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亭

與陳立家先生短暫相處的回憶

♦ 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1/4/12

文 | 楊雨亭,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

陳立家先生於2022年4月5日過世,新大學網路雜誌總編輯何步正先生,希望我能夠為陳立家先生寫一篇回憶性的文章。

202216j01.jpg

我和陳立家先生相處的時間很短,主要的緣由是2018年2、3月間,何步正先生受到美國加州洛杉磯中美論壇社的要求,希望在他們來台訪問時,有機會和台灣政治立場偏獨的朋友們見面會談。我聯絡曾建元教授,安排了2018年4月1日在新台灣國策智庫和凱達格蘭基金會合署辦公的會議室進行討論會。當日會議的主持人為凱達格蘭基金會策略執行長張人傑博士和曾建元教授,何步正和我配合主持。獨派學者為陳俐甫教授以及曾建元教授邀請來與會的四位朋友,其中有三位年輕學生。「中美論壇社2018年台海兩岸訪問團」團員為社長張文基、陳立家、陳立家夫人、高志雲諸等先生,佟秉宇、張一飛當天有事未能參加。 

我和陳立家先生們見面共有三次,第一次,2018年3月31日,星期六下午,預備次日中美論壇社和綠營朋友們見面前,我對他們進行了一次「行前教育」,希望大家第一次見面,不要過度批評地方,多聽聽他們的看法,我發現這些立場「偏紅」的幾位老先生們態度平和,非常樂於配合。第二次,4月1日,星期日上午,我們在台北民權東路上凱達格蘭基金會的會議室中,彼此交流,並且討論有關於兩岸的問題與世界局勢。第三次,4月22日,中美論壇社結束台灣三個星期之旅,準備去中國大陸繼續訪問前,在台大校友會館,召開「傾聼兩岸心聲,交流世界大勢」座談會。這兩次的談話會(4月1日、22日),我在新大學網路雜誌編輯劉小文女士準備的會談稿上,整理出一篇文章,在新大學網路雜誌上刊登。 

我依過去中美論壇社提供的資料,說明陳立家先生的生平。陳先生1960年代畢業於台大電機系,來美留學,於電子通訊及電子物理領域深入研究,曾在AT&T、IBM工作多年。1978年通過美國國務院考選,接受培訓,成為國務院的中英文口譯的高級翻譯。1979年中國領導人鄧小平訪問美國以及隨後中國能源、財政和金融等高級代表團訪美的翻譯工作,都有陳立家先生的全程參與。由於這些工作經驗,美國西方石油公司聘任陳立家先生為副總裁,負責對華業務。在此期間,西方石油公司和中國開展了在石油、煤炭、化工、農業多方面的合作。其中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由中美合資生產。陳立家先生多年和中美政府的高層工作和接觸,以及在美國能源企業擔任高層,對於中美關係以及國際局勢,有其獨特的觀點。 

筆者將2018年4月1日陳立家先生在凱達格蘭基金會會議室中的講話重點抄錄如下: 

首先,何步正和楊雨亭這次安排的第一砲就打得很響,能夠和各位見面接觸,他們居功匪淺。昨天,楊先生還給我上了兩個鐘頭的課,為今天和大家的見面做心理上的準備。剛才,張文基比較嚴肅的講世界大勢,那我現在提供一個小的點心。我前兩天看了一個報導,大家都知道紐約時報有一個專欄作家叫Thomas Friedman,他寫了一本很有名的書叫The World is Flat,分析世界的趨勢。陳水扁看了以後說:世界是扁的;薄希來看了以後說:這個世界是薄的;後來,習近平說:不對,世界是平的,不是那麼平的話,至少是近平的;最厲害的是蔡英文,她說:The world is flat,是英文的。所以吃了一個大菜以後,給各位一個小點心。 

George Kennan(肯楠,美國駐蘇大使-筆者註)是美國講冷戰的大師。有一個傳記學者要發表肯楠的思想,肯楠說:「我可以和盤說出我的想法,但是這本書要在我死了以後才能發表。」沒想到肯楠活了100多歲。所以這本書到2005才出版,立即就得到了普利茲獎。期間一個中國記者去訪問肯楠:「你說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的局勢是冷戰的局面,你覺得現在還是這樣嗎?」肯楠說:「冷戰就是有兩個很大的超級強國互相對抗,對抗的根由是因為意識型態不一樣,一個是自由民主,一個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問:「現在還是不是這個局面?」肯楠說:「不是,蘇聯垮了以後,就變成美國獨霸,獨領風騷一、二十年之久。過了之後獨霸的局面也不存在,就變成幾個強國在博奕,有美國、中國、俄國,歐盟、日本(日本還落後很遠),這五大勢力現在打的不是意識型態,打的是權力的平衡。所以現在又回到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的局面,不是以意識型態來對抗,而是誰的力量大,誰就有話語權。這五個強國在那裡鬥,鹿死誰手還不知道。」 

我(陳立家)認為台灣不在這五個之內,連十個都算不上,台灣究竟要怎麼選擇?剛才張文基教授提到不要做棋子,要做幾個大國、強國之間的潤滑劑。無論從軍事、政治或者是經濟的力量來講,台灣的發言權愈來愈小。但是,有一個力量我覺得是很大的,而且這是台灣很特別的力量,就是道德和文化的力量。這個道德和文化的力量為什麼和中國在談可以佔上先風,甚至於有領導的地位?很多大陸人到國外旅遊,但是最想來的是台灣,為什麼會這麼嚮往?到了台灣之後,他不光是遊山玩水。來到台灣旅行寫所的遊記,裡面寫的多是台灣的人情味,人和人之間的關心,樂於彼此幫助,這些東西在大陸都丟掉了。文革的那段時間丟掉了,他們對這樣的東西很嚮往。來台灣看社會秩序,有兩個鮮明的對照,一個就是政治討論打駡得一踏胡塗,吵得天都翻了;但是,社會秩序好得不得了,沒有人爭先恐後,博愛座沒有人去搶著坐。這些在大陸都看不見,所以他覺得這個是一個味道,也就是說禮失求諸野。台灣這個在中國外面的一個島,完整的保留了中華文化,他嚮往的是這個,文化大革命的破壞太厲害了。這個道德高點,就算你被他們佔領了,就算你被他們武統了,你對他們還是啟精神教育的作用,因為你站在道德的高點。有些到這裡來的人看台灣的電視,最喜歡看的是政黨選舉的宣傳,覺得很新奇,為什麼他們沒有這些東西?所以,我覺得不要怕,就算被統一了,你的道德還是領先於他,你還是對他有很大的影響力。所以,他把你的城佔了,你把他的心佔了。」

202216j02.jpeg

202216j03.jpg

以上,是我留下少數陳立家先生的講話文字。現在回頭再閱讀他的發言,我非常的感動,不知道當時為什麼沒有友善地回應?之後的四年中,我也沒想到應該和他繼續聯繫。陳立家先生開場講的「一個小點心」,是有一點冷的笑話,事後來看,就覺得有趣。陳立家先生對台灣的看法,超越了現實的政治鬥爭,具有重要的意義。道德和文化,是人類在不斷彼此征戰殺伐的歷史中,得以拯救自己並且繼續生存與發展的最主要力量。其他,關於誰是主席、誰是執政者、誰有多少財富,都會過去。雖然如此,台灣並不能因為賦有這樣重要的性質,就能免於親美,中共也不可能由於珍惜台灣的特殊價值而放棄武統。兩岸未來的風險仍高。但是陳立家先生表達出來的誠摯與善意,在比較親向中國大陸立場的中美論壇社中,是很值得一記的。

後來此事的意義重大,超過筆者的想像。前總統府副秘書長、中華民國駐梵諦岡大使戴瑞明看過會談紀錄後,多次邀約,在和平東路上喝咖啡,讚揚筆者說:「馬英九和蔡英文該做而沒有做的,不同政治立場與族群之間的溝通,你們做到了,真是不容易!」事實上,筆者相當驚訝戴瑞明先生會這樣說,因為他平常在公開的言論還是相當的傳統國民黨式的。而「你們做到了」,「你們」是包括了當日與會所有人共同的努力與貢獻。 

2018年4月1日在凱達格蘭基金會會議室中進行的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族群、不同年齡層(會議中,中美論壇社成員和年輕學生之間年齡差,最大接近半個世紀)之間的誠懇對話,以及交流過程中開始產生的恍然如此的溫潤感,筆者認為極為珍貴,而且相信對於參與者此後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原來想像中的「敵人」居然並不是「牛鬼蛇神」,而都溫和文雅,有他們自己成長的經歷與願望。這次討論會良好的結果,以及戴瑞明大使的鼓勵,讓我認識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可惜,在我們身處的環境中,習慣性地,認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筆者常常反思,像2018年4月的多元政治認同討論會在凱達格蘭基金會會議室中進行,為什麼不能在國民黨的會議室、在共產黨的會議室中進行?甚至在香港、在海外,華人是不是應該慢慢地開始尋求彼此之間的和解(reconciliation)? 

近年來兩岸三地以及台灣社會內部的狀況,外表看來困難重重,形同破裂,其實大多數人希望和平相處,畏懼戰爭,統獨應該是大家可以坐下來慢慢談的。主要的問題是長期以來藍綠紅的政治與輿論攻防,以及美國政府的強勢介入,形成了兩岸關係惡化、台灣社會藍綠對立。事實上,中國人以及台灣人、香港人之間普遍缺乏友善溝通的機會,而絕大多數的民眾是盲從而不可能自覺的。多年以來,筆者在學習歷史與從事歷史寫作過程中,日益察覺到,文學藝術與社會學科的最終功能(ultimate function),必須將人類在不斷相互仇恨的積怨與痛苦中,警醒過來,回到人之所以為人的原初良善與互信的狀態。 

1978年,陳立家先生以一個科技人員,轉型至美國國務院的中英文口譯工作,是他人生重大轉變。當時美國政府與中華民國斷交,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1979年中國領導人鄧小平訪問美國,陳立家先生全程參與翻譯。可以說,1978年以後陳立家先生的政治立場明顯轉向中國大陸。說明在1949年前出生於中國大陸而後隨父母到台灣的外省第二代,去美國後,經歷保釣運動,改變認同的人不在少數,由此開始對原生祖國與同胞產生了發自內心的關注,中美論壇社的主要成員基本如此,雖然和我採取的看法與途徑稍有不同。陳立家先生的心路歷程,我非常希望有機會了解,可惜他已過世。我們認識後,四年中,他也從未主動聯絡我。 

我相信,政治認同的不同,使我們被一道無形的網羅遮蔽,彼此不能成為親密的朋友,並且不能共同為一個更高的目標努力,相對於美國人、英國人、許多歐洲國家、以及猶太人、日本人等,他們內部縱使意見不一,然基本可以團結一心,建設國家,而我們中華民族則長期陷入四分五裂的狀態,今後仍看不出有可以改善的機會,真是深刻的悲哀! 

在紀念與懷念陳立家先生時,重新閱讀他當時的話語,他溫和地表達出他期待有一個統一的中國,使得中華民族可以重新出發。由此我感到惋惜與反醒,自己沒有及早認識與珍惜彼此原本可以建立的友誼。主要的問題在於我自己內心難以去除的遮蔽,這個遮蔽有主客觀的因素,主觀方面是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養成的心理素質不良的部分所致,其實這是我們大家都有的情形,造成了我們在思維與觀點上的極化與對立現象(polarization)。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5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