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著推荐

專著推荐

《永久記錄》 ☆作者:愛德華·斯諾登

♦ 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0/11/12

202046g01.png

書名:永久記錄

作者:【美】愛德華·斯諾登

譯者:蕭美慧 鄭勝得

出版社:⺠主與建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11-01

ISBN:9787513927277

本書由天津博集新媒科技有限公司授權亞⻢遜發行

 

 ❖ ❖ ❖ ❖ ❖ ❖ ❖ ❖ ❖ ❖ ❖  

目錄 CONTENTS

前言

第一部

第一章 窗外

第二章 看不見的牆

第三章 環城公路男孩

第四章 美國線上

第五章 駭客

第六章 未完成

第七章 “9·11”事件

第八章 9月12日

第九章 X光

第十章 安全調查和墜入愛河

第二部

第十一章 系統

第十二章 契約人

第十三章 培訓

第十四章 山丘上的伯爵 

第十五章 日內瓦

第十六章 東京

第十七章 雲端之家

第十八章 沙發上的沉思

第三部

第十九章 坑道

第二十章 心跳

第二十一章 吹哨

第二十二章 第四權

第二十三章 讀取、寫入、執行

第二十四章 加密

第二十五章 男孩

第二十六章 香港

第二十七章 莫斯科

第二十八章 琳賽·米爾斯的日記

第二十九章 愛與流亡

❖ ❖ ❖ ❖ ❖ ❖ ❖ ❖ ❖ ❖ ❖  

 

前言

我的名字是愛德華·約瑟夫·斯諾登。我曾經為政府服務,但現在,我為民眾服務。我花了將近30年才明白這是有差別的,而當我明白時,我在辦公室裡惹出了一些紕漏。結果,我現在把時間都用於保護民眾不受我以前身份的危害——一個中情局(CIA)和國安局(NSA)的間諜,一個自以為可以打造美好世界的年輕技術專家。

我在美國情報系統的工作生涯僅持續了短短七年,我訝異地發現,這只比我在不是自己所選擇的國家流亡的時間多了一年而已。然而,在七年的任職期間,我經歷了美國間諜活動史上最巨大的改變——由鎖定監視個人轉變為大量監視全部人口。我在技術上進行協助,讓一個政府得以搜集全世界的數位通信,長期儲存,並且隨意在其中搜尋。

“9·11”恐怖襲擊事件之後,美國情報機構對於未能保護美國,放任珍珠港事件以來最慘烈、最嚴重的攻擊在他們眼皮底下發生,深感愧疚。因此,領導者試圖建立一個系統,防止他們再度疏於防範。這個系統必須以科技為基礎,而這是人數眾多的政治科學專科生與商業管理碩士所不懂的。最秘密的情報單位對我這樣的年輕技術專家敞開大門。科技怪咖因而統治了地球。

要說當時我懂什麼的話,我很懂電腦,所以我快速晉升。22歲時,我第一次通過國安局最高機密安全調查,得到組織結構圖最底層的一個職位。不到一年,我到了中情局,擔任系統工程師,可以四通八達地進入一些全球機密網路。唯一的成年人主管是一個在值班時看羅伯特·陸德倫(Robert Ludlum)及湯姆·克蘭西(Tom Clancy)的平裝書的傢伙。情報單位在雇用科技人才時打破一切規定,他們通常不會雇用沒有大學學歷的人,後來至少要是准學士才行,而我兩者都不是。無論如何,我都不應該被放行進入才對。

從2007年至2009年,我被派駐在日內瓦美國大使館,是少數以外交身份為掩飾的技術專家之一,我的任務是把中情局帶進未來,讓歐洲外站上線,將美國用以監視的網路數位化及自動化。我這一代不只是重新設計情報工作,我們全面᯿新定義情報。對我們來說,重要的不是秘密會晤或暗中交換消息,而是資料。

26歲時,我表面上是戴爾公司的員工,但仍為國安局工作。委外合約成為我的身份掩飾,我這類科技型間諜幾乎都是這樣。我被派到日本,協助設計國安局的全球備用系統——一個龐大的隱蔽網路,確保即便國安局總部被核彈轟炸夷為平地,也不會損失任何資料。當時,我並不明白架構一個保存每個人生平永久記錄的系統竟會是一個悲劇性錯誤。

我在28歲時回到美國,獲得極高的職位升遷,加入負責戴爾與中情局雙邊關係的科技聯絡團隊。我的工作是跟中情局的科技部門主管們開會,以設計和銷售他們可以想到的任何問題的解決方案。我的團隊幫中情局設立一種新型的運算架構——雲端,這種科技首創讓每一名幹員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存取及搜尋他們所需的任何資料,不論距離多麼遙遠。

總結來說,以前的工作是管理與連接情報流通,後來的工作變成設法加以永久保存,接著又變成讓情報可以在各地取得及搜尋。29歲時,我去了夏威夷,承接一項國安局的新合約,此時我才注意到這些計畫。在那之前,我一直被“知情的權利”這項教條困住,無法瞭解我這些特殊的、隔離性任務背後的目的。直到來到這個樂園,我才終於能夠看出我做的所有事情是如何被整合起來的,像一部巨大機器的齒輪互相嚙合,組成了一個全球監視系統。

深入鳳梨田下面的一條坑道——珍珠港時代的一座舊地下飛機廠——我坐在終端機前,可以近乎無限地取得世界上幾乎所有男女老幼的通信記錄,只要人們曾經撥打過一通電話或碰觸過一台計算機。這些人當中包括3.2億美國同胞,他們日常生活的一舉一動都遭到監視,不僅嚴᯿違反美國憲法,更違背自由社會的基本價值。

你讀這本書的理由在於:我做了一件以我的職務來說很危險的事。我決定說出事實。我搜集美國情報系統的內部檔,作為美國政府違法的證據,並把它們交給新聞記者,他們審查之後公之於世,舉世震驚。

本書將說明我為什麼做出這個決定,我所依據的道德與倫理原則,以及我為什麼會有這些原則,這亦關乎我的一生。

人生是什麼?不只是我們說了些什麼,甚至不只是做了些什麼。人生亦包括我們所喜愛的、所相信的。以我而言,我最喜愛和相信的是聯結,人際的聯結,以及促成這些的科技。當然,這些科技也包括書籍。但對我這個世代而言,聯結主要意味著使用互聯網。

在你產生反感、明白互聯網瘋狂毒害我們這個時代之前,請你諒解,對我來說,在我認識互聯網之時,它是很不一樣的事物。網路既是朋友,也是父母,是一個無邊界、無限制的社群;既有單一的聲音,也有無數的聲音,是一個已經有人墾殖但尚未遭到剝削的共同地帶,各種各樣的部落和睦相處,每個成員都能自由選擇自己的姓名、歷史風俗習慣。每個人都戴著面具,然而這種多數匿名造就的文化所產生的事實多於造假,因為᯿點在於創造與合作,而不是商業與競爭。當然,這中間也會有衝突,但善意與善念會勝過衝突——這正是真正的先驅精神。/”

如此一來,你便會明白,我說今日的網路是“無法辨識”的是什麼意思。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改變是一項有意識的改變,是少數特權人士的系統性努力的結果。線上發展電子商務的早期浪潮很快便成為泡沫,接著在21世紀之初終於破滅。在那之後,企業界意識到,人們在網路上的興趣不僅在於消費,更在於分享,而且網路促成的人際聯結是可以賣錢的。如果人們在網路上想做的事主要是跟家人、朋友和陌生人報告自己的近況,從而得知家人、朋友和陌生人的近況,那麼企業只需要設法將自己重進這些社交互動中,再從中獲利即可。

這便是監視資本主義的開端,也是我原先所認知的網路的終點。

如今,具有創造性的網路已然崩潰,因為那些美好、高難度、有個性的網站關閉了。便利性的承諾讓大家關掉自己的個人網站——因為那需要持續的、辛苦的維護——改換成臉書網頁和Gmail賬號。所有權的表像讓人容易搞錯現實。很少有人在當下即明白,我們所分享的一切都將不再屬於我們。以前電子商務公司因為找不到讓我們有興趣購買的產品而倒閉,其後繼者現在找到可以販售的新產品了。

“我們”就是那個新產品。

我們關注的事物、我們從事的活動、我們所在的地點、我們的欲望——我們揭露有關自己的一切,不論刻意還是非刻意,都受到監視並被暗中出賣,極力拖延隨之而來的無可避免的侵犯感,因此我們大多數人直到現在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這種監視持續受到積極的鼓勵,甚至得到眾多政府的資助,渴望由此獲得大ᰁ的情報。除了登錄和金融交易,21世紀初期所有的線上通信幾乎都沒有加密,這表示在許多時候,政府甚至不必為了想要知道他們的客戶在幹什麼而去找企業,他們可以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監視整個世界。

美國政府在全然漠視開國憲章的情況下屈服於這種誘惑,而且一旦嘗過這棵毒樹的果實,便陷入狂熱,無法自拔。暗地裡,政府掌握著監視全民的權力,這種權威就定義上而言,對無辜者的傷害遠大於對犯罪者的傷害。直到我完全瞭解了這種監視及其傷害,我才驚覺,不只是一個國家的民眾,全世界的民眾都從不曾獲准投票或是有機會表達我們對這種程式的意見。這種近乎全球範圍的監視不僅未經我們同意便設立,而且刻意隱藏每個層面,不讓我們知道。遭到變更的每一步程式與其後果都不讓所有人知道,包括大多數國會議員。我可以去找誰呢?我可以跟誰談呢?洩露實情,即便是對律師或法官或國家,都會構成一項重罪,全盤揭露事實將會遭到聯邦監獄終身監禁。

我感到迷惘,陷入憂鬱,跟自己的良知鬥爭。我愛我的國家,我相信公共服務,我們全家、我們這個數個世紀以來的家族,多是一生為國家與人民服務的男男女女。我本人便宣誓為民眾服務,而不是為一個機構或一個政府,也支持與捍衛憲法,而憲法所保障的公民自由已慘遭蹂躪。現在,我不僅參與其中,還是幹下這種勾當的人。那些工作,那些年——我究竟是為誰做事?我如何在雇用我的機構的秘密合約以及我對美國立國原則的宣誓之間求取平衡?我應該對誰效忠?或者對什麼效忠?在何種地步,我有道義上的責任去違背法律?

回想那些立國原則,讓我得到了答案。我明白,站出來向新聞記者揭露我的國家濫權的程度,並不是宣導什麼激進的事,比如摧毀政府或是摧毀情報體系,而是᯿新追求政府以及情報體系自己確立的理想。

唯有對人民權利的尊重才能衡量一個國家的自由,而我相信這些權利實際上是國家權力的界限,明確界定一個政府在何地及何時不得侵犯個人領域或個人自由——在美國革命時期叫作自由,在網路革命時期叫作隱私。

從我挺身而出至今,已有六年了,因為我目睹了全球各地所謂的先進政府保障這種隱私的決心逐漸削弱。而我認為,聯合國也認為隱私是基本人權。然而,這些年間,這種決心不斷減弱,民主退化成威權民粹主義。這種退化,在政府與媒體的關係中尤其明顯。

民選官員企圖抹黑媒體,而真相的原則遭受全面攻擊,更教唆及煽動了這種情況。真相被刻意摻雜了虛假,並且借由科技將這種造假放大為空前的全球混亂。

我極為清楚這個過程,因為虛構造假向來是情報系統最黑暗的一面。單是在我的職業生涯中,同一批機構便操弄情報以營造戰爭藉口,並且使用非法政策與隱諱的司法權,將綁架視同“異常拘留”,將刑訊視同“強力偵訊”,將全民監視視同“大量搜集”。這批機構毫不猶豫地指控我是中國雙重間諜、俄羅斯三重間諜,更糟的指控是:千禧世代。

他們說得口沫橫飛、無的放矢,主要原因在於我拒絕為自己辯護。從我挺身而出的那一刻起,直到現在,我都堅決不透露我私生活的任何細節,避免給我的家人和朋友造成進一步的傷害,他們為了我的原則已經吃了夠多苦頭。

由於擔憂加劇他們的苦難,我一直猶豫要不要寫這本書。畢竟,與決定公開我的一生相比,決定挺身而出公佈政府罪行的證據,對我來說還比較容易。我所目擊的濫權需要我採取行動去應對,而沒有人因為無法抗拒自己的良知而去寫一本自傳。因此,我試圖取得本書指名道姓的每個家人、朋友與同事的許可,或是公眾人士的許可。

正如同我不願作為他人隱私的片面仲裁者,我從不認為單憑我一人可以選擇哪些國家機密必須對民眾公開,哪些不可以。所以,我只對新聞記者揭露政府檔。事實上,我沒有直接向民眾揭露任何文件。

我相信,正如同記者們所相信的,政府可以隱藏一些資訊。即便是世上最透明的政府,也可以隱藏一些事情,比如地下情報員的身份與部隊在戰場上的行動。而本書沒有此種機密。 

在敘述我的一生的同時,保障我所愛的人的隱私,並且不暴露合法的政府機密,這並不是簡單的任務,但這是我的任務。在這兩項責任之間,才有我的容身之處。

更多訊息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