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筆記

天壇筆記

「新希望雜誌」一甲子——「自覺運動」與「新希望雜誌」的反思

♦ 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3/11/30

楔子

「自覺運動」發生於1963年台大校園裡,是國民政府來台後,白色恐怖時期,臺灣校園發生的第一次學生運動。「新希望雜誌」是一群台大學生為了推動自覺運動,自發性組成的一個社團,為持續推動「自覺運動」所出版的刊物.首先我們先來回顧一下當時台灣的政治和社會環境。

line.png

202346a11.jpg

【新書發布會】
新大學文摘選《戰鼓擂,良雞叫》
王晓波《故人故事,我的告白》
陳復《精靈的田野》
「平行政府」介绍和活動預告
 
十二月三日下午二時
台北市濟南路2-1号 台大校友會館3B會議室
敬邀出席
好人好書,有茶有水
 
 網路購書 

line.png

1949年大陸淪陷,國民政府遷台, 開始了中華民國政府在台灣的序幕。當時中央政府嚐受大陸戰敗的羞辱,撤退來台,萬事待興。

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的介入,給台灣一個暫時喘息的機會。也從此畫下兩岸分治的現實。當年毛澤東接受訪問時、曾表示「台灣的問題可能立刻解決、也可能五十年後,也可能一百年後才能解決」。如今轉眼超過一甲子,毛的預言,果然言中。

1950年7月2日臺灣舉辦第一次縣市議員選舉,台灣初嚐議會直接選舉的經驗。接著國民政府開始大幅改革包括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逐漸推動臺灣經濟的發展。從1950到1959,那十年是臺灣經濟進入快速成長的第一個階段,GDP的平均年成長率達到11.5%,為亞洲小龍之冠。

1954年台大學生發起「再展開新文化運動」,陸續出版刊物包括「台大文摘」,「台大思潮」,承續五四運動對科學民主的追求,鼓吹民主自由,社會改革,復興民族,建設國家。但這些活動均未能持續,都以停刊結束。

1955年3月,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生效.當年11月,美軍協防台灣司令部成立,給台灣帶來些穩定的力量。隨著美軍來台人數的增加及美援物質的來臨,也給台灣社會帶來許多不良的風氣。 那時我就讀小學,家住北投,下學後一入黃昏,經常看到摩托車背載穿著時摩的女郎,出入在附近的溫泉旅店,飯店外滿溢美軍高調浪蕩的笑聲,盪漾在我那時候幼稚的心靈,這種種情景至今仍然記得。

1957年5月24日,發生劉自然事件,是政府來台戒嚴時期,第一次的群眾遊行示威及暴動事件,說明當時社會人心的不滿和浮動不安。這個事件發生的時候我才初中一年,但在年輕人的心中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和震撼。

當時台灣處於戒嚴時期,島內政治缺乏民主,政府利用「出版法時事細則」來控制言論自由。1960年9月4日,「自由中國」被勒令停刊,創辦人雷震被捕入獄。

政治上,反攻大陸遙遙無期,國家前途茫茫。社會上人民貧窮,美援成為成為當時台灣經濟的重要支柱。同時也造成國人崇洋媚外,缺乏自信心,社會風氣浮濫,國民缺乏公德心。

台灣光復以前,全島僅一所「臺北帝國大學」,光復後改制成為「國立臺灣大學」。1949年臺灣高等學校僅一所大學,學生規模約六千人,加上六所公私立專科學校。此後,大陸著名大學如清華,交通,加上專科升等為大學如師範,成功等陸續成校。大專聯考為當時唯一的升學管道,僧多粥少,競爭激烈,台大成為菁英追逐投考的對象。大學畢業後多選擇赴美留學,因此「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成為當時多數菁英追求的目標。

202348d01.png

自覺運動

1963年5月18日,中央日報刊登了一篇投書《人情味與公德心》,作者是署名為狄仁華的美國留學生。在這篇文章中,他說在臺灣留學多年,深深感受到臺灣社會充滿人情味,但批評當時台灣的青年人自私,自利,冷漠,缺少公德心,考試作弊,不守秩序,買票不排隊等不良現象。這篇文章發表後,立即引起社會很大的反響。

5月20日台大校園出現許多大字報,寫著「不讓歷史評判我們是頹廢自私的一代!」,「不耍成為歷史的罪人!」。學生對狄文華文章的反應都覺得是莫大羞辱,慚愧,憤怒!

接著二天,中央日報大幅報導,標題為 <台大學生自覺的呼聲,我們不是頹廢自私的一代>,並以「提高公德心」為社論。台大校園內外及社會各層人士的熱烈嚮應,各大報社及電台紛紛支援。 

202348d04.png

新希望創刊

那年我自建中畢業,保送台大電機系就讀大一(次年轉入我的第一志願物理系),號召同住在新生南路三段86號「信義學舍」幾位台大同學包括李學叡(物理三),徐大麟(物理三),王憲治(物理三),高鷹(醫科一)及陳鎮國(外文),大家都深受這幾天發生的事件感動。經過熱烈討論,大家決定創辦「新希望雜誌」來長期地推動這個運動。我們六人立即展開活動,分工負責登記,募款,撰稿,出版等。名稱也很快就決定為「新希望雜誌」,家父劉行之是個書法家,「新希望雜誌」的題字是家父的手筆。

在短短的16天內,六月六日第一期「新希望雜誌」出版。在此我耍強調,那時段正值大學的期末考,我們為雜誌的出版,努力拚命和衝勁,現在回顧是難以想像的!

我因為曾擔任過「建中青年」的主編,就自然而然成為「新希望」的主編。但萬萬沒有想到,就這樣,日後我大學一半的時間都投入在「新希望雜誌」這一個課外活動。後耒參與的人多了,鄧維楨,王曉波,汪其楣分別接任過主編的工作。參與編輯撰文的還包括林孝信,袁家元,殷海光,何秀煌,張系國,曹亮吉,黃碧端,李學叡等人。

我在第一期「新希望雜誌」的社論撰文以「榮耀屬於中國」為題,呼籲「不要讓歷史批判我們是頹廢自私的一代」。自覺運動就在校園中自發性地展開了!

「新希望雜誌」創刊時打著「提高國民道德,恢復中華榮耀」為口號,獲得全國各校熱烈支持。新希望雜誌經過二年的經營,經費全靠小額捐助,及少數社會人士資援,從未拿過救國團任何補助。

但隨著新希望參與人數的增多,雜誌討論的範圍日趨廣泛深入。文章如:笫四期的「民主觀念的力量」(劉容生筆名中庸);第六期的社論「培養民主的性格」;第七期的社論「扛起科學與民主的大旗」,「我們應打破容忍與沈默」(何秀煌),「論儒」(張系國)。第七期<編者的話>這麼說:

「殷海光先生是台大最受歡迎的教授之一,從以前他寫的<我為什麼反共>,我們可以看出來殷先生是一位自由主義的鬥士。 殷教授的文章,在台灣也是句句警語,好久不在寫文章的殷教授,很熱心的為本刊寫了<論讀書初階>。我們以為一個運動員的持久,不在於其短暫的狂熱,而在持續的理性之光,我們也只有充實自己的學問,才能使「五二0自覺運動」在這代青年身上寫出他的輝煌。」

笫八期的「容忍與姑息」(王曉波),「羅素:我願生活的世界」(鄧維楨譯),「愛因斯坦:論自由」(劉君燦譯),及「羅素:自由或死亡」(許慶生譯)。最後一篇文章,因為羅素主張寧可與共產党和平相處,甚至妥協,但不願因核戰而導致人類的毀滅。後來成為反核戰的名言:「Rather Red than Die」。此文學校審核未准,但我們基於人道的考慮,還是決定將其發表。

新希望停刊

第八期於民國五十四年四月十日出版,四月卅日即收到訓導處的公文,勒令新希望停刊。公文稱:

「查新希望第八期所刋編輯委員包括各大專及一部分中學,超過本校規定範圍,不能列為本校學生社團,且該刊第八期稿件之發行不接受本校之指導,應即取消該刊登記。」

該文件之第一點是指,第八期新希望雜誌的發行已經遍及全國,各地的學校都有聯絡人。那期汪其楣(台大)擔任社長,發行總負貴人為施平義(台大),校本部負貴人為藍震坤(台大化工),其他校園負責人為:施平義(台大法學院),郭耀鵩(師大),高行疆(中國文化學院),袁士敬(中興大學校本部),姚文隆(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官褡宗(臺北醫學院),賴武清(佛光商專),劉水池(建中),郭繼生(高雄中學),謝文生(台中一中),黃樹藩(嘉義中學),張崇信(高雄醫學院),江祐男(基隆海專)及劉全生(美國加州大學)。事實上,所列的各校負責人只是負貴轉發「新希望雜誌」的工作。但這樣的組織架構,在當時大學的訓導處眼中,視為校際之間的串聯活動。在戒嚴年代,若非是上級主導,這種活動是不被允許的,這也種下了「新希望雜社」被勒令停刊的一個重要原因。

民國五十四年五月一日「新希望雜誌」被校方勒令停刊,經過整整二年減19天的校園自發性的自覺運動宣告結束。自覺運動開始是一個校園突發的事件,反映著那個時代,年青人的心情和長期壓抑著的苦悶。同時也反映著那一代年青人對社會的理想和盼望。自覺運動雖然沒有像「五四運動」那樣對社會造成持續性長期的影響。但它卻是國民政府遷台後,戒嚴時代第一次由大學知識份子發起,遍及到整個社會的一個社會啟蒙運動。

我要附帶一提的是,「新希望雜誌」停刊以後,我接到錢思亮校長辦公室召見我的通知,這是我大學四年裡唯一的一次有榮幸單獨給校長接見。當時他給我很多訓誡和忠告,詳細的內容我都不記得了,只有一句話至今我未曾忘記。他說:「停刊是最輕微的處分了,你甚至可以被學校開除的。」這句話60年後的今天,仍銘刻在心。

畢業後,我還是跟著大時代的潮流「去去去,去美國」,也去了美國。當時這一群人陸陸續續都也到了美國。但大家依然充滿了理想和熱情。那時候沒有電腦,沒有電子郵件,甚至全錄(Xerox) 的影印機都還不十分流行,海內外的這一群朋友繼續靠著手寫連環信<我們的信>的通訊方式,繼續保持著連繫。連環信的方式也從手寫紙本,再經過郵寄傳送,到手寫影印,進步到打字方式。

根據我手邊僅存的一份第四期的「我們的信」,出版於民國五十七年十月臺北市.結餘款為426元台幣。通訊錄上的名單有43人,多為在美國的留學生,其中多為台大理工科系。國內有十餘人包括鄧維楨(台大心理)、儲楓(台大數學)、 陳一川(東海哲學)、翁武忠(台大電機)、徐明達(台大化學)、黃碧端(台大政治)、張蕙元(台大)、孫隆基(台大歷史)等人。不少後來陸續出國,這些當時的菁英份子,後來在各自領域都有𠍇出的表現。 

202348d03.png

釣魚台運動、 科學月刊、 大學雜誌…

1971年,海外華人留學生爆發了<釣魚台運動>。 全美各地風起雲湧,我也去過紐約參加保釣遊行。結束後,回到學校冷靜思考,我面臨著兩個選擇:一個是專心讀書彌補我在大學時荒廢的學業; 另外一個是再次投入另外一個歷史性的運動。我選擇了前者走入了實驗室,專心從事科學研究。但是許多參加過自覺運動的夥伴,紛紛的又捲入到另一個歷史的洪流「 釣魚台運動」。這一批人包括林孝信,劉源俊,曹亮吉,李怡嚴等,後來開辦「科學月刊」,從事科學教育,為了理想奮鬥一輩子。也有一批人,去了聯合國,為了祖國的復興貢獻了一生。

總之,回想起來,那是一個偉大的時代,一個動亂的時代,一個充滿激情的時代。不論是<自覺運動>,<新希望>,<科學月刊>,<大學雜誌>,<釣魚台運動>,還有許許多多的其他刊物,其中不少人都曾經歷過自覺運動,或是日後的釣魚台運動。絕大數參加的人,都不是為自己,不為官,不為名,不為利。只是憑年輕人的一份熱情,一個理想,盡己之力,做一些認為當時該做的事,為了追求一個未來更好的社會,為子子孫孫創造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 .

中國青年自覺運動推行會

值得一提的是1963年下半年,當自覺運動推展的如火如塗的時候,全國各大中學校園及社會各階層熱烈回應,各大報社都以大幅篇幅報導自覺運動的新聞。因為自覺運動的初期是以提升社會的公德心,加強國民的愛國及民族情操。救國團認為民意可用,遂成立了「中國青年自覺運動推行會」(簡稱自覺會)。這是一個被救國團認可,出資輔助的團體。當時較活躍的學生如陳鎮國(台大),許席圖(政大代聯會總幹事)均加入了這一個組織,號召學生從事社會工作。但可惜這二位學生領䄂人物各有其不同的政冶理念,逐漸偏離了「自覺會」的初衷。後來陳鎮國以挪用公款之罪名,被台大開除學藉;許席圖則於1969年依<懲治叛亂條例>被捕入獄。

我個人因為在高中時曾被救國團選拔參加在陽明山舉辦的「第一屆全國青年代表大會」,為全臺北唯一的高中學生代表。雖然我一生未參加任何黨派活動,但一直受到救國團的信任和依重,維持良好關係。所以「新希望雜誌」雖於1965年5月被學校當局勒令停刊,但個人尚未受到任何處罸(除了得到錢思亮校長的破例召見外)。1967年我也得以順利出國留學。 

202348d02.png

自覺運動一甲子之後

如今、一甲子後,台灣歷經了民主的洗禮和政黨的輪替,如今民主的體制已經建立,但中華民族的情操,卻漸行漸遠。而中國大陸經過改革開放,勵精圖治,國家經濟突飛猛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但猛回頭看兩岸關係,導致新希望停刊的第八期新希望的那篇文章「羅素:自由或死亡」(許慶生譯),值得我們重新詳細地再審視一次;

「一九六○年代冷戰高峰,美俄競相發展核子武器,戰爭一旦爆發,核武的威力足以毀滅全人類。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寫了一篇有名的文章「人類的未來」,提出「如果在『讓共產黨統治』或是『人類因戰爭而毀滅』兩個選項擇其一的話,我寧願選擇接受共產黨統治」。

逕此「寧可赤化,不要死亡」(Better Red than Dead)成為冷戰期間反戰者有力 的口號。隨著冷戰結束、蘇聯解體、共產主義體質的改變,這句口號已逐漸成為歷史的詞彙。

沒想到半個世紀後,長期生活在和平繁榮台灣的人民,卻面臨類似的選擇-台灣的未來:赤化(自然或非自然的統一)或是死亡(武力或非武力的戰爭導致一方或雙方災難)?現代的戰爭何需戰場?現代的殺傷又何需炮火?

我最近重遊美國首都華盛頓,在林肯紀念碑前停留甚久,碑下刻劃林肯總統一生堅信的一句話:「美國聯邦的完整性是不容許任何一個州或邦聯來破壞;他會用盡任何的方法來保護聯邦的完整性。

美國南北戰爭死了六十二萬人(超過美軍在二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的總和),許多人都認為林肯是為了解放黑奴而打南北戰爭,事實上林肯是為了憲法所授予美國聯邦的不可分割性而宣戰。人道上,南北戰爭讓黑奴解放,林肯贏得後世景仰;戰爭雖讓南北雙方都付出慘痛代價,但最後的勝利維持美國的統一,而使得林肯成為美國最偉大的總統。…」(聯合報民意論壇, 2016年4月14日).

兩岸的未來

「新希望雜誌」創刊時打著「提高國民道德,恢復中華榮耀」為自覺運動的目標,獲得當時社會大眾熱烈支持。如今國民道德是否有全面的提昇值得探討。但可以確定的是「恢復中華民族的榮耀」已非當前政府,甚至人民所關心的議題。隨著國際政治環境的變化,中美關係的惡化,台灣的未來也充滿巨大的不確定性。

兩岸的和平基礎長期建立在雙方都接受的「九二共識」之上,事實上這個共識等於是承認「一個中國」不可分裂的基本內涵,大陸歷任領導人都堅持這個兩岸賴以維持和平共生的核心價值。台灣的歷屆領導人也都接受,直到蔡英文上任。

台灣的領導人每四年面臨一次改選,所以台灣島上二千三百萬人對「台灣的未來」每當政府改選,就面臨著一個不確定的選擇。新政府能否接受這個維持兩岸和平的核心價值,考驗著新領導人的智慧和勇氣。如果美國南北戰爭是一個歷史的借鏡,哲學大師羅素的話雖不合時代, 但大師悲天憫人的理性睿智及寬容的心胸,值得台灣新領導人參考不論是那個黨派。

202348d08.jpg

(左起)劉容生、王曉波、黃樹民、鄧維楨、黃默、何步正

********************
聯絡方式: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作者: 劉容生(臺灣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前副校長),「新希望雜誌」發起人暨主編,「建中青年」主編,工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暨光電所所長,臺灣光電協進會首席顧問暨常務理事,台大物理系傑出系友。美國光學學會會士,俄羅斯國際工程院院士。)
********************

參考資料:

1.「啟蒙,狂飊,反思一保釣運動四十年」謝小苓,劉容生,王智明主編,清華大學圖書館特藏組策畫整理,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ISBN 978-986-85667-4-3。(2010年11月出版)。

2. 臺灣科學社群40年風雲-記錄六十,七十年代理工知識份子與科學月刊」,林照真著,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ISBN 978-986-6301-03-2。(2010年I月1日初版)。


 

新大學文摘選《戰鼓擂 良雞叫》目錄

序 (一) 受苦、離散與新生 楊雨亭 8
序 (二) 台灣如何走出困局:台灣心、中華魂、世界夢 張文基 22
序 (三) 六十年來家國,鄉梓情懷不變 闗品方 26
「新希望雜誌」一甲子 -- 「自覺運動」與「新希望雜 誌」的反思 劉容生 32
大洋彼岸,兩位老人的哭泣…… 許金聲 41  
中國不再尊重美國 他們有理由這樣做 范湘濤 42
美國反智傳統的淵源 孫隆基 44
誰使美國更有悲劇性 張系國 46
從中期選擧看美國面臨的內外挑戰 張文基 48
沒有川普一世, 就有川普二世 何步正 50
美國夢為什麼式微? 周陽山 52  
中國復興後帶給人類的未來 朱雲漢 54  
【宋楚瑜與張俊宏對話錄】台灣從威權到民主:1988年1 月-1990年3月,沒有彩排的戲劇性演出 宋楚瑜、張俊宏、 楊雨亭 56
台灣與大陸 兩岸如何破冰? 許信良、張俊宏、 楊雨亭 62  
「傾聽兩岸心聲 交流世界大勢」城鄉改造環境保護基金會 黃晴琦 68
政治選擇都是價值的選擇—中美論壇與台灣智庫暨台灣師 生座談會紀錄 楊雨亭 76
「關心台灣,關心兩岸」人民最大黨座談會 許榮淑 82
一中兩憲(四)聯合共和國 黃光國 88
最佳定位 -- 台灣是全球非戰和平區 張亞中 90
中立台灣,解散軍隊 簡永松 92
誰是敵人 黃人傑 94
台灣與越南...領導人的一念之間 劉容生 95
兩岸促融促統體制建構芻議 汪明生 96
普京逆襲積重難返的美國 水秉和 98
美國左右兩極分化各自呈現的“幼稚病” 孫隆基 100
小羅伯特·甘迺迪 和 柯文哲:改變歴史的英雄?(下篇) 張文基 102
三黨總統參選人的核能政見 梁啟源 104
海峽兩岸應該簽署和平協議 陳復 106  
美中衝突下中國與台灣的抉擇 楊雨亭 108
徹底告別過去,迎接無限可能的台灣 張俊宏 110
言論自由及政治包容 施正鋒 112
 走出深綠的泥淖 石文傑 114
二二八受難者後代籲重審外省籍受難者案件 王顥中 116
國共談判是時候了 野草編輯部 118  
台灣開放黨禁與報禁的伏筆 邱立本 120
精神澎湃,只因革命尚未成功—《新大學》圓山開幕酒會 張俊宏 122
實現民主是台灣的歷史大事 -- 《新大學》圓山開幕酒會致詞 許信良 124
這樣的毅力、這樣的決心 -- 《新大學》圓山開幕酒會致詞 游盈隆 126
忘不了的風雨 忘不了的時代 黃榮村 128
《大學雜誌》《中國論壇》《夏潮論壇》 -- 《新大學》圓山開幕酒會致詞 施正鋒 130
 我為什麼編域外集 張系國 132
《老大學》曾做過什麼?《新大學》又想搞什麼? 習賢德 134
省思大學雜誌當年奮鬥的意義 新大學編輯委員 136
大學雜誌:對權力說真話 林深靖 138
新大學網站,再次黨外 何步正 140
大學雜誌,重現狂飊 何步正 142
自我殖民的雙語政策 黃光國 144
民進黨在浪費學子的時間 吳昆財 146
台獨課綱 侯友宜須直面 段心儀 148
世界戰亂之源:新保守主義 水秉和 150
為「大日本帝國」招魂 「台灣之塔」的媚日史觀 黃光國 152
保釣運動五十周年:源起、感想與展望 胡卜凱 154
保釣缺失的一頁 謝焯珩 156
貪,壞了事! -- 民進黨崩盤的起點 林深靖 158
變法改革的除弊三箭:正綱紀、簡政事、輕稅賦 張靜 160
市場社會主義與國家資本主義 周陽山 162
外省人的宿命與最後責任 楊雨亭 164
華人裡頭的“川粉”與“川癡” 孫隆基 166
從雅萬高鐵看投資印尼的機遇和挑戰 梁海明、馮達旋 168
中老鐵路為何不是高速鐵路? 梁海明、馮達旋 169
從文明衝突和融合的角度 論東亞防中聯盟的未來 張文基 170
搶救人權 為台灣而戰|曾群芳等案訪談紀錄 曾建元 172
港獨之石,可以攻玉 何步正 174
一九九〇年往訪蘇聯 何步正 176
台灣的社會主義左派路線 孫中曾 178
歸回的異鄉人 楊雨亭 180
在學術文化上建立自我 杜維明 182
〈新希望〉榮耀屬於中國 -- 這一代青年的呼聲 劉容生 184
站在二樓看母親 王學安 186
我的三十年 劉莞 188
我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經歷 許金聲 190
從小渡口走向大江大海 林文映 192
評拉子婦 顏元叔 194
中國和東盟十國的關係 塑造21世紀亞洲新紀元 關品方 196
思修文德,遠人來服:什麼是真正的「統一」 劉莞 198
香港人,將是和平聖火的傳接者! 甄燊港 200
從海鷗談起 許倬雲 202
盧寵茂帶領港深醫院開創新風氣 謝悅漢 204
坐牢爸爸與他的家人 楊雨亭 206
香港反送中 -- 父和子的戰場 何步正 208  
大破大立的司法、檢察及法治改革方案 張靜 210
香港,南蠻之地,浴火重生 何步正 212
「知中疑美」:台灣的中道 黃光國 214
香港的中國學生周報 何步正 216
死而後已的民主鬪士 徐復觀 218
紀念黃信介先生九十冥誕 張俊宏 220
李怡,脫左反左,將軍息戰 何步正 222
高思在雲 -- 朱雲漢 何步正 224
習賢德愛國愛黨 何步正 226
憶老友,王曉波 何步正 228  
鐵漢黃光國,反字當頭 何步正 230
美國霸權走向崩塌的兩座里程碑 水秉和 232
去美元化與本幣貿易 盛嘉麟 234
編者的話 -- 戰鼓擂,良雞叫 何步正 236  

202348e02.png

202348e03.png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