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波濤

海峽波濤

談初心,向台灣年輕世代提供正確的歷史認知 ☆來源:兩岸同舟

♦ 本文轉載自 兩岸同舟。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0/9/7 

湯錦台 | 《大航海時代的台灣》作者

202040d01.png

 

湯錦台(20209月3日)撰:

昨晚參加台中市前市長、台灣現交通部長林佳龍以他的光合基金會名義,邀請台灣電影《賽德克·巴萊》導演魏德聖,擅以納入本人著作《大航海時代的台灣》書名為題,在台中市清代林爽文事件發生地大里杙藝文館舉辦的《找回大航海時代的台灣記憶––台灣三部曲》募款報告會。魏德聖導演以電影藝術和多部電影的成就而馳名,他醉心於2024年荷蘭據台400週年,擬以此為契機募集足夠資金拍攝《台灣三部曲》電影,分別從台灣先住民、荷蘭傳教士和漢人角度,以電影、動畫和紀錄片等多元方式闡述台灣融入世界的歷史。

毫無疑問,本人當初撰寫《大航海時代的初衷》,是希望從十六、七世紀台灣如何融入中國與世界貿易的角度,從漢人與先住民如何進行交流(事實上此一進程至少從唐宋已經)開始,而後閩南私商李旦、顏思齊、鄭芝龍等如何利用已經在嘉義魍港和台南大員(近期大陸漳州學者塗志偉考證,應包括赤崁,1618年明水師軍官趙若思已早於荷蘭人多年年在赤崁築城)存在的商業根據地和據點,與英國、荷蘭兩家東印度公司進行轉口貿易,並發展而為抵制佔據馬尼拉西班牙人的海上勢力,並壓制了荷蘭人的壯大,最終主導東亞海上貿易和武裝格局。

《大航海時代的台灣》出版後,對釐清台灣早期,尤其是漢人進入台灣的歷史,也對台灣在歐洲人和日本人擴張時期之所以成為中國海上力量外延,與歐洲人早期如何利用台灣搶奪大陸貿易市場和東南沿海(包括台灣)人力與與物質資源,有了初步的闡述,並由此形成從東西文明的接觸與對抗的視角審視台灣歷史發展的觀點。

隨著該書二十年前的出版,台灣與大陸學界,大體接受了這一新的論述,但不同的立場,也有從枝節和斷章取義,在該脈絡上另作發揮。可是,台灣成為東西文明衝突焦點的事實,不管住在台灣島上的人如何看待,卻始終是台灣無法改變的命運與事實。

同樣作為台灣人,魏德聖導演也有著熱愛台灣的胸懷,更有一個藝術創作者從台灣出發讓台灣在世界發光發熱的巨大熱情。他甚至考慮到在電影基礎上,重建從前荷蘭人在台灣的場景,叫「Formosa Wonderland豐盛之城」,以常年吸引海內外遊客,打開台灣的國際能見度。

我支持他的創意與追求,但是如何向台灣的年輕世代提供正確的歷史認識,卻是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魏導演與擁有強烈政治追求的前台中市長林佳龍,都同樣擁有從說好台灣四百年前融入世界貿易循環的故事將台灣推向世界的願望,但對於怎麼解釋先住民與漢人的歷史關係以及歐洲人的入侵,卻不能流於輕描淡寫,並不是像他們所說的台灣是大河的匯流,什麼漢人、歐洲人、日本人的進入都是匯入台灣這條河流的偶然。要知道,沒有台灣與大陸的近在咫尺,就不可能有唐宋時期起就有台灣南島先民與大陸的互貿往來;沒有歐洲人天主教與基督教殖民勢力在東亞海域的爭奪中國貿易,就沒有台灣被捲入四百年前這場世界貿易史上重大爭奪戰的歷史;沒有閩南海商力量在台灣海峽的崛起擋住了歐洲殖民勢力在台灣的持續擴張,就沒有台灣在後期未繼續成為歐洲殖民者犧牲品的幸運。只有看到早期台灣歷史發展過程中這些重要的時代背景,而不是單純的想將荷蘭的據台打造成台灣像是永遠的乖寶寶般被歐美人青睞的浪漫之島產物,才能創造出有靈魂和生命有血脈的歷史場景,台灣的年輕人才真正能夠在這種歷史養分中活出自信,邁出前進的腳步,而不是一直在放不開的心靈中釋放不出應有的能量。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