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轉載自 中時新聞網。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5/2/6
雁默 | 專欄作家
國父孫文在革命時期,就於「三民主義」中闡明:美國的富強,是各邦統一的結果,不是各邦分裂的結果。(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最近在一個歐洲媒體上讀到一篇新加坡人寫的文章,鼓吹以「中華聯邦」(A Chinese Commonwealth)的制度性安排解決兩岸問題,支持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2023年的倡議。
我不認為該作者真的讀懂了楊榮文的本意,因為這篇文章採取了西方觀點論事,與楊榮文相對中立的立場不合拍。因此,我也在該歐洲媒體上投書,面向歐洲讀者,題目與本文一樣,詳細說明為何北京不可能接受「中華聯邦」。
面向台灣讀者,我可以說得簡略一點,由於島內還有不少中間派仍在遐思「中華聯邦」的可能,希望這篇文章能起到醒腦的作用。
本文所指的中華聯邦,你可以理解成歐盟式的邦聯,美國式的聯邦,或愛爾蘭式的自由邦(Irish Free State)。雖然這三種模式差距不小,但都被歸納為「中華聯邦主義」,也全都不可能被北京接受,所以你就當成一回事好了。
結論寫在前面,就一句話:北京最討厭什麼?混亂。哪一種混亂最致命?將「美國隊友」納入中國系統。
今年是《反分裂國家法》20周年,我們會看到北京高調宣示反分裂,習近平是不是會有與往年不一樣的說法,不知道,但我們要知道的是,「中華聯邦」就是個充滿分裂意味的概念,它絕不是「完全統一」,而且哪怕北京只是提出類似概念,都會遭到人民大面積反彈,等於給自己找麻煩。
一國兩制與中華聯邦主要的差異,在於中央集權與各地分權,而中國自秦朝以來,就視周朝那種各地分權的封建制度為動亂因子,對於恢復類似現在歐盟的周朝制度,始皇拒絕,並說:(此舉)是樹兵也。一句話總結了歷史教訓,並奠定了往後兩千多年的中央集權制度。
這是一個具有悠長歷史紀錄的話題。國父孫文在革命時期,就於「三民主義」中闡明:美國的富強,是各邦統一的結果,不是各邦分裂的結果。中國原來既是統一的,便不應該把各省再來分開。
那些幻想「中華聯邦」的國民黨人,或親藍人士,請細品孫文為何做此判斷。美國的聯邦制尚且不適合中國,遑論歐盟模式,甚至愛爾蘭模式。
中國共產黨尚未取得執政權以前,曾支持「自由聯邦制」,後來在國共內戰時,再提一次,都遭國民黨斷然拒絕。為什麼?因為從政治現實層面看,這是在野黨與執政黨爭權的工具,而執政黨並不願意下放權力,這與秦始皇的心態是一模一樣的。
說穿了,就是一種現實主義,寧願成王敗寇,別搞多國對立,雖說有點無奈與些許不公,但對中國社會而言,這是犧牲最小的選擇,總比打不完的仗,要好得多。
從民族角度看,總體而言,中華民族是一個特別喜愛發表議論的民族,中國留下了比其他文明更完整的歷史資料,以及多視角的歷史敘事模式,可見我們有多愛吵,而且還自帶「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基因,所以孫文形容中國是一盤散沙。
從地理經貿條件看,中國的經濟重心從1300年前開始向南移,且各區域經濟條件差距很大,人口又多,在資源分配上是一個大難題,一旦出現了嚴重的分配問題,就會出現戰爭。請注意,國土大為縮減的南宋,經濟規模卻比北宋還大,可見要在全中國實現相對公平的資源分配有多麽困難。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約7000萬到8500萬之間,而中國光是一場太平天國之亂(或起義),死亡人數就高達2000萬到3000萬。這意味著中國一旦發生內亂,就必定會造成傷亡慘重的結果。
由此可知,對中國人而言,「反分裂」的意念來自深刻的歷史教訓,因為這片土地充滿各種意義上的斷層,必須維持中央集權制度,以維持穩定,促進發展。
換言之,要了解當代中國,就必須謹記這個口訣 —— 維持穩定。任何可能造成混亂的因子,都是中國政治的首敵。疫情期間,北京不惜以經濟損失為代價,封鎖一座又一座人口超過千萬的大城市以維持社會穩定,就是明證。
這就不難想像,「中華聯邦主義」一定會被北京視為混亂因子,不會容忍制度上與中央政府平起平坐的地方政府存在,也無法接受西方民主制度,最用簡單的話說,中國沒有這種條件,也沒有這種傳統,更沒有歷史上的成功案例……台灣是失敗案例,你不承認,我也沒辦法。
那麼,相對地,一國兩制是什麼?其實就是中國傳統的概念—— 羈縻。
羈縻是中國古代處理邊疆的標準模式,邊境地區名義上從屬朝廷,實際上由當地住民治理。白話說,就是只要你不生事,中央懶得管你。
香港與澳門,就是羈縻的當代例證,澳門不生事,並早在2009年就自行頒布國安法,因此實現了最大程度的自治。澳門國安法至今也沒動用過,因為天下無事,北京樂得輕鬆,彼此互相尊重。
反觀香港,一搞顏色革命,國安法就難以自內部產生,反而倒逼北京來擬定,這叫做欠管。事實上,楊榮文在一場演講中透露,其實香港當局早在回歸時就承諾要擬定國安法,但遲遲沒有兌現承諾。北京最討厭混亂,你給他混亂,最終難堪的是自己。
因此,從各種層面考量,你都難以得出北京可能接受「中華聯邦」的結論。
舉些具體的例子,若成立了中華聯邦,台灣能不能像歐盟成員一樣保留軍隊?或像美國州政府一樣擁有「國民警衛隊」(State National Guard)?美國還能不能賣武器給台灣?台灣海峽還能不能讓外國軍艦「自由航行」?有沒有途徑讓台灣像愛爾蘭自由邦一樣,等到成立共和國,完全脫離英聯邦的那一天?
軍事實力碾壓台灣,力抗美國的此時,北京為什麼要自找麻煩,讓「美國隊友」制度性滲透到中國系統裡,並成為最致命的混亂因子?
我相信楊榮文是出於善意,但對中國歷史與當代中國的政治現狀有點失察,「中華聯邦」是餿主意,無論倡議者的目的為何。
那麼你說,台灣難道不能向北京提出「聯邦」倡議嗎?當然可以,可以提提看,我也鼓勵台灣政客們提提看,但現狀是我們連上談判桌的勇氣與自信都沒有。怕就怕兩岸再上談判桌時,是因為「以武逼談」,不得不談,台灣屆時什麼籌碼都沒有,提出來讓世界笑話。
王金平倡議,兩岸「治權互不隸屬,主權同而不分」,也可以解讀為「羈縻」,北京不大會反對,但不會籠統接受。不變的條件是「一個中國」,不能模糊帶過,甚至省略,且台灣最好仿效澳門,自定國安法,將台獨徹底斷根。現在,香港事件已是北京心中的陰影,絕不會再犯養虎遺患的錯誤。
當前,北京傾向相信,完全不考慮使用軍事工具的統一方案是不切實際的,以強硬的手段將台灣逼上談判桌,同時避免造成流血衝突與區域動盪,則是有可能的。
換言之,若台灣想藉由談判拖延時間,也最好要搶在北京推出強硬政策之前,可別以為還有很多時間,川普說賣台就賣台,眼睛都不會眨一下。
真想和平解決問題,台灣人要了解中國歷史,北京當前的政治處境,以及國際環境的丕變,而不是全站在自我中心的角度,並存著僥倖心態提出不切實際的看法。
我認為排斥「一國兩制」極為愚蠢,反對者根本不了解,此一制度安排才能最大程度實現自由,並避免動亂。相對地,「中華聯邦」只是把災難留給子孫的短視設想。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