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周報

民間周報

走過210座臺灣宗祠用腳印證〈祠同宗〉唐山原鄉始遷史實 ☆來源:台灣新生報大陸官網

♦ 本篇文章轉載自 台灣新生報大陸官網。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4/5/27 

202423f01.jpg

202423f02.jpg

202423f03.jpg

202423f04.jpg

202423f05.jpg

202423f06.jpg

202423f07.jpg

202423f08.jpg

202423f09.jpg

202423f10.jpg

202423f11.jpg

202423f12.jpg

202423f13.jpg

202423f14.jpg

202423f15.jpg

202423f16.jpg

202423f17.jpg

202423f18.jpg

340載之前的今天,1684年5月27日(康熙二十三年四月,歲次己酉農曆四月十四日)清政府設臺灣府、縣等官,隸福建行省,府置知府,今係臺灣設府340週年紀念日;首任臺灣知府為蔣毓英、當年全台最高行政長官。

至於臺灣鎮,亦設於同(1684)年,主官乃鎮總兵,官職屬正二品,當時全台最高軍事首長,上級是福建陸路與水師提督,首任臺灣總兵楊文魁;第46、50任總兵甘國寶,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奉旨掛帥履新,首途赴任,今歲為紀念甘國寶過臺灣265週年,我們文藝界業已共譜一曲、〈志士英雄:甘國寶〉之歌,稍早在五.四節慶大會公演,正式發表。

今日也是我國張派京劇表演藝術開創者、國劇大師張君秋(1920年10月14日~1997年5月27日),逝世27周年紀念日,在張大師門下受業過,張派青衣名師朱明月,2020年曾於臺北戲棚,為紀念張君秋先生誕辰100周年,擔綱個人專場演出《明月吐艶》;我們如今又適時放送,三首劃時代歌曲〈緣源圓:同名村之歌〉,〈黃埔、主義、粥會:三個百年〉,以及〈志士英雄:甘國寶〉,朱老師主唱的影音播出帶,引起不少戱迷、歌迷欣賞關注。

文史工作者陸炳文博士之、張姓友人同科學長,頃透露出心跡留言表示:「練唱、美聲、合音、試播,在在令人賞心悅目;我從小就是合唱團,那一段時間去越南,無緣觀賞老師風采,不巧未能躬逢其盛。再者學長的陸姓、“懷橘堂”可有典故?我們家是“受書堂”,江蘇淮陰泗陽人,相傳是張良後代,接受到無字天書。」

陸博士旋即回覆:《福建省古田縣永洋村--陸姓族譜》上載如下:“吾族始自河南,繼遷江西,三營福建屏南城垣,四宅古田永洋,考其原本的繁盛,乃吾邑旺族也,是知南宋忠臣之裔,本東吳孝子之家。至於懷橘奉親,折梅寄友,孝友遺風,忠厚餘澤,宜長且遠,如君昆仲”。還做補充說,蓋歷代祖先,如故又稱“懷橘堂”,郡望堂號之外有詩曰:“南宋忠臣裔,東吳孝子家”。

陸炳文仍然意猶未盡,繼續接著對祠堂燈號,自我表述總堂號河南、分堂號懷橘其來有自,終非三言兩語可細說,概括地講必回歸宗祠。因為唯有我獨自走過台灣具有代表性、指標性的210座各姓宗祠,所以憑藉腳程紀錄丈量,才最有資格講這一句話:「用腳印證閩台〈祠同宗〉足跡,再循著開基祖渡台路線,找回唐山原鄉始遷史實,來佐證五百年前是一家!

實踐為姓氏宗祠學理論基礎,必須通過〈祠同宗〉史蹟求證。〈陸炳文幫助臺灣居民 找到自己姓緣血緣祖根祖籍〉,這是轉載自廈門文化局官網,2006年10月18日發佈文章的標題,報導內文指出:「對於一般人來講,姓氏宗祠也許是一串枯燥的名稱,對於某些不珍惜歷史文化遺產的人來說,視之猶如敝屣,但對於千里迢迢,頗費周折前來尋根的臺胞來講,那是悠遠歲月深處的明燈,是和遙遠祖先對話的殿堂,是追尋血脈之源的聖地。天地沉默,祖先沉默,漫漫歲月遮蓋了可能讓人攀龍附鳳的所有光環,沒有人會冒認祖宗。謁祖尋根者的胸中湧動的是,中華民族奉先追遠的熱血。他如苦行僧讓人感動,天地有時也為之動容!」

兩岸目前為止碩果僅存的,知名姓氏宗祠學者陸炳文,曾經走過210座臺灣各地宗祠,用腳踏實地來印證〈祠同宗〉唐山原鄉始遷史實,這個滿好的數目字210,只是因緣際會之下,於1984至1994年間,整整花了10年工夫,在全台灣各縣市、也就是台金地區,從事有系統、大規模、普遍性的宗祠學專業、田野調查工程計劃作為,並不包括其間澎湖與連江(馬祖)兩個縣、和之後的零星訪視工作,以及大陸地區、港澳兩地、與星馬等國,個別參訪之宗祠在內,就已經寫下歷史紀錄。

〈祠同宗三書〉:《臺灣各姓祠堂巡禮》、《金門宗祠大觀》、《金門祖厝之旅》作者陸博士,嘗被金浯地方史誌文献編者誇稱:「陸炳文雖然住在台灣,為了寫好《金門祖厝之旅》,他先後專程走訪金門60多次,對金門姓氏源流、遷徙概況、祠堂創建、建築風格、匾額楹聯、祭祖儀式都做了深入的調查,得以從中發現:台灣前五大姓,即陳、林、李、許、蔡,首位到台灣開基的祖先,全由金門渡海而來。」

然而編者所沒有追本溯源講明,歷來到達金門開基的各姓祖先,又全由對岸泉州、漳州、廈門,渡過金廈海域而遷徙來的。這種實況,史不絕書;且看兩不同版本之《臺灣與大陸》(國軍軍事院校分科教育教材,印行者: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1988年11月修訂版及1993年初版),審查者:陸炳文、王宗漢,參考書目:陸炳文著《臺灣各姓祠堂巡禮》、與《金門宗祠大觀》等,專門著作,論述雷同。

審視書中附圖一、〈臺灣開拓沿革圖〉,和附圖十六、〈明鄭時代大陸居民遷台路綫圖〉,不必多作圖片說明,便知來龍去脈梗概。臺灣人數最眾的20大姓,遷徙路綫大同小異,先後由中原逃難,輾轉南下閩粵贛,最後來臺灣定居;由此觀之,兩岸血緣關係永存,深厚民族情感永在,益足證明,“合則興,離則衰”的不容分割之事實。

國軍莒光日電視教學節目前教官、82叟陸炳文教授,今在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背景板前,回頭看自己青壯時期,開著車子,跑遍全台,憑著舊檔,循綫全索,揹著相機,拍下所見,拿著禿筆,記錄所聞,針對〈祠同宗〉專業,極為冷門的、乏人問津的宗祠,40載之前從事長達10年的、田野調查研究工作。

據不完整資料統計,當時台澎金馬地區的各姓宗祠總數,大約360餘座,其中單一金門縣,就有162座之多,密度最高、為數且居全台之冠。當年穿梭大街小巷,下走田間小徑,跑過祠堂多達210座,擇其特别具有的代表性、與均衡性,挑出台灣省內52座留痕,出版《台灣各姓祠堂巡禮》;另擇金門縣內52座足跡,印行《金門宗祠大觀》。

再就金門此外10座加以補述,完成《金門祖厝之旅》結集出版,合輯〈祠同堂〉三書,面世業已是28年前舊事!可說是前無古人,亦後無來者,後來者,想走也無從走到這麼多,由於各種原因的破壞拆除,如今舊觀早就不復存在久矣!

陸炳文遺憾之外,還是有遺憾,所幸搶救比較早,不幸中大幸,有幸保存老照片超過1000張,保留楹聯牌匾文字逾200萬字,從中發現各個姓氏共有300多個堂號與燈號,和400餘名科舉仕宦歷史人物事蹟,完善並充實了〈祠同宗〉三書的內容;臺灣地區前副領導人謝東閔,率先作序讚賞陸炳文教授:「這份對宗族血脈關係的執著,必隨著《台灣各姓祠堂巡禮》的問世,而為廣大讀者所肯定,應可斷言!」

肯定作者既是多面手,又要術業有專攻投入,若按照記者的綜合評述,對於陸教授亦有中肯說法:兩岸再也沒有人會比姓博士更懂得珍惜,得來不易的〈祠同宗〉深層意涵與潛在意義了!前者意涵内含,你我凝聚共識,皆為求共促閩台融合發展;後者意義在於,我們團結一心,均為圖國族一統大業進展。

 

原文連結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