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筆記

天壇筆記

改革開放40年 中國的裂變(中) ☆來源:多維新聞

♦ 本篇文章轉載自 多維新聞。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19/10/22 

用「裂變」形容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變化,道出了其中最為重要的特徵。四十年間,中國在各種領域、各個層面不斷重構和再建,新的範式、新的秩序、新的形態被樹立。而曾經極左封閉的中共,也在推進改革開放過程中發生顯著改變,逐漸有了更多法治和制度化的現代色彩。


 201943b01.png

經濟社會的裂變

剛過去的11月11日,是近些年來中國電商天貓推出的全球最大購物狂歡節。當日,中國全網交易額高達3,143億元人民幣,物流訂單量首次超過單日10億大關。3,143億元的交易額,如果換算成GDP,超過大約100個國家或地區。在此連創10年紀錄的驚人數字背後,不僅是中國大陸人的積極參與,而且港臺、日本、美國等諸多國家和地區的買家也都瘋狂加入網購大軍。

201943b02.png

每年「雙11」前,海內外不計其數的人都會早早挑選好心儀的商品,然後開始倒計時,等11日零時一到,立刻掀起下單狂潮。海內外商家們也都會提前忙著備貨,譬如美國《世界日報》11月12日報導,北美物流業者從10月開始就忙著向中國發貨,天天加班。

每年「雙11」前,海內外不計其數的人都會早早挑選好心儀的商品,然後開始倒計時,等11日零時一到,立刻掀起下單狂潮。海內外商家們也都會提前忙著備貨,譬如美國《世界日報》11月12日報導,北美物流業者從10月開始就忙著向中國發貨,天天加班。

如此風靡和驚人的購物狂歡,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在改革開放前,儘管經濟發展亦取得一些成績,興修了大量基礎設施,但由於計劃經濟和消滅私有制等錯誤政策,發展終究比較落後,國家可謂一窮二白。

關於改革開放前的落後,鄧小平曾說:「從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整整二十年裏,農民和工人的收入增加很少,生活水準很低,生產力沒有多大發展。一九七八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不到二百五十美元。」1977年時任安徽省委第一書記萬裡去六安市金寨縣調查走訪,親眼目睹一家四口只有一條褲子,三個赤身裸體的孩子擠縮在燒過飯的鍋灶取暖禦寒,看到時年71歲的老紅軍和小他7歲的老伴骨瘦如柴……這樣的情況在當時並非個例。不但如此,當時中國發展還遠遠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就像鄧小平說的,「同發達國家相比較,經濟上的差距不止是十年了,可能是二十年、三十年,有的方面甚至可能是五十年」。1978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王震在訪問英國前,本以為在倫敦會看到馬克思(Karl Marx)所描述的剝削和貧民窟,結果到訪後卻發現,自己的工資僅僅是倫敦一個垃圾收集工的六分之一。他感慨道:「我看英國搞得不錯,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三大差別基本消滅,社會公正、社會福利也受到重視,如果加上共產黨執政,英國就是理想中的共產主義社會。」這句話既說明當時中國的貧窮,又不啻為對追求共產主義的共產黨的極大諷刺。

改革開放四十年後,時移世易,中國早已成功實現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經濟社會落後的面貌發生根本性變化,如近期《紐約時報》所說讓「8億人口擺脫貧困」,「發生了現代歷史上沒有先例的經濟擴張」,崛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工業國、貨物貿易國、外匯儲備國。數據顯示,按照可比價格計算,中國GDP年均增長約9.5%;2017年中國GDP大約是1978年的225倍,當年中國的外匯儲備更是1978年的近2萬倍;扣除價格因素,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年比1978年增長22.8倍,年均增長8.5%;2017年城鎮化率為58.52%,比1978年末上升40.6個百分點。近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日益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而且「幾乎沒有分析師懷疑,中國還會有更大幅度的增長」。

這些驚人的數字背後,是中國經濟社會的全方位進步。尤其在互聯網領域,自從1994年進入中國後,互聯網呈現爆發式發展,現在網民人數超過8億,成為全球用戶最多的國家,誕生了阿裡巴巴、騰訊等一批世界級互聯網企業,在相當程度上與美國並駕齊驅,共同主導全球互聯網的發展。而互聯網技術帶來的移動支付、共用經濟,更是消滅現金,顛覆原有經濟形態,走在世界前列。當然,今天中國的核心技術與美國還有相當差距,但在應用領域領先世界潮流這一點毋庸置疑。總之,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就像比爾·蓋茨(Bill Gates)所稱讚的,「在過去幾十年裏取得了任何其他國家都無法企及的成就。」

201943b03.png

在中國崛起的當下,西方媒體似乎正面臨分裂,有的鼓吹中國已經是全球贏家,有的卻仍在堅持「中國崩潰論」。

區域格局的裂變

今年11月,亞太區域舉行了多場重要峰會,包括在新加坡召開的東盟(ASEAN)峰會、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領導人會議和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在這些決定亞太區域格局的峰會上,中國都是當仁不讓的主角,備受各方關注。期間,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所說「東南亞國家有一天可能會不得不在美國和中國之間做出選擇」,既道出他對大國角力的擔憂,又反過來說明中國地位今非昔比。

這樣的場景對比毛時代中國在東南亞輸出革命,結果都是貧窮落後、以失敗告終的歷史,令人難免生發出「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之嘆。改革開放前,與當時中國大陸主要經濟競爭力指標落後形成反差的是,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等一些亞太國家和地區利用西方國家產業轉移的機遇經濟迅猛發展,成為區域經濟的火車頭。譬如,1978年中國GDP不足日本的1/6,人均GDP更是連日本的1/56都不到。

當時中國大陸貧窮落後,不少人紛紛偷渡港臺。1977年11月11日,鄧小平復出後到廣州視察時,廣東省委副書記王全國匯報稱:「邊防寶安一帶,偷渡外流嚴重,據匯報上來的數字是十九萬四千二百七十四人。」對此,廣東省委第一書記韋國清解釋道,老百姓也有說法,「他們說生活太苦,河那邊經濟發達,兩地差距太大了,所以很難留住人」。東南沿海的情況同樣如此,許多人冒著被抓的風險,偷渡到台灣掏金打工。在那時的港臺社會看來,大陸是窮苦、落後的代名詞,甚至流傳著大陸人啃樹皮的悲慘景象,他們談及大陸時是同情和俯視的心態。

那個年代,在大陸人眼裏,港臺是發達先進的代名詞,如同電影《賭神2》裏的台灣遊客,穿金戴銀,大把揮灑美金,令旁邊的大陸人艷羨不已。

但隨著改革開放深入推進,大陸不斷超越東亞、東南亞的國家或地區。2010年中國GDP正式超過日本,2017年高達日本的2.5倍。2018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華時宣佈結束對華持續近四十年的政府開發援助(ODA),象徵日本已經正式認可中國的經濟地位。1990年台灣GDP尚能相當於中國大陸的43.8%,到2017年僅相當於中國大陸的4.7%,已經逐漸被多個大陸省份超越。應該說,被中國大陸超越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區域普遍現象。

面對這種被超越及其衍生的區域格局裂變,一些區域國家和地區起初還能靠「中國崩潰論」來自我安慰,可結果中國大陸非但未崩潰,反而不斷創造發展奇蹟,展現強有力的進取勢頭。於是,害怕、抗拒和焦慮的心態開始取代早年對中國大陸的同情、俯視心態。一些區域國家或地區,由以前全面靠向美國,轉變為在安全上日益依賴美國、在經濟上日益依賴中國的局面。不論如何,就像中國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儲殷所言,區域國家或地區「以何種心態面對中國崛起,以及由於中國崛起而帶來的地緣政治的改變,已經成為未來這一地區不可迴避的地區主題」。近年來召開的東盟峰會、APEC峰會等各種區域會議,無不反映出這一現實。

(待續)

 

相關閱讀: 改革開放40年 中國的裂變(上)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5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