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轉載自 尖端智略天地。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畢中和博士:桃園大溪的福仁宮是建立在清朝嘉慶18年,1813年。在1895年7月,這裡曾經是抗日很重要的一個據點。後面的福仁宮裡,成立安民局和忠義局。隨著日軍進入台北城,這些暴行的新聞傳到大溪之後,讓主戰派的氣勢慢慢上升。這時,再加上劉永福等中南部義軍領袖的鼓舞下,他們和三峽地區的義軍結合起來,共同創造了三角湧大捷。
桃園大溪位於大漢溪旁,舊稱大嵙崁,是來自於當地的凱達格蘭族稱大漢溪的譯音,日據後才改稱為大溪。
6月12日黃昏,田中國重率領日軍騎兵隊進入大嵙崁,村民不分男女老幼都前往爭看未曾見識過的日本人。街里鄉紳則爭先恐後提出紅帖,報名引導日軍到街頭的大嵙崁福仁宮作宿營的準備。在大嵙崁歸降日軍後,安民局受到孤立,黃連取與黃尖頭等人率眾到福仁宮反對安民局,並建立忠義局,採取抗日立場。
隨後,台灣府知府黎景嵩抗日的檄文抵達大嵙崁,民眾早對日軍在台北的橫暴不滿,接到檄文後,人心突然一變,不論忠義局或安民局都一致決定共同抗日。於是,以江國輝為總指揮,呂建邦為副指揮,李家充為幫辦,原隘勇營官簡玉和共統轄1000人,其軍稱為義民軍…
相關閱讀: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