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風美雨

歐風美雨

印度民主的成功與失敗(上) ☆來源:澎湃新聞

 

本篇文章轉載自澎湃新聞。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20180323a.png

(作者系中國前駐印度加爾各答總領事。本文根據作者9月24日在廣州購書中心進行的一次演講整理,本次演講由國際問題視頻脫口秀“世界靈敏度”節目主辦,文稿由主辦方整理,並授權澎湃新聞刊發)


我1993年到印度尼赫魯大學學習,之後開始在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兩個國家以外交官的身份常駐,一直到2011年退休。在將近二十年時間裡面,我一直在關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情況。印度是一個大國,可以聊的角度很多。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印度民主制度的成敗得失。

印度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議會民主制國家。為什麼這麼說呢?印度曾經在200多年裡是英國的殖民地,所以它把英國的議會民主制差不多是整個照搬過來,其最基本的特點是由在議會選舉中占多數的政黨或政黨聯盟的領袖出任總理並組閣。所謂最大是因為印度的人口多,據2012年的人口普查,印度有12億1千萬人口。它最新的一次大選在2014年,那次的選民有8億多,印度全國有93萬個投票站,188萬台電子投票器,並動用了150萬名員警來維持秩序。從規模上講,印度大選無疑是世界上第一大選舉。

到現在為止,印度已經獨立了60多年,其民主制度也運行了60多年,回過頭來看,印度的民主制度到底發展得怎麼樣?這是世界政治學界的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實事求是看,印度的民主有它成功的地方,也有它失敗或者是不足的地方。

 

印度民主的五大成就

印度民主的成功可以歸納為五大成就:

第一個是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印度和中國有很大的不同。一個最大的不同點就是中國從秦漢開始就是一個統一的國家,有強大的中央集權的政府,而印度在過去兩三千年裡,分裂的時間遠遠多於統一的時間。因此,印度社會呈現出非常多元的狀態。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曾經說過,印度和赤道一樣只不過是一個地理名詞,言外之意根本就不是一個國家。所以1947年印度獨立以後,世界上很多政治家都斷言:印度很難維持下去。而事實證明,印度保持了國家統一,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印度實行了民主制度。

招安或鎮壓

舉一個印度東北部的例子。這個地區的人,從人種上來講和印度主要民族是不同的。因此,印度在獨立以後,這裡一直有獨立的要求和相應的武裝鬥爭。印度中央政府在處理這個問題時,一方面進行鎮壓,另一方面通過選舉將叛軍領袖納入印度主流政治,也就是只要你願意放下武器,參加選舉,一旦被選上,中央政府就予以承認。這樣一來,就有不少叛軍領袖通過選舉成了這裡的領導人,也就等於被招安了。

到了今天,印度東北部的獨立問題雖然不能說已經不存在,但確實在很大程度上

已經解決。根據印度內政部的權威報告,2001年,印度安全部隊在這裡擊斃極端分子572人,安全部隊死亡175人,平民死亡600人。2015年,擊斃極端分子的人數下降到149人,安全部隊死亡46人,平民死亡46人。從這些資料就可以看出,印度東北部的獨立問題趨向解決。

再舉一個例子。印度剛獨立的時候決定將北方的語言印地語作為官方語言,南方的幾個邦就不幹了,反對最激烈的是泰米爾納德邦,它宣佈,如果中央政府不改變指定印地語為官方語言的政策,就要求獨立。最終,印度中央政府進行了妥協。於是,印度目前的官方語言有十七八種之多。你把印度鈔票翻過來看,後面有密密麻麻各種各樣的文字,就是這十七八種官方語言的體現。這樣一來,拿語言問題來說事要求獨立的就沒有了。另外,印地語在印度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一個大功臣是寶萊塢電影。寶萊塢電影在印度非常受歡迎,它主要使用的語言是印地語。就這樣,在潛移默化之下,印地語在印度得到了普及。

軍事政變

第二是印度從來沒有發生過軍事政變。二戰之後獨立的一批發展中國家,有不少被週期性的軍事政變所困擾,比如中國周邊的巴基斯坦和泰國。而印度獨立以來從來沒有發生過軍事政變,在治國上保證了軍人必須聽政客的。這是由一系列制度保證的。在印度,戰爭與和平的問題要由一個叫做內閣安全委員會的機構來決定,這個委員會包括五個人:總理、國防部長、外交部長、內政部長和財政部長,沒有任何軍隊領袖在裡面,軍隊的領袖可以提建議,提方案,但決定要由這5個人做出。最近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關係很緊張,有打仗的可能,而最終是打還是不打,不由軍人決定,要由內閣安全委員會的文官決定。

另外,在管理機制上,印度保留了英國人留下來的文官制度。印度的各個部都有一個所謂的秘書,這個人是部門裡最高的文官。印度國防部也有一個國防秘書,他處於軍隊領導人和政治任命的部長之間,主管軍隊實際事務,各軍種的領導人都要聽這個國防秘書的。

由於在制度設計上限制了軍人的政治地位,因此在印度政變的可能性是沒有的。

獨立中立的選舉委員會

第三個就是保證了印度選舉的權威性。不少新興的發展中國家也搞選舉,往往是剛剛選舉完,當選的政黨還沒有來得及組織政府,反對黨就組織老百姓上街說選舉舞弊,我們不承認。而印度從來沒有發生過這類事情。一個重要原因是它有一個中立的選舉委員會,不聽政府的,也不聽任何政黨的,只為國家服務。印度每年要舉行許多選舉,這些都由選舉委員會組織,並對選舉過程進行強有力的監督。一旦候選人有違規的情況,選舉委員會就可以做出裁決,取消競選者的資格。因此,它具有相當的權威性。

印度是一個大國,選民很多都在農村。所以,要保證選舉有組織地進行,防止黑社會去搶票箱、威脅民眾這類事情的發生。選舉委員會的辦法是出動武裝員警防止黑社會干預選舉,同時,選舉分片分批進行,為防止先投票地方的選舉結果影響下一批,要等到各個地方都投票了以後再統一開票,不到半天全國的選舉結果就出來了。2014年最新的這次大選,時間從4月7號到5月12號,共36天,全國分9批進行投票。

由於選舉過程的公平公正,根據我個人的觀察,印度的選舉結果基本是沒有爭議的,落敗的人會很紳士很體面地向獲勝一方表示祝賀。我印象很深的是2004年的那次選舉,人民黨的瓦傑帕伊總理在此前被看好的情況下輸了選舉,他向獲勝的國大黨表示祝賀,最後說我和印度人要一起感謝印度獲勝了。這就說明,接受選舉結果已經成為印度的一種根深蒂固的文化,為大家所普遍接受。

糾正不公平的社會

第四,印度的社會不公正得到相當程度的糾正。歷史上印度是一個非常不公平的社會,等級鮮明,最明顯的體現就是種姓制度。種姓制度的實質就是種族歧視。大約3500年到4000年以前,雅利安人從中亞入侵南亞次大陸,為了保持雅利安人血統的高貴,他們制定了這個制度,核心就是不許和當地人通婚,把雅利安人和印度土著隔離開來。

種姓制度借助印度教的教義變得根深蒂固,它說上帝在創造人的時候,用嘴巴創造了婆羅門,婆羅門是祭司階級,主要工作是講經佈道,主持宗教儀式;用兩條胳膊創造了刹帝利。刹帝利是武士階層,領兵打仗的;用兩條腿創造了吠舍,就是商人階級,所以商人到處走來走去;用腳創造了首陀羅,主要職責是種地勞動,這是最低的種姓。在這四個種姓之外的,還有第五個就是賤民,賤民簡直就不是人。在這種制度下,高種姓不能和低種姓結婚,不能一起吃飯,高種姓的人甚至不能不接受低種姓遞過來的東西和準備的食物。這是一個腐朽的制度。

印度獨立以後,制定憲法廢除了種姓制度,並推出了針對賤民的保留政策,不管是公務員的職位還是上大學的名額,都要留出一定的比例給賤民。到了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的時候,第四種姓首陀羅提出,他們在歷史上也飽受歧視,因此也應該得到保留政策的照顧。於是,首陀羅和其他一些歷史上遭受過不公正待遇的族群也被納入到保留政策裡來了,有一個新詞應運而生:other backward class。

當然,保留政策不是沒有限度的,印度最高法院裁定保留的名額不能超過總數的50%。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印度出現了一大批地方政黨,這些政黨的綱領簡單粗暴:你如果選我執政的話,我就讓你這個群體進入到保留名單裡。於是,印度政治出現了非常強烈的種姓化的現象。這樣做當然有不好的一面,但也使社會的低層在很短的時間裡地位有所改變。

舉一個例子。1996年我剛到使館工作,那年冬天江澤民主席訪問印度。當時印度剛剛產生了一屆以低種姓為主的政府,總理是高達。高達本人也是低種姓。我印象中特別深刻的是他到機場去接江主席,江主席西裝革履,高達穿著涼鞋,可能他還沒有受過禮儀方面的訓練。另一個例子:印度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女政治家叫瑪雅瓦蒂,她就是賤民的領袖,她曾經四次擔任印度最大的邦北方邦的首席部長。這在印度歷史上是革命性的。

放棄族群政治

第五,族群政治開始讓位於發展政治。過去,印度人把選票投給誰往往是依據候選人的族群,穆斯林就選穆斯林候選人,印度教徒就選印度教徒的候選人。但這種現象正在發生變化,一個候選人如果能力很強,在經濟發展上做出成績的話,他就能吸引到各個族群的支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印度現任總理莫迪。莫迪在當選總理之前,是印度西部古吉拉突邦的首席部長,他在執政的十年裡確實做出了成績,這個邦的經濟發展在印度可以說是獨樹一幟。很多人評論說,古吉拉突邦在印度就相當於廣東在中國。這方面的成就是莫迪能夠當選印度人民黨領袖並最終當選總理的主要原因。

(未完,明天續)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5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