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 天下雜誌獨立評論@天下 的『林深靖:對權力說真話──從《大學雜誌》談起』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photo credit: Christopher Adams@flickr, CC BY 2.0
2017年4月21日,在許信良和張俊宏等幾位黨外大老的主持之下,召開了《大學雜誌》50週年紀念活動。多位黨外時代的先行者,如鄧維楨(《大學雜誌》創辦人)、王曉波(《大學雜誌》作者,台大哲學系事件當事人)、陳若曦(小說家,《尹縣長》作者)、邱立本(《大學雜誌》編輯,當今《亞洲週刊》總編)、何步正(《大學雜誌》執行編輯)、陳忠信(美麗島事件受刑人、筆名杭之,其文化評論膾炙人口)……一時之間,彷若時光倒退,黨外時代之風雲再度翻捲,而一室之人,盡皆白髮矣!
紀念大學雜誌50週年,從左到右 : 甄燊港、張俊宏、許信良、何步正、邱立本。林深靖攝。
▋知識青年融通中西的悲願
民進黨談自己的前世今生,喜歡從黨外時代開始談起。對他們而言,那是一個拚搏的時代,一個無畏的時代,一個光榮的時代。
自國民黨來台到1987年7月15日解嚴之前,那是動員戡亂大法之下的反共戒嚴體制,集會、言論皆受到嚴格控管,桀驁不馴者,大牢隨時伺候。但是,情境即使危疑,還是有人試圖突破網羅,透過讀書會、戲劇社、辦刊物等形式,擴大思想陣線,織結反對力量。
白色恐怖時期,民間因自由主義理想、因社會主義信念,因地下組織而繫獄、喪命者難以計數;知識圈的反對力量,舉其犖犖大者,1950年代的《自由中國》、1960年代的《文星雜誌》,最後都難逃刊物被查禁,主事者被送入監獄的命運。
1970年代是重大的轉折期。一方面是蔣經國準備接班,需要吸納知識青年的青春活力,另一方面是釣魚台事件爆發,海內外青年學子得以藉由愛國護土之主張展開串聯集結。《大學雜誌》是這個時期的代表性刊物。
從《大學雜誌》的自我定位,可以窺見當時知識青年的精神面貌。首先,在封面上,出現「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是中國士大夫的自我期許,也是「君子」修養的開端。《大學》自宋代以來,被列為「四書之首」,依據伊川先生程頤的說法,《大學》,乃「初學入德之門也」。
此外,《大學雜誌》英文名稱The Intellectual,這明顯是面對現實政治的自我定位 : 知識份子。這個雜誌意圖呈現的,是做為一位知識份子在當代社會的職責。「知識份子」這個名詞,若是追究其在西方的起源,是從小說家左拉(Emile Zola)等人介入德雷福斯事件( l'affaire Dreyfus)開始。當時左拉在報紙上發表「給共和國總統的公開信」,題為《我控訴……!》,控訴國家機器的濫權,為被迫害、被侮辱者辯護。自此,介入公共事務,維護正義,捍衛人道價值成為知識份子的職責。
那是19世紀末的時期,當時,法國作家米爾波(Octave Mirbeau) 是如此定義知識份子的,他說:於今,行動就蘊藏在書寫當中,書寫可以找到適合播下思想的土壤,思想一旦播下,它就會萌芽滋長,而後繁花盛開。人們摘採這些花朵,做成未來得以自我解放的愉悅花束。
《大學雜誌》所播下的種子,後來即使分裂改組,還是在各別成員的努力之下,發展出《台灣政論》(1975年8月創刊)、《中國論壇》(1975年10月創刊)、《夏潮》(1976年7月改版),解嚴之前的百花齊放、言論交鋒自此沛然莫之能禦,黨外雜誌的原型也自此出現。
於今回顧半個世紀前的《大學雜誌》,的確可以看到知識青年融通中西的悲願,一方面要從浩瀚的文化中國傳承中掘取齊家治國的修為,另一方面也要從西方的現代化經驗中找到新的價值,找到從窒悶的動員戡亂體制下解脫出來的能量。
大學雜誌50週年海報。作者提供。
▋台灣政治最大的問題:意不誠,心不正
而從當時的世界局勢來看,《大學雜誌》創刊於1968年年初。當年5月的歐洲,從法國開始,爆發知識青年反叛的風潮,大學雜誌的成員多有閱讀外文期刊書報的能力,很難不感受到這一股全球發燒的「青春的力量」。而在中國大陸,從1969年開始,掀起「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風潮,大量城市青年下鄉插隊,或是組織合作農場,投入生產勞動。「知青」的群體,像種苗一樣,散布到大地江山,成為新中國到處萌發但是難以掌控的能量。
大學雜誌的高潮,在1971年到1972年之間。短短兩年,我們閱讀到陳鼓應、張俊宏、陳少廷、劉福增、楊國樞、林鐘雄等諸多知識青年的文章,有〈給蔣經國先生的信〉,有〈容忍與了解〉,有〈學術自由與國家安全〉,有〈消除現代化的三個障礙〉等呼籲政治改革的重要篇章,有近百名知識青年和中小企業家聯名發表的〈我們對釣魚台問題的看法〉,還有張俊宏、許信良、張紹文、包奕洪共同掛名的長文〈台灣社會力分析〉,以及後來由十幾位知識青年共同署名發表的〈建國六十周年國是諍言〉、〈國是九論〉等觸及戒嚴時期敏感議題的文字。在當年,這的確是知識青年介入國際議題,尋找民族尊嚴,關心政治,改造社會的指標。
於今,回顧當年《大學雜誌》知識青年的悲願,不禁令人唏噓。首先,若是回到「大學之道」的自我期許,這部經典歷來被視為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張本,而這一切,又必須從「修身」開始,強調「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意即,「誠意正心」是一切的根本。
而關於知識份子,法國史學家諾里耶(Gérard Noiriel)給了一個最簡單的定義:「對權力說真話」。
綜而言之,《大學》這部經典所鋪陳的「君子」風格以及西方知識份子的自我認知,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對於「真誠」或是「真實」的追求。
用這樣的標準來看今日的政治,當今台灣政治最大的問題,首先是意不誠,心不正,太多的機巧詭詐,太多的連哄帶騙。權力本身不說真話,願意對權力說真話的人也越來越少。
蔡英文的從政歷程基本上與黨外無涉。在大學時期,她是極少數有財力開車上學的富家千金嬌嬌女。取得學位返台,立即在父蔭之下受到李登輝寵渥提拔,封官授職,成為國安會要員。2000年,國民黨下台,進入陳水扁時代。蔡英文從國民黨的官員到民進黨的部長、行政院副院長,青雲直上的仕途,讓她永遠站在權力的位置。
她的青春,沒有反叛;她的仕途,沒有障礙。她沒有經歷過知識份子「向權力說真話」的困頓煎熬。因為,她本身,就是權力的化身。
▋輕蔑「真實」,政治倫理無所依附
而蔡英文以及她所領導的政黨有一個令人驚撼的特質,那就是:對於「真實」毫不在乎。
不在乎真實,舉一個簡單的事例。蔡英文上任之後的第一個春節,總統府應景印製一份大紅春聯,由正副總統聯合署名,準備家家戶戶發放。春聯上大剌剌寫著:「自自冉冉,歡喜新春」。
舉凡識字的人都有疑惑,中文裡哪來「自自冉冉」這個語詞?台灣文學館館長廖振富首先提出質疑,指出總統府的春節贈語毫無平仄對仗之美,頂多是吉祥話,稱不上是春聯。更何況,「自自冉冉」根本是「前所未見且語意不通」。
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的說法是:總統府春聯取自「台灣文學之父」賴和的詩句,「自自冉冉幸福身,歡歡喜喜過新春」。他還進一步解釋道,「冉冉」二字有「逐漸上升、生機漸復、大地回春的意涵」。
當然,這種說文解字已經近乎瞎掰。賴和原詩,1915年的〈乙卯元旦書懷〉是這樣寫的:「自自由由幸福身,歡歡喜喜過新春」。自自由由,歡歡喜喜,何其明暢合拍!總統府說取材來自《賴和全集》,可是台灣文學館館長既已調出原稿指稱其誤,《賴和全集》主編林瑞明教授也以「馮京馬涼」自我解嘲,民間識字知文之人更是一再勸說總統府認錯修正。無奈,當局不僅不肯認錯,還辯稱應尊重「多元」解釋。蔡英文訪美,甚至堅持將「自自冉冉」帶出國門,做為給僑胞的贈禮。
「自自冉冉」事件,有人看到高層對於語言、文學的無知和輕薄,有人看到權力的傲慢,而我認為最最令人憂懼的是:蔡英文政權對於「真實」的那種完全不在乎的態度。
「真實」是一切道德的根源,是政治倫理的核心。輕蔑真實,也就是根本不願接受道德、倫理的約束。不講道德,沒有倫理,也就是無法講「道理」。於是,在政治上,講究以「說辭」應變,而不以「道理」服人。「道理」需要一貫,需要誠意正心;「說辭」崇尚靈活,講究機巧詭詐。
蔡英文政權的特質,最常出現的說法是「空心蔡」,或是「髮夾彎」。前者形容她空話多,本事少;或者則是指稱她善變,無原則。但是,這些說法都只是看到新政權的形貌,而未能直指其內因。
於今,蔡英文做為決策高層核心,她的每一項政策都可能影響到台灣未來的命運,甚至台海兩岸的安危都繫於她的一念之間。很不幸的是,由於她個性上對「真實」的不在乎,使得其決策任性飄渺,缺乏可循之邏輯;由於輕蔑「真實」,政治倫理無所依附,權力不受束縛,於是各種匪夷所思的邪行惡念遂在「英派」大旗之下滋生擴衍。物腐蟲生,政客著魔,人心敗壞。民進黨治下,輕蔑「真實」的習性,蔚然成為主流,這是令人焦慮的未來。
拉丁語有一句古諺:Homo homini lupus est,意思大致是:「人對人,是狼。」亦即,對其同類而言,人是最可怕的敵人。法國哲學家米歇爾.塞爾(Michel Serres)更為悲觀,他說,「人對人,是鼠。」( L'homme est un rat pour l'homme .)人在所有動物當中,是少數同類相弒相殘,而且手段卑下陰晦,用蒙田的話來說,我們被繫在「宇宙最沉悶、最腐敗的那一部份」,生活在「穢物和烏合之眾當中」。他感嘆人與人之間真誠的流失,他說:「話語是溝通人際關係的唯一渠道,說假話,就是對公眾社會的背叛。話語是我們交流意願和思想的唯一工作,是我們心靈的代言人:沒有話語,我們就會互不相識,互不瞭解。如果話語欺騙我們,就會使我們的一切關係破裂,使社會的一切連繫毀滅。」他又說:「在一個失真無實又自以為是的上司手下工作,不僅破壞我的判斷力,還會破壞我的良心。」也就是說,一個背叛真實的領導者,最後將導致判斷力和良心的集體敗壞。
蔡英文政權的特質,簡而言之,就是「真實的終結」。真實終結,詞藻至上。如果你是喜歡文字遊戲的文青,那麼恭喜你,你所生活的世界充滿讓你自我感覺良好的美好詞藻,你也可能有機會進入英派的山頭,分享權力的滋味;如果你是喜歡在網路上翻雲覆雨的高手,那麼恭喜你,你有機會進入英派的社交群落,成為虛擬遊戲的戰士。如果你喜歡思考,如果你嗜好探究事實,如果你講是非,論黑白,那麼,很抱歉,2016年5月20日,那是你痛苦日子的開始。
那一天,蔡英文就任。外交政策,你聽見「點亮台灣」;兩岸,說是「維持現狀」;內政則是無所不在的「轉型正義」;基礎建設,以「前瞻」為名。這些語彙,到底有多少真實的內涵?「真實」,是一個很普通的概念,小孩子都知道,說真話,就是講的跟想的一樣,就是對事物的如實描述;違背真實,不是說謊,就是誤信或受騙。一個在本質上對「真實」無所謂的政權,究竟能夠有多少可信的政策?不在乎「真實」的蔡英文,她所講的會與其所想一致嗎?當權者說謊,你可以誤信,那是天真;你甘願受騙,那是愚蠢。但是,長期生活在一個謊言的世界,保證你精神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