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轉載自 陌上美國 。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19/6/13
其實一開始,大環境完全跟當下180度的不同。進入2000年後,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前主管,發出鼓勵全球協作,包括中美合作的倡議。
當時的思潮妥妥的國際範:
在德州,美國和全世界,消滅癌症!
中國每年有430萬新出現的癌症病例,在這種科學全球化春風之下,對於來自中國的在美華人科學家,可謂打開了一扇情懷和事業雙豐收的門。
自2010年以來,NIH每年為中美合作提供約500萬美元的特別補助金,其中20%用於癌症研究,而中國也每年投入300萬美元進行項目合作。根據NIH的內部資料,這些聯合專案帶來了大量關於癌症的高品質論文。科學的進步,造福的是兩國民間。
科學合作最成功的例子之一,是加州科學家與北京清華大學等高校聯手著手環境污染治理的專案。這些合作,不僅僅將中國環境污染重災區的嚴重程度降低了一半以上,也避免加州因為地理距離被大洋對岸的污染波及的可能性。
中美這些科學界和民間的合作,還有一項讓人歡欣的成果,就是國寶大熊貓的保護專案,????赴美23年,最紅的中國“打工仔”要海歸了。
吳教授在大資料診斷癌症上是業界大牛,她發表過約540篇論文,被不同科研文獻引用了約23,000次。她的團隊首先發現,每天睡眠不足6小時的墨西哥裔比睡眠充足的同類人群更容易得癌症;喜愛焦烤食物比如燒烤,會增加得腎癌的概率,等等,這類能造福於民的公共衛生健康方向的科研成果。
在中美關係收緊之前,吳息鳳曾是樹立業界合作的楷模。 她多次參加在中國召開的醫學會議,在休士頓接待中國訪問教授,並與來自26個國內機構的共同作者,合作發表了87篇研究論文。
筆者也曾在科研圈摸爬滾打過十餘年,對基礎研究有一手體會。這不同於研發專利藥物。學術界的研究一方面本身就是以發表公開文獻為目標,任何突破是造福老百姓的生活。前不久,伯克利大學表述過這個概念:
”需要瞭解一個基本規則,伯克利大學的教師和學生們並不接觸敏感的秘密技術或知識。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加州已經確立明確的政策,加州的大學不參與任何結果不能公開公佈或傳播的研究。“
翻譯伯克利校務處,公眾號:陌上美國
但是,不同於加州的聲音,處在德州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在過去5年,漸漸轉向了將基礎研究更多地與藥物專利結合的道路。這種引入更多實用和市場價值的指導思想,讓該中心的研究保密度隨之步步升級。再加上政治大氣氛的聲聲收緊,MD安德森的華人成為了被“關照”的目標。
無論是當年通過《排華法案》的美國,還是發生麥卡錫主義的美國,都不同於當下有500萬華人居民,並且不乏在高科技科研領域工作的華人的美國。2017年開始,新上臺的鷹派政府發動”經濟冷戰“,FBI雷總局的想法代表了當下政府的思路,認為“美國也需要自己的整個社會來做出反應“。
在中國的學生和研究人員,赴美簽證受到限制;越來越多的中國工程師和商人,特別是科技行業的,入境時候在美國機場遭到拘留,邊境人員對他們的數位設備進行檢查和成像。
在美國的華人,全面經受FBI屬下的56個辦事處地毯式的經濟間諜調查。以2009年為分水嶺,之前的12年被起訴間諜嫌疑的案件裡17%是華人;之後的6年,這一比率翻了三倍,達到52%。但是從1997年至2015年期間,至少五分之一的華人被告屬於錯誤被抓不能被證明有任何罪行——幾乎是非華人被告人錯誤率的兩倍。其中就有被廣泛關注的郗小星教授和水文專家陳夏芬(點擊前文????)。
三月份,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美國華人聯合會(UCA)組織百余名華人學者、司法專家、FBI和聯邦檢查屬官員聚集在芝加哥,展開了全面對話,中美關係收緊下,FBI和司法專家們支招。
全美排名第一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該中心的主管Pisters受到來自NIH高管的直接壓力。NIH的一位高級主管引用了數十份員工電子郵件,聲稱吳息鳳和癌症中心的其他四位科學家,違反了經費審查中要求保密的原則,並且未能披露在中國的有償工作。NIH外部研究副主任邁克爾·勞爾給了30天的回應。
吳息鳳被調查時承認,有與美國同事分享NIH經費申請草案(NIH grant proposals)——但不是為了洩露科學機密,而是為了得到同行的專業性建議。吳也委託實驗室管理員和其他研究人員,幫下載和列印經費申請草案和論文評審草稿等文件。FBI認為,吳讓實驗室其他人幫助參與經費審查,屬於違反了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職業規範的行為。
並不是所有美國大學和科研機構都採取了類似於MD安德森癌症中心和亞特蘭大的埃莫瑞大學這種強硬的做法。同在休斯頓,與MD一街之隔的貝勒醫學院也遇到NIH類似的要求。但是,採取了私下警告教育,依然保留職位的低調處理。
美國學術界對於這類處罰尺度顯然有較大爭議,按照喬治華盛頓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Lynn Goldman的看法,”學術上這些操作其實很普遍,可以發生在MD安德森癌症中心或者其他任何研究機構。要說是犯錯誤了,可能吧。但是要說是多嚴重的罪?不可能(Is it wrong? Probably. Is it a capital offense? Hardly)。“
全美諸多名校也先後挺身而出,為反對族裔標籤表達了自己明確的態度。這背後有華人社區的積極維權行動,UCA、百人會、80-20等亞裔和華裔組織都在堅持不斷地努力。到目前,包括加州伯克利大學、斯坦福大學、耶魯大學(點選連結????)、德拉瓦大學、萊斯大學、密西根大學等都已經加入發聲明的高等學府的名列。需要特別感謝白先慎教授、馮達旋教授(點選連結????)、薛海培先生、吳仙標先生(點選連結????)等亞裔社團組織的領袖們,在背後的努力奔走。沒有他們牽頭各院校華裔和支援華裔的社會各界力量,就沒有這些話語權上的聲援。
被迫離開美國的教授的經歷說明,即使是入籍美國,即使是科研著作等身,即使是全球最強癌症研究中心27年工作經驗的老員工,即使做到公共衛生與轉化基因組學的系主任,也不一定能逃脫時代的洪潮(點擊前文????)。而十年前,她還是不同政治大氣氛下,國際合作的楷模。
在美國實力強勁的猶太人,在第一版禁穆令出臺時候,打出“今天我們都是穆斯林”的標語。這值得樂於跟猶太人學習的華人深思。今時今日,是否有更多人體會到“傾巢之下焉有完卵”的真諦......
(本文完結)
相關閱讀: 中美關係收緊潮下的華人(上)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