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以十萬計的越南新娘牽起越南與中華的奇緣,她們嫁往中國大陸、台灣和馬來西亞等地,創造個人的幸福,也衍生婚姻介紹產業鏈的龐大商機。文化與華人相近、溫順與勤勞的特質,是越南新娘在兩岸與大馬受歡迎的主因。但一些越南新娘逃跑的騙婚案例,也使輿論和社會對越南新娘產生負面的印象。越南新娘婚介的商品交易化性質,也掀起熱議。
中越民族彼此都受儒家文化影響,文化和生活習慣都相近,加上越南女性溫柔、勤奮的特質,使到她們受到台海兩岸和大馬華人等一些男士的青睞。在中國大陸,由於男性比女性多了三千多萬,一些底層社會男性難以在當地找老婆,於是將目光轉向越南,而更早瞄準越南女性的則是台灣男士,這衍生了龐大的越南新娘仲介市場,在創造幸福的同時,也出現騙婚等負面事件。
在號稱「全球最大中文網絡社區」的「百度貼吧」裏,有個名叫「越南新娘吧」的論壇群組。平台聚集了超過一萬七千名用戶,發布有近十萬條網帖。這個群組中絕大多數的男性用戶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的妻子都來自鄰國越南。
截至二零一四年,由婚姻中介介紹到中國大陸並進行合法登記的越南新娘有四點七萬人,「無證新娘」則超過六萬名。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境內越南新娘數量已超過十萬人,而估計這一數字還在以每年數千名的速度向上累積。
中越兩國間的跨境婚姻早期集中在邊境居民之間,地緣條件限制了越南新娘大多分布在中國的廣西、福建兩省,隨後傳入鄰近的廣東省。近年隨著互聯網發展和交通條件的改善,除浙江、江蘇等東南沿海省份之外,西至甘肅、陝西,北至東三省,都遍布越南新娘的足跡。
翻閱百度「越南新娘吧」論壇的置頂區,兩個帖子居高不下——其一是來自越南新娘中介的聲明,另一條則是中國中央電視台製作的法制節目「越南新娘的騙局」。「婚介」與「騙婚」,成為圍繞在華越南新娘的兩大關鍵詞。
根據中國大陸學者武艷華、陳海萍研究,中越跨國婚姻的婚介者主要以「越漂族」和越南華人為主,分為散戶婚介和由跨國婚介公司運行的組織混合型婚介。前者在中越兩國利用親緣、地緣關係挖掘迎娶和外嫁的需求,或與越南「養媽」(搜集、聚合並培訓大量待嫁越南新娘的女性)合作獲取大量越南新娘「資源」;後者則由跨國婚介公司聯合運行。
在搜索中輸入「越南新娘」,大量中越婚介網站立刻映入眼簾:「中越婚姻俱樂部」、「越南紅娘網」等十餘張標註了年齡和身高的「待嫁」越南女孩靚照在網站主頁循環滾動,除此之外,首頁還擺放多個中越婚姻「成功案例」的結婚照招徠生意。
據「中越婚姻俱樂部」網站客服介紹,有婚配需求的男客戶在確定意向後,要與公司簽約及繳納相親定金三千元人民幣(約四百六十美元)。之後由公司派專人帶客戶前往胡志明市相親,並須在越南與女方舉行結婚儀式,待完成婚前體檢、女方證件辦理齊全後,方可一起回到中國。除來回路費外,男方還需向婚介支付人民幣三萬元,而女方家庭亦會收取三萬元以上的禮金。粗略計算,通過婚介公司「迎娶」一位越南新娘至少需要七萬至八萬元人民幣,有時甚至超過十萬元。
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中越婚姻俱樂部」還推出了減免中介費等優惠活動。但在這些中越婚介機構背後,本是一條灰色產業鏈——早在一九九四年國務院頒布的《關於加強涉外婚姻介紹管理的通知》中,明令禁止成立涉外婚姻介紹機構,任何國內婚介機構和個人都「不得採取欺騙手段」或「以營利為目的」從事或變相從事涉外婚姻介紹業。如今遍地開花的「中越婚介所」,大多都以「國際文化交流公司」登記在冊,而並不具備合法婚介資格。
百度「越南新娘吧」裏除了魚龍混雜的中介,成群的男人們發帖討教「怎麼找個越南老婆」,怪異地夾雜在眾多「誰家的越南老婆又跑了」的控訴帖中。「工廠辛苦打工數年,積蓄十萬兩月不到」,傷心憤怒的男人們聚集在一起,上傳越南新娘的照片、沒帶走的證件,提醒大家記住這張騙子的臉;有的還留下聯繫方式,希望能找到自己逃跑的新娘,甚至承諾願意重金答謝線索提供者。也有人罵這些男人們「活該」:「買賣婚姻怎麼可能長久?」
七十年代,當時只有十幾歲的「沙漠之舟1972」(下簡稱「沙漠」)隨全家從越南返回中國。沙漠是中國人,但會說越南話,在越南還有親戚,「我們這裏抓到越南騙婚的,公安局還會叫我去做翻譯」。沙漠於是在「越南新娘吧」發帖「為什麼越南新娘會逃跑?如何預防?」,為男人們提供了詳盡的攻略:大到「要想『長治久安』,就要奔著最窮的地區去」;小到提醒北方男人越南新娘更喜歡吃米飯而不是麵食。
儘管沙漠一再聲稱自己不是中介,只是偶爾幫在中國的親朋好友介紹越南新娘,不少求妻心切的中國男人都請求加他微信,求他介紹越南新娘,而他總說先看看具體情況,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找越南老婆。種田的農民、殘疾人都被沙漠排除在外,「他們的條件不足以養好越南老婆,即使現階段找了,最後也是逃跑了事」。
「把越南新娘當作人,而不是買賣的商品。」沙漠直言在家庭條件上對越南新娘有「壓倒性的優勢」是防止越南新娘「跑路」的物質前提,不對女方外貌有著不切實際的想像,平等尊重的對待她們,但又不能過於縱容她們。
雖然不乏有越南新娘早就存了欺騙之心,和中介裏應外合,想著「撈一把就走」,但昌軍還是找到了他的愛情。昌軍的越南新娘是他去越南古都順化市旅遊時認識的,當時他們正好在同一家餐廳吃河粉。昌軍來自中國東部江蘇省,他在「越南新娘吧」發了兩張他的越南新娘的照片,驕傲地稱:「一分彩禮都沒有花!」照片裏新娘微笑著望著鏡頭,背後的衣櫃上貼了兩張鮮艷的「囍」字。
昌軍和他的越南新娘已經結婚一年了,昌軍說他們是自由戀愛結的婚,還是女方追的他。剛認識時,昌軍和他的越南新娘用英語交流,來到中國後越南新娘學會了好多口語,但是還不認漢字。昌軍在越南為越南新娘辦好了單身證明後,他倆就回國領了結婚證。除了路費和辦單身證明外,昌軍沒多花一分錢。
有人提醒他小心老婆跑掉,昌軍很為老婆鳴不平:「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我自由戀愛,憑什麼說人家會跑?」昌軍也直言不諱的說那些被騙的人是心態不好:「感情的事,怎麼直接拿錢去交易?」昌軍從五月份開始就不間斷的更貼上傳他越南新娘的照片,似乎是想證明這張中越婚姻的純粹性,他們感情甜蜜,他的越南新娘並沒有逃跑。
根據規定,中國的外籍配偶需要在中國住滿五年才能拿到「外國人永久居留證」,即所謂的中國「綠卡」,但實際上更不容易。從零四年開始審批到一三年這十年間,中國「綠卡」只發出了七千餘張,而中國有大約七十多萬的外國居民。一六年,有一千五百七十六名外國人拿到了中國「綠卡」,其中絕大多數是華裔、外國投資者和名人,越南新娘幾乎難以享受中國國民的基本權利。
實際上,越南女多男少的情況也早已發生變化。二零一六年,越南男女比例已經嚴重失衡,為一百一十二點八比一百。據《越南青年報》一六年六月三十日報道,越南若不對人口性別失衡狀況進行干預,到二零五零年,女性數量的缺口最高可達四百三十萬人。
中國的經濟優勢吸引著越南新娘跨越邊境遠嫁異國,在這場中越兩國的婚姻裏,愛情和欺騙錯亂交織。
白馬王子在台灣
二十多年前,台灣是亞洲四小龍之一,經濟成長、人均所得在亞洲首屈一指,台灣郎水漲船高,成為越南女孩心目中的白馬王子首選,也使越南新娘成為台灣外籍配偶的大宗。
乖順、肯做的越南女孩在東亞各國炙手可熱,串起了一條商機無限的婚姻產業鏈,也牽起越南與台灣的幸福奇緣;跨國婚姻仲介在越南屬於非法,相較於印尼、菲律賓,發展受限,但當地業者卻能克服不利的客觀環境,建立了一套相當完善的機制,在東南亞一枝獨秀。
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副教授王翊涵指出,越南從「大媒人」、「小媒人」、「養媽」,到文件代辦人,結構完整,分工專業,一應俱全。因此,它們在與外國婚姻媒合機構接觸時,能提供一套系統化服務,將越南新娘直接送到新郎面前,像是任君挑選的「商品」,這是越南女孩在國外極為搶手的主因。
早年台灣未婚男子的大量需求,催生了越南婚姻產業的勃興。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王宏仁指出,越南當地「大媒人」多半是華僑,他們等於是個「統包商」,除了負責管理協調旗下的「小媒人」尋找調度越南新娘,更負責督促代辦人辦妥相關手續。而散布在當地的「小媒人」,負責到農村尋找年齡合適的未婚女子,利誘她們的家人以使他們同意讓她們嫁來台灣,每名小媒人均可掌握數十至百名待嫁的越南新娘。
牽起台越姻緣的紅娘是兩地婚姻仲介,雙方在有一邊合法、另一邊非法的情況下結盟,就像所有牛郎織女的故事一樣,鵲橋的兩邊,一個是台灣,負責找到想娶老婆的新郎,一個是越南,須穩定地提供充裕的新娘數量,不僅要顧及「貨色」,而且要確保源源不絕的「貨源」,以維持賓主盡歡的合作關係。
業者設計出類似古代皇帝選妃的相親模式,讓台灣郎在一片洋溢青春氣息的「女林」中賞心悅目地評選,享受帝王般欽點嬪妃的虛榮。但弔詭的是,在這個本應歡樂的場合,氣氛卻異常冰冷,業者如臨大敵,不時保持警戒,唯恐越南公安破門而入,將一樁好事變歹事。
仲介業者經驗老到,為了確保美金(台越業者交易幣別)入袋,他們將未曾謀面、距離超過一千七百零九公里的男女,快速地配對,傳統婚姻媒婆所扮演的觸媒角色已經轉化為主導者,甚至刻意地「送做堆」,凸顯出這種「先結婚,後戀愛」的異國婚姻仍保有濃厚的商品交易色彩。
由媒合業者主導的台越跨國婚姻大約始於九零年代初期,並在幾年之間達到巔峰,有人形容當時的盛況:「從台灣飛到胡志明市的班機,有一半的乘客是要去討老婆。」這幾年因台駐越代表處面談制度趨嚴而影響聯姻比例,但前往當地討老婆者仍絡繹於途。
台灣跨境婚姻冠亞洲
越來越多的外配正在改變台灣人口結構。根據《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統計,台灣的跨境婚姻比率佔百分之十三,位居亞洲之冠。以二零一六年為例,在外配中,大陸地區佔百分之五十點八最多、越南籍百分之二十九點六次之、印尼籍百分之四點八居第三。若僅計東南亞,總數九萬五千六百二十九名越配,遙遙領先其他國家,穩居寶座。
王宏仁表示,自九零年代初期起,因為台灣貧富差距增加,以及女性社經地位的提升,使得位居社會底層的男性越來越不易在台灣找到合適的結婚對象,不得不到海外討老婆。
根據統計資料,會去越南娶親的台灣男子,三、四十歲居大宗,平均和越配的差距大約十二至十五歲左右。王翊涵說,他們多數屬於木訥、老實的勞工階級(六至七成),或者工作不穩定,教育程度不高,國中或高職居多。她說,這些台灣郎在婚姻市場屬於弱勢。
「台灣新移民跨國境婚姻媒合姊妹交流協會」理事長楊紘睿指出,越南新娘會受台灣人歡迎,第一當地屬於東亞漢文化圈,風俗民情與台灣相近。其次,越南女孩比較乖巧、認命,日子過得好或不好都能適應,最能符合台灣男性的需求。
過去婚姻仲介的操作手法讓外配一直遭物化。二零零八年台灣修改「移民法」,將婚姻仲介「公益化」,禁止跨國婚姻媒合商業化,包括禁止廣告宣傳或是賺取婚姻仲介費,目的是要減少金錢交易,也就是減少物化部分,但成效並不顯著。
婚姻仲介被迫轉型為「婚姻媒合協會」,表面上是「公益化」,但骨子裏,婚姻媒合仍是業者主要的收入來源,只是收費的名目改叫「管銷費」。部落客凡夫子指出,台灣合法登記跨國婚姻媒合業者,沒有一家是公益性質,沒有一家是不以營利為主,早就失去「公益」的意義。
為了杜絕不法業者的欺詐手法,台灣內政部移民署全球資訊網定期公布許可從事跨國境婚姻媒合團體名冊,目前網頁上有全台三十五家業者獲得「官方認證」,這成了業者免費的活廣告,但非法業者堂而皇之在網路或隨意張貼小廣告,效益更大。楊紘睿指出,一年若以五千對東南亞外配計算,合法協會媒合的不到一千對,非法業者囊括大半市場。
正常的媒合流程,從想到越南娶新娘的台灣郎走進協會開始,若確定真有赴越娶妻意願,雙方就會簽訂一份全台統一的定型化契約,裏面會清楚羅列收費項目,包括簡單金飾、聘禮、越南新娘護照辦理、入台簽證、越南當地的宴客婚禮、越南新娘禮服、婚紗照、越南新娘單身證明翻譯、越南法院公證費、越南外交部文書費用、台灣駐越領事館認證費用、越南食宿交通雜支等。
目前娶越南新娘行情平均約新台幣三十萬至四十萬之間,各協會價碼略有差異。移民署訂定定型化契約後,每項收費都很透明,無形中壓縮業者獲利空間,很難再巧立名目額外收費。
引進二、三千對越南新娘來台的前婚仲業者韓秉叡指出,不肖業者會將某些收費項目「隱藏」,如聘金、介紹費、金飾等,這部分的款項台灣業者不經手,而是由越南仲介私底下向當事人收取,或者巧立名目向女生父母索取回扣等,引起很多糾紛。
不管婚姻仲介取什麼名字「漂白」,早期社會上普遍認為它們是「營利的吸血鬼」。紀錄片導演、越配阮金紅說,她前夫娶她花了新台幣三十六萬,但她家實際上只拿到一千美元(約三萬新台幣),夫家並不知道這當中絕大多數的錢被仲介拿走了,還以為錢都給了她家,「所以老公有花錢買我們的觀念」。
台越婚姻仲介合作已經很長一段時間,各家協會都有固定窗口,越南業者獲得多少酬勞,雙方都有約定。「亞洲婚姻協會」理事長郭明宗透露,單以相親過程來說,若是相親成功,媒人可得到五百美元(各家不同)紅包。落選的女生,只發給每個人十萬越幣(約一百四十元台幣)的車馬費。楊紘睿進一步透露,越南業者按件計酬,一個個案酬勞約新台幣五至十萬不等。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台灣的仲介業者每介紹一對成功,利潤大概為新台幣八萬元左右。
為了確保豐厚利潤,「語言」常成為越南業者操弄工具。因台灣業者不懂越文,當地翻譯常會在交易過程上下其手。阮金紅對越南仲介的欺騙手法極為反感。她說,有些翻譯為了促成婚姻,會刻意幫男方講話,譬如說男生家境不錯,一個月賺多少錢等,可是當這些越南女孩嫁過來以後,才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經營婚姻媒合二十年,郭明宗坦言並不信任越南業者,自己防詐的做法是在越南設分公司,從相親、訂相親場地到代辦文件等,一條龍服務,當地業者只負責提供越南女子。
「我們用人海戰術,一個人可以看到二十個以上越南新娘,甚至三、四十個都沒有問題。」郭明宗說,越南是「快速婚姻」,為了躲公安,相親過程大約只有一小時,通常在第一輪海選後,媒婆就會要求男生盡快做決定。
早期到越南相親像是皇帝選妃,幾乎是「百中選一」。郭明宗記得有一次有三、四個台灣男生組團去當地相親,地點是在一座三層樓餐廳,裏面站了五、六十個小姐,把餐廳擠得滿滿的,男士們坐一邊,小姐們站一邊,場面壯觀,前面看完,後面的再進來。「女生從三樓樓梯口往下排,排排排一直排到一樓路邊」,現場至少有一百個女生。他說,現在台灣在越南的「行情」下跌,兩地所得差距縮小,當地女生嫁台灣郎意願降低,相親場面已經沒有過去的「榮景」,倒是韓國人的行情看漲,一次還是可以看到五、六十個女生。
「心心相印婚姻媒合協會」秘書長陳隆夏說陳隆夏說,有些越南女生很主動,前一小時彼此不認識,相親後,就開始叫對方「老公」、「哥哥」等,男生被這麼親密地呼喚,一下就亂了方寸,業者抓準這種心理,趁機哄抬,要求加價。
四十歲的洪敏成娶越南太太,家裏開的小吃店僱了好幾個越配,他聽過一些騙婚的案例,有越南女生去相親被挑中後,就跟對方開口要求說她家缺電視、冷氣,男生乖乖地付錢買給女方之後,她就隨便找理由說不嫁了。
韓秉叡指出,早期越南嫁來台灣的女孩都非常好,後來有一批人利用結婚管道,進行「假結婚真移民」或「假結婚真賣淫」,玷污了這行的形象。他建議台灣郎在娶越南新娘簽約過程,最好有律師作證,對雙方都有保障。
台灣男子從相親到娶回新娘,要花半年時間,起碼去越南三趟:第一趟相親。第二趟簽結婚證。第三趟到台辦處面談。面談不過,三個月後再來,可能要第四趟、第五趟。楊紘睿說,「有些面談跑八趟也有」,面談不過有各種原因。
過去面談很鬆散,有問必過。郭明宗誇張地形容,早期只要「脖子還黏在身上」,都可以結婚,八十歲娶十八歲,甚至是身障、智障等,都可以到越南討老婆,不會被刁難。但自二零零五年以後,到越南相親的人數明顯減少,「變少不是因為台灣經濟不好的關係,而是婚姻程序加了面談程序所致」。王翊涵說,面談方式改變後,到越南娶妻的人數大降一半,從那時候到現在,台越通婚比例基本上沒有太大變動。
越南女孩嫁到台灣,雖存在語言、文化、背景等差異,但她們都很想要融入台灣社會,然而社會上還是有不少人對她們投以異樣眼光。
嫁來台灣的明星越配、有「越南林志玲」之稱的海倫清桃,最近坦承自己的身世、家庭、年齡、學歷、婚姻全是造假,社會嘩然。曾跟她合作過的文史名嘴管仁健認為,海倫清桃說謊的背後是因為台灣人對於越南的「歧視」。
媒體報道,海倫清桃曾經說過一個經歷:她媽媽來台灣,社區管理員立刻發現她是越南人,招呼語立刻從阮太太變成了「你」,社區總幹事甚至把她當外勞使喚,要她去倒垃圾。
越配不太懂自我保護,一旦成了家暴受害者,她們不曉得該如何蒐證,以致於若要對簿公堂,她們也提不出對自己有利的證據,外人很難提供協助。投入相當多時間關懷越配的阮金紅自己也曾是家暴受害者。她說,她們嫁來台灣是為了追求幸福生活,不是要跟老公離婚,覺得幹嘛蒐集證據,甚至被打也沒有去驗傷。
面對不幸福的婚姻,有些越配在台灣四年多拿到身份後,就一走了之。王翊涵強調,幾乎所有的越配嫁來台灣,都想跟老公好好開始,雖然沒有感情基礎,但她們多數認為感情可以慢慢培養,所以先生怎麼對待她們,很大一部份決定她們對這個地方的歸屬和安全感。「比較遺憾的是,這些會去越南娶太太的男子的思想比較傳統。」她說:「到現在仍存有太太不乖就該打的傳統觀念。」
越配阿如說,逃跑的越南新娘多半是老公抽煙、喝酒、嚼檳榔、不工作,叫老婆出去工作的。她聽說有一個哥哥殘疾,弟弟代替哥哥到越南相親,等嫁到台灣,才知道受騙上當的例子,當然非逃不可。
郭明宗直言,越南女生想嫁外國人,主要目的就是工作賺錢,「如果把這個條件取消,就沒人會來了」。他說,如果女生嫁來台灣,純粹只滿足她的物質條件,卻不讓她出外工作,她可能會覺得無法跟家人交代,而以離婚收場。
越南女生嫁到國外後,表現孝順的方式就是按時寄錢回家,但這卻經常成了家庭衝突的導火線。阮金紅舉例說,如果自己父母親生病,她因無法回家幫忙照顧,就會寄個紅包給娘家,類似的舉動會讓夫家誤以為她們都是只顧自己娘家,不顧夫家,「他們會拿這個理由來講我們」。她說:「這是我們基本要做的,就像我們也希望丈夫孝順他們父母同樣道理。」
越南太太在台灣當講師
台灣社會缺乏多元社會的敏感度,仍保有台灣比較優越的心態,覺得越南比較貧窮落後、不文明。如今這些新住民來台之後,媒體開始強調要有多元文化意識,多元文化敏感度的想法因此被倡議起來,讓社會開始關注這個議題。台灣正投入「新南向政策」,加強東南亞經貿關係,亟需越語人才,不少越配在台灣社區教越語,正可以做出貢獻。十六年前來台定居的越南媳婦陳鳳凰,為了拉近台灣人與越配關係,十四年前投入語言教育,四年前獲聘為政治大學專任講師,她在教育廣播電台一天五分鐘的空中越語教學節目相當受歡迎。
王翊涵從越配身上看到生命的韌性(Resilience,復原力),雖然她們生活充滿挑戰與壓力,但她們都很努力地在生活,展現強大的力量在因應生活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