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轉載自 半部論語治天下。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0/8/31
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夫子來到武城,聽到彈琴和唱歌的聲音。夫子露出微笑說:「殺雞哪裡用得著殺牛的刀?」子游回答說:「以前偃聽夫子說:君子學了道就知道關心別人,一般老百姓學了道就容易接受使喚。」夫子說:「各位,偃的話是對的。前面的話是跟他開個玩笑而已。」
。。。。。。。。。。
言偃字子游,《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說他少孔子四十五歲,《家語》說他少三十五歲。這個故事發生在孔子周遊列國,於六十八歲返魯之後。子游為武城宰。孔子看到這位晚年的弟子,將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落實到地方治理,心情愉快,因此開起玩笑。《論語·雍也》記載,「子游為武城宰。子曰:汝得人焉爾乎?曰: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偃之室也。」武城位於曲阜東南,在今費縣境內。費縣現有潛臺故里。
孔子一生追求個人的完美,包括品德的圓滿與智慧的通達,和社會的和諧與安定。孔子處於傳統的停滯時代,由於缺乏連續的技術進步,社會一定時期最大可能的總產值有一上限,個人追求財富不會使這個上限提高,因此社會全體的福祉或幸福,不是來自財富增加,用現在話說就是經濟成長,而是來自社會的和諧、安定。欲使社會達到和諧、安定,必須每個人扮演好自己的社會角色,善盡自己的社會責任。這在個人方面要靠倫理與品德,在社會方面則要靠禮的節制與樂的調和。塑造個人圓滿的人格,制禮作樂,達成社會的和諧與安定,讓天下老百姓都得到幸福,就是孔子的道。簡單的說,道就是道路,就是通往人生幸福的道路。
孔子在魯國不能實施他的政治抱負,周遊列國十四年,也沒有一個明君接受他的思想。晚年回到故國,看到他的理想在地方上有所小成,我們可以想見他心中的愉快。孔子口裡說著「割雞焉用牛刀」,但他真正想說的可能是「孺子可教」吧。
本文摘錄自《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選譯今釋》
作者:孫震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8/04/30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