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轉載自 中時新聞網。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1/5/10
文 | 龍城飛,原名楊雨亭,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
前言 :前文〈五之六〉刊出後關於筆者所詢「劉光霽所長為何上任後即越級提升張憲義?」原中科院核研所一位資深同仁向筆者表示:「起初單線指揮領導是蔣介石總統/蔣經國總統、唐君鉑將軍(陸軍)、核研所錢積彭所長(空軍),其中唐將軍是核武研發承上啟下的執行者。之後,在葉昌桐將軍(海軍)(國防部計劃次長)策劃下,成立另一單線指揮領導:蔣經國總統、郝柏村參謀總長、葉昌桐將軍(海軍)到核研所劉光霽所長(海軍),葉昌桐將軍替代唐將軍,成為承上啟下的執行者。基於政治平衡考慮,劉光霽所長建議由張憲義(陸軍)提升為副所長。」另一核研所資深同仁表示:「劉光霽所長的專業不是核能工程,有一同事向他建議升張憲義為副所長,以補足劉光霽的不足。這位同事後來移民了北美。」賀立維博士的看法,暗示背後可能有美國方面的因素。現在欲釐清此事,需要閱讀當年中科院內部的人事簽呈,這份公文不是被銷毀了,就是列為機密,或者獲取解密的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相關資料,皆不易索取。因此,筆者建議此事暫時告一段落。
前中科院資深研究員劉錫輝先生認為「推薦中時編輯『中科院篳路藍縷』,讓國人了解他們的工作,是一個很好的概念。中科院人才濟濟,都是埋頭苦幹的類型。據我所知,只有許樹恩博士(曾任材料研發中心主任)出版一本書,書名不記得了。」
另,有同仁反應,關於果芸晉升上將事。此事筆者略知一二,記憶當年以特簽方式由中將占戰略顧問缺晉升上將者還有孔令晟,後由李登輝總統核准。果芸先生曾告知筆者,他自駐美採購團團長職返國後,參謀總長郝柏村訊問他工作上的選擇,第一是聯勤總司令,第二是中科院院長,第三是回任資策會執行長,第一、第二的選擇都是上將缺,果芸選擇了資策會,因為他在美國期間,觀察到時代的走向,電腦軟體與網路將大幅改變人類的生活機能,如果繼續於軍事機構服務,果芸感到對於國家的貢獻有限,因此他選擇了資策會。郝柏村認為果芸在駐美採購團長任內貢獻卓著,行事清廉公正,乃報准李登輝總統,晉升果芸為上將,然後至資策會任執行長。果芸公子告訴筆者,他在美國找工作時,他的父親給他一長串公司名單,不准他去工作,以免美國人利用果公子從事相關軍事買賣。然而上將是終身職,榮耀無比,不少人確實對於果芸晉升上將事感到不滿,筆者在資策會服務期間,就遇過幾次相關軍方高級長官對此表示意見,其中一位的位階還是中將。郝柏村行事頗為獨斷,只要他認為是正確的,就果決執行,有時候也可以說是一意孤行,所以批評他的人不在少數,後來他和性格剛硬的李登輝二人迭有磨擦,也不是意外之事,而演變為外省人和本省人以及統獨之間的衝突,其實不是歷史之必然。如果讀者閱讀聯勤總司令溫哈熊上將的回憶錄,就可以看到溫哈熊對於郝柏村有些地方的處事風格極為不滿。不過,郝柏村一向是我行我素,這也是造成他一生在亂世中能夠脫穎而出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國人是做不到這一點的,有些人一被批評就沒齒難忘,甚至挾怨報復,格局太小。郝柏村先生是筆者祖籍蘇北老鄉長,所以筆者亦感與有榮焉。
筆者在嘗試寫作有關張憲義事件的過程中,有朋友詢問是否計畫出版,筆者告之是「逐資料而作」,沒有足夠的資料,自然寫不下去。而且回顧之前所發表連載文章,其中部分或有一些新意,然整體性與深度不足,也沒有解決比較重要的問題,因此目前還沒有可供出版的價值。而未來如果有機會做一個包括張憲義本人以及美國中央情報局相關人員訪談的紀錄片是有意義的。筆者甚至認為張憲義本人對於「張憲義事件」亦不夠清楚,他是當事人,其實也是半個局外人。他在陳儀深教授的訪問錄中指出美政府1988年初要求對於核研所相關設施的拆毀,主要目的是欲提升李登輝,壓低郝柏村,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條線索。也就是說「張憲義事件」的政治意義遠大於技術意義。筆者的寫作如果有一些貢獻,其中一點在於強調張憲義的這個觀點,應該是美政府的真實目的。就這一點而論,可以說張憲義事件中「叛逃」的意義是不同的,如他自己所說,他是背叛了郝柏村,並沒有背叛國家,甚至於是幫助了李登輝,又使台灣免於核戰的危險,當然這是他為自己的辯解,但是筆者認為他有為自己向歷史申辯的權利。過去的33年來,張憲義的心理與心情一直捲在這裡面起伏,盼望得到比較公允的歷史評價,更希望能夠回到台灣探視老家與鄉親。事實上,近年來否定他的反而多是一些深綠的政治人物,認為如果台灣有核武,今天和中共對峙,不會這麼吃力。
今年(2021)4月甫出版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東亞館藏部主任林孝庭著作的《蔣經國的台灣時代》書中,有一節關於台灣核武研發計劃與張憲義事件的說明(頁131-144),其內容引用不少美方資料,然大體上不脫筆者這段時間之敘述,而關於張憲義論美方安排其叛逃目的為降低郝柏村影響力部分則毫無涉及,可能林孝庭並不採信張憲義的說法,而筆者認為張憲義的說法是可信的。這是筆者論述和林孝庭著作中顯著的差別。
張憲義事件是我們過去的時代中牽涉很長、很深、很廣的一非常獨特的件事,筆者在發表系列文章的過程中,感受到一些讀者與朋友們的反應,反映出今天的中華民國和台灣仍然處在相關的風暴之中,由是也看見許多人(包括筆者)對於反美、親美、反中、傾中的複雜與混合的情緒。民國三十八年(1949)以後,台灣這艘舟所背負的人們,在美國和中國的浪濤沖擊下,會走向何處,一直是一個風險性與趣味性極高的謎題。張憲義事件帶給我們一個很好的經由顯微鏡與望遠鏡觀察的視窗,而郝柏村的總長日記提供了筆者目前為止我方最好的觀察與對照的立足點。
民國58年,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建設完成三所建築物。(取自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官網)
“本文”
以下資料摘自郝柏村的《八年參謀總長日記》,(天下遠見出版,2000年),筆者在每一條相關日記記載後,做出自己的意見。前文〈五之九〉,敘述至1985年10月8日。
1985年大事記(續)
7月8日,主持中正理工學院七十四年畢業典禮,中正教育方向經余三年來導正,已有顯著改善,兵器系統中心原顧慮招生來源困難全非事實,事實證明招生素質滿意。其教授內容,余指示務必延攬世界一流,而不受現待遇限制。(郝柏村一直期望中正理工學院成為中華民國學習與培養武器與裝備研製人才的一所學院,四十年來的效果如何,值得了解-筆者按)
7月11日,下午六時與防空評估小組領隊Ross及副領隊Jameson談話,就我防空戰略不利態勢及防空戰略構想交換意見。另於晚宴中再強調:中美共同的政治理想和立國精神,是百年來、尤其是二次大戰以來合作的基礎,雖然現在關係改變,但基礎並未改變,且在維護自由民主及世界和平的奮鬥中益見其重要。此次評估重要結論之一,三年後我戰機的缺裝與空檔填補問題,美方有兩種性意見,一為售F20,一為繼續生產F5E,美政府尤其是國務院必然傾向後者,我在政策上寧可信其有忍受空檔缺裝,而不能不再生產落伍的F5E。(郝柏村指出中華民國和美國之間的歷史與價值觀基礎,即共同維護自由民主及世界和平,這一點,筆者認為對於能夠長期維護台灣和美國的密切關係,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近年來一方面中共所執政的中國在物質與軍事方面的水平大幅提高,美國開始反中,拉攏台灣,兩岸關係開始複雜與難解,一方面民進黨與台獨人士在歷史觀與價值觀上試圖否定中華民國與國民黨的意義,使得台灣社會中的衝突性非常之大。至於F5E是落伍的戰機,這是當時我國空軍早已提出的看法,前些時間發生的F5E事件說明了中華民國在購買美國先進戰機上的問題,其中之一就是美國繼續生產F5E的成本最低,利潤最高,而且使得台灣空軍對於中國大陸不具足夠的攻擊力,中共方面則雖不滿意但可接受,台灣像花費鉅額經費購買了半截武士刀,比劃有用,防身則未必-筆者按)
7月18日,主持中科院工作檢討會,講話要點:一、中科院成立十六年來從一無所有以至今日規模大奠,係過去正確決策、歷任院長之領導與全體同仁之努力所獲致之成就。僅代表總統對全院同仁表示出嘉許與慰勉。吾人所訂各項研發計畫,據美專家評估多謂進度快,因我研發人員較美國人勤奮,常能不眠不休,因之可將時程縮短。今後研發要求從模仿到創新、從突破到超越。(欲在武器與裝備研製上從模仿到創新、從突破到超越,需要大量的財務支出以及實際的需要,台灣不具有這樣的條件。筆者當年服務的資策會情況亦然。顯示出郝柏村、果芸那一代人的胸襟與格局是整個中國的,但是他們身處於一個中國邊陲的小島上,如鵬鳥築巢於海上礁石,振翅難飛,下一代成長受限環境之跼促,大家在巨浪拍打下,免於沉沒海底已屬萬幸,可以說是我們共同的悲劇性命運-筆者按)
7月19日,中科院工作檢討會閉幕講話要點:二、近三年來中科院的重大轉變:1.七十一年十月中科院改隸參謀本部。2.七十一年十一月本人兼任院長,黃總顧問代理院務,確立了研發整體目標,期達到世界第一流水準。四、調整機構,航發中心與中科院合併,飛彈製造中心成立。六、成立政戰部。(中科院改隸參謀本部,由參謀總長領導,筆者認為是當時時空的需要,實際上應編制在國防部下較宜。近年來又改制為財團法人,似要求「自謀生路」,不論中科院日後的命運如何,已不可能再創蔣經國、郝柏村時代的榮景-筆者按)
7月26日,果芸報告,美國國防部長副助理部長凱利澄清美國對中共軍售問題:美與中共軍事合作已因蘇俄威脅減輕而逐漸冷卻,在武器供售方面進展緩慢。下列情況,將使售中共武器減少或停止:1.中共改變和平統一台灣政策。2.中、俄和好。(美國對中共的立場與態度完全是戰略性利用,由於美國立國精神與共產黨的價值觀差異太大,當中共的實力在美國1980年以後30年的科技與經濟政策提攜下,羽翼已豐時,轉變為一個強勁的對手,美國的警覺與改變太晚、也太激烈,顯示出美國人容易自大與衝動性格的弱點-筆者按)
8月2日,錢積彭博士來見,談及他眼部癌腫切除情況,不需要再治療,余甚以為慰。他現任中科院評估委員會第一委員,認為評估工作已產生顯著效果。談及核研所工作,他認為以核研所年度經費仍以研製核子動力潛艇為主計畫較宜。(近40年前,錢積彭先生即有國造核子動力潛艇的想法,是很有遠見的,格局亦大,惜乎時不我與。關於中華民國的潛艇建造過程,《蔣經國的台灣時代》中有簡略的說明(頁127-128),1960年代蔣介石即開始嘗試籌建潛艇部隊,但是一直沒有辦法自製,最後仍然受限於美國。從這一點來看,未來台灣必須和大陸統一於一個良好的制度設計之下,中國人之間不必為了內爭而浪費時間、金錢去重複製造武器,我們與年輕一代也才有無限的空間可以發展。但是筆者認為共產黨的基本價值觀不改變或改善,良好的制度設計是不容易的,勉強統一,亦無法持久,如香港的情況,所以此事只有延遲下去。然而,當中華民國日益台灣化以後,台灣人不再具有中國偉大、寬廣的視域,台灣永遠只能成為美日聯盟下的一個經濟側翼,甚至是對付中國的一個尖兵,那麼,台灣的地位和殖民地有何不同?-筆者按)(待續)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