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週刊

中國人的文化觀念與族群意識 ☆來源:張隆溪

♦ 本篇文章轉載自 亞洲週刊。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1/10/25

張隆溪,出生於四川成都,北京大學碩士,錢鍾書的學生,美國哈佛大學博士。現為香港城市大學比較文學與翻譯講座教授,瑞典皇家人文、歷史及考古學院外籍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國際比較文學學會主席。 

202145f02.png

中國電視節目《中華好詩詞》火紅:中華文化歷久不衰 

所謂中國人,就是尊崇仁義,知書識禮,講求道德和文明;出生地和族群所屬反而是次一等的考量。


在中國傳統中,對於何謂中國和中國人,歷來有兩種不同的理解,一種以血緣和種族來界定這一觀念,而另一種則從文化上理解什麼是中國人,從而在觀念上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開放性。這兩種觀念互為表裏,對於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有相當大的作用和意義。

我們每個人生下來,都有自己的父母和親人,所以血緣和家庭是很自然的聯繫,也是很強固的聯繫。家庭在中國傳統中,是一個最基本也極重要的觀念,孔子設想的君臣關係,就以父子關係為基礎,所以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的問答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意思是說,就像父親愛護自己的子女一樣,一國之君也應該愛護自己的臣民,於是家和國理想的狀態就是「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家庭與家庭形成鄰里,雖然不是直系親屬的血緣關係,但互相鄰近,在語言習俗等文化的層面,都有許多相通之處,於是形成同鄉、同族和同一地區的觀念,如秦晉、吳楚、巴蜀、湖湘、嶺南等等。由家擴大到鄉里再擴大到國,於是有國家的觀念。古代中國有許多國,而所謂中國,指的是中原地區,而許多現在屬於中國的區域,在古人觀念裏,卻是中國之外。

漢末建安時代的詩人王粲(公元一七七年至二一七年)離開戰亂的北方到今天的江南去,寫詩說:「復棄中國去,委身適荊蠻。」唐代詩人韓愈(公元七六八年至八二四年)因為反對皇帝迎佛骨,被貶官到潮州,他的姪孫來看望他,他寫詩說「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情意頗為悲切。另一位唐人柳宗元(公元七七三年至八一九年)晚年貶官到今廣西柳州,算是蠻荒化外之地,所以寫詩說他和被貶到南方的幾位朋友「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宋朝詩人歐陽修(公元一零零七年至一零七二年)貶官到今湖北夷陵,寫詩給朋友報告那裏的情形說:「青山四顧亂無涯,雞犬蕭條數百家。楚俗歲時多雜鬼,蠻鄉言語不通華。」

歐陽修是江西人,到湖北聽不懂當地人說話,並不奇怪,不過從王粲說的「荊蠻」到歐陽修說的「楚俗」,的確都是古代人的觀念,都把南方視為化外之地。不過在王粲那時,那的確還是當地情形,而到宋代,江南已經非常富裕,湖湘文化也相當發達了。其實《左傳》早已有楚才晉用的說法,即南方的楚國出人才,北方的晉國可以聘用他們。人才當然是指文化修養和辦事能力,不侷限於地域,而相關於文化。

中國與四夷的區分,自古以來也是一種文化的觀念,即《戰國策.趙策》所說:「中國者,聰明叡知之所居也,萬物財用之所聚也,賢聖之所教也,仁義之所施也,詩書禮樂之所用也。」不過《戰國策》這段故事講的,正是讚賞趙武靈王擺脫舊制的羈絆,改穿胡服,以便騎射。這說明中國文化是包容性的,凡有價值的東西,都可以吸收而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從文化方面講什麼是中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孟子,他曾經讚揚楚國人陳良「悅周公、仲尼之道,北學於中國。北方之學者,未能或之先也」,於是稱他為「豪傑之士」。更有意思是孟子說舜乃「東夷之人也」,周文王乃「西夷之人也」,可是他們「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先聖後聖,其揆一也」。堯、舜、文王都是中國文化傳統最尊崇的聖君賢王,孔子最推崇的就是周文王,說:「鬱鬱乎文哉,吾從周。」可是孟子卻指出舜和文王原來都生在中國之外,是蠻夷之人,但到了中國,他們的行為舉止卻完全一致,成為中國人都尊崇的兩位先聖和後聖。這說明所謂中國,是一個深厚的文化傳統的觀念,所謂中國人,就是尊崇仁義,知書識禮,講求道德和文明。在哪裏出生,屬於哪一個族群,反而是次一等的考量。

中國多種族融合包容開放

在歷史的長河裏,從先秦所謂中國到今日之中國,可以明顯看出是一個不斷融合與擴大的觀念。如果從血緣上看,中國人從古至今,已經有多種族的混合,而不是單一的純血統,這不僅使中國人比較有包容和開放的性格,而且也是中國文化可以歷久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作為一個中國人,如果不了解中國歷史,也就沒有文化的根基,那就既不懂得尊重自己和自己的文化,也不可能受到別人的尊重。所以對我們每一個人說來,了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都實在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亞洲週刊  2021年43期 2021/10/25-10/31

202145f01.png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