的判斷標準是很重要的,我自己是很希望臺灣的政治,不管你在執政又或者在野,對於某些事的看法要一致,U-bike好嗎?它就是好,我們可以從某些執行的角度去看待它到底要在哪邊做調整,而不是一開始在前市長提出來時就完全地否定,說不可行,可是執政後又把它拿來用,把它包裝成自己一個非常大的政績,我都覺得這樣子其實對長期的執政是不好的。像我也碰到很多,比方說這屆的林市長在任時,做了很多事情,可是他做的很多事情,其實就是把公園做成公園、把馬路做成馬路,其實都沒有做太大的改變,所以有人說他是公園市長,然後三天兩頭都在辦活動,天天都有記者會,有人就在揶揄他,公園市長、活動市長、記者會市長,當然他也爭取到很多民眾的支持,但是以我長期來看,我覺得新竹市城市的發展可能不能只是這樣的格局。

很多人都跟我談到交通的問題。我在網路上看到了一項民調,網路民調未必代表全民意,但還是可以列入參考。他們覺得新竹市三個最主要的問題是什麼?第一個就是交通、第二個是經濟發展、第三個就是觀光休閒,網路上的民調,大家都提到了交通,林市長說要解決外環道的兩個交點,一個是公道三、一個是明湖路以東的部分,剛剛曾資程議員說公道三解決了,但明湖路以東的部分因為沒有私有地,其實更好解決,我覺得這三年就該去催生它。

另一個例子,就是棒球場。我為什麼提到棒球場,棒球場的狀況就是因為跟中央的《前瞻計畫》有關,所以我們的內野看臺才剛花了3000多萬去整修,現在因為有了《前瞻計畫》,好多錢,不知道要怎麼花,於是呢?就要重蓋一個棒球場。其實很多市民覺得在現在的位置蓋棒球場並不是一個適合的位置,因為那邊的地價很高,有更好的發展優勢,可以把這塊地好好地去用,加上這邊的交通也有問題,沒有停車位,所以很多人覺得,有這麼多錢,可以另找一個地方去蓋。可是為什麼後來又要原地重建?因為馬上可以看到政績。這代表了如果為了要政績好不好看,以交通問題來說,明湖路以東應該更容易去開發。坦白說,公道三有很多歷史的原因,需要很多很多的溝通,目前中央跟地方都是民進黨執政,要找到預算應該也不會很難,天上掉下來一個禮物,有了《前瞻計畫》300億,還可以再去蓋個輕軌。

▍政策創新、超越黨派

其實剛剛李妍慧議員也講說,這問題坦白來說還在評估當中,到時候未必能夠蓋得出來,可是我覺得看到了一個狀態,什麼狀態呢?就是中央執政要花錢,地方能夠爭取到預算就盡量去爭取,事實上你就會發現,他其實是先射了一個鑣,再來畫這個靶。我覺得以這種狀態來說,對於一個國家長期發展是一個不利的。就像剛剛我們講到交通,比方說葉嘉楠老師所提到的公車,我也支持公車系統,可是就像剛剛葉老師提到一個很好的舉例,就像雞生蛋、蛋生雞,如果不方便,他是不會來坐的。曾資程議員也提到說他在臺北,捷運好方便,好方便的原因是網絡。以新竹市軌道交通來說,永遠成不了網絡,因為市場不夠大,所以事實上歷屆很多的縣市首長都提到軌道交通,都被交通部給否決掉,因為它的自償性不足,以後沒有辦法經營、營運,會變成一個無底洞,會吃掉新竹市政府的預算,那怎麼辦?我覺得交通問題確實是縣市政府都要去面對、去解決的問題。新竹市大眾運輸為什麼都建設不起來,我覺得是因為街道小;然後第二個狀態就是因為新竹市很方便。新竹市從十八尖山靠山的部分到海邊,只要十分鐘,只要你有摩托車,大概十幾到二十分鐘,你就可以到你想要去的地方,最多也三十分鐘吧!現在推出的免費公車路線,很多時間都要等差不多一個小時,以這個狀態來講,對老百姓來說,這替代便利性太低了,因為很不方便,可是這不重要?其實是重要的。像是我前幾天去參加國立清華大學一個創業的評審,裡面有一組的冠軍,是以一個像是U-bike概念的電動摩托車,是國立交通大學的一個團隊提出來的,我們覺得這東西可以鼓勵,就給他第一名的成績,希望他們這樣的投入,將來不管對於大學或是大學附近生活圈,都能夠減少他們自己對於自用摩托車的依賴,這個構想是好的。

另一部分,剛剛提到很多有關於水的問題,葉嘉楠老師非常地棒,提到了跨縣市合作的問題。現在很多選舉會提到說縣市同黨籍,我們就合作,那我想問一個問題,縣市不同黨籍,我們就不用去解決新竹市水的問題嗎?不應該,我個人期許我自己,也期許很多臺灣政治工作者,在看很多地方,尤其是公共議題,能夠突破政黨的框架,像水這個議題,不是只有我們新竹市需要喝水,新竹縣也要喝,即使是不同政黨執政,我們也要喝水,所以要一起合作共同解決這個問題。在前幾年的時候,我們有一個園市縣的首長會議,我覺得這很好,應該要持續地繼續,但是很可惜,因為後來不同政黨,就沒有再繼續了,非常地可惜,因為對老百姓來講,他們沒有黨派的問題,全臺灣真正有參與政黨的人有多少,不就百分之六,有百分之九十四是沒有政黨的,也許他們有自己的偏好,但並沒有專屬於哪一個政黨,所以我覺得在地方治理當中,跨縣市治理必須要嚴重地去看待,尤其是新竹縣市,像是共同生活圈,不像六都,他們生活區夠大,所以縣市之間不應該因為政黨不同,而在執政的重要議題上有所切割。 

▍倡議會展與軟體產業

回到我們新竹市,剛剛提到說青年朋友所擔憂的就是交通,另一個問題就是經濟發展有關議題。對於我來講,我很希望,也試圖在我議員生活中要去推動一個新產業,就是會議展覽產業的發生。會議展覽產業在臺灣來說,目前就只有在臺北特別成熟,其他地方感覺就是沒有真正發展起來。我覺得新竹市是有它的發展空間的,因為我們有一個有利的條件,科學園區。坦白說,會展中心,並不是要設在大城市,其實很多比新竹還小的歐洲城市,他們都是全世界最大的某一種單項產品展覽的中心,光靠那單項展覽就能吸引全國很多人前往,也可帶動地方觀光的發展。我自己為什麼會想到會展,第一個是服務新竹科學園區,對於一些現在非得要到臺北市舉辦的展覽,新竹市也是可以設法去做的。坦白說,我很希望,新竹市的會展產業能夠連結到青年很關心的觀光休閒產業。新竹市的觀光資源不太大,以前兩岸關係比較平和的時候,每年大概有四、五百萬的陸客來到新竹科學園區來參觀,為什麼呢?因為它就是亞洲的矽谷(Silicon Valley),全世界都非常有名,他們來是看什麼?其實也沒看什麼,就像觀光,看一個簡報,裡面走一圈,也就只是這樣子。可是你知道的,這樣子也可以吸引好多人來。他們能得到一些什麼樣子的間諜資訊?其實也未必,因為每個公司都保護得很好。他們到來,都會讚嘆說:「哇!原來這就是新竹的科學園區。」就這樣,根本沒什麼,也不用去怕別人偷竊產業資訊。我也很喜歡帶國外的朋友去科學園區,因為我覺得園區這麼漂亮。你們有沒有發現,其實在新竹科學園區的樹,是新竹市長得最好的,然後是綠化最漂亮的,走在每條路都感到很漂亮,我自己覺得啦。那我帶大陸朋友去的時候,也非常地引以為傲。事實上,我不知道怎樣提昇我們在休閒觀光上的一個狀態,它跟我們剛剛提到的新竹的會展經濟是有機會連結的。之前很多的觀光客不願在新竹過夜,因為新竹沒有讓他們覺得過夜有很大的吸引力,我們能講的地方不太多,但我覺得以不同的產業來說,如果產業一部分能再加上觀光休閒的部分,我覺得也許可讓新竹市發展出觀光休閒的產業方向。

另外一部分就是,整個經濟發展當中,我覺得有一個點也是新竹市可以做的,而很可惜一直沒有辦法去推的,就是軟體園區。軟體園區賣的是什麼,它賣的是腦袋,新竹科學園區能夠發展起來,是因為我們這裡有工業技術研究院、清大、交大、華大、玄奘大學、元培醫事科技大學,加上新竹縣還有大華科技大學、明新科技大學等等,所以基本上是一個很完整的大學城市,一個大學非常密集的地方。大學密集最好的地方在哪裡,就是有人才,這也是臺灣最引以為傲的地方。我們有很多的創意人才,之前新竹科學園區在做的時候,像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他們也是在賣程式、賣很多的東西,可是我覺得他們還是很資本密集,要投入很多的錢去做,可是我覺得真正的軟體園區,它可以讓大、中、小企業,都有發展的空間,政策跟產業小小的一個合體,可以讓很多年輕人有創業的機會,因為它是軟體的開發。軟體的開發有很多可以應用在生活上面,很多app可以做得很好,你搭配在手機系統,可以用在全球。像這樣子的產業,我個人認為新竹是有這樣子的一個空間,我很希望新竹市的執政者可以看到這一個部分。

我一直很期待可以看到一個企業型的政府出來,坦白說現在的政府都在花錢,我怎樣從中央要到更多錢,然後把它花掉,頂多就是說要怎麼樣把它花到更符合大多數人的期待。可是我覺得一個企業型政府,它可以做到更多,所以我希望未來新竹市的執政者能夠去正視這個問題。坦白說,這樣的問題,我在議員的時候都有提出來過,但很可惜的,就是一直都沒有被市政府很認真地去推動,我自己覺得有一點小小的可惜。如果說我繼續能夠在議會的崗位上,我仍然會繼續去推動,我覺得也許會有一些成果出來。事實上我們目前在東區的公道五沿線就有這個機會,因為這個地方釋放出這麼多的土地。我們要怎麼做?可以透過一些協助、誘導的方式,把這個地方發展起來,變成新竹市經濟產業發展的另一處地方。我對這是有一點期待的。現在大家都覺得新竹很棒、新竹有錢,新竹市也是全臺家戶所得最高的地方,比臺北市還高,全臺灣十個最有錢的人裡,九個在臺北市,就有一個在新竹市。就是因為我們有科學園區。可是我想科學園區這麼多年,我覺得有必要做一些轉型的準備。事實上它不歸新竹管,它是中央管的、科技部在管的。我們希望新竹市有這麼好的一個寶貝在這邊的時候,我們希望做更多,跟著科學園區一起成長,不止是在過去三十幾年的時間,我希望未來它的三十年一樣有一個很好的發展在新竹市,讓新竹的經濟發展持續變得更好。 

▍教育文化政策應具遠見與世界觀

在這三個議題之外,新竹市其實還有兩個問題也是必須被關注的,一個是教育、一個是文化。教育的問題我覺得這是一個遠見的問題。像我們新竹市在科學園區旁邊有一個重劃區,重劃區在今年開始招收國民小學一年級、二年級的小朋友,結果呢,人太多了,學校校地不夠用,這個學校周邊五十公頃的小朋友,都沒辦法進入到這個學校,那不是很荒唐、很扯的一個事情嗎?我覺得這就是規劃的問題。我看到這些問題,目前勉強先解套,就是增加學生人數。新竹市的教育品質非常地高,我當議員這幾年當中,每次評比都是全臺第二,僅次於臺北市,因為臺北市資源太豐富了。新竹市在教育資源上面,比其餘五都都好,這是我們的優勢,是大家非常喜歡也覺得很驕傲的事。在這樣子的一個新的學校的規劃當中,顯示我們林市長的眼界不夠,或者是跟市長本身心中的理想學校有關,我們都覺得是他想在這麼熱鬧、四周都是高樓大廈的地方,蓋一個城市風的森林學校。那學校的面積非常大,把本來的預定地給用掉了。接下來就我所關心的問題,因為那個區域是沒有國民中學的,你知道嗎?而且我們那個地方還有二期的重劃區,到時候人口會比現在可能再多個三、四倍吧!那怎麼辦?所以我就說,科學園區在新竹市,有很多外地人在新竹市,所以這幾年來人口穩定地成長。這麼年輕、出生率這麼高的都市,整個平均年紀在38.4歲,14歲以下國中、國小、幼稚園的人口將近兩成,這是因為很多年輕的家長,他們會考慮到區域就學的問題,而這也是新竹市北區所面臨到的問題。

另外就是文化的部分。文化這東西,跟整個國際的氛圍、臺灣整體的氛圍有關。市政府的團隊在去中化。我個人覺得這些問題,讓中央去鬧,讓中央去談就好,而在市政當中,想想應當是如何讓老百姓過好日子比較實在,一些意識形態的政治問題,讓中央去弄,我們地方就把民眾顧好,把地方經濟弄好,我覺得這比較重要。為什麼我會提到文化這部分,因為像我第一屆來市議會的時候,他們說過,以前新竹市有個竹塹國樂節,因為新竹市國樂風氣很好,很多學校都有社團,像我們以前在議會當中,也去支持過水源國小國樂團,雖然他們學校人數很少,但每個人都可以彈奏樂器,然後每次都在全國的國樂比賽名列前茅,我們覺得很棒,但市政府突然說不辦國樂節了,私底下就有國樂團的老師跟我講,文化局說法是說:「國樂?是哪一國的國樂?」就把意識形態馬上灌進來。我覺得這是一件很令人覺得不開心的事情。我們都認為臺灣是多元民主,民主是多元的,這樣子的問題,在新市長上任後,就馬上丟出來,「什麼國的國樂?為什麼叫國樂?」老師們也回答不出來。要用什麼樣子的名稱去命名南胡、琵琶、古箏,這樣子組合的一個樂團,我們要怎麼給它一個新名稱,給它一個新名稱,就有意義嗎?還是說他想要用這東西去改變一個文化認同的問題?相較於這部分,我們知道這幾年在中央政府,其實坦白說不遺餘力啦!也許新竹市執政跟中央同黨籍,就配合著去做,我真的覺得沒有必要。像今年的農民曆,我們也都覺得,農民曆當中你用了一個日本時期的和服,以前的保正圖像,當作我們農民曆的背景,我不能說櫻花就是日本,但整體看起來就是很日本,這是文化上的一個感覺。我們的農民曆需要這麼日本嗎?我們在慶祝州廳九十週年時,他辦了一個州廳狂歡夜,這我就想到,市政府在慶祝州廳狂歡夜這事情沒有很久的時候,光復中學也被罵到滿頭包,就是在校慶的時候,學生扮演納粹軍官出來遊街,就只是出來走,而且小朋友他們真的是學生,這件事引起國際糾紛,以色列他們直接抗議,然後很多國家譴責,甚至弄到教育部長潘文忠要對這件事情負責任,然後大家道歉。為什麼這樣子?因為它跟二戰有關,當時義大利、德國、日本,是軸心國,聯盟去發動世界戰爭,當時的戰爭以目前我們的標準來看,會覺得不應該,甚至於在我們之前的1945年、1941年、1927年的標準,發動戰爭大家都不會覺得是合理、對的事情,所以我在想的就是,在殖民時代的歷史背景之下,怎麼樣值得狂歡?相較於前幾個月時,那些哭了很久的學生,市政府怎麼去面對這件事情。因為我覺得當中牽涉到了一些價值觀的問題,還有整個世界觀的問題。我只是覺得,以新竹市來講,它本來就是一個很多元的人口組成,當中的每個人都有個別的認同跟信仰。我個人覺得政府不應該去攪和這些事情。

我希望在今年選出新的市政府後,新一屆的市政府可以不要這樣子處理新竹市相關的一些活動,也許可以讓大多數的民眾支持。我真的覺得臺灣這幾年確實真的有點因為這些問題,而沒有辦法大步邁開往前走。新竹市已經是相對比較好一點的地方,我們還要想辦法讓新竹市變得更好,邁開的步伐更快、更大,然後迎向未來。謝謝大家。

張筵儀:非常謝謝鄭議員精闢而重要的分析,當然我們從議員角度分析之外,還從市長、國際觀的角度切入,所以談的不只是現況,還有一個願景。我們可以歸納成幾點,第一點就是政治的確會影響到各種事物跟面向,包含政治、政策、價值、認同;第二點談到交通、經濟跟觀光的部分,交通部分各位議員提到蠻多的,最特別的是鄭議員所提到的軟體園區和會展產業的部分,其實我們中華大學也有觀光與會展學系,中華大學1990年就在新竹市成立了,跟新竹市一起成長,本校與本系也很樂意一起努力讓新竹市更好。今天所談到的跨域治理的部分,這個曾教授、葉教授在我們系上都頗有研究,民意調查研究中心我們也有相關的政策分析、民意分析,所以我們希望怎麼樣讓新竹市更好、怎麼樣讓新竹市的願景更加地明確,當然我們也是看看這兩位,曾教授跟葉教授有什麼要補充的。

▍翻轉新竹文化資產

曾建元:我這稍微補充一下,接續剛剛曾資程議員談到有關文化的議題。鄭正鈐議員提到我們新竹有科學園區,另外一方面我們亦是北臺灣最古老的城市,這兩點在我們這個區域其實可以交織成非常璀璨、豐富的一個地景圖象。我回想,每次我們在接待外賓的時候,很多人都表示想去新竹科學園區裡面看一看,但那邊的展館,可以讓人駐足停留的時間也不是非常地長。我們不是號稱新竹有很多的博物館,這些博物館能不能讓我們過去把車子停下來,有比較多的駐足時間,並且在博物館周邊,有一個相關的文化消費,這才能夠把人多留在新竹。的確,我們新竹看不出來可以讓觀光客長期停留在這旅遊、居住的充足理由,但其實我們是有這樣子的資源。我想說就這一點。

我要再談一下,我們有幾個重要的博物館,然而博物館的規模都不大,市政府在博物館編制方面,我們就看到它就是把你當成公務員在管理這些館舍,但是對於博物館展覽的策劃、收藏,還有整個博物館跟周邊的社區之間一種生態博物館概念的關係,和社區之間的互動,以新竹市文化局所屬這幾個博物館來看,其實並沒有這樣大的能量。可是我們也提到說,新竹有很多的大學,有非常多的人才,比如說玄奘大學是以人文社會科學為重點發展的一個學校,國立清華大學的南大校區,過去是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在美術、音樂教育上享有盛名,中華大學有都市計畫和景觀建築觀光科系。但這些人才事實上並沒有真正地在地方上有所發揮,因為我們的政策規劃,從來沒有把這些人納入新竹文化政策所要發展的地方特色文化創意產業當中,政策選擇乃有所偏廢,忽略到這些有形的資產,結合新竹在地的人力資源重要性。進而言之,我們的影像博物館,其實可以跟玄奘大學合作,它有藝術、影劇相關的科系。我聽說玄奘大學有意檢討這類藝術相關的科系,為什麼?因為它發現學生沒什麼出路,那不是很荒唐嗎?新竹有影像博物館,這麼好的展館,但是學生卻沒有出路。另外,我們新竹才剛成立美術館,我們新竹也有演藝廳,在文化局旁邊的文化中心,也是一個相當好的一個展館。就我所知道的,臺灣省立新竹中學辛志平校長,教育理念過去就是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重視美學和美育,所以輻射出新竹的合唱音樂、管樂、國樂的風氣,這都是在地方發展當中是具有特色的,那這些精采的演出、這些人才,是不是能夠在市民的日常生活當中被欣賞到,或者是觀光客到新竹市來必到的推薦行程。

又比方說,我們有一個會議展覽中心的話,不只是開會、看展覽的地方,而是還能帶動周邊的消費,人們可以閒逛個兩三天,在新竹的舊城區隨處地瀏覽駐足,都可以有驚豔的發現,我覺得這種情境就需要用點巧思,我相信我們具有這樣的創意人才,我們在政策規劃中,就要去留意人才的培養、開發和利用。你就收藏來講,其實現在我們都用數位來收藏。到新竹影像博物館,跟新竹有關的電影、電視劇或者照片等等,你看得到嗎?看不到!你去上它網站搜尋得到嗎?搜尋不到,顯然,它沒有充分發揮博物館應當有的收藏、推廣、教育方面的功能。另外說玻璃,玻璃工藝,也是我們新竹非常有名的地方文化,可是呢,我們玻璃工藝博物館的地方有限,它本來是日本時代留下來的建築,然後就地取材來使用,然而玻璃藝術是需要有光線的設計,那種現代感要怎麼和空間搭配起來,才能讓玻璃的藝術性發揮它的價值,更加地明顯?所以說,我們的科技產業如果能夠把他們的技術和我們的傳統工藝互相結合,創造一個可以容納科學園區發展經驗與科技能力,還有我們的玻璃工藝技術與作品,來打造一個更具有現代感的玻璃工藝博物館,或者找更好的場地,或者就是設在科學園區裡。我覺得這個是一個新竹的特點;再來就是說眷村,我們談到眷村,新竹有多元的族群,可是我們眷村這幾年一個一個拆除了。我們的眷村博物館是孤立的,跟原來的眷村區域是隔離的,我們去新竹眷村博物館要吃眷村菜,吃不到!我們要去看眷村生活的樣貌,它就是展館裡面的擺設,其實這展館原本是法務部調查局的,和眷村一點關係也沒有,但是呢?林市長對這問題是有反省的,最近金城新村要做一個眷村文化的保留,還好,這個地方還沒有拆,可以跟眷村博物館做一個連結;另外就是黑蝙蝠,我們中華民國空軍最精銳的偵察部隊,都部署在新竹,這裡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可是呢?在黑蝙蝠的博物館當中,對於相關的資料,收藏、編輯、出版、推廣,我覺得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難道不能和新竹空軍基地合作經營嗎?新竹的文化資產很多,如何好好運用新竹在地的人才,有形與無形的文化資源,我想這的確是需要我們在市政當中要進一步去留意的地方。

最後提到,在我們《文化資產保存法》當中,文化資產的種類有十幾種,但有一種是我們法律所缺乏的,就是所謂的「歷史街區」、「歷史城區」,也就是「舊城區」的概念,舊城區在很多國家把它作為文化資產並做整體的規劃保存,新竹市有這樣子的條件,可是在我們國家法律中卻缺乏這樣的概念,所以就導致新竹舊城區隨時在拆房子,新的建築雖然考慮到和街景之間的搭配,但是那是來自於建商或當地社區自發的一種善行義舉,不能期待每個市民或建商皆如此。嚴格來講我們從中央到地方,缺乏一個歷史街區、舊城區,整體的保存概念,我覺得新竹有這條件。做為北臺灣最古老的一個城市,是不是有一種新的政策思維來讓這個城市在新與舊、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歷史交錯當中,有更深刻的文化圖像、更豐富精神饗宴,讓在地人安身,讓觀光客駐足。

張筵儀:謝謝曾教授這麼精采的一個有關於新竹文化面的補充。最後我們再次感謝新竹市議員曾資程、李妍慧議員、鄭正鈐議員的蒞臨,當然還有本系行政管理學系曾建元曾教授、葉嘉楠葉教授的蒞臨,最後感謝新竹振道有限公司與本系共同主辦,《三立新聞網》的協辦。再次謝謝新竹市市民、以及全國觀眾關心新竹市的大小事,謝謝你們。

 

民國一百零七年十月十二日七時三刻

臺北晴園

 

 

(本文完結) 

 

相關閱讀:竹塹三百年 風華地方治理論壇,第二回 (上)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