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轉載自 海峽兩岸心學研究院|心學復興。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文 | 陳復
華人社會長期面臨著學術殖民的困境,意即我們的社會科學只是橫向移植來自西洋文化的理論來解釋自己的社會,一直沒有徹底面對自身的儒釋道傳統架構相應的理論,更沒有針對社會現象提出脈絡相應的詮釋,尤其社會科學各領域自行其事的發展,沒有展開跨領域的對話與整合,更使得社會科學的整體發展呈現停滯的僵局。有鑑於此,國內七十餘名學人在黃光國教授的倡導下,兩年前攜手成立中華本土社會科學會,並選出黃光國教授擔任榮譽理事長、王智弘教授擔任理事長、陳復教授擔任副理事長與夏允中教授擔任秘書長,希望從中西會通與儒佛會通的角度,架構出能真實面對與解決社會問題的本土社會科學。
經過兩年的快速發展,中華本土社會科學會已日漸茁壯,大家深感台灣過去二十年來,有賴於幾位大師級學人孜孜不倦在各領域辛苦耕耘,使得華人本土社會科學在學會成立前早已累積出厚實的基礎,學會理監事幾經討論,希望能選出幾位已過世十五年內的大師級學人,其著作等身且人格高尚,享譽海內外,終生學術成績已能完整評斷,足資後繼學者效法,學會特頒贈「思源學者」的崇高榮譽,由其家屬或弟子來接受頒獎,藉此表達學會對其有著「飲水思源」的心意,並惕勵青壯學者能「繼往開來」,經由遴選委員會做資格審查,後由理監事聯席會議投票,經全體理監事同意後,授予思源學者榮銜。
華人本土社會科學社群學者在台灣中山大學西灣學院合影留念(左八為陳復教授)
首屆思源學者的名單計有六人,依出生年月的先後排列如下:韋政通(1927-2018)、張春興(1927-2014)、胡佛(1932-2018)、楊國樞(1932-2018)、王鎮華(1946—2020)與余德慧(1951-2012)。這裡並簡單介紹生平事略。韋政通教授係自學有成的思想家,曾任聯合報系《中國論壇半月刊》編輯委員會召集人,曾著作近百萬字的《中國思想史》。張春興教授曾任台師大教育心理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台師大終身職名譽教授及博士生導師、美國普渡大學客座教授,一生勤奮講學且著作等身,主要出版書籍包括《張氏心理學辭典》等三十八種。韋政通教授與與張春興教授兩人都是論政而不參政的典範人物。
胡佛教授系中央研究院院士,擔任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他對台灣政治改革與民主轉型曾發揮極為關鍵的作用,曾任《思與言》雜誌的主要發起人,號召資深學者成立「中流文教基金會」,積極展開兩岸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頂尖學者的對話,共同探索中國人在二十一世紀的地位,認識中華文明對促進人類可持續性發展的時代新意。楊國樞教授同樣系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中研院副院長,號召學者成立澄社並擔任首屆社長,他是華人本土心理學之父,畢生關注人格心理學與社會心理學的研究,他認為華人心理學研究的盲點在於全盤套用西方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積極倡導貼進華人社會文化特徵的本土心理學。
王鎮華教授早年在大學任教十三年,他毅然放棄大學教職,自己獨立創辦德簡書院,著重中道今來的體證,主張「主/體/心/台/位/文」六大區塊的《易經》體系,誓做一個謀道不謀食的君子,傳承中華文化的天命。余德慧教授先後任教於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與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跟楊國樞教授在台大開設台灣第一門生死學課程,曾任《張老師月刊》總編輯,長期關注詮釋現象心理學、生死學、臨床諮商與宗教現象學等前瞻性議題。這六位大師級學人呈現的門徑各有不同,然而其典型在夙昔,都是值得我們傾慕與效法的思源學者,其風范永志於後世學者的心中。
圖片來源:陳復教授提供 | 編輯:張辰 | 審核:曲龍龍
|
作者 | 陳復 現任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主任。臺灣清華大學歷史學博士,海峽兩岸心理諮詢協會創會理事長,曾任臺灣宜蘭大學博雅教育中心主任兼生命教育研究室召集人、教育部高中生命教育學科中心諮詢委員,致力於宣導心學復興中華文化。 |
從心學義理到現代整合
從傳統到當代 從東亞到歐美
從生命教育到心理諮詢
在觀念與實務探索中 展示生命完整性
呈現新世紀最精湛的心學
關注我們
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系經由臺灣心學知名學者陳復教授的宣導,由心學支持者共同設立,首任院長為劉莞博士,並由晉城知行書院山長張辰擔任副院長兼執行長。陳復教授在海峽兩岸推動心學教育二十餘年,無數青年學子因此受益,後由心學發展出心學心理學,並由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主辦智慧諮詢師系列演講課,著重邀請臺灣思源學派學者群擔任師資,由晉城知行書院承辦與晉城孔莊書院協辦。歡迎認同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的同仁關注公眾號和網站,加入我們的微信群,並惠賜相關議題稿件,我們將擇優發佈,來稿請寄郵箱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