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轉載自 民國拾英。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19/3/4
影視中陳道明還原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精彩的演講
毛澤東生前曾說:我敬佩顧維鈞先生的外交才華和為人。
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撫古論今,不由的感慨萬千;今天的中國是何等的強大!而百年前的中國又是何等的弱小!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那段歷史。
日本帝國主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以武力奪取了德國在山東省的全部侵華權益,接著又提出了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強逼袁世凱政府接受了其中的十五條,包括承認日本繼承並擴張德國在山東的侵略特權。1918年9月,日本又誘使北京政府接受了濟順、高徐兩鐵路借款和山東問題換文,為日後繼續霸佔山東權益取得了藉口。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各戰勝國代表于1919年1月聚會巴黎,商討對德和約問題。如何處理德國在山東的侵略權益,成為中日外交鬥爭的焦點。中國作為戰勝國之一,也派代表團參加了巴黎和會。當時,國內各界民氣高昂,希望能以戰勝德國為突破口,收回以前被德國侵佔的那部分國權,進而逐步取消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的侵華特權。中國人民將這一殷切希望,寄託在出席和會的中國外交代表身上。
在中國代表團中,有一位最年輕的全權代表以英語嫺熟、交際活躍而引人注目,他就是顧維鈞。
顧維鈞(1888.1.29——1985.11.14)1888年1月29日出生於上海嘉定。父親顧晴川是晚清第一任交通銀行總裁。那時的中國內憂外患,他從小就在上海租界裡,看到了許多外國人侮辱中國人的情境,因此他心裡立志:長大後一定要當一名外交官,為祖國收回租界,取消不平等條約。
他自幼就聰穎過人,4歲入私塾,16歲赴美,不久後就以優異成績考入舉世聞名的哥倫比亞大學。在哥大4年時光裡,他獲得了三個學位:文學學士、政治學碩士、法學博士學位。哥倫比亞大學校長評價他是:“這所大學有史以來最有才華的學生”。在哥倫比亞大學中國留學生史冊中,最傑出的人物不是胡適、徐志摩,也不是馮友蘭、金嶽霖,而是顧維鈞。
1912年,顧維鈞回國出任袁世凱秘書、外務部顧問、憲法起草委員等職。因才華出眾,1915年末,出任駐美公使,時年27歲。
1919年1月18日,27個戰勝國的代表在法國巴黎的凡爾賽宮召開和會。中國自知不敵日本,幻想依靠美國的支持來抗衡,於是,顧維鈞被委以重任,成為五名全權代表之一。這位充滿愛國熱情、勇於任事的年輕外交家以實際行動證明了他不負國民重托。
巴黎和會中的實質性討論都被美、英、法、意、日五強國代表組成的“十人會”壟斷,只有它才能決定是否邀請其他國家代表來參加討論。1919年1月27日,“十人會”討論到山東問題,美國總統威爾遜提議邀請中國代表出席,日本代表牧野伸顯反對,說山東問題只同日本、德國有關。會議最後還是決定請中國代表下午出席。下午,顧維鈞和王正廷到會。牧野首先發言,聲稱日本政府要求德國無條件地讓與在山東和太平洋赤道以北的各項權利,日本實際已佔有這些權利;為了剷除德國在遠東的勢力,日本作出了不少犧牲,看似這些要求實為正當而公平。他並指出,英法意等國對此已有秘密諒解。中國代表聽後,表示需要時間來準備聲明。會議遂決定第二天由中國代表發言。
原來,北京政府對和會上的這場嚴重鬥爭,並未作充分的思想準備。在政府首腦討論與會方針時,段祺瑞竟說:中國參戰過遲,有名無實,不應多提要求。“山東問題,日本已屢次保證歸還,料不會食言。且看其有何表示再說”。當外交總長陸征祥赴歐經日本時,受到日方格外熱情的關照:天皇御醫登船為他看病,日本外相硬把他請到東京會談。陸征祥將抵巴黎時,即發現攜帶的一隻公文箱丟失了,裡面裝著外交部準備的有關魯、滿、蒙、藏問題的絕密資料。它究竟于何處失落,無人知曉,估計日本對這批資料最感興趣,然而查無實據,此事遂成為中國外交史上的一個謎。資料的丟失給中國代表造成了困難。
在和會上,當中日即將交鋒之際,身為團長的陸征祥忽然臥病不起。於是大家推出一直留意研究過山東問題的顧維鈞上陣,面對強權,為中國抗辯。
1919年1月28日,顧維鈞在和會上慷慨激昂進行答辯,他指出:“三千六百萬之山東人民,有史以來為中國民族,用中國語言,信奉中國宗教”,“膠州為中國北部之門戶,亦為沿岸直達國都之最捷徑路,在國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文化言之,山東為孔、孟降生,中國文化發祥之聖地”;“以經濟言之,人口既已稠密競存已屬不易”,“不容他國之侵入殖民”。
為了爭取西方人士的同情,他甚至將孔子比作耶穌,把山東比作耶路撤冷,指出中國之不能放棄山東,就像西方之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樣。他堅定地表示:“本全權代表絕對主張,大會應斟酌膠州租借地及其他權利之處置,尊重中國政治獨立、領土完整之根本權利。”
日本代表牧野在顧維鈞的攻勢下,只得改變以前隻字不提將山東交還中國的態度,轉而表示願將山東交還中國,但須由德國交日本,再由日本歸還中國。顧維鈞立即表示讚賞牧野這一姿態,並針鋒相對地指出:“歸還手續,我中國願取直接辦法,蓋此事為一步所能達到,自較分為二步為直捷。”維的發言持續半小時,又牢牢掌握論辯主動權。
他說“若竟割讓中國人天賦之權利以為酬報,由此再釀後日紛爭之種子,不但中國之不幸,也是世界之不幸。中國全權深信和會于德國在山東租地及他項權利之處置,必能重視我中國之政治獨立及領土之無上權利。”此話震撼人心,引起強烈反響,從而使牧野頗形窘迫。
舌戰至此,牧野無言以對,中國代表團當即對顧維鈞的出色論辯報以熱烈掌聲。美國總統威爾遜首先過來向顧維鈞表示祝賀,稱讚他的發言是對中國觀點的卓越陳述;英首相和外長、美國國務卿和其他國家代表也紛紛走上來,與顧握手祝賀。當地報紙在報導這場辯論時強調:中國的發言受到除日本以外各大國代表的一致讚揚,世界輿論也都同情中國的要求。隨後,中國政府首腦、外交部、各省當局和一些民眾團體也來電致賀,顧維鈞由此名揚中外。
然而,在帝國主義的分贓會議上,公理畢竟戰勝不了強權。顧維鈞等人再三努力,但列強權衡利害—不能得罪日本,只能欺負中國,終於還是把日本繼承山東權益的條款寫入對德和約。弱國無外交,這一次中國外交又失敗了。
可是,這次失敗,成為五四愛國運動的導火線;而實際由顧維鈞主持下的中國代表團,同國內的愛國運動遙相呼應,毅然拒絕在違背正義公道的和約上簽字,在中國外交史上開創了一個力抗強權的先例!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