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轉載自亞洲週刊第 32 卷 38 期。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約八十歲的蔡福香因腰患而不能做洗碗工,以拾荒謀生。
左圖:蔡福香剪紙皮:一天僅賺數十港元(圖:鄒雯雅)
右圖:蔡福香以垃圾袋遮雨:冒雨撿紙皮(圖:鄒雯雅)
天水圍,位於香港新界西北,因發生多次家庭倫理悲劇而被冠上「悲情城市」之名,區內屋邨林立,新移民很多,但缺少工作機會,致使天水圍成為鬱躁的角落,悲劇頻生。天水圍亦有拾荒老人,以拾荒維持生活。
約八十歲的蔡福香於五十二年前就離別鳳江家鄉,隨丈夫嫁到香港,從此在天水圍落地生根,但蔡福香的家庭卻是標準的「天水圍家庭」,她的丈夫在十多年前已經離開人世,留下三個兒子與蔡福香相依為命。大兒子自小眼睛發育不全,成了盲人,而且錯過了十八歲前申請來香港的機會,只在內地的祖屋孤苦伶仃地生活;二兒子生活條件比較好,一家搬了去東涌生活,偶爾相聚才會給婆婆少許零花錢;而三兒子一家現在則與婆婆在天恆邨公屋同住,由於三兒子育有兩個兒子,一家五口擠迫在狹小的單位裏,生活拮据,反映香港基層市民的居住困境。
工作環境惡劣
蔡福香過去曾在大埔茶餐廳做了十二年洗碗工,但由於有普遍的老人病,腰患困擾,洗碗工不能繼續做下去,因此被逼踏上拾荒維生之路。
行內人也知道,每一位拾荒老人都擁有一處「工作空間」,用以堆放撿拾的紙皮,蔡福香的「工作空間」則座落天逸邨宏逸廣場對出一個行人隧道旁的凹位,狹小的空間堆滿了大大小小的紙皮箱,大多從附近的飲食店拾來,滿布油漬,仔細端詳不難發現裏頭還殘留三四條乾掉了的薯條,有些還掛著糊掉了的「湯麵餅」,不時傳出一股酸餿味,記者目光所及,更可見飛蠅和麻雀,衛生環境之惡劣可見一斑。但蔡福香還樂天地笑說:「不知道為何麻雀老跟著我,好有趣!」無視周遭惡劣的環境。
從中午忙到深夜
蔡福香走遍每條街道的垃圾桶翻找鋁罐、穿梭餐廳撿拾紙皮箱,她每每正午出現,幾乎忙到深夜十一時左右才收拾行囊回家去,工作時間長達十數小時。她的紙皮堆裏還有一個小小的兜子,裏頭放著一把輕微生鏽的小刀,手柄位壞掉了,還是婆婆自己用膠紙纏成一個「偽手柄」,就靠著這不甚利索的刀鋒,處理所有拾得的紙箱、鋁罐,把紙皮箱整頓、捆綁好,如是者一天來回三趟,一趟紙皮約莫能賺十多元左右,總計下來,一天收入也不超過百元港幣(約十四美元)。
記者離開時,仍看見蔡福香一手拖著別人送的破舊小手推車,一手拿著中午吃剩的舊飯菜,辛勞一天,換來的生活仍是如此艱難。
看著蔡福香那沒入暗角的蹣跚身影,暗黃街燈照射之下,折射香港的悲哀。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