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台灣能源,有核能,有煤力,有風能和太陽能。我們在這裡推介梁啟
梁啟源先生是我台大經濟系的同班同學,畢業後,各散東西。今年三
當日,施建生老師,101歲高齡,端座大堂,接受學生們的問候,
我們同屆授課的老師丶記得還有李登輝總統,孫震校長,國防部長,
此所以,同學群組的line or we chat,有愛心,溫馨,和寬容,充滿生命的歡樂。
我是僑生,那年代,我感受不到藍綠,外省本省的對立。同居小屋,
中國說:寧可沒有褲子,不能沒有核子。
油價跌了,把握機會拚經濟! 作者:梁啟源
原文刊載於2014年12月11日《聯合報》「民意論壇」
我國進口原油價格(杜拜及布侖特油價加權平均)由6月29日至103年12月10日,跌幅達到38.8%。但實際的稅前批發價調幅31.2%,稅後零售價調幅21.8%。外界質疑調幅不足,甚至是中油A消費者的錢。中油則一直喊冤。因為中油係根據浮動油價公式,反映進口原油成本的變動。
稅前批發價部分,根據中油成本資料,進口原油約占供油成本的八成。這是浮動油價中設定國內油價(批售)調幅是進口原油成本變動幅度八成的原因。因此國內稅前批發價,反映進口原油變動幅度的並非百分百。
國內稅後零售價部分,我國和世界絕大部分國家一樣,因油品稅負偏高,致稅前及稅後價格差異大。以九二無鉛汽油為例,8日的稅前批發價為每公升16元,稅後零售價則達26.9元。兩者價差達10.9元,主要稅後零售價尚包括:油品貨物稅、空汙費、石油基金、土污費及毛利,最後加計5%的營業稅。在油價調整過程中,有9.61元部分是不動的。如此一來,進口原油成本約占油品零售價的五成(2014年6月29日至12月6日平均)。合理的零售價調幅,應為進口原油成本變動幅度的五成。
前述進口原油成本雖跌三成八八,但考慮台幣貶值因素後,進口原油成本下降36.4%。因此為反映進口原油成本跌幅,合理的稅前批發價調幅為29.1%,合理的稅後零售價調幅應為18.2%。比較實際的稅前批發價調幅31.2%,及稅後零售價調幅百分之21.8%,均稍大於合理調幅。
浮動油價公式也考慮我國石油市場由中油及台塑化壟斷問題,為了避免寡頭壟斷暴利,浮動油價公式除反映進口原油成本外,也要求國內調整後的汽、柴油的稅前批發價格,須低於亞鄰(日、韓、星)三國。因該三國同樣倚賴原油進口,且其油品供應市場相對競爭。
根據今年11月的平均油價資料顯示,我國九二無鉛汽油及柴油每公升分別為新台幣17.8元及20.3元,分別比日、韓、星的平均價每公升低了4.7元及6.5元,因我國油品稅負相對偏低,油品的稅後價格,與日、韓、星差距更大,汽油及柴油分別低了約四成及三成。
論者也批評燃料油價調幅不成比例問題,燃料油調價公式異於汽、柴油,係採近三個月的國內生產成本及進口燃料油價的加權平均數,我國11月平均燃料油價,和日、韓、星三國相比,我國每公秉低了1764元。
總之,國內油價因應國際油價變動,並無調低幅度不足問題。國際油價下跌對倚賴進口能源的我國,是一個應該慶幸的事,根據筆者估計,若未來一年平均進口油價能維持在目前價位(約每桶68美元),預估可增加明年經濟成長率最高達0.43%,也利於物價的穩定,值得大家把握機會,開展經濟。
台灣電費,漲!漲!漲! 作者:陳立誠
來源:大愛人文講堂
我們對於三種能源有很大的誤解,一個是綠能;一個是核能;一個是煤。
我們的能源政策,第一個是反核;第二個是減碳,現在非常流行。
那綠電可不可以取代核電?氣電取代煤電要多少錢?減碳承諾是不是可以達到?
大家一直以為台灣適合發展太陽能,圖表顯示台灣是綠色的,不合適發展太陽能。太陽能需要的是光線,不是熱。台灣很熱,可是,台灣常常下雨。圖表顯示,紅色部份每年8,700小時裡,紅色部份可以太陽能發電2,000小時;紫色可以發電3,000小時;台灣只能發電1,000小時。所以,台灣是非常不合適發展太陽能發電的。
第二、太陽能和風電需要非常大的土地,因為它的能量密度很低。核四在貢寮佔地兩平方公里,每年發200億度的電;太陽能的話,就需要兩百平方公里,四分之三個台北市;風力的話要1,000平方公里,半個新北市才能發200億度的電。台灣有那麼多的土地嗎?所以,中國、美國這種大國家才可以。其實,蔡政府也知道,因為他去盤點全國的污染地、沉陷地等等,發現土地根本不夠,所以它知道太陽能達不到2,000萬千瓩。所以,現在主力是在推風電,大家看報紙都是風電的新聞。
台灣有個現象,台灣冬天是吹東北季風,風電百分之九十是在秋、冬天發電,夏天沒有電。這很重要,因為火力電廠、核能電廠是24小時發電;太陽能每天發電三小時;風力平均每天發電八小時,所以裝了一大堆,花費很貴,但是發出來的電力卻很少。
再來,很可怕的就是錢。離岸風電一度電6元;太陽能一度電4.5元;氣電一度電3.2元;煤電一度電1.3元,過去五年的平均價格,核能是0.9元。所以,八年之內發電成本增加2,500億元。台灣2,300萬人,每個人電費要增加一萬元。工業、商業增加2,500億,物價能不漲嗎?到時候,還是每家人漲三萬元。政府的目標是在2025年時,煤電30%;氣電50%;綠電20%。我們先來檢驗這樣的碳排是增加還是減少?其實,碳排比2014年增加了一百萬噸。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