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轉載自 海峽兩岸心學研究院|心學復興。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文 | 陳復
又是新一學年度開學的日子。經歷過度日如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學生在上學期的學習與生活都被嚴重打亂了,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有很多國家存在極其嚴重的災情,染疫與病亡人數都在持續攀高,我們生活在台灣何其有幸,不論你是本地生或外籍生,大家都能重新相會在校園裡,不只採取各類遠距教學,更能通過實體見面來展開學習,相信經歷過不能如常學習的焦慮甚至痛苦,各位同學更會珍惜自己來校園學習的機緣,不再浪擲青春與虛度光陰。
大家應該會發現:這些年來,大學已經逐漸破除專業知識的象牙塔,強調產學合作與學用合一,更已逐漸跨出各科系的壁壘,強調學生本位的適性教學,鼓勵同學從事跨域整合的探索,在生活中汲取經驗知識,發展出自己的特色與專長。因此,各位同學來念大學,不只需要認真學習自己科系的專業知識,更應該放棄過去常有人會把通識教育視作「營養學分」的錯誤想法,認真探索各學術領域的基礎知識,從中培養自己跨領域的素養。
陳復教授在東華大學留影圖| 陳復教授臉書
通識教育常有些中文與英文的基礎要求,這些課程很容易被同學輕視,殊不知如果你只懂得專業知識,卻不知該如何寫一篇文章來表達觀點,導致報告或論文滿篇錯字甚至邏輯不通;或者,當你無法與來自各國的同學自由交流你對自己社會的認識,這肯定會讓人生髮展受到相當嚴重的侷限。由於當前知識正在快速發展與變化,新知識很快就會過期成冷知識,如果能結合通識教育不同領域中的觀點與技能,將其碰撞出專屬於你的嶄新創意,更能奠立未來職場工作的利基。
現在的環境何其險峻,我們有幸來大學求知,更要懂得傾聽別人的聲音,不僅不要有著貢高我慢來劃地自限,更要培育生命遼闊的視野與格局,這就需要有「歸零」的態度,意即「不要常覺得自己已經知道什麼,更要常反省自己尚未知道什麼」,如海綿般擴充知識的含金量,從對話中凝聚出精確可落實的觀點,這種「煉金術」的養成,固然需要你跟老師與同學認真的探討問題,更需要你自己願意展開社會實踐,最終才能知道這些學習到底能發揮如何的效益。
大學生不見得都要做個古典意義的知識分子,但應該主動積極將你學會的知識與技能貢獻給社會大眾,帶動生活環境的永續發展,你可常參與學校公佈的各種服務學習,不論是到偏鄉面向孩子展開補救教學或跟長者從事於數位教學;再不然就到社會福利機構、特殊教育學校跟各類有障礙無法全然自理者共同工作,都能讓你發現大學生已獲得社會相當豐富的資源,更應該對社會有著責任感,懂得如何付出,來回報社會對你的栽培,這是筆者對全台灣大學生的開學期許。
編輯:張辰 審核:曲龍龍
聯合報西元2020年9月14日A12民意論壇 圖| 聯合報電子版
本週精選
|
作者 | 陳復 現任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主任。臺灣清華大學歷史學博士,海峽兩岸心理諮詢協會創會理事長,曾任臺灣宜蘭大學博雅教育中心主任兼生命教育研究室召集人、教育部高中生命教育學科中心諮詢委員,致力於宣導心學復興中華文化。 |
從心學義理到現代整合
從傳統到當代 從東亞到歐美
從生命教育到心理諮詢
在觀念與實務探索中 展示生命完整性
呈現新世紀最精湛的心學
關注我們
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系經由臺灣心學知名學者陳復教授的宣導,由心學支持者共同設立,首任院長為劉莞博士,並由晉城知行書院山長張辰擔任副院長兼執行長。陳復教授在海峽兩岸推動心學教育二十餘年,無數青年學子因此受益,後由心學發展出心學心理學,並由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主辦智慧諮詢師系列演講課,著重邀請臺灣思源學派學者群擔任師資,由晉城知行書院承辦與晉城孔莊書院協辦。歡迎認同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的同仁關注公眾號和網站,加入我們的微信群,並惠賜相關議題稿件,我們將擇優發佈,來稿請寄郵箱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