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轉載自 彭博Bloomberg。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19/8/27
彭博經濟學家Maeva Cousin、Jamie Rush及首席經濟學家歐樂鷹撰文稱,貿易戰沒有贏家。對於美國和中國而言,重要的是誰會輸得少一點。彭博經濟研究對70萬個貿易資料點的分析結果表明,從其中一個重要層面來看,美國是最大的輸家。在納入加征關稅範圍的產品中,有很多中國在供應上佔據支配性地位,那也就意味著美國進口商很難或者說根本找不到替代。中國進口產品則來自很多不同的國家,因此中國進口商所面臨的供應中斷壓力相對較小。
- 就目前受到美國加征關稅影響的2,500億美元中國產品而言,美國的進口量已較一年前下降了28%,來自其他國家的替代性進口不及減量的三分之一。
- 中國所擁有的支配性供應國地位意味著美國買家根本無法從其他地方買到同樣的產品。在受到美國加征進口關稅影響的中國產品中,大約40%是中國出口量佔據全球出口總量半數以上的產品
- 而對於中國而言,進口產品來源地相對更加多樣化,在被中國納入加征進口關稅的美國產品中,美國佔據支配性供應國地位的只有12%。因此對中國公司來說,找到其他替代相對比較容易。
- 當然,貿易戰帶來的其他層面的影響也會使中國付出巨大的代價。作為一個有貿易順差的國家,出口下降會使其遭遇更大的傷害。另外,技術轉讓方面的障礙也會影響到它的長遠發展。
對於美國買家而言中國產品很難替代
當然,減少進口中國產品是美國貿易戰策略的一部分,亦即推高中國出口商的出口成本。然而這也是有代價的:美國進口商必須找到替代供應商或者乾脆不再進口。我們的分析結果表明,他們很多選擇了後者。來自世界其他地區的同類產品並未起而填補中國產品留下的空白,美國從這些地區進口的與被列入加稅範圍的中國產品類似的產品總量總體保持穩定。
幾無替代跡象
看看細分進口資料便知個中原因。下圖將今年上半年相對於去年上半年美國自華進口的加稅清單中前400類產品的數量增幅進行了細分,X軸顯示的是自華進口量變化,Y軸顯示的是自其他地區進口量的變化。
圖解加稅清單中前400類商品的美國進口量變化
圖中第二象限是要重點關注的部分。它所顯示的,是美國自華進口減少而自其他地區進口不足以彌補這一減幅的產品種類。這些產品是美國進口商發現最難替代的部分。
原因很簡單:中國是此類產品的支配性全球供應國。橙色圓點表示的是2017年美國自華進口占比超過50%的產品。這些產品在加稅清單前400類產品中占到36%,該象限涵蓋了其中的四分之三。
根據我們的計算,總體而言,美國2017年自華進口的所有目前被納入加稅範圍的產品中,中國是支配性供應國的產品占到了39%。而就那些目前暫未被納入加征關稅清單的產品而言,中國在供應上所佔據的支配性地位更強。美國進口商所面臨的供應風險可能是美國決定延緩最新一輪加征關稅措施中部分產品稅率生效時間的重要原因。
對於中國買家而言多元化供應可以緩和關稅衝擊
中國進口商也面臨挑戰。去年中國自美涉稅產品進口下降了38%。關鍵的不同是,中國的進口管道相對更加多元化。總體而言,只有12%的涉稅產品美國在供應上佔據支配地位。
中國在大多數美國進口產品上佔據支配地位
在中國進口散點圖上,我們可以發現橙色圓點較少(因為自美進口占比超過50%的產品種類較少)而且相對更加分散(因為在很多產品上中國企業成功找到了替代)。
圖解加稅清單中前400類商品的中國進口量變化
更加多元化的進口管道使得中國進口商較易克服關稅帶來的供應中斷問題。
我們的計算結果顯示,雖然經濟增速放緩使得中國進口需求普遍受到了抑制,但是中國前400類涉稅產品的進口平均增長了5.2%,進口出現下降的產品類別占比只有45%。相比之下,類似計算方法得出的結果表明,美國涉稅產品進口平均下降4.1%,進口下降產品類別占比達到了62%。
也有例外。某些種類的美國農產品是中國難以替代的。美國針對電信設備巨頭華為等中國科技公司的制裁也會使中國遭受沉重打擊。不過總體而言,鑒於中國的進口管道相對更加多元化,面對貿易戰帶來的進口供應中斷,中國經濟應該會顯現出更大的韌性。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