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轉載自海峽兩岸心學研究院。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18/12/27
學術為何不能跟生活結合,直接解答我們社會共同關注的重大議題?這不只是一般人會想問的問題,學者自己都在反省。有鑒於國內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長期與華人社會脫節,更常硬搬歐美社會的理論來解釋現象,不能回應生活與人心的真實需要,導致高等教育日漸萎縮。臺灣學術界有一群學者不斷反思這些問題,決定展開跨領域整合,號召人文與社會各不同科系的專家共計上百人組成「中華本土社會科學會」,11月3日在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宣佈成立,並由彰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王智弘教授當選理事長。
學會全體與會者在成立大會合影留念
智弘老師長年在發展與推動華人本土諮商心理學的學術發展、實務推廣與國際交流工作,對於這點尤其有著深刻的體會。他曾聽聞臺灣本土服裝品牌夏姿自許要使用西方縫紉技術,來做出華人文化特色服裝,不禁逐漸發現自己想做的正是心理諮商的本土化,因為受到王鎮華老師與黃光國教授的啟發,他深感要成為一個好的治療工作者,必須「修己以安人」,這讓他進而開始思索由華人社會科學實驗場域出發,發揮引領作用,著重華人本土社會科學的理論架構與在地實踐,根據華人社會的實況,來研究與推動相應的自主學術。
臺灣已經有這麼大量的學會,為什麼還需要特別成立中華本土社會科學會呢?智弘老師告訴大家:「學會並不是只想當個創造學術資源的單位,更希望能讓老中青不同世代的學者透過這個平臺,獲得對話與合作的機會,大家攜手合作,共同擘畫學術的未來。」因此,這個學會最殊勝的特色就是平等精神。擔任學會榮譽理事長的黃光國教授就表示:「希望大家開創出認真論辯問題的『學統』,不再用人情與面子在學術上黨同伐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擺脫華人社會論資排輩談學問的陋習,真正實事求是,建構出華人社會自主的學術系統。」
智弘老師特別跟大家澄清一點,學會並不是專門只討論本土議題而已,更精確來說,全球化即是本土化,各國社會都應該針對自身社會的問題,從文化心理的角度出發,尋求理論與實踐的突破。他說:「我們身在臺灣的華人何其有幸,立足在大陸與海洋的交界,既能繼承源遠流傳的中華文化,又能迎接開放多元的西方文化,在這中西文明匯粹之地,我們宜積極開展『中西會通』。」他特別指出大家應當拿儒釋道思想共同關注的「自性」作為本土社會科學的核心內涵,基於自身文化脈絡來對應思考,展開溝通與交流,最終發展全球本土社會科學。
學會王智弘理事長與陳複副理事長當選合影留念
臺灣社會自戰後七十年來,家庭關係正面臨各種難解的問題,倫理失序的現象層出不窮滋生,「本土」的「本」是指文化傳統,「土」是指在地生活,社會科學應該要整合這兩者,將外來的社會科學理論與技術,從在地化的角度來修正,使得其適用於本地的人,這是西學引入的本土化;更要結合華人的文化傳統與在地生活,發展出中西合璧的本土化。智弘老師常喜歡引用王大閎建築師對如何蓋國父紀念館殫精竭慮構思,最終得出「創造有革命性的新中國建築」的結論,來說明華人本土社會科學正應該踏上這樣一條路!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