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周報

民間周報

台灣是南島民族的發源地嗎? ☆來源:龔鵬程大講堂

♦ 本篇文章轉載自  龔鵬程大講堂。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4/5/20 

龔鵬程 | 1956年生於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博士,當代著名學者與思想家。著作已出版一百九十多種。

202424c01.jpg 

現在,大家當然都知道「台灣是中國固有領土」。可是「固有」的時期比較晚,明朝末期以前,漢人還少涉足,統治、管理就更談不上了。

一、台灣「原住民」的認定與被認定

可是台灣島上原來就有居民。

1603年明朝陳第《東番記》中,將台灣「原住民」稱為東番;當時在台灣殖民的荷蘭政府,則依先前在馬來西亞殖民的經驗,稱台灣原住民為Indias或Blacks。

18世紀初,清朝政府用「生番」定義不服從清政府的原住民,而「熟番」則指被漢文化同化,並服從清朝政府的群體。

19世紀末又稱“平埔番”和“高山番”,和熟番、生番交替使用。

台灣割讓給日本以後,日據時期,日本人類學家也使用這個分類系統。

1898年,人類學者伊能嘉矩才提出了新的分類,分為4群8族11部,並說明各族的分佈區域與文化特質。

1990年代初期,日本以平埔族代換之前的平埔番、生番,用高砂族代換之前的高山番、生番。

而高砂族又被分為泰雅族、布農族、鄒族、賽夏族、排灣族、卑南族和阿美族。雅美族(後來的達悟族)和魯凱族稍後加入,成為台灣原住民的傳統9族。  

日本學者也有如土田滋者,又以語言為判準,將台灣原住民分成高山族和平埔族兩大類。

前者含住在高山地區和東部的9個族。後者包括原居於台灣北部和西部平原,現已幾近消失的十個族:凱達格蘭族、噶瑪蘭族、道卡斯族、巴宰族、巴布拉族、貓霧捒族、洪雅族、邵族(水沙連)、西拉雅族和猴猴族。  

哈哈,搞暈了吧?台灣光復那時,政府也很暈,故簡單地用平地同胞和山地同胞取代之前的日本的分類。但仍延用了日本的9族分類法。只去除了平埔。 

近年來,原住民文化復興後,各族爭取正名。邵族、噶瑪蘭族和太魯閣族分別在2001年、2002年和2004年被認可。撒奇萊雅族則是在2007年被認可;而賽德克族則在2008年被認可(先前撒奇萊雅族被歸類在阿美族,而賽德克族則被歸類在泰雅族)。 2014年再增加拉阿魯哇族和卡那卡那富族(先前都被歸類於鄒族)。故現今共有十六族。  

其他目前正在推動申請認可的原住民族還有基模族(Chimo)、卡卡布族(Kakabu)、馬卡道族、巴宰族和西拉雅族等。

二、跟大陸關聯起來的台灣少數民族

台灣光復後,國民政府用平地同胞和山地同胞取代之前的日本的分類,其意義是把本來視為泛漢文化之外的民族,視為“同胞”,納入一個大的“中華民族”體系中。

但這時整個台灣少數民族只是一個「高山族」(目前雖台灣早已發生重大變化了,大陸卻因仍固守「中國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的認定,所以仍僵化地維持著一個「高山族」的籠統概括)。 

同時,光復以後也須要從族源上說明台灣少數民族與大陸本來就是有淵源、甚至是一體的。認為台灣人的主要族源是大陸南方的古越人。 「從古至今,他們與同是古越人後裔的一些南方少數民族之間,不僅保留了不少相同的生活習慣,還保留了許多相同的民情風俗,充分說明二者之間血濃於水,同根共祖的關係。

「祖國的寶島台灣在遠古的時候,原來和大陸連為一體,後來海平面上升,它才成為一個海島,所以兩者之間動植物的種類大致相同。從台灣島發掘出來的動物化石證明,大象、犀牛、野鹿、劍齒虎等,它們本來生活在祖國大陸南部,是在遠古時期通過連接海峽的大陸橋到台灣的。過去的,與中華民族血緣相通。  

這類觀點,看起來有點政治功能的考慮,但其實有學術支撐,不可抹煞。乃是延伸早期凌純聲先生等人的研究。

凌先生《東南亞古文化研究發凡》中認為,東南亞古文化圈分佈的區域,除了包括東南亞的半島和島嶼,還有中國大陸的部分,即北起淮河秦嶺,東達於海,橫過中國中部和南部,西經滇緬,而到印度的阿薩姆。

這一大區域又可分為三個副區:大陸區、半島區、島嶼區。東南亞古文化起源於中國大陸,向南遷移,和當地文化混合,其後有其他文化傳入,因此各區的文化層次不同。

凌先生主要根據文化的特質與古史,特別是三國時東吳沈瑩所著的《臨海水土誌》,來證明台灣土著與古代閩越人是同一文化系統。

即台灣土著並非新入的馬來系,而是在古代與原來廣義的苗族為同一民族,居於中國大陸長江之南,屬於同系的越濮(或越獠)民族,今稱之印尼或馬來族。

從文化的特別質上來看,台灣土著,也保持著閩越古文化的許多特質,如:獵首、文身、缺齒、拔毛、口琴、織貝、織布、貫頭衣、腰織紡織、父子連名、親族外婚、老人政治、年齡分級、靈魂崇拜等。  

另外, 張光直、格雷斯(G. Grace)與索爾海姆(WG Solheim)合作《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族的遷移史: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500年之間》,也以考古學與語言學結合起來探索華南與太平洋群島之間土著居民遷徙的路線、年代,開始將華南的繩紋陶文化與「南島語族」祖先連結起來。

然而,依此觀點,發展下去,卻漸漸形成兩種不可的思路,值得商榷。

一是現今大陸的態度。有些人不接受「台灣原住民」一詞,強調正確的定義應是「台灣先住戶」。因為:

①這種說法不科學。小小的海島上不可能形成原始人類,台灣在上古時代即使有人類活動,也是從大陸走過去的(台灣過去與大陸相連,台灣海峽被海水淹沒只是萬年之內的事)。只能稱為東亞大陸原住民,而不是台灣原住民。

②與歷史事實不符。台灣先住民源出大陸東南方的古越人,證據確鑿。

③此說是模仿西方殖民者的說法,對台灣先住民有歧視之意。歐洲人到了非洲,可以說尼格羅人是非洲原住民;到了美洲,可以說印地安人是美洲原住民。

因為西方殖民者與殖民地的土著不是種族,不是一個民族。我們對台灣先住民就不能如此稱呼,因為我們同是中華兒女,只不過到達台灣的時間不同,他們先去,我們後去。最合理的稱呼是台灣先住戶。  

有些人則說:台灣大坌坑的遺址跟我們福建福州沿海的遺址發現,文化面貌陶器比較接近。 1968年後,在台東、台南等地多次發掘出了大量黑陶製品,與大陸出土的同期的黑陶非常相似。  

另有些人說:台灣先住民和南方一些少數民族之間有許多共同的風俗,如男用口琴,女用鼻簫來表達心聲,這是古越人和他們的後裔經歷幾千年不變的風俗等等。

三、自成祖宗的南島民族論述

另一種是台灣在李登輝主政時期開始的新論述。說台灣原住民屬於南島民族,不但與大陸無關,而且是所有全世界南島民族的原鄉、祖先。所有南島民族都是由台灣遷移出去的。

論證方式各式各樣,例如從植物說: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電)台灣大學一項研究證實,台灣是常見於大洋洲島嶼的“太平洋構樹”的原鄉,為南島語族“出台灣說”找到有力證據。

這項研究由台大森林系副教授鍺國芳領導的團隊,發表於最新一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PNAS)」期刊,獲得國際重視。

研究團隊指出,分佈於太平洋島嶼的「南島語族」,來源重說紛紜,根據考古、語言學、人類遺傳學等證據,不少學者支持「出台灣說」,也就是認為台灣是南島嶼族的原鄉,但在物種上,還沒能找到有力證據。  

鍾國芳則將目光放在大洋洲島嶼常見的「太平洋構樹」上,也就是台灣俗稱的鹿仔樹。南島族在各島遍植構樹,取其強韌的內皮造成「樹皮布」,成為代表性的物質文化。  

研究團隊分析來自台灣、中南半島、印尼、菲律賓、大洋洲等地超過600個構樹樣本,發現在蘇拉威西、紐幾內亞及遠大洋洲等島嶼上,南島語族以根部萌蘗無性繁殖的構樹都,帶有與南台灣構樹相同的葉綠體基因單型(haplotype),以此證明台灣是「太平洋構樹」的原鄉。  

研究團隊指出,上述構樹的研究,是第一個以民族植物學角度,佐證南島語族「出台灣說」,見證台灣在南島研究的重要性。  

這是從植物角度論証的,另外更多的是從語言。認為:  

南島語族包含800多種語言,可分為東、西兩支︰

大洋洲波利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三大群島,及新幾內亞東部,屬東支。馬來亞語、印尼語、爪哇語、菲律賓語等,則屬西支。

台灣南島民族的語言,傳統上歸屬西支,但亦有學者認為︰可以獨立為「福爾摩沙支」。

南島語的使用人口,約兩億;分佈於東至復活島、西止馬達加斯加、南達新西蘭、北到中國台灣之間廣大洋面的島嶼上,約佔地球表面的2/3地區。台灣不僅是南島族分佈的最北端,語言學家甚至認為︰南島語族的起源地是台灣。  

這類論證可詳李壬癸、林英津編《台灣南島民族母語研究論文集》等文獻。李先生是其中大將, 2006年甚至因此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另一種流行的論點是遺傳學式的,例如:楊茂年《台灣原住民MICA基因之遺傳人類學研究》,慈濟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學位論文,2007。張佩琪《台灣原住民親緣關係之探討:以體染色體偽基因序列之比較》,慈濟大學人類遺傳學研究所學位論文,2005。朱家琳《台灣原住民Y染色體微衛星基因座之遺傳人類學研究》,慈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刊,2005。林佑憲《以偽基因序列研究台灣原住民之親緣關係》,慈濟大學人類遺傳學研究所學位論文,2005等等。 

另外還有以海峽兩岸漢民族與南島民族的膚紋資料來比較異同的,如陳堯峰、張海國《海峽兩岸漢民族與南島民族膚紋之比較》等。

四、重建台灣原住民族的南島民族想像

吳秉謙《台灣原住民族的南島民族想像─以1990年代《南島時報》為例》一文曾經指出:南島民族作為原住民在1990年代建構的人群分類想像,在1980年代初步浮現,於1990年代建構,並於2000年以後建制化至今。其內涵主要以原住民集體的污名化、集體受漢人歧視等共同的受壓迫經驗為主。

其概念在原住民運動中的意義為:藉由南島民族的概念,持續建構原住民的一體感,並以南島民族這種具有學術意涵的民族統稱,來強調原住民在台灣社會中的重要性。 

另外,南島民族想像更與1990年代台灣社會中,中國意識與台灣意識兩股具有對抗性質的脈絡下出現。

原住民透過南島民族的概念,在這兩股對立的意識中,建構具有原住民族主體性的人群關係想像,並以此來確立原住民族在台灣社會中原居民族的地位。 

他講得不錯,南島民族論對於原住民運動確實具有戰略意義。 

然而,策略好不好呢?

原住民或許自以為透過南島民族的概念,可在兩股對立意識中,建構原住民族的台灣主體性。

然而,原住民之外,支持、鼓吹這種說法的人,跟原住民想法一樣嗎?例如張德水《激動,台灣的歷史》(1992) 說: 「高山族在種族上屬於南方古蒙古人種的原馬來人系,語言上屬於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族,文化特質上屬於印尼文化群。由此可以說,他們係由東南亞北上而移住於台灣者,其移住時期大約在公元前三千年。

這稱為南來說。以此論證 「原住民高山族的台灣不是支那(中國)固有領土」。這種講法,難道與原住民運動同調嗎?

故其說實際上可能的效果,乃是助長了台灣意識,強化了台灣本來就非漢族漢地之概念。獲利的,不是原住民,而是民進黨或台獨。

其次,策略並不等於事實。現今台灣社會中的南島民族的概念,其內涵明顯有許多不同,其論述內容也頗有矛盾。

例如強調台灣的主體性,會說所有南島民族都是由台灣出去的。可是台灣的人又是怎麼來的呢?  

這就有兩種說法,一是說距今約5,000∼6,000年前起,南島語族的祖先分批由華南遷移到台灣定居,以後再分化並對外擴散。這其實跟從前的傳統論述(由華南遷入台灣)沒什麼兩樣,只是加了個後來再移出的尾巴。

另一種,說台灣是不同南島語地區各民族的匯合點。其中來自菲律賓的南島民族人數最多,還有一部分來自馬來西亞、馬紹爾、斐濟、瓦努阿圖、巴布亞紐幾內亞等,也有少數來自大陸和中南半島。

來自菲律賓的是阿美族、卑南族、達悟族、撒奇萊雅族、邵族。由菲律賓人和馬來西亞人、美拉尼西亞族群混合而成的是排灣族、魯凱族。來自大陸是泰雅族。賽夏族、賽德克族是泰雅族與排灣族、阿美族混合而成。鄒族則可能來自印支半島。

這種講法雖然強化了原住民主要不是大陸移來的論述,卻逆轉了台灣祖源說。南島民族不是從台灣擴散出去,而是由世界各地流入台灣的。

至於基因研究。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神秘的地球》報導:

現在可確認的是,太平洋島民的粒線體DNA很早以前在島嶼東南亞就已經有了。 

在考古學、基因學與人類學界,一直以來最具爭議性的議題之一就是:南島語系的起源地到底是不是台灣?

先跟大家解釋一下,所謂「南島語系」基本上就是包括台灣、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馬達加斯加與太平洋島嶼超過3.8億人用來溝通的語言。大家困惑的是,如此龐大多元的族群怎麼會有共通的話語呢?  

在學術界長期被認定的理論是說,中國大陸水稻耕作一路發展到台灣,而語言在台灣發展後奠定了日後南島語系的基礎,並於約4,000年前隨人口外移而擴散。 

雖然先前理論是根據考古學、語言學與基因證據而得,台灣知名人類學者、慈濟大學副校長許木柱表示:「這個問題是過去七十年來一直有爭議的課題,而所謂『台灣原鄉論(Out of Taiwan)’在台灣已經成為政治正確的見解,但實際狀況恐怕並非如此,非常值得更多的探討。

國外由英國哈德斯菲爾德大學(University of Huddersfield)教授馬丁.理查斯(Martin Richards)與同事們共同發表的最新報告,即根據至今最全面的區域DNA分析,提出了推翻如此說法的研究結果。

由於基因資料顯示,太平洋島民體內的粒線體DNA(mitochondrial DNA)很早以前就出現在島嶼東南亞了,令人不禁懷疑「台灣原鄉論(Out of Taiwan)」的說法成不成立。

理查斯教授與他所屬的考古基因學研究團隊質疑台灣原鄉論有瞭如此的解釋:由於冰河時期末之後(約11,500年前),氣候變遷導致了海平面上升、東南亞與太平洋地形上的改變。原本無法移動的人口就在約8,000年前從印尼擴散出去,島嶼東南亞與太平洋島嶼族群才會擁有相同的粒線體DNA與Y染色體。 

而以語言學的角度分析就會發現,南島語系的許多分支都可以往回追溯到台灣,DNA分析資料也顯示約4,000年前有一部分的人口擴散是源自於台灣。但從台灣移出的人口卻只佔島嶼東南亞與太平洋島嶼的20%。

對於語言擴散的原因,理查斯教授提出的解釋是,當時台灣移民構成了精英族群,或是與新宗教或哲學有關。

理查斯教授自1990年開始研究此議題一直到現在,他們的團隊仍持續在撰寫南島語系議題的後續報告。除了目前<南島語族祖源之解析,暫譯>(Resolving the Ancestry of Austronesian-speaking populations)一文中詳述了包含12,000線粒體序列大規模的分析資訊,日後也將有線粒體DNA譜系上更精細的分析,並提供島嶼東南亞與東南亞大陸全面完整的基因組分析。

南島語的起源問題,則特別複雜。歷來有起源於麥克羅尼西亞、中國長江之南、中南半島、西新幾內亞等說法。

其中,麥克羅尼西亞與西新幾內亞說與中國大陸沒有聯繫。中國說、中南半島說、葛瑞斯的說及施得樂與瑪律克說等,卻都直接認為南島民族的來源,與中國大陸有密切的關聯。 

中國說,即上文提到的凌純聲先生之類研究,如林惠祥在《馬來人與中國東南方人同源說》《南洋馬來族與華南古民族的關係》等文中,早已指出華南大陸的百越民族就是居留在大陸上的古代馬來人,也就是所謂的「原來馬來人」。並從體質特徵、文化習俗、考古遺存等學術角度比較全面地論述了華南大陸為馬來人的起源地。

張光直《中國東南海岸考古與南島語族的起源問題》一文也說:「台灣的南島語族說明台灣是整個南島語族最早起源的地區的一部分;向上推溯四五千年所得的大坌坑文化很可能是原南島語族的代表或一部分的代表;隔著台灣海峽的富國墩文化如果可以進一步的證明是大坌坑文化的一部分,那麼原南島語族的老家便推上了大陸的東南海岸;照目前的材料看,這批材料的地理範圍集中在閩江口到韓江口的福建和廣東東端的海岸」。

此說將南島語族最早的源頭放在台灣西海岸的大坑文化和福建沿海的富國墩類型。 

中南半島說,其實與中國說大抵相似。柯恩於1889年發表《斷定馬來亞波利尼西亞民族起源地的語言學證據》,使用語言古生物學的方法,比較了遍布各地區的一百多種南島語言,初步結論為:南島民族起源地若不在印尼就在中南半島的東岸,最北到中國的南疆,在北迴歸線以南;最南部會超過爪哇,大約南緯八度。

這說明「中南半島說」也認為南島民族起源地可能發自北迴歸線以南的中國大陸。

「麥克羅尼西亞」卻只是臆測,認為:古南島民族是現代波里尼西亞人的遠古祖先,起源地在麥克羅尼西亞,後來陸地沉沒,或被海水淹沒,把他們趕向西、向南,最後向東。 

西新幾內亞所說的創始人戴恩(Isidore Dyen),則以薩皮耳提出的「語言最紛岐(the greatest linguistic differentiation)的地區就是這個民族的古代居留中心」的觀點來推論南島民族的起源地。

認為如果以一些共同的語音演變作為語言分類的根據,那麼台灣地區以外的南島語言,都有共同的語音演變,即*t與*C的合併,*n與*N的合併等等,所有這些語言就自成一個支系,可以叫做「台灣區外的古南島」(Proto-Extra-Formosan)。台灣的語言系統仍維持著較為紛岐的狀況。

所以若從這個角度看,台灣也可能是南島民族的起源地。但台灣南島語言有一群的同源詞,似乎足可證明台灣南島語言自成一個支系,可以叫做古台灣南島語(Proto-Formosan)。因此台灣作為古南島民族的起源地,本身就會被這個理論證明。

台灣是南島語最有可能的發源地之說,卻是從施得樂(Shutler)與瑪律克(Marck)1975年發表論文《On the Dispersal of the Austronesian Horticulturalists》之後,才漸被國際學界接受。

然而,施得樂與瑪律克在語族的親屬關係上採取了卞尼德(Paul Benedict)的學說,認為南島語族與Kadai語族(包括海南島的黎語、大陸上的Kelao等等語言)及傣語群像有親屬關係。以上三個語群的共同起源地,在中國南部這個觀點​​「似無辯駁的餘地」。

也就是說,傣、Kadai、南島的共同母語,起源於華南與中南半島北部,約西元前一萬年。其共同母語社會可以跟繩紋陶文化連結起來。而西元前九千年之後從母語分裂的一支,即古南島民族,可能就已遷移到台灣來。

貝爾伍德(Peter Bellwood)則採用白樂思的Austric假說,結合考古,認為南島語族的最終起源在中國南方,而台灣是南島語民族向海洋發展的起源地。其擴張史,是距今5000年以中國東南沿海出發,5000-3000年間擴張到南海海域的東南亞群島,3000-1000年間傳播到太平洋群島。

這類講法,其實進一步說明了台灣原住民在遺傳學和語言學的分類上,儘管屬於南島民族(Austronesian),但更早仍是來自大陸。

也就是說,四種學說都推測台灣原住民,可能與南中國大陸的有密切關係。

五、台灣民族老早就與大陸同一家

故利用“台灣是南島民族發源地”,來論證台灣原住民與中國大陸沒有任何联系,其實是有目的之政治操弄,故意忽悠台灣民眾、進而更想忽悠世界。 

 

原文連結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