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 天下雜誌獨立評論@天下 的『林深靖:國際關係民主化──金磚國家的意外貢獻』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金磚國家領導人高峰會即將於9月3日在廈門開幕,在此之前,有幾項事情值得關注。
其一:中印邊界衝突在無形間化解,洞朗地區的緊繃狀態乍然平和舒緩,印度總理莫迪(Naredra Modi)確定將出席高峰會。其二:埃及總統塞西(Abdel Fattah al Sisi)也將出席金磚國家對話,顯見「金磚+」(BRICS Plus)規劃已趨具體,金磚五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將擴大結盟,進一步加強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互動、對話。如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所透露的,將通過金磚合作機制,建構發展中國家的「共同立場和集體意願」。
其三:2017年6月23日,「金磚國家電影節」在成都舉行,開幕影片《時間去哪兒了?》是第一部由金磚五國合作拍攝的電影,中國名導賈樟柯聯合其他四國知名導演,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共同詮釋一個攸關生命與情感的文化命題。這顯示金磚合作機制從經貿領域擴展到文化影視領域的構想,已從空泛的宣示,發展到具體的成果。
▍經濟動盪中的疑慮
在廈門高峰會之前,西方媒體對於BRICS機制的存活與否,原是充滿懷疑的,多位經濟學家甚至認為金磚五國合作體系已在崩解的邊緣。主要是他們看到,俄羅斯因為烏克蘭事件受到西方國家的制裁,投資者卻步,加上原油價格大幅滑落,更加劇經濟的衰退,僅在2014年,就有880億美元的資金從俄羅斯撤離,標準普爾的信評將俄國債券降為垃圾等級。
巴西則由於政治動盪,社會紛擾,大罷工頻頻爆發,加上鐵礦等原物料和咖啡、糖等農產品價格低迷,其經濟增長從盧拉總統(Lula)主政時期的10.5%高峰滑落到近乎負數。南非的社會也陷入動盪狀態,失業率高達25%,青年普遍迷茫不安。印度的經濟雖然維持在7%以上的增長率,前景看好,但是貧富懸殊的狀態未解,有3億人口生活在貧窮線底下。中國雖然仍是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但是由於結構調整,從外銷拉動轉向內需刺激,經濟增長自然趨緩,這不免對全球經濟前景埋下許多不確定的因子。
金磚國家作為新興市場的概念原是高盛金融集團(Goldman Sachs)所提出,但是高盛所開設的金磚投資基金從8億美元下滑到1億,乾脆在2015年關閉。基於上述背景,許多西方媒體開始預告BRICS的消亡,同時還搬出其他的經濟體組合作為替代。譬如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提出「TICKS」,認為台灣、印度、中國、南韓等以科技和服務業拉動的經濟體才是新興的希望。匯豐銀行(HSBC)則是看好「CIVETS」的組合,亦即哥倫比亞、印尼、越南、埃及、土耳其、南非作為投資指標;法國的科法斯集團(Coface)則是認為「CIPP」(哥倫比亞、印尼、祕魯、菲律賓)才是未來值得密切關注的新興市場。
然則,這些後續的組合都只是從市場和投資的角度來看待新興經濟體,卻忽略了金磚五國合作機制的建立,其實有更寬闊的視野,更遠大的企圖。
▍金磚國家的相互合作,可以改變政治文化結構
BRICS的志業,從本文開篇所提的三個跡象可以略窺一二。首先,中印的邊界衝突得以在一夕間化解,這證實金磚的對話機制的確是起作用的,國家之間的紛爭和緊張關係可以藉由高峰會或既定對話機制的設計獲得有效緩解。其次,BRICS的合作並不僅只限於五國之間,王毅提及,「金磚+」倡議不同制度文化相互包容、不同發展模式互利共贏,不斷擴展金磚合作的「朋友圈」和受益範圍,從而建構「發展中國家的共同立場和集體意願」,其實是非常有意識地擴大其結盟版圖,「南南合作」的願景正在改變國際地緣政治的結構。
最後,金磚國家積極在文化、影視領域拓展合作關係,由於金磚五國的人口即占全球42%,而中國近年影視產業蓬勃發展,已是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若是金磚五國得以在影視領域充分合作,開發全球市場,那麼長期以來好萊塢文化霸權全球化和和西方意識型態壟斷的局面勢將翻轉。
BRICS在歷次會議中時常提及「國際關係民主化」的概念,要求提高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上的發言權。這些年來,金磚國家不僅試圖突破由美國所主導的金融秩序,要求重新檢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的運作模式,也試圖合作建構自主的信評機構,以突破標準普爾(S&P)、穆迪(Moody's)和惠譽(Fitch)三大信評機構對於國際信評的聯合壟斷。在這次的廈門高峰會之前,種種跡象都讓我們進一步看到「國際關係民主化」的契機,也讓我們看到未來世界另外一個可能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