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週刊

中華民國的變幻與香港 ☆作者:筆鋒

♦ 本篇文章轉載自 亞洲週刊。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0/10/19

202044e02.png

七十年代調景嶺雙十節國旗飄揚

今年是香港回歸後第一次不能公開紀念雙十節,顯示國安法對台獨港獨的強硬立場,告別北京過去對中華民國的「模糊邏輯」,也折射民進黨將中華民國「借殼上市」,包裝台獨的伎倆,無法騙倒中共。站在民間老百姓的立場,則是毋忘孫中山民族民權民生的理想,追求中華民族的光榮與夢想。


中華民國在香港,今年成為一個被追念的政治絕響。在台海形勢緊張與中美交惡之際,二零二零年的中華民國國慶雙十節面對香港特區政府的限制;歷年在屯門紅樓紀念儀式無法進行,在酒樓預訂的辛亥革命紀念晚宴也在舉辦的前一天被告知取消,顯示國安法對台獨港獨的強硬立場。

這是香港回歸後,第一個雙十節不能被公開紀念的日子。對於一些對這國號充滿歷史感情的港人來說,可說情何以堪,尤其在調景嶺成長的港人,都對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有深厚的情懷,難忘從五十年代到九七年間,每逢雙十,香港遍地都是中華民國的旗海。這政治符號的變幻滿載了很多歷史與權力的變化,但從中國人的角度來看,必須緊扣它的歷史意義與核心價值,才能超越黨派之爭與各種政治鬥爭的語言。

中華民國是孫中山創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高舉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旗幟,繼承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價值與理念,推翻滿清,在一九一一年建立,歷經軍閥混戰、張勳復辟等風波之後,從一九二七年定都南京到一九三七年日軍侵華之前,被稱為「黃金十年」,因為政治初步穩定,人才輩出,經濟發展也創下新的紀錄。抗戰軍興,它也是抗戰的中流砥柱,粉碎了日軍三月亡華的神話。胡錦濤在紀念抗戰勝利七十週年時,也公開肯定國軍在「正面戰場」上的貢獻。

北京在香港回歸後對於中華民國的態度其實是採取「模糊邏輯」,並沒有趕盡殺絕,董建華的兩岸事務顧問葉國華還參加親台團體在香港的雙十節晚會。但當時台灣還有「國家統一委員會」(國統會),兩岸開放,百萬台商縱橫神州大地,和平統一還是很多人的願望。九十年代起,北京拍了一些抗日電視劇,國民黨的形象逐漸從負面變為正面,即使到了二零一五年,火爆電視劇《偽裝者》中,國民黨間諜與軍官的美女帥男形象都吸引廣大的中國大陸觀眾。

但隨著國民黨二零一六年二度失去政權,綠營全面執政,推動「去中國化」政策,台獨也偷走了中華民國的外衣,「借殼上市」,形勢就開始大變。

台獨偷樑換柱、移形換位,將中華民國的核心價值抽空,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以「民主自由」之名,在台灣全面「去中國化」,包括在教科書消除中華文化的核心教材,沒有了「唐宋八大家」,也踢走了很多的唐詩宋詞,反而加上了日本人寫的不入流的漢詩。蔡英文其實就是用了中華民國的四個字,來包裝台獨。這是民進黨路人皆知的政治策略,冒台獨強硬派之大不韙,告別過去要改國名、改國號、建立「台灣共和國」的台獨宏圖大計,而是乾脆用了對手統派的招牌,卻塞進了獨派的內容。

北京在國號問題上,也曾經失去了一個「連消帶打、扭轉乾坤」的機會。一九九七年,前上海市長、江澤民的導師汪道涵在接見藍營大老許歷農將軍時,就提到解決兩岸國號紛爭的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兩岸都改而採用「中國」的國號,超越「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爭端與恩怨情仇,讓兩岸的統一可以無縫接軌,在血濃於水的感情下,在「中國人」三字的號召下,多少的政治與歷史恩怨都可以化解於無形。許歷農對此建議讚歎不已,後來汪道涵在接受亞洲週刊採訪時,也提到此事,各方也樂見其成。不過也許在共產黨的一些強硬派看起來,這是大逆不道,大加反對,最後導致這樣有智慧的建議胎死腹中。如果當時兩岸決策者都對此認同,堅持跟進落實,肯定獲得全球中國人的支持,就不會出現今天台灣走向台獨的局面。

當然,近年台灣也有一些聲音,認為中華民國其實已經進入「第二共和」,不再黏附於當年在南京的憲法,而是要「建立新而獨立的國家」,強調台灣自由民主的優勢,但綠營當局將中華文化邊緣化,也在內部引起強烈反彈;而相對地,中國大陸在發揚中華傳統文化上,已經走在台灣的前面,包括《中國詩詞大會》等電視綜藝節目,都將中華文化傳統普及化,深受歡迎。

台獨穿上了中華民國的外衣,是否就可以成功?這其實是實力問題。台獨論述如果沒有足夠的軍事實力支撐,就會淪為泡影。綠營期盼美軍會為台灣擋子彈,但一切都是建基於假設。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最近在日本被問及,一旦解放軍攻台,美國是否會出兵?他對此支吾以對,讓綠營寒心。更加上台灣外長吳釗燮提到,現在不追求台美建交,都顯示美國對台態度的閃爍不定。

蔡英文在今年雙十國慶講話中,推出軟調子,呼籲與北京和解。這也因為特朗普選情越來越不妙,蔡英文擔心若拜登當選,對北京就不會如此鷹派立場。綠營未雨綢繆,伸出被收藏很久的橄欖枝,而聯繫兩岸的政治符號,還是那個拒絕消失的「中華民國」四字,正代表兩岸關係還是未結束的內戰,需要雙方都有智慧來化解仇恨,贏得和平。站在民間老百姓的立場,則是毋忘孫中山民族民權民生的理想,追求中華民族的光榮與夢想。

 

 

 亞洲週刊  2020年42期 2020/10/19-10/25

202044e01.png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