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年8月19日(日) 14:00-17:00
地點:左翼聯誼中心(台北市景興路206號4樓之1,近松山新店線景美站2號出口)
主講:陳界仁
回應:郭力昕(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陳柏謙(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研究員)
主持:林深靖(新國際主持人)
主辦:新國際、苦勞網
協辦:左翼聯盟
重新思考社會主義論壇從1223城市游擊、工運政治化、中國革命的經驗等,皆觸及了左翼運動的根本問題是如何在現實中把握群眾的狀態。可是,如何把握群眾與進行群眾組織的難題在於,究竟群眾指的是哪些人民或民眾?他們的聲音與主體在哪裡?左翼運動與文化論述談到人民時,又能夠代表他們嗎?上世紀七十年代,「人民」或「民眾」的用詞有一定的正當性與準確性,但是隨著現今世界各地右翼的民粹運動崛起,他們也聲稱自己代表了人民,而網路時代人人皆稱他們自己無法「被代表」,那左翼運動所思考的「人民」,又該如何面對這些意義下的「人民」呢?左翼運動在理解群眾問題的時候如何又不落入反動呢?
本次論壇特別邀請陳界仁老師以「藝術與『人民』」為題,從文化與藝術的層面作為探討「人民」意義的開端。他將從五個「人民」的問題切入:
一,代表性與主體的問題:「人民的藝術」很容易被誤解為藝術家自以為可以代表人民。
二,「人民」的複雜指稱:現在所謂的「人民」包含各種立場,包括持最反動邏輯的人民,「人民」已很難統稱如此複雜的現狀。
三,「人民」意義被收編挪用:今天的統治階級完全懂得如何操弄各種左翼與自由派的各種詞彙,「人民」也成為統治階級最常用的詞彙之一。
四:「後網絡時代」下的「人民」:人民已完全被分眾化、零碎化、同溫層化。
五,該怎麼辦?無論社運團體或藝術家都很難再以過往的方式面對上述現實,該如何發展新的運動形式與面對後網絡時代的種種難題。
陳界仁的作品受到國內外各大美術展覽的肯定,是現今國際藝壇最受矚目的台灣藝術家之一,其創作探討殖民、全球化和資本主義等歷史的和當代的論題。本次論壇將從他長期以來的藝術創作思考出發,歡迎參與。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